《巍巍中山陵》学案
主备人:刁筠平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揣摩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3、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学法指导】
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主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特点,使学生掌握写作这类文章的方法。 【学习过程】 基础积累部分: 资料平台:
1、孙中山(1866.11.12—1925.3.12),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2、吕彦直(1866—1925),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人,祖籍山东东平。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鉴于他对建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陵园立碑纪念。
3、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zuò( )落 林yīn( )大道 叱咤( ) 嵯峨( ) 深suì( ) chán( )岩 纤( )细 jùn( )工 草莽( ) 南麓 ( ) 断垣( )颓壁 参差( ) 灵柩( ) 竣( )工 丘岗坡陀( ) 石坊( ) 入殓 ( ) 釉( )彩 门楣( ) 龟趺( ) 穹隆 ( ) 巉( )岩 2、解释下列词语。 突兀:
断垣颓壁: 龟趺: 纤细:
肃穆: 3、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老师想考考你的历史知识。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你能说出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吗?(至少两件,它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夯实提高部分: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落。
点拨: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规划特点。
提示:对于内容较多的文章,可以采用给每小节内容列提纲的方式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落,从而使阅读做到有条不紊。
2、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标题的作用。 点拨:标题不仅指出了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中山陵,而且也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巍巍”。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点拨: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4、全文共12段,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中山陵的墓主及方位。 第二部分(2—4):说明中山陵园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设计方案的择优和兴建简况。 第三部分(5——11):说明陵园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依次介绍各部分的建筑特点,特出陵园的庄严肃穆和孙中山先生精神的不朽。 第四部分(12):说明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中山陵园十分关注。介绍文字简洁,突出了中山陵的“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三、合作探究
活动1、学习说明文“十五字”法: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说说你在文中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吗?
明对象--------中山陵 抓特征--------巍巍(高大) 理顺序--------空间顺序 找方法-------列数字等 品语言-------准确、生动
思考: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活动2、仔细阅读课文,填写示意图(详见课后探究二)。 示意图略。 思考:(一)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思考三个问题: 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
3、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交流明确:
1、三处风景区(中山陵、灵谷寺、明孝陵)连为一体,扩大了游览区的范围和内容; 2、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既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的胸怀和不朽业绩,也体现了孙
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
3、这段关于陵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二)、主体部分哪些地方直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
交流明确: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这是在说明文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选取材料,从而突出重点。) “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雕像和卧像等。
活动3、陵园布局的组成方面体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那么文章还交代了哪些内容来体现中山陵的“巍巍”特征的?
交流明确:从地理位置的选择;设计方案的择优。 思考:(一)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三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
交流明确: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外部原因)
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
(二)、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吕彦直一个方案被选中,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4段,思考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贝聿铭的成功)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
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建筑平面布局呈“钟”形,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既象征着孙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又与陵墓所在的“钟山”相吻合,令人叹服;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活动4、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介绍陵园时为什么插入大量的景物描写呢?
明确:山形高大雄伟与人们对中山先生的敬仰、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得益彰;景物是陵园的一部分,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象征着中山先生浩气长存、精神不朽; 平台上视野宏阔,气象万千象征中山先生“博爱”“天下为公”心系天下苍生的襟怀。 (小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一活动的学习告诉我们:文中的景物描写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它启示我们今后理解文章,对文章中材料要认真揣摩,那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活动5、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明确:说明方法及举例略。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本文语言的准确主要体现在:1、确凿的数字2、限制词、修饰语 3、概括语 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1、描写 2、比喻、拟人等方法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举例略,重点要说明这些生动的描述虽然运用了文学语言,但这样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服务的,是为了使读者“有所知”,而不是像文学作品那样为了使读者“有所感”。)
四、课堂巩固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中轴(A.zhóu B.zhú)( ) 灵柩(A.jiù B.qū)( ) 穹隆(A.qióng B.qiōng)( ) 纤细(A.qiān B.xiān)( ) 参错(A.cēn B.cān)( ) 门楣(A.mié B.méi)( ) 称道(A.chēn B.chēng)( ) 龟趺(A.fū B.fú)(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蓝色的天幕下,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________,形成了一幅________而又________的大自然的图画。
(2)道外的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________,莽苍________,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之中。
(3)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________,山若________,馆阁楼台,________,远峰近树,________,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________。 3、介绍中山陵,作者采用了 ( )
A.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 B.以作者的行踪为主的空间顺序。 C.以建筑先后的时间顺序。 D.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4、文章开头介绍中山陵的地理环境是为了 ( ) A.说明孙中山独具慧眼。 B.说明此地确是罕见的风水宝地,最宜于安葬伟大人物。 C.渲染气氛,说明中山陵环境与陵园表现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和谐一致。 D.具体表现祖国山河多姿多彩,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5、阅读课文第9段,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介绍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2)、文段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使用数字可以精确具体的说明建筑物,更加直观、形象。 (3)、请根据原文写出“工笔长卷”和“泼墨山水”具体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
泼墨山水: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 (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并就其中一处比喻,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________如________ ________似________
________犹________ ________若________ 拓展延伸部分 一、课外练笔
如果有一群外校的学生慕名来镇江实验学校参观校园环境,学校派你当陪同参观的小导游,你将如何介绍?请简单写一段能吸引参观者的解说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芝加哥目前拥世界上三座最高的建筑——西尔斯塔,阿莫科塔和约翰·汉考克心。但它们将很快成为“矮子”。去年底,芝加哥一位名叫李·洛林和一位名叫保罗·贝特勒的著名房地产拥有者宣布,他们将在一百零五层高的西尔斯塔附近,建一座一百二十层的摩天大楼从而打破西尔斯塔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最高建筑艺术的代表,“他们要站在我们的建筑上俯视西尔
斯塔的塔顶。”
目前,这一高层筑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已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工,预计三年完工,整个工程费用预计达三四亿美元。
该建筑总高为一千九百一十四英尺,尽管它比西尔斯塔高出十五层,但占地面积为一百五十万平方英尺。西尔斯塔高一千五百五十二英尺,占面积四百二十万平方英尺,每层的建筑面积为五万平方英尺,将要建筑的这座摩天大楼每层的建筑面积只有六千五百——八千平方英尺。整个建筑呈火箭形。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租用层次。
1.“芝加哥目前有三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中“目前”是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2.“但它们将很成为'矮子”句中“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矮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特勒的话中两次出现“建筑”。 第一个“建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建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方法。通过西尔斯塔和将要建成的最高摩天大楼两者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面进行比较,使我们对将要建成的最高摩天大楼有深刻的了解。 参考答案: 1.“目前”表示时间,强调在新楼建成之前只有三座最高的建筑,建成后就会有四座。去掉就不准确。
2.不久就会有新的高楼诞生 有更高的大楼超过它们,使它们成为矮子 3.建筑事业 建筑物
4.列数字、作比较 建筑物高度 建筑占地面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