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锡林郭勒盟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2023-06-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锡林郭勒盟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锡盟属于干旱和半干旱的丘陵漫岗区,是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草原的兴衰与锡盟人民的命运是紧紧联在一起的,为此对草原的利用开发是锡盟兴旺发达的关键。但是近年因没有按照草原的自然特点进行开发利用,而是违背自然规律进行索取,导致了草原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草原牧草生长减退,水土流失,因此对锡盟水土流失现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水土流失 治理 防治对策

Abstract: Ximeng belong to arid and semi-arid hills hilly area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The grasslands of the rise and fall with Ximeng fate of the peopl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is use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s Xime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key. But in recent years did not follow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ss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but contrary to the laws of nature, upon request, resulting in the grassland vegetation has been varying degrees of damage, the growth of prairie grass decline, soil erosion, Ximeng Erosion Status of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thereto .

Keywords: soil erosion;control;control measures;

1.锡盟的自然特点

锡盟的自然特点是属于干旱和半干旱的丘陵区。其特点是寒冷、风大、降雨少、蒸发大、湿度低、无霜期短、气候变化无常的大陆性气候。

(1)气温因受西伯利亚与蒙古高原的气候影响较大,年平均温度在摄氏0℃—3℃之间。寒冷期长达七个多月之久,一般在10月至4月之间,是华北最冷的地区。如在锡林浩特市南的灰腾梁地区的年均温度在零度以下,最低温可达零下44℃,一般年均温度差也在36℃到43℃之间,日温差可达30℃,这就使一些生长季节长要求温度高的作物无法生长与生存。

(2)风大,锡盟因东侧与南则有兴安岭的余脉与阴山山脉的阻挡,风向多盛行偏西风。年平均风速为2—5米/一。每年的3—5月份是大风盛行期,一般风力可达6级以上。最大时可达9—10级,大风吹得天浑地暗,日月无光,农区春播的籽种往往被风吹走;牧区受风雪灾害,影响牧业经济的正常发展。

(3)降雨少、蒸发大、雨季短而多集中在7、8、9月份,是造成锡盟春旱风大的主要原因。全年的降雨量只在150—400毫米,雨量的分布大体形成由东到西、从南到北的递减,南部太仆寺旗雨量可达400毫米,而北部的二连浩特的

年降雨量只有150毫米。雨量又多集中在8、9两个月。因而造成春旱风多、风大农业往往抓不住春苗,牧业草场返青晚,这样对农牧业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又因8、9月雨量的突然巨增而往往造成洪水泛乱冲毁农田牧场形成水土流失。

(4)蒸发量则正好与降雨量相反,是从东到西,由南到北的递增,年蒸发量可达1300—2700毫米,而西北部有时可达2500—3000毫米以上,而蒸发量最高的时期恰是降雨量最少之时,为此是构成锡盟春旱多风的主要成因。

(5)霜期长,生长期短,初霜期大部地区在九月上半旬,终霜期在五月中、下旬,最迟的终霜期可延至到六月上中旬,霜期时间大部地区最长可达100—120天之间,最短时仅为70—80天。枯草期可达7个月之久,土壤上冻最早在十月上旬,解冻最迟在四月上旬,最深冻土层可达2—3米。所以往往造成一些生长期长的作物或牧草被早霜冻死造成农业减产,牧业储草不足。

2 .农牧业生产与水土资源

农牧业生产主要靠自然界的水土资源提供农牧业产品,但如何利用保护水土资源使其达到永续利用与农牧业产品的稳产高产是人们生存与提高生活的关键。合理的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进行有建设性的开发利用是促进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有效措施,相反不是这样利用与开发自然,那只能落个杀鸡卵的下场。

锡盟的农业是建在自然条件脆弱的干旱半干旱的丘陵区,又因在经营上对自然规律认识不清,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作法。除正常耕种的农田以外又为增加产量与收入,而不在稳产高产的农田基本建设上下功夫。而是采用“帮忙田”,无止境的任意大耕种面积,开垦荒地破坏了大面积植被。形成了无论坡地、山地、沟边凡是能开垦的地方就耕种,一些村庄牲畜出进村的道路都没有,放牧只有到外地走场。因耕种过渡管理粗放又不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造成土地沙化,土层变薄。地力下降,产量年年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广种薄收的路是越走越窄、靠天吃饭也是天不随人愿的事越来越多,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十年三欠收的自然灾害越演越烈。

全盟农区人口约32万,耕种的土地面积为340万亩。按人口平均人占耕地10.6亩,还有压青地“帮忙田”等还未统计在内。人均耕地面积虽然这么多,但一遇灾年还得吃反销粮。根据锡盟两个主要农区旗(县)太仆寺旗与多伦县的35年粮食产量,平均亩产只有90多斤。

锡盟有可利用的草场面积约十八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对草场利用的不合理,畜草矛盾逐渐突出。草原生态失调日趋严重,超载放牧不但使牲畜的数量质量受到限制,而且对草原的自然生态也因过渡利用而衰退。

在五十年代锡盟草原的载畜量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十几头(只)到二十多头(只)左右,这时全盟的牧业发展是年年增长,平均每年递增率为5%以上,而从六十年代开始退化,沙化,牲畜变成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如遇有黑白两灾的危害连基础母畜也难保存,使锡盟的牧业走上了被动的局面。除牲畜超载外,草原的利用管理不合理也加速草原的退化与沙化的进度。如草原的道路多数没有固定的干线与路基,车辆在草原行驶可自行选择路线,而形成“自由路”遍布草原。仅从锡林浩特到西苏旗就有几十条草原“自由路”,两地虽然相距400公里就有十几万亩草场毁于车轮之下。如果把全盟各旗(县)、苏木、乡等主要居民点之间的草原“自由路”毁坏草场面积进行统计。可想而知那一定是个非常惊人的数目字。

无组织无纪律的到草原挖药材、楼发菜、楼黄草等等也都不同程度的破坏草场,加剧草原的植被破坏而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的因素。据有关资料锡盟在1962年全盟的流沙面积只占全盟总面积的2%,而到1982年只二十年的时间全盟流沙面积就扩大到占全盟总面积的27%每年的递增率达1.25%,约有2500平方公里的牧场每年被沙化。由此造成原来自然生态就比较脆弱的草原就更加快了退化的速度,形成了一个水蚀与风蚀相互交错的水土流失形式,大体构成了水蚀冲线,风蚀压一片的草原水土流失现状。

因草原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牧草生长减退,地表的枯枝落叶海棉层尚失,地表对降雨径流起不到缓冲与拦蓄作用,而形成径流顺坡集中产生冲力夹带泥沙淤压草场。冲淤的沙、土又在一定的风力吹动下而扩大风沙吞压草场使一些低短的优良牧草长势退化,造成优良草场遍地黄沙仅留有簇簇生命力较强的锦鸡儿,也因牲畜无适口性牧草而被啃食的枝秃叶残,畜草矛盾是越来越尖锐。

3.锡盟水土流失现状

锡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是农民的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牧区超载放牧只求存栏,不重视草原管理,而违背锡盟的自然特点,形成了自然生态失调,植被退化。造成了水蚀与风蚀相互交错的水土流失。

锡盟水系多为内陆水系洪水冲刷的大量泥沙多数不能随水输出,泥沙淤积在低洼或较缓的坡面与季节性的河槽之内,构成了水蚀的上冲下压,这些吞压草场的沙土又在一定的风力吹动下,随风滚动又扩大了吞压草场。牧草被沙土的吞压而退化或死亡,造成了地表植被与枯枝落叶的减少,而为水蚀开创了条件,水蚀的淤积泥沙又为风蚀打了相互促进。在锡盟南部的34个农区乡的12582平方公里的面积,据不全面的统计水土流失面积为6895平方公里占农区总面积54.8%。例如:多伦县三道沟乡的三道沟村将耕地从坡角一直开到山顶,从远处看去山顶留下的草地像帽子顶上的一个樱顶一样。在一些正在坍塌的侵蚀沟边不经治理还照样耕种,促进了新的水土流失而造成了水土流失直接威胁到村庄与交通的安全。

锡盟北部(东西乌旗、锡林浩特市、东西苏旗、阿巴嘎旗)牧区草场植被虽然较好,但因过渡的超载放牧与对草原的管理粗放而造成草场退化、沙化的水土

流失面积,据不完全统计较严重的就有35118平方公里,约占这几个旗(县)草原总面积的20.7%。除东西乌旗的部分草场退化、沙化较轻外,其它几个牧区旗(县)都日趋严重。以黄旗为例,据调查在1976年与1984年两个条件基本相似的年份对比,因载畜量由全旗1976年的385,835绵羊单位,而到1984年增到527,548绵羊单位,增长率达36.7%。而促使草场的产草量由1976年的平均亩产214斤而到1984年平均亩产草只有161.7斤,亩产草下降52.2斤。草的自然生长高度也由1976年的15.7公分到1984年只达14.2公分,下降了1.5公分,牧草长势明显衰退。

按理论上规定在干旱半干旱草原每一只绵羊单位需占有草场21.46亩,而黄旗现在每只绵羊单位只占有草场面积为14亩。现在全旗按绵羊单位计算占有草场面积已超载了78000多头(只),全旗现有草场面积为4960平方公里。其中退化、沙化的草场面积已达2200平方公里约占全旗总草场面积的44%。同时现在每年要有30平方公里的草场退化、沙化递增。如此下去再有30—50年黄旗的草场退沙化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现在全旗在千米以上的侵蚀沟就有1100多条,例如:在额里斯台的上游高乌苏村后的一条沟在十年前还不明显而现在已成为一条400米长、12米宽、7米深的大沟,在1993年的一次洪水沟头就前进了30多米。

锡盟的牧区仅以浑善达克沙漠以北的旗(县),草原水土流失的面积估算可达35000多平方公里,约占总草原面积的20%左右。

1986年我盟在上级有关部门与技术员的支持与帮助下对全盟的土地现状进行了遥感调查,具有关资料分析与野外的实地勘测初步统计全盟现有水蚀面积10227.40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7123.03平方公里。

4 .对锡盟水土保持提出相关建议

4.1 治防结合加速地力与植被的恢复

在锡盟农区要以治防结合,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大力推广户包。结合立草兴畜建立农牧结合的经济体制。推广以豆科牧草与灌木为主的灌草种植。加速地力与植被的恢复,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经济效益基础。

4.2 利用自然规律开展各种经营的经济结构

按着当地的自然特点扭转原来的单一农业经济,合理利用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开展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和各种经营的经济结构。

4.3 开展宣传工作

大力开展宣传水土保持工作的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是水土流失区人民的治穷致富的根本出路。改变过去的对自然只利用索取,而不重视管理与建设的不良习惯。

4.4以防为主促进草原的生态平衡

锡盟草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应以防为主。在水土流失较严重退化沙化草场应进行封育禁牧。并适当的进行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治理,大面积草场应结合草库仑的建设进行有计划的轮封轮牧与草场改良,促进草原的生态平衡。

4.5 结合草原规划发展草库仑的建设

草库仑的建设应注意效益,不能走形势或看到别人围圈了自己不围怕草场被别人畜群进入,而盲目的大量围圈。这样不但解决了现存的畜草矛盾反而还是造成因没有围圈的草场载畜量加大而加速了这些草场的退化、沙化的速度。

为此在建草库仑时必须结合草原规划,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建立,并进行必要的基本建设与配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面积获得较大的效益。如果只护围圈而不重视效益,这样的草库仑不但起不到作用,相反是落个得不偿失的后果。

4.6 建立养路组织保障路面畅通

草原上的“自由路”对草场的破坏也急应引起重视,有关部门必须尽快的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各必要的措施。在一些较大的居民点之间的道路,应进行定线建筑固定的路基。同时建立养路组织经常保障路面平整畅通,吸引车辆按固定的路线行驶。

4.7 种植适应性强的灌木供牲畜采食渡灾

结合草库仑的建设大力种植适应性强的牲畜适口性的灌木,这些灌木不但可以起到固土保水作用,有些豆科灌木还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如遇到白灾又因它的植株较高,大部分枝条可露出复雪。可供牲畜采食渡灾,灌木的林产品又是工付业与饲料加工的原料。

4.8 加强对牲畜的改良管理推广工作解决畜草矛盾

超载放牧是锡盟草原生态失调造成退化、沙化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已觉察到牲畜改良的必要性,已在引进与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一些引进与改良的牲畜适应性和耐力较差,发展的速度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进一步加强对牲畜的改良管理推广工作是解决畜草矛盾与提高产质促进草原建设的关键。

4.9 应抓好防治新的水土流失

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在锡盟仍应抓好。对一些不遵守“水保法”与“草原法”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与必要的处罚。如:修路、采石、烧砖瓦、挖约、挖草皮、搂发菜、搂黄草及任意破坏草场植被又不采取任何保持水土设施的无组织、无纪

律的现象要坚决按“法”、按政策给予必要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水土保持规范[J]. 锡林郭勒盟水利学会,2002(6).

[2]薛富内蒙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集[C].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学会,2005(6).

[3]照那斯图.草地建设及改良利用[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5).

[4]王礼先.水土保持工程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0).

[5]张洪江.土壤侵蚀原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

[6]刘守江. 西部地区水土流失与防治措施探讨[J].内江师范,2005.(2).

[7]李宝林. 黑龙江垦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10).

[8]杨瑞珍. 我国耕地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j]. 水土保持通报, 1994.1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