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丰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围绕“一个政策”。 横峰县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紧紧围绕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开展以“五新一好”即“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培育新农民、建好村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放眼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经济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秀美、社会和谐的喜人局面。六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我县累计已完成了368个新农村试点的整治建设任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达2.3亿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达1.4亿,直接受益农户1.5万户、5.8万人,先后评获得省、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2、推进“两个措施”。一是推进“六改四普及”,建设宜居环境。目前,建设村改水、改厕率均达95%以上,硬化村内主干道和入户道241公里,村村通上水泥路,电视、电话、宽带率达100%,2万余户农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
1
水、用上卫生厕、住进整洁房、用上洁净能源”。如,葛源镇五里铺村通过建设生态猪场,实行“人畜分离”,将全村生猪集中饲养,并集中建设一个中型沼气池,让全村都用上洁净能源,探索建立了“绿色低碳生活”新模式。二是推进“三绿一处理”,建设秀美乡村。做到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三结合,强力推行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前,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农村优美生态风光及传统人文色彩得到彰显。
3、创新“三个机制”。 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因此,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一是创新了“三位一体法”。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上,我们创新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法”,以县、乡、村主干道为线,进行布点;以成片的村为面,抓好整体连片建设。如,从县城至葛源镇45公里公路沿线,共安排新农村建设村点62个,实现了沿线村庄示范点“全覆盖”。再如,新篁办事处通过实施陈村湾、东汪、西汪、刘家坞村整体连片建设,辐射范围达2平方公里,受益农户1000余户。整村连片推进的模式,解决了分散布点示范效应不明显、建设成果难巩固、建设成本较高等问题,加速了以中心村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进程。二是创新了“倒排工作法”。在新农村“六改四普及”工作中,
2
按照“倒排”的思路,攻难点、突重点、抓热点。首先,攻破“改水、改厕”两大难点;其次,突出“改房、改栏、改环境”三大重点;最后,抓好“改路”这一热点。同时,对新农村建设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时限、考评细则”进行量化,强化督查,实行“倒排”。这一方法,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让群众看得见的实效。三是创新了“协理员制度”。 2008年以来,我县共选派200余名副科级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在职干部回原籍地,担任新农村建设“协理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乡情、亲情、友情作用和熟悉情况、善于沟通等优势,架起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桥梁,为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4、突出“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每个试点乡镇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县领导高位推动,采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包村干部具体抓,村干部配合抓,群众积极响应的工作格局。二是人员到位。县新村办工作人员从各单位中抽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脱产办公。三是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新农村建设氛围,使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四是经费到位。我县把新农村试点建设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强调部门和
3
企业以及群众的协作和配合,县财政每年都配套新农村试点建设专项经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横峰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省、市新农办的具体指导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了“五个新”,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1、村容村貌有新变化。新农村试点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着重完善了休闲广场、垃圾分拣房、便民服务代办点、民情家访活动室、党风廉政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服务机构;人居生活环境逐步美化。“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012年6月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上饶召开,白沙岭新农村那一颗颗苍劲的古树,碧波凌凌的白沙湖,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给来此参观的省、市、县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誉为全省最美郊区新农村。
2、农村经济有新发展。横峰县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葛根、良种、茶油、生猪四大特色产业,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除此之外,葛源镇五里铺新农村充分利用生态、人文特色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办了开心农场、农
4
家客栈、地方传统手艺等农家乐项目,带动了农民致富;青板乡胡家墩新农村依靠产业特色建立了杨梅产业精品基地,带动了生产,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3、村风民风有新气象。通过新农村政策的宣传和新型农民的培训,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村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明显提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农村娱乐健身的多了、参加赌博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现在多数试点村都已建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或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形式多样,腰鼓、龙舞活跃着农民的身心;歌唱、戏曲充实着农民的生活。
4、和谐农村有新局面。新农村理事会民主理事、积极运作,及时处理各种纠纷;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村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务公开小组,村民的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经费知情权、自我管理权得到全面保证,呈现出全县干群关系良好、农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5、环境卫生有新改观。着力改善新农村环境面貌,以打造“无垃圾乡镇”为目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2009年开始,横峰县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了“乡乡都有垃圾处理场、村村都有保洁员”的目标,获得了2011年度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新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改观。
5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1、缺乏整体区域规划
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加之历史方面的原因,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旧村庄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居民分散,家户排水(污)沟独立不联通,影响了村容村貌,甚至有的村“脏、乱、差、臭”问题还比较突出。
2、思想认识还有偏差
少数试点村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无形羁绊。有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群众只是配合。大部分群众都希望整体拆迁,但认为资金应该政府投入,从而造成部分群众滋生“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尤其是在筹建资金方面,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
3、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我县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贫困面广,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投入不足,一个50户左右的自然村建设点16万元左右。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手段去整合资金,资金短缺的总体情况还没得到根本解决,故试点建设的标准和档次很难提高。
4、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新农村建设要靠产业去支撑,由于各产业的产业化经营
6
程度不高,很难形成规模,很少试点是长期坚持下去的,致使我县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另外,产业基地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支柱产业覆盖不到,产业显得单一,农民收入渠道不宽。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一)立足长远,在规划上要科学合理
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科学制定规划。一是对于以民居房建设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要充分考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和村落布局的长远变化等因素,有较高的起点和标准,做到一步到位,争取30—50年不落后。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特色,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不宜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二是加强规划力量,搞好规划人员培训工作,提高规划水平。不仅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如此,产业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也要这样,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三是尊重民意和事物发展规律,既不急躁冒进,也不无所作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分阶段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在搞好产业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的同时,从现在做起,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
(二)加强宣传,在认识上要全面深刻
针对当前部分群众在认识上的误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首先要让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主体有明确认识。新农村
7
建设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这要形成共识。其次要让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应有全面认识。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方针,涵盖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谐统一,应该完整把握,新农村是以生产为先导,以宽裕为前提,以新村建设为载体的新型“三农”发展新路。
(三)整合资金,在投入上要加大力度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四)因地制宜,在产业上要发挥特色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各新村试点要依托自己的区位优势,挖掘资源,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五)高位推动,在服务上要一马当先
8
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继续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统筹谋划。县直各部门都要自觉加强与镇村组织的联系,主动做好服务,做好表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