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一词,最早见於《周礼·地官·保氏》。把《周礼》中的“六书”和汉字的结构了解起来,是汉代的三个学者:班固、郑众、许慎。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只讲到“六书”的名称: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注《周礼》时说到“六书”的名称: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在《说文》叙中讲到“六书”的名称,并给每类下了定义,举了例字。许慎的解释见教材。(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三家之说基本相同。清代以后,一般人於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只有形声字有时也称谐声),於次序则采用班固的。下面我们就按清代以后关于六书的名称和次序作以简单的介绍。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是描绘物体形状的一种造字方法。“画成其物”是说画出某一物体的形状。“随体诘诎”是说笔画要随着物体的形状而曲折变化。“日月是也”是说日、月就是这一类字。
象形字是描画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近似于图画,有明显的直观性,面且最初都是独体字。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视而可识”是说一看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会明白它的意义。“上、下”是许慎举的两个例字。指事
1 / 16
字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一个符号来表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 ,武信是也。
“比”是并的意思,“类”是指多数字,“谊”通“义”,“见”读 xi à n, 是体现的意思。“指 撝 ”即指挥,谓所指向之事物,即造字者想表现的新的意义。“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 ”是说把两个甚至三个、四个字的字形、意义都合在一起,以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是这一类字。
会意字是两个甚至三四个字构成的,把它们的字形和意义都合在一起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以事为名”的“名”是指字,不是名称。一个书写单位,在先秦称文,称书,也称名。称字是从秦代开始的(秦代刻石上“文字”连用指文字)。《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百名”即一百个字。“事”指事物,同一类事物具有共同的特点。“以事为名”,是说按照事物的类别特点去选一个字作为新字的一部分,即形符。譬,譬况,相类似,即字音相同或相近。“取譬相成”指再取一个发音相同或近似的字作为新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成为一个新字。“江”“河”就属于这一类字。
形声字一般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形旁,又叫形符、义符;一部分是声旁,又叫声符、音符。义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可用来作声符。一般说来,作了声符的字,
2 / 16
大都失去了自身原有的意义,但也有少数字的声符仍表意义。如:“返,还也,从 辵 ,从反,反亦声。”《说文》中的“亦声字”声符都有表意作用。
形声字中还有省形、省声字。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对于这一类字如何理解,历来分歧很大。比较符合许慎定义的解释应当是:“建类”的“类”和“比类合谊”的“类”相同,指多数字,“一首”指同一个偏旁部首。“同意相受”指意义可以互训。《说文》:“老,考也。”“考,老也。”“老”本身是个部首,“考”在老部。两个字偏旁部首相同,意义互训,符合许慎的定义。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本无其字”是指本来就没有这个字,“依声托事”是指找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意义。“令、长”是许慎举的两个例字。但文字学家多认为令, 長 不是假借,而是词义的引申。 六书不是先定好条例,然后按条例造字,而是古人对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归纳出的六种类型。由于它基本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所以至今研究汉字的结构,基本上还没有超出六书的范围。 二、怎样分析汉字的结构 二、怎样分析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结构,自然以古文字资料为最好。什么是古文字呢?汉字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这几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3 / 16
草书、行书、楷书。从甲骨文到篆文是古文字。在古文字阶段,汉字还保留着象形的意味。但是我们常接触的,最为我们所熟悉的是楷书。这并不矛盾,我们并不要求同学去一一分析汉字的结构,更不要求同学去根据古文字材料去进行这种分析。这并不是本课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同学知道分析汉字结构的意义,了解古人对汉字结构的传统分类,了解汉字发展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要求同学以楷书为基本材料(也可以结合所学的某些古文字知识与材料),利用字典词典,在古汉语的学习中,注意辨析字的形音义关系,以便更好地去掌握字义、词义。 古今字
古今字是同词而前后文字异形的一种现象,即同一个词,前后用不同的字表示。早先使用的那个字是古字,后来变化了的字是今字。古今字的“古今”,并非固定的时代,而是相对前后的不同时代。
有的书从字形上把古今字细分为四种类型:
1 、古字加形符成为今字,这一类最多。如:
其箕 韋圍 取娶 昏婚 州洲 内纳 贾 價 直值 文纹
4 / 16
2 、改变古字形符成为今字。如:
说悦 赴讣 敛殓 没殁 振赈 张胀 偪 逼
3 、给古字加笔画或改变古字笔画成为今字。如:
不丕 大太 母毋 閒間 陈阵
4 、有些通假字,由于时代有先后,也被看成古今字。如:
罪 辠 泉钱 伯霸 亡 無
古今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字义项太多,为某一义项另造今字。具体讲,
有四种情况:
1 、古字表示假借义,为本义另造今字。如队坠、须 鬚
2 、古字表示引申义,为本义另造今字。如州洲、责债
3 、古字表示本义和其他引申义,为某一引申义另造今字。如解懈、
5 / 16
道导
4 、古字表示本义和引申义,为假借义另造今字。如辟避、戚 慼
一、指出下列中的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並寫出本字、今字、異體字在今天的通用字。(6分)
1、躬自流涕,沬血飲泣。
2、水火不積,則暉潤不博。
3、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
4、薄賦斂,廣蓄積。
5、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6、五穀不登,禽獸偪人。
二、解釋下列句中帶點詞的意思(14分)
1、孔子知五經,門人從之學,當複行問以為人法,何故專口授弟子
6 / 16
乎?
2、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3、況醜虜變詐百出,而倫又以奸邪濟之。
4、及其所善,楊班儔也。
5、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6、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7、異乎三子者之撰。
8、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
9、是無世而不常有之。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11、行其德而萬物遂長焉。
7 / 16
12、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
13、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師傅自待。
14、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
三、解釋下列句中帶點詞的意思,並說明是本意還是引申義或是假借義(16分)
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居則曰:不吾知也。
3、又從而振德之。
4、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過中無偽。
5、橫術何廣廣兮,固知郭國中之無人。
6、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
7、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8 / 16
8、漫老車馬駐江幹。
四、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秦漢中最高行政長官是 。
2、“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攝提”是 紀年法。
3、《韓信破趙之戰》在文體上屬於 體的 文。
4、《廬山草堂記》從內容上看屬於文體的 文。
5、古書注解中主要用來說明假借字的術語是 。
6、古書注解中用同音或音近的詞解釋詞義,即所謂聲訓的術語是 。
7、“諺所謂‘室于怒市於色’者,楚之謂也。”這句話的修辭手法是 。
9 / 16
8、“公兵庚,公甲叔子與戰於夷,獲叔子與析朱鉏”的修辭方式是 。
9、“吾耳目濡染舊矣”。這句話的修辭方式是 。
10、代表唐宋時期漢語聲母的是 。
11、疊韻連綿詞是指連綿的兩個字相同 。
12、上一聯對句和下一聯對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叫 。
13、近體詩同一聯出句和對句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叫 。
14、研究上古韻部系統主要利用 。
五、簡答題(每小題3分,共9分。答案寫在答題紙上,只寫題號,不另抄題)
1、十三經注疏中為《詩經》作注疏的有哪幾家?
2、古代劃分體有哪三條標準?教材對散文的分類根據什麼標準?
10 / 16
3、為什麼說“葉音說”是錯誤的?
六、標出《新城道中》的平仄(用符號標在字的上面),並說明是否合乎格律(10分,帶點的是入聲字)
———︱︱——
東風知我欲山行,
︱︱———︱︱
嶺上晴雲披絮帽,
︱——︱︱—︱
野桃含笑竹籬短,
—︱———︱︱
西崦人家應自樂,
—︱——︱︱— 吹斷簷間積雨聲。 ︱——︱︱—— 樹頭初日掛銅鉦。 —︱︱——︱— 溪柳自搖沙水清。 ︱——︱︱—— 煮葵燒筍餉春耕。 11 / 16
七、標點(5分)、今譯(16分);帶點的詞語在後面單獨解釋(9分)(共30分)
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王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座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即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一、1、頮 2、辉 3、纳 4、蓄 5、辨 6、逼
12 / 16
二、1、只 8、并列,等同
2、还是 9、尝
3、助 10
4、俦类 11
5、用力 12
6、检点 13
7、才干 14
三、1、气息,引申义 5
2、平时,引申义 6
3、救济,引申义 7
4、学说、主张,引申义、自负 、成长 、流通 、因 、一样 、道路,本义 、败逃,引申义 、安定、太平,引申义、岸、边,假借义
13 / 16
8
四、1、丞相 8、互文
2、太岁 9、并提
3、纪传体、史传体 10、三十六字母
4、杂记 11、韵
5、读为、读曰 12、粘
6、之言、之为言 13、对
7、倒置 14、诗经韵文、形声字
五、1、两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唐陆德明释文
2、三条标准:一、语言形式;二、文章内容;三、应用范围
散文根据二、三条标准
3、“叶音说”认为语言没有变化,上古音和中古音相同,诗人只
14 / 16
是写诗时临时改变字的读音,以求和谐。这种观点时错误的。
六、标平仄见试卷,占7分;每错两处扣1分。指出是否合乎格律占3分。
七、标点:每错四处扣1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今译: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
15 / 16
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6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