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拉菲”
2022-03-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常言道,趁火打劫,混水摸鱼。当崇尚“拉菲”美誉之火被燃起 益。其实,也就那么几套“看家本领”。 然有人希望搅起浑水来谋得利 疯狂的“拉菲" 文/方军 每 是逃脱不了开幕即闭幕的尴尬,但糖酒 会就这么每年乐不知疲继续开着。虽然 每届糖酒会看起来很繁荣,但却沦为“外 行看热闹”的浮华与喧闹。在此届郑州 糖酒会上,与一些知名酒企交流,问其参 展目的及收获,得到更多是无奈的苦笑; 而另一种情景是糖酒会为诸多小企业、 傍品牌者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捞市场” 的机.△。 近一两年来各种场合中,进口葡萄 酒成为绝对的亮点和关注的主角。而自 一 2006年开始,国外名庄酒成为了国内市 场上的香饽饽,尤其是拉菲格外受宠成 为竟相炒作的题材,人为地被上下游的 、 炒家过度渲染和追捧。在最疯狂的“炒 且一、 货”时段里,来自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地 酒品通过各种正当不正当的渠道流入国 内并活跃起来。大家都开玩笑说全世界 的拉菲都卖到中国来了。毫无疑问,如 今的拉菲之名,正如《疯狂的石头》影片 里的那块价值不菲的翡翠,引得一些“有 一 心之人”窥视下手,于是各种水货“拉菲” 已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与前一两 年在市场或各展会的“地下活动”相比, 如今这些“拉菲们”完全不避讳地走到 台前,大张旗鼓地粉墨登场了。 常言道,趁火打劫,混水摸鱼。当崇 尚“拉菲”美誉之火被燃起之时,自然有 人希望搅起浑水来谋得利益。其实,也 就那么几套“看家本领”。 首先是搞“洋务运动”。就如谈起葡 萄酒,几乎人人都会想到法兰西的最好。 于是利用人们的一些“崇洋”心理,打造 一副“洋背景”、“洋身份”自然就能蒙点 事。通常这些“洋务派”会先为自己塑 造一个洋背景,要么号称自己是某某知 名品牌中国总代理的“洋买办”,要么就 在国外(法国、意大利等)或港澳地区注 册个公司,然后再品牌化地粉饰一番,从 公司文化、产品名称到包装等细节上都 力求洋化,而且还得创造出点“品牌故 事”。一切倒腾齐备,就开始选择适合的 “渠道”,要么忽悠些不明就里者,要不就 找志向一致的“同流合污”者。如果实 力雄厚一点,再开个专卖店,像模像样地 做些葡萄酒文化宣传和培训教育的戏份 出来。这么看来,这些“假洋鬼子们”除 了身份造了些假,营销方面倒能使出点 真功夫来。 其次是弄点“真营销”。简单来讲, 就是“傍大款”、“做二奶”,如今也称之 雷人山寨现象。当初,国产葡萄酒三大 品牌几乎都遭遇过疯狂的借鉴与模仿, 张裕、长城、王朝几乎都衍生出数以百计 的“不肖子孙”来。极尽所能地将名称、 包装只要以假乱真攀附上某个大品牌, 便是最大的成功。至于整个什么“洋背 景”、“洋身份”,那就更好操作了。举个 例子,拉菲在法国是个姓氏,叫拉菲的人 都可冠以这个“姓氏”来命名自己的酒 庄和酒品。如果说拿这类酒品回来销售 的只是打打秋风,借船出海,那么一些五 花/kl' ̄的“山寨”品牌就让人瞠目结舌、 哭笑不得了。“卡斯特”与“卡期特”、“拉 菲与拉斐”之问的区别,不注意,没多少 人看得出。更别谈那些将中国汉字的象 形与谐音,鬼斧神工地演绎到新境界的 “心血作品”。所以,即使“山寨们”在各 种宣传资料及图片皆以真品为蓝本,但 酒瓶里装的什么,大概也只有自己心知 肚明了。 这些混淆视听的“商机”内幕,并不 是一些普通经销商和消费者所能辨别和 了解的。难怪目前在中国波尔多“名庄 酒”的年消费量是波尔多年产量的三倍, 这还不包括波尔多每年销往世界其他地 方的数字。由此可见,在葡萄酒产业尚 缺乏有效的市场规范和管理,缺乏正确 消费引导和教育的情形下,为利益至上 者“赢得”了一个混水摸鱼、投机取巧的 畸形“商机”;又为满足一部分荷包不鼓 却又想讲点面子的人士的“经济适合” 需要而兴起,就像如今满大街大妈们买 菜都流行挎“Lv包”一样。 当然,“疯狂的拉菲”不过酒业山寨 文化的冰山一角,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 合法利益,也扰乱影响正常市场竞争秩 序。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从 大乱到大治,自古是自然规律,而且市场 和消费者终究有规范成熟和觉醒的一 天。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走向成熟的过渡 阶段,希望这个时期不要“浮躁沉沦”得 太久。■ [方军:国际葡萄酒作家协会(F.I.I_E.V.)成员]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