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
终身难忘的假期旅游
天堂岛屿
班图岛南端的旅游胜地,风景宜人,
赏心悦目,颇具异国情调。游区占地250
英亩,为浅浅的海湾怀抱,海风习习,凉爽
宜人。沿岸浅水处,海地。
洋生物云集,是研
家庭假日
对不想太冒险的人或者是小孩,我们
提供极大的游泳池,里面有水上滑梯、跳
板跳水、幼儿嬉水池、微型高尔夫球场和
许多别的自然景点。
美丽班图岛
如你想更多地领略天堂岛的美景,旅
馆将为你安排一切,包括用带空调的豪华
交通工具带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你或许想游览下列景点。
旅游一线:古老神秘的塔利湖。
开车从旅游胜地出发,很快就到达这
充满浪漫色彩,具有远古宗教气息的塔利
湖。
在这儿演绎出了无数的人类祭祀场
面,无数对恋人投湖殉情。人们还常常看
见他们的幽灵在湖边徘徊。
旅游二线:岛屿北部的邦威自然保护区。
在这儿能看到岛上野生动植物的奇
观异景:奇特植物,珍稀动物。
旅游三线:西海岸奇异的水下洞穴。
从旅游胜地出发,坐上本地人的小
船,沿岸而上可到这古老的洞穴。据说这
里是位大魔法师的出生地和埋身之处。
宾至如归
在一流的宾馆你自然能享受一流的居
住条件。你将住在采用本地木料、手工建
造的单人套间内。这些单人套间会为你营
造“回归自然”的真切氛围。
让你一分钱当两分钱花
好的旅游胜地常常让普通工薪家庭消
费不起。可我们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老板
更关心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让游客高兴,
而不仅仅是赚钱。这次包价旅游活动是特
价优惠。我们知道你们愿意游览以上所列
景点,其费用已包含在度假费用中。这意
味着你一到达此地,不用再花一分钱。
不要再犹豫!马上订票。“终身难忘之旅”,莫失良机。
我太激动了,跑回家告知家人。家人都说这是我们度假的理想之地。然而就在订机票前一天,我在地方小报上读到—篇小文章,写的就是这个地方。写文章的记者去参加了假日之旅,发现旅游指南虽未撒谎,其描述却大为失真。
“不堪回首”的假日——海滨流浪汉的栖身之地
一个岛屿
不错,这是个岛屿,但天堂在哪儿
这个修建一半的“旅游胜地”位于印度洋
中部的一块荒礁石上,坐落在海湾边上,
并无海滩,整日被刺骨的寒风袭击,使你
感到台风倒成了清爽的微风。即便你是
游泳高手,离家前一定要投高额保险。你
得从大约十五米高的悬崖上跳下去,下面
似乎是饥饿的鲨鱼群觅食的好地方。
无人敢问津的“假日”
一点不假,此地确有个游泳池(里面
确实配有滑梯、跳板),而且真的配有嬉水
池。不幸的是没有水。该岛似乎常年干
旱,连刮胡子的水都没有,更不用说给游
泳池蓄水。至于别的“娱乐方式”。。。有
块小草坪,有几个坑,插有旗子作标示。
或许大洋中的这块巨礁是够“天然的”。
“班图岛的美景”
哪有什么美景!甭提什么旅游。“空
调”交通工具是—辆敞篷吉普车;塔利湖
是个脏水池,连青蛙都淹不死。动物“稀
有”得一只都见不到;你要参观水下洞穴
的话还必须是位经验丰富的戴水肺的潜
水员(更别提随时出没的鲨鱼群了),这真
是让人“难以置信”。
好一个宾至如归
你如是本地人,生活在博尼欧荒野地
带,指南的描述是无可指责的!还绝对真
实。这儿根本就没有一流旅馆,你也甭指
望有一流的居住条件。“套间”是木制的
小房子。有条小河流(偶尔)流过旅游胜
地,游客不得不去小河洗漱,这就是营造
的所谓“回归自然”的氛围。
让你多花钱的假日游
好啦,我想班图岛路途不近吧。越远
越好。一言以蔽之,有谁还在考虑这“终
生难忘的恶梦”,我建议他马上去报名参
加“生存训练课程”班培训。或许你还没
注意到,指南没提到食品。原因很简
单——压根就没有。
看来…班图岛显然不是我们理想的度假场地。幸好我看到了这篇报道,否则。我准带我
的家人去了,不仅没有一丁点儿乐趣,还非常危险。教训是深刻的:仔细阅读所有广
告.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事情往往不想看起来的那么回事!
Unit2
有效的教育制度
人无论活多大,总忘不了学生时代——可在多少人的记忆中它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呢
社会对年轻人期待过高,一旦没达到我们的期望值,我们就总爱把他们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可是,谁该受到责备呢孩子们无可责备,该责备的是社会,这可能吗
英国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下面是就这一问题的辩论纪录。演讲者的话有多少适合你受
教育的经历,在多少程度上你赞同他的观点?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毫无疑问,一个富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的最大愿望就是做
些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去改善年轻人的生活。达到此目的的最明显不过的办法就是把孩子
们从无法接受的考试和筛选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十三四岁的年幼孩子就被筛选被迫参加考试,自己的前途就这样基本上被决定了。对大
部分孩子来说,这个年龄段是最不适合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龄,可他们却被迫参加考试,失败了
得接受无法挽回的惩罚,如同被判死刑一样。
中学孩子们的生活被考试所主宰了。一些学校确实提供不少有趣的课程,可只是针对那
些失败者的。于是父母们继续催促、劝诱、威胁、强孩子们继续考试,或者拼命去找这类擅长
逼孩子们考试的“好”学校,因为我们的高等学府需要这个。
可是,有这必要吗为何如此心急劳务市场并没有巴望着要用刚培养出来的年轻人。
为什么要给他们施加这无法忍受的压力他们要的是什么十三至十六岁的年龄段是大多数
孩子们最厌学的阶段。长大成人这件事就足以他们应付的了,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有的孩
子学习积极性极高,遍览群书,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往往突然不读书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
从此放弃读书,顺利的话,他们过了十六七岁就能走出这个阶段。但是对于观有的考试筛选制
度来说,这个年龄已经太晚了。孩子十四岁时没走上正道,一生就给毁了。有的孩子,你要由
他去,可以在床上磨蹭半天,穿衣又是半天,父母拿他们真是没辙,但过了这段时间就没事了。
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年龄段,要么毁了他们,要么让他们成才?
如果我们去掉十六岁时筛选的压力,高中教育就会大变样。大约从十三岁起,孩子们就有
选择学与不学的自由,或者选择部分时间学习。他们想学什么课程、学多久.由他们自己定。或
者他们有权选择什么也不做;学校会提供他们闲坐的地方。他们要是想去艺术室待上半天或
排练戏剧什么的,随他们去好了。在英国,这类学校办了几十年,可在现有制度下,要鼓励孩子
们发展自己的兴趣,不一心一意读书本,孩子们得到的惩罚将十分严重。
原始的教育制度是把知识强行灌进孩子们的脑子,它似乎已被另一种制度所取代:拿一辈
子做个失败者去威胁孩子。这制度同样不为富有爱心的社会所接受。
想起自己五岁至十八岁就上17745节课,按道理这个年龄段是脑子接受力最强的时候,
可学完之后脑子一片茫然,这是多大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浪费!我简直不敢相信。学校的课时,每节课为四十分钟,这种课程设计不鼓励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读书。学生在学校就如同流水线上的轿车,一会儿给你装点地理,一会儿给你安点历史或生物知识。
大多数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没法集中精力学习。让比自己懂得多的人,或者说至少是以为
比自己懂得多的人来教自己已足以让学习劲头打的学生产生叛逆感。这种制度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让行政管理方便,让校方的官僚作风滋生,而绝不是高效率管理。比方说,要求十六岁的孩子参加的初级英文考试为什么需要用十一年去教老师真心教,孩子真心学,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够了。
有谁听孩子们的意见;当他们真有机会谈谈对教育的看法,也常常只写老师爱看的内容,
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观点与老师不合,会得个下及格。但是这一切在慢慢地改变。英
国成立
了全国学生会来帮助学生向校方表达他们的真实意见。
学生会说受教育不应是强迫的,学生应不去听乏味的课,应让做其他工作的人轮流上讲台
授课。如果能找到工作,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去打工。也应鼓励成年人来学校学习,让学校和社
区相互增进了解。他们说在这种宽松的制度下孩子们通常会更学有所得,与成人和校方采取
更合作的态度。
学生们讲他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但我肯定他们一定会更
快乐。我倒非常怀疑他们会学得更少,我们不该对十三四的孩子唠叨个没完,说他们不没日没
夜地学习,一辈子就完了。
女士们,先生们,我坚信你们将不得不同意我今天的提议。今天的制度对我们的孩子有
害,我们必须改变它。
Unit3
蛇 皮 袋
年轻人身着警服,英俊潇洒,目光掠过小小的咖啡桌,望着他的父母。屋外狂风劲吹,片片雪花击打窗户。客厅里的炭火通红,温暖舒适。年轻人的祖父退役后一直独居在这屋里。老人的妻子遭遇不测,死于买房当日。
咖啡桌上放着个金属盒,他们在整理祖父旧衣物时在他衣柜最里面找到的。盒里有个小
口袋,像是用蛇皮做的,里面有些古怪的骨头。斯莱德先生,年轻人的父亲,在读一封藏在盒里的信。
亲爱的亚瑟:
你如在读这封信,我便知道自己已从这诅咒中解脱出来了,它毁了我的生活,而今我已
不在人世了。我还知道你已找到蛇皮口袋和袋里那些可怕的东西。求你听我将对你说
的话,切勿重复我的过失。
这是个魔袋!我退役前在印度服役,袋子是我从一位很老的圣人那儿拿来的。他快要
死了,临死前对我说袋子能满足我的一切愿望——但生活就是这样,你得为你到手的东
西付出代价。他还叫我万不可毁了袋子,否则全家将有灭顶之灾。
我用过一次袋子,他的话灵验了——我买下了这幢房子,却以我爱妻的生命作代价。袋
子会给你带来你需要的一切——但代价太高。儿子,你得答应我把它藏起来,决不能用
它——一次也不行!千万不能像我经不住诱惑!
“我一直以为祖父年岁大了,脑子不好使了,原来他一直为祖母的死伤心。好像祖母的死他难辞其咎。”年轻人对他的父母说。“反正,这袋子的样子挺怪的,是不是”
“我不喜欢这个袋子,”他妈妈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把盒子的盖子盖上了。“我认为你应该照他说的做,把它藏起来,然后忘掉这件事。”
“也许你是对的……,”斯莱德先生自言自语地应了一声,拿起金属盒夹在腋下。“明天再说吧,该回家了。天晚了,托马斯,你还要上班。记住啊,你该当夜班!”
亚瑟·斯莱德夜不能寐。最近几个月他生意清淡,家里开销入不敷出。他老在想楼下餐桌上的金属盒。信上说袋子能满足他的所有愿望。莫非那些话是老人丧妻后,神志恍惚说的些糊涂话——或许他可以还清房款,再也不必为钱发愁。
他悄悄溜下床,拾梯而下,摸向厨房。有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他。他的大脑似乎也在说服自己失去房子才是最大的灾难。在厨房里,他的手不知不觉打开了盒子。他低头一看,发现袋子已经在手里了。即便信里讲的全是鬼话,也值得试一次!他不加思索地要了十万英镑去清偿欠下的房款。然后,如同在梦中,他悄悄回到床上。
冷冷的日光照进卧室。亚瑟和妻子第二天起床后,进厨房准备早餐。托马斯,他们的儿
子,马上就要值夜班回来和他们一道吃早饭。漂浮着的暖暖的饭香让亚瑟·斯菜德很开心,暗想自己真傻,昨夜还相信这旧袋子会帮他渡过财政危机。或许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他的眼光瞟到窗外,看见一位高个警官站在花园门口,看制服的样子有点级别,警官很紧张,迟迟不推门进来。他突然一下子拿定主意,推开木门,走到门前,按了门铃。妻子去开门,刺骨的恐惧让亚瑟不寒而栗。
“我很难过……我要说的是……悲惨的事情……我相信他没有感到痛苦……三颗子弹击中心脏……当即就死了。”亚瑟攥住妻子的手,因为他们多年构筑的生活似手在瞬间悄然消失。
托马斯是在试图阻止一起抢劫案时被枪击致死的。这对突然衰老的夫妻再没听见警官说些什么。亚瑟的注意力恢复了一点点,因他突然听到警官说:“当然,这没法弥补你儿子的生命,但所有的警察都由部里保险,你们很快就会收到张支票。”
亚瑟的头一下晕眩起来,他听见他孱弱的声音问了一句,好像那声音不是他的,“支票金额是多少?”
“这嘛,”警官答道,“要看级别,你儿子大约十万英镑。”
火光给这对老夫妻阴沉的脸投射上奇怪的阴影。他俩似乎一下子变得面容苍白,疲惫不
堪。斯莱德告诉了妻子他夜里的所作所为——她没言语,只是盯着他,两眼茫然。突
然,她拖着疲惫的身子,从椅子上慢慢起来,走出了屋子,不一会拿着金属盒回来了。“亚瑟,我要我的儿子。这个东西能要他的命,也就能让他复活。我要我们一家团团圆圆的,和昨天一样。”她边说边把金属盒放到亚瑟的膝盖上,退后几步,等着。
亚瑟明白他无言以辩,虽然他害怕再用蛇皮袋。和上次一样,他感到自己的手指动起来,
如同做梦一样。手指打开盒子,拿出蛇皮袋子。他听见他的声音轻轻说道,“我想我的家人重新团聚,”那声音听起来像个陌生人的。
亚瑟·斯莱德还没睁开眼已感到火烤得脸热乎乎的。他似乎一直在睡着。他醒来,望了
妻子一眼。妻静静地坐在火的对面,等着。他环顾了一下房间——是祖父的客厅。还没等他
想明白怎么会坐在祖父的屋里,门开了,托马斯,穿着制服,翩然而进。夹克衫的胸部有块黑色的污迹。他妻子满意地笑了,低声道,“我知道它会灵验的”,起身去吻她的儿子。
在托马斯身后,亚瑟看见还有两个模糊不清的身影溜进房间……他一下子明白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爸,妈,你们好……,”亚瑟听见自己说,脸上掠过伤心的微笑。“我们都在这儿,一家人又团聚了。”
Unit4
别靠得太近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拥挤的城市里生活,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生存空间问题。生存
空间极为重要。因此,这通常是人们不得不为之花钱最多的项目之一。世上最昂贵的写字楼
坐落在北京、伦敦、香港、纽约等城市。不过,不只是生意人整日关注空间问题。在人口不太稠密的城市,人们会问“你家里有几间屋子”住在城里,人们问到你的住房时,第一句话就是:“住房有有多少平方米”那么,有的人生活在空间非常宝贵的环境里,这个问题对他们会产生什么影响人们作为个体如何去面对空间缺乏问题
人人都需要自己的“个人空间”——一块人们视为已有,从中获得安全感,身心放松,舒适愉快的地方。有人做了好些试验去研究人们如何创造并保护自己的空间。人们在公共场合的举止表现就是现成的例子。比如,有人走进大夫或牙医的候诊室,我们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下一个人最可能坐的位子。他会避免靠近第一个人坐下,也不会坐到第一个人的对
面,离他远远的。他多半会取个中间位置。第三个人进来同样会尽量取余下空间的中间位置。如此下去,总有个人被迫挨近某个人坐下——但他还可能用个提包隔在中间。这类情形在公共汽车、火车、影剧院等地方随处可见。
人们的上述行为说明,不管我们走到哪,都会为自己保留个“自我空间”。如果有人进入我们的空间,我们会感到紧张,觉得受到威胁。如果别人离自己太远,又感到受了污辱。如果我们的生存环境太拥挤,就只能缩小自我空间,同时稍稍调整我们的行为举止以适应这样的空间。
在拥挤的电梯、上下班时的地铁车厢或在运动会上疯狂的观众群里,我们被挤在一起,只得放弃自我空间,让别人挤自己。遇到这类情形我们会假想其他人好像不存在。我们会有意不理会别人——别人也不理会我们。你要是进了拥挤的电梯,怎么办你或许会尽量避开他人的眼神——大家都向门而立。你也不会去瞧别的人——大家一个劲盯着显示楼层的仪表
板。或许,你会望着天花板,或看着地板。你会尽量面无表情,呆着不动。你甚至会两手交叉胸前,或把提包放在面前,来“保护”自己。
人们在拥挤的环境里待久了会慢慢地适应更小的私人空间。空间不管多小,得有才行。
有趣的是,到底多大的空间才合适,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说法。你站起来和他人交谈就能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空间。伸出手臂,看它能触及对方身体的哪个部位。在西欧,你的手臂将触及对方的身体。在东欧,对方在你手腕附近。在地中海地区,你和对方的距离更近;只一肘之隔。不同国度的人们对私人空间的需求不同,互相交谈时,显然会出问题。无意之中,甲方身子朝后退,乙方会随之往前挪。人们尽量把空间维持在各自感到舒适的
范甲内。甲方往前挪,乙方觉得不舒适,就往后靠;乙方一后退,甲方也觉得不舒适,便将身子前移。谈话双方慢慢地从屋的这边挪到屋的对面,乙方的身子已靠到墙上,再无挪动的空间。话谈到这份上,乙方会就此打住话茬,“逃之天天”。
私人空间的问题不只是在人们交谈时会遇到。人们共事时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别人靠
我们近,我们难于集中注意力。学生必须和他人分享学习空间时就会碰到这个距离。他们采
用一些办法或策略来给自己营造一个空间。他们有的堆一摞书,或用书包,或把书立着看。这样来形成个小小的屏障。还有个办法是将胳膊肘放在桌上,两只手把左右两边的视线挡住了。这样,他们可以假想自己独处一室,或至少与他人保持令人舒适的距离。
告诉他人某空间是属于自己的另一种办法是用私有物来标志私人空间。书籍、报纸和别
的私有物品随意散放在某处更能让别人觉得这是私人空间。学生常把玩具、娃娃这类东西放
在旁边(往往是课桌边)。你这样做就是在告诉别人这是你的领地,旁人最好走开。把你的私
有物摊开也是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的高招,别人就以为你旁边的桌位已被人占了。
我们用这些或别的办法来向他人表明我们需要的空间,这样是在帮助他人,免得当他
人让我们感到受威胁或不舒服时,我们只好动手把他们推开。如果别人对这些方法置之不理,或产生误解有时我们只好诉诸强行手段,捍卫我们的空间。显然,在任何人口稠密、空间有限的地方,人们更要理解、尊重他人传出的这些信号。每个人确实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但如以牺牲他人的空间为代价必然要引起矛盾。
Unit5
战胜残疾
信件一:
亲爱的先生/女士:
几年前我遭遇车祸,下肢残废。当时我想这一下完了,我的生命不再有意义。但是,由
于家人和朋友的耐心和爱,我现在期盼生活每天给我带来的新的挑战——尽管这个社
会给我这样的截瘫患者带来的是重重困难。这正是激发我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
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为什么截瘫患者每去一次街头商店仍然像策划复杂的军事演习
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人上公共汽车、火车还得至少要两个身强体壮的朋友帮忙坐出租
车更成问题,司机一见我们坐在轮椅上的便奔驰而过,装着没看见。为什么这么多的商
店不安装坐轮椅的人可用的门和电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影剧院、餐厅、体育馆等等
地方没有给轮椅安排个位置,也让截瘫患者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受舒适,拥有权利
为什么我们的街道还留有凸出的路缘,让坐轮椅的过不了马路
每天我起来,都想过充实的生活。为什么跟社会上别的人相比,我们的“充实生活”有那么多的限制?难道还不该为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多做点什么,让我们和别人一样充实吗?
信件二:
亲爱的先生/女士: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带着几分诧异读完了布赖恩·托马斯的来信。和托马斯先生一样,
我也生活在轮椅上——与他不同的是,我生活的这个城市近几年来做了很大努力,做了
托马斯先生所要求的一切。就在几年前我的生活还和托马斯先生所描述的一样。其
实,我很佩服他面对众多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极少出门,因为外面的环境只是为正常
人设计的,我没勇气去面对挑战。但是,现在我可以打电话,叫辆特别设计的出租车来
接我(虽然我没必要这样做,我自己的轮椅是设计好了的,我能舒适、安全地驾驶)。我
可以逛商店,使用特宽式电梯,行动自如——整个商场不用跨一步。我可以去餐馆,他
们欢迎坐轮椅的人士光顾,接着就上影院,那里为坐轮椅的人士备有便捷通道,特地在
靠前的地方安排有位子。
所以,托马斯先生,别灰心。时代在变,人们的态度在变——你的环境不久也要变。要
不然,我会非常乐意提供我家乡的详细情况——或许我们可以共享这儿的好处,与更富
有爱心、同情心的市政规划者们为邻!
萨利·伍兹
信件三:
亲爱的先生/女士
我一直对近来有关讨论残疾人问题的来信有极大的兴趣。我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
像托马斯先生和伍兹女士这样的人带来一点希望(看得到的将来)。我也是残疾人,行动要靠轮椅。我还是“残疾人出租司机协会”主席。认为残疾人不能干大多数工作当然是没道理的,应该(但往往不是这样)给予残疾人和别的求职人同等的就业机会。我们的协会是针对残疾人司机的。我们提供培训及适合残疾人的交通工具。我们也对残疾人就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
还有,这对你们也许是个惊喜,据官方统计,残疾人司机的交通事故率大大低于其他司机。我们协会尤其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的司机无一人出过任何车祸!
如果任何残疾人读者对我们协会感兴趣,我们将非常乐意借助贵报回答任何咨询。
史蒂芬 普莱斯
信件四:
亲爱的先生/女士
我很高兴读到读者们现在讨论残疾人间题的来信。正如前面来信的人已谈到的,对残
疾人提供的社会的、职业的机会在增加。我要说的是还存在着体育方面的机会。世界
上好多国家有为残疾人设计的体育设施。比如在英国,就有个很活跃的坐轮椅的残疾
人篮球联合会。
也许残疾人运动最好的例子是数以百计的人自豪地夺取了奥运会金牌!1960年以来
就有残疾人运动员夏季奥运会,1976年以来开始举行冬季奥运会。残疾人运动会就是
为伤残人举行的奥运会。这些运动员是许多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们和体格健壮
的运动员一样有同样的运动理想和目标——实际上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与体格健
壮的人较量——竟不时地能赢!典型的例子是新西兰的约翰·道尔。他定时地与体格
健壮的运动员进行跳高比赛——而他只有一条腿!他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劣势,正如他
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单脚起跳。他单脚跳到栏杆,别人使用双腿起跑。他认为就在离地
起跑那个点上,他和其他运动员一样——事实上,他甚至说这是他的优势,别的运动员
常把栏杆踢落,而他却没有这个问题。
像约翰这样,做个残疾人奥运会运动员就是把潜在的劣势变成优势。你得重新看待自
己的残疾。不要以为那就是你的劣势,也不要仅仅因为自己残疾就指望别人帮你。要
尽量不要别人一手一脚帮助你——自立才是事业成功、人生成功的关键——靠从事体
育谋生也是成功。美国顶级的残疾人运动员和别的男女运动员一样当超级明星。他们
的崇拜者如云,被视为体育界的顶尖人物。
任何一位残疾人读者,请你们记住,在世界各地你们有数以千计的残疾人同伴不论你
决心做什么,他们会随时给你支持与鼓励。不要让残疾妨碍你能力的发挥,阻碍你人生
目标的追求。
祝你万事如意。
苏珊,皮尔逊
Unit6
大众诗人:罗伯特·彭斯
每到新年除夕之夜,有一首歌被人们传唱。从伦敦到悉尼,从莫斯科到香港,从纽约到苏格兰最小的农舍,在家里,在聚会上,在宾馆舞宴上,甚至在城里的迪斯科舞厅,人们将它传唱。
大多数歌手不知道歌词的意思,但理解歌的大意。这首歌就是《往日的时光》,传统的唱法是边唱边与家人、朋友、哪怕是各行各业的素昧平生的人握手、接吻,这种唱法往往是不对的。人们大多能记住的几句歌词是合唱部分的几句:
为了往日的时光,老朋友,
为了往日的时光,
再干一杯友情情的酒,
为了往日的时光。
(王佐良译)
但这首歌词是从哪儿来的它是什么意思这首歌是被记录的最古老的歌曲之一,据资料记载,有几行歌词可以追溯到1563午。可目前人们熟悉的歌词常与苏格兰最有名(和受人欢迎)的诗人罗伯特·彭斯联系在一起。罗伯特·彭斯是位非同寻常的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死时三十七岁)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世界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这首诗最初用古老的苏格兰语写成,今天能读懂的人不多。用现代英语大致翻译如下:
老朋友哪能遗忘,
哪能不放在心上
老朋友哪能遗忘,
还有往昔的好时光
为了往日的时光,老朋友,
为了往日的时光,
再干一杯友情的酒,
为了往日的时光。
我们曾遨游山岗,
到处将野花拜访。
但以后走上疲惫的旅程,
逝去了往昔的时光!
(合唱)
我们曾赤脚淌过河流,
欢声笑语里将时间忘。
如今大海的怒涛把我们隔开,
逝去了往昔的时光!
(合唱)
忠实的老友,伸出你的手,
让我们握手聚一堂。
再来痛饮一杯欢乐酒,
为了往昔的时光。
(合唱)
你来痛饮一大杯。
我也买酒来相陪。
干一杯友惰的酒又何妨
为了往昔的时光。
(改编自苏格兰原文,王佐良译)
罗伯特,彭斯1759年1月25日生于苏格兰西部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七个孩子中
的长子。父亲靠自己的双手,用泥石造了两室的小房子;罗伯特一面得帮助父亲干农活,一面尽量受点教育。他的教育主要靠读书——他爱读书,父亲也鼓励他多读广读。他白天都在干活,夜里借助小火堆或蜡烛的亮光看书。
这时他的朋友都是些“下层人”——在农场务农的人——他的兴趣不在读书,而在饮
酒、唱歌、讲故事……和女人!这些兴趣和经历极大影响了他日后的诗歌创作。他不仅写贫富不均那类更有政治色彩的诗歌,也写饮酒和女人,不只写入的优点弱点、是非观念这类道德诗,还写苏格兰民族诗歌。他所有的诗歌都立足于“下层人”的生活,正是这一点使他在去世200多年后还受到欢迎。
彭斯是位怜香惜玉的诗人,但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叫琼·阿穆尔。虽然他先后与四个女
人生了12个孩子,但其中9个是和琼生的,这9个孩子出生于彭斯与琼一起生活的11年期间(4个是他们婚前生的,6个夭折)。对琼的爱激发他写下了一些最美的诗歌。下面这首诗是献给琼的。
琼
昊天送风,
西风才是我所喜,
我美丽的姑娘住在那里,
她才是我的至爱:
那儿树林茂生,河水流淌,
山峦起伏;
白天或夜里我总在梦里,
和我的琼相伴随。
我见她清晨漫步花丛,
迷人又漂亮:
莺啼鸟啭,我听见她的歌喉,
把空气迷住。
喷泉旁,树林里,田野间,花团簇簇,
无一朵花儿能与她相比,
甜美的鸟声传入我的耳里,
总让我想起我的琼。
(改编自苏格兰原文,王佐良译)
但是,彭斯最有名的爱情诗,或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爱情诗之一,却不是为琼创作的。实际上,他是依据一首更古老的诗歌改写的。该诗名为: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啊,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啊,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谐。
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
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只要我一息尚存。
珍重吧,我唯—的爱人,
珍重吧,让我们暂时别离,
但我定要回来;
哪怕千里万里。
(改编自苏格兰原文,王佐良译)
彭斯的爱情诗,不像上面这两首,明显更关注情感的方方面面。也不像他的个别诗歌更关注肉体方面。他对人性的爱、诚实、淳朴的美德主题经常出现在他更优秀的诗歌里。有首诗虽未被最广泛传颂,却是最美的诗歌之一,融振奋与伤感于一体。这首诗说的是常相厮守,是总诚、信赖、风雨同舟,是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赏心悦事。
约翰·安徒生,我爱
约翰·安徒生,我爱,
想我们当初结识,
你的剑眉挺拔,
你的头发乌黑;
如今你眉毛脱尽,约翰,
你的头发雪白;
约翰·安徒生,我爱,
祝福你那一头白发!
约翰·安徒生,我爱,
我们曾同登山丘;
多少个快活日子,约翰,
我们曾一同享有;
如今的蹒跚下坡,约翰,
我们走,手携着手;
约翰·安徒生,我爱,
山脚下长眠相守。
(改编自英格兰原文,袁可嘉译)
罗伯特·彭斯三十七岁时死于心脏病,或许因年轻时劳累过度。过世这天他的爱妻琼为他生下最后一个孩子。下葬这天一万多人为他送葬。他是名人,但他今天的名声已是登峰造极。
罗伯特·彭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众诗人。
Unit7
学语言的快乐
一天里随便哪个时刻,来自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很多人正在学习某一种新的语言。学习
的原因也许各不相司。有的纯属兴趣,有的是为出国准备,而有的是找工作需要。还有的纯粹由于语言是中小学、大学必修课。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所有学语言的人都会感受到掌握一门语言的酸甜苦辣——而这总会让初学者不时处境尴尬。就在上周我乘出租车去拜访一位朋友,决定试一下我近来学的几句广东话。我凑上前去,拍了下司机的肩膀,告诉他去“四号公寓大厦”,我同事的住处。司机的脸一下子白了,刹住车,大惊失色。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把“四号公寓大厦”的声调搞混了,说成司机已经死了。
学一门新的语言不只是多背单词和语法规则那么简单。一个字,一个表达法的意义主要
看它使用的语境。同一个字用在此处恰如其分,在彼处可能牛头不对马嘴。这可能就是用错
了,还可能十分无礼。更复杂的是,语言是个活的体系,老在发展变化。字的意义变得极快,变得大多数人辨不出它们的字面意思。
英语的词汇丰富多样,习用语层出不穷,发音规则复杂,对初学者难度尤大。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完全可能因说话的语调错了显得态度粗野,得罪别人。我们讲话的方式往往流
露出我们的心境、个性、对听话人的态度以及我们说话时的心思。说话人很容易就向听者发出错误信号,无意中造成尴尬局面。一位西班牙人最近来我家吃饭,我妻子忙了一天备了一顿美餐。吃完饭客人说饭菜“挺不错”。我妻子一听这话就不愉快,认为客人很没礼貌。而quite这个字有“非常”和“有点”的意思。客人是说这顿饭菜非常不错,我妻子却理解成还可以!
还有个问题是,不同国家的人对事物或人的名称的态度不同。有人认为名称极为重要,而其他人却认为名称不过用来指人代物,方便准确。其实,三百多年前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就曾说过,“玫瑰换名照样芳香。”
像“foreigner这个字看似没有什么不好的意思,可用在特定的场合会侮辱别人,伤害别人感情。它可以被理解成来自异国他乡的人,也可被理解为没有归属的局外人。一个非本族语的人如何去把握这些细微的差异还有的词初学者看来是好的或“积极的”意思,其实本族语的人看来意义刚好相反。像“workingClass”,“cheap”或“plain”就是这样的词。这样的词汇在汉语初学者看来多有好的含义,但对英语是本族语的人,或者除中国人之外的英语为非本族语的人来说更多的是负面的意义。
更让学外语的人困惑的是一些粗鲁的词汇常常出现在说本族语的人的语言里。比如,所有语言都有词汇表达国籍,不是每个词都含褒义。世界上有好多种方式来表述英国人这个概
念。美国人常常称英国人为“酸橙”(limeys)因为英国水手常吃大量的酸橙来防病。澳大利
亚人称英国人为“石榴”(pommies),其出处可能有好几个,包括英国人的肤色较浅,
经澳大利亚炎热的白光一晒,变得绯红,颜色像当地的一种水果——石榴;或者英国人的肤色白如土豆,法语表示土豆有个词叫“pomme”——这两个字都是贬义的!
学者说词会反映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偏见。中文里表达大米和亲属关系的词汇较多;英
语里啤酒和货币的词汇较多。因为这样的词汇在这些文化里重要。同时,在有的语言里有的
词汇就没有,因为在该文化里没有这类“东西”。比如中文里有个特定词叫“闹中取静”(happy
noise),别的语言里大多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有时语言初学者会因为某个字没法准确译成自
己的本族语就理解不了这个字。这个字就可能经常举乱用或很快被遗忘。
当然,大多数语言初学者会发现,非本族语的初学者真正的难点还是习用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文些词汇,其本意只有特定的人群才理解。英语的妙处之一就是它的习用语丰富——这对初学者不是个好消息。有的短语像“下猫下狗”(下倾盆大雨),“他全是小指食指”(他很笨拙),还有的是一个字,如“我被(像树一样)砍得只剩根茬”(我怔住了),我们很难想像这样的短语传达给初学者的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要学一门新的语言当然,答案是尽管困难重重,大多数人还是成功地达到不同的熟练程度。我坐出租车的经历没有使我放弃学粤语,反而更坚定了我的决心。
我那位西班牙朋友不经意地得罪了我妻子的事成了他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笑话。学语言需要努力,也需要对语言的敏感,还需要我们出错时能自嘲。只有通过反复尝试才能学好一门新的语言。大胆地使用语言,不怕犯错误,坚信错误能改,语言最终能掌握。
Unit8
奥运会——仅仅是运动吗
你听见“奥运会”这个字会想到什么无疑,许多中国人会想起跳水运动员熊倪,他在
1988年汉城奥运会从容自如的表演,却与冠军失之交臂,(或许是裁判的偏见)输给了美国运
动员格雷格,洛加尼斯。他们也记得他具有运动员气魄的答复,当时有些美国跳水运动员,还有位教练过来对他说:“你才是真正的冠军。”熊倪的答复当然是他从格雷格身上获益匪浅。当这位美国运动员最终退出竞技运动时,熊倪真的十分失望,因为他失去了证明自己优势的机会。很多人会说这就是奥运会的精神。同时,美国人(及别国人!)会记住卡尔·刘易斯和迈
克·鲍威尔这二位跳远选手间的持久战。1991年东京世界杯锦标赛上鲍威尔以29.45英尺
(9.37米)的成绩打破世界跳远纪录,击败刘易斯。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刘易斯夺冠,
但鲍威尔希望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对手决一雌雄,可惜再次输给刘易斯,
但两人都末发挥出最好的成绩。很多人对那场面还记忆犹新:鲍威尔最后一次起跳,知道自己再次输给对手时把脸埋在了沙子里。
许多中国人会永远记住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悦心情。难道这喜悦真的来自
体育?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最重要的是因主持这个世界运动会所享有的荣誉。所以奥运
会不只是个体育问题。当然,除荣誉外还有钱的问题。人人皆知主办奥运会能赚大钱——大
量的游客涌入主办国。澳大利亚预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游客会有34万多人。这么多的游客,会让宾馆、餐馆、旅行社、商店、航空公司,其他运输公司和别的从事旅游业的公司狠狠地赚上几笔,就是偶尔买些显然不要紧的东西,像报纸、笔墨,也会给商店带来可观的收入。
在奥运会期间临时工作会多起来。悉尼运动会体育馆招聘的工作有场地管理(照看赛区
、行政管理、工程、旅游、销售和市场营销、餐饮服务、顾客服务。为奥运会招聘更专业性的工作有系统编程人员、商业分析员、建筑师、工程师、金融专家等等。还制定出了一整套计划给比赛完的优秀运动员提供就业机会,这样在工业及别的行业有工作提供给那些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奥运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但其最明显也是最长远的卧产品是体育设施自身。任何
主
办奥运会的城市,肯定还需要体育设施。澳大利亚人花了2.4亿美元把宰杀动物的一幢老建筑改建成澳大利亚体育馆,作为奥运会的专用场地。该馆可容纳11万人。在此举行了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马拉松赛的最后一段赛跑、足球赛决赛以及大多数体操比赛。它将用于澳大利亚四大足球赛——三类是橄榄球赛,另一种是国际上流行的足球赛。
奥运会还能造就终身职业家。也许最好的例子就是长时期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备受大
家尊敬的西班牙人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经济学教授、银行家、西班牙
卡特罗尼亚区的地方官,1966年成为奥委会成员,一路升到副主席,最终于1980年任主席,且到悉尼奥运会之后。那时他已是世界知名人物。
还有一点,也许是奥运会最难办的问题是如何周密地规划安排一切。悉尼奥运会的收支
数目从没像他们许诺的那样公开。悉尼奥运会的财务有严重问题,因为作收支估算的人过高
估计了奥运会的收入。最初负责奥运会的是悉尼组委会(SOCOG),可到了1999年11月就短缺资金4,000万美元。到了2000年3月,很清楚门票收入比预计要少3,100万美元。公司的赞助费要少4,400万美元。悉尼奥运组委会欠债7,500万美元。因而,新南威尔省政府(为确保悉尼当选为主办城市,承诺运动会结束时支付未支付的一切开销)
直接承担主办运动会的责任。政府放弃了1,200万美元的收益,澳大利亚奥运委员会放弃4,500万美元的收益,悉尼组委会也通过减少工作和调配人员削减了14,500万美元的成本。1999年11月奥运会的预计成本是24亿美元,政府有可能为其支付9,5亿美元。悉尼奥运会经济还有疑点,但有一点很清楚奥运会可能会让政府耗费巨资,1976年的蒙特利尔就是一例。它也可以获取巨额经济利经润,像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人们似乎常在赚到大钱之前猛造声势,但谁也不能保证钱一定能到手。也很难对一个国家因此而得到的收入有个总的概念,部分原因是不可能有奥运会和没有奥运会这两种情况作比较。可以肯定的是政府财政因此冒了极大的风险,但如果把增加的游客收入、出售电视图像的收入,卖门票和纪念品的收入都算进去,一个国家还没赚钱:那这个国家主办的一定是世界上最糟糕的运动会了。
Unit9
平衡问题
下面是位中学老师罗恩·布莱克和另一所学校的一位七年级学生劳拉·汤普生的谈话记
录。
罗恩:劳拉,你认为怎样才算是好老师
劳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热情和对学生的兴趣。学校的孩子总能知道老师够格不够格。老师 要是对孩子没兴趣,她不可能有热情,这是很明白的事。他们总会知道老师是否站在他
们一边。老师还得了解她这份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是老师不合格或对自己这门课不
懂,学生不可能相信她的能力,我想我说的是学生还是对老师有信任感。
罗恩:我同意。
劳拉:她还得有条不紊,有自信心,不然她会管不住学生。孩子们说话,瞎混,课堂便成了 他们消磨时光的地方。其实,大多数孩子不喜欢没纪律的课堂。他们需要引导。大多数孩
子不想胡闹,但假如老师对他们的胡来听之任之,他们会控制不住自己——学生会一发不可收,毁掉每堂课。对于,她得严格,有纪律,让学生明白谁是上司。她要有幽默感是最好不过的。这很要紧。我想她还得有点表演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她如能让孩子们笑起来,那也是让孩子旦目白她理解他们的一种手段。
罗恩:嗯。
劳拉:还有,最糟糕的是老师的幽默感不对,她的笑话让孩子们笑不起来。我很难讲得很具
体,因为每个老师的情况不—样。我刚才谈到的好的老师的情况,差的老师身上也有。
比如他们有热情,业务精通,就是没和孩子们沟通起来。我们学校有位老师上课逗得
很,好玩极了。从她开门进教室到下课出门,我们就笑个没完,就是没学到东西。时间
都用在笑上了。真的,下了课我们的颌都疼了,但我们的学习从没有走上正路。说实在
话,我们并不满意这类课,虽然我们喜欢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罗恩:我想我懂你的意思。
劳拉:有时,你遇到的老师真够严厉的,让人受不了,学生们还是喜欢她,因为他们学得辛苦,也学到了东西。他们也就接受这些规矩,不笑也不胡闹,因为他们知道她很认真。能跟
她长知识。你怎么看同意我的观点吗
罗恩:我同意你的观点。你说的全是实话。人与人不同,连下课后的老师与上课时的老师都
不一样。回想我的上学经历,和你讲的—样。比方说合格的问题。我记得我的数学老
师,和很多人一样,是战后当的老师。那时老师不够,却有不少年纪轻轻的人,他们因战争没上到学,说真的干什么都不够格,因为他们战时该在上学却把时间荒废了。所以他
们进了教学速成班——约三个月——随后把他们安在教室里。艾奥里——那数学老师
的名字,至是我们给他的绰号——就是速成班成员之一,没有教数学的资格。可他是
我最好的老师,我的同学都有同样的感受。我们都尊重他的能力。我们喜欢他的课,从
没有人在课堂上胡闹——他从来不用提高嗓门。我们比所谓的好班学得更快,但没人
想升到尖子班,因为没人想离开艾奥里的班。
好啦。也许我可以问你个问题了:怎么做个好学生
劳拉:这个嘛,或许你比我更有发言权,你得教学生,但我看他们的角度不同。我认识的向学几乎都是我的朋友,也许我还没你看得清楚。不论如何;我谈谈我的看法。你知道,有
的人自然而然地学习,不用特别刻苦。他们也许学得好也许学得差。好学生首先是想
学。其次他们有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得知道在课上课后怎么学。但他们不应对学习
过于认真,除了学习什么也没有。他们应有别的兴趣,和别的人一起活动,无论是体育
活动,还是别的活动,比如去电影院、下棋什么的,或就和班里同学或朋友一起玩;他们也应和别人一起开怀大笑。你的观点呢?
罗恩:呃,我想你说的这类学生听起来蛮不错——过于认真不好,也不必太聪明,但他们应对事物感兴趣。老师喜欢的是问问题的学生,至少是那些问好问题的学生,往往这些问题
也是别人的问题,它使得老师有机会按学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老师没把内容讲明白
时尤其如此。老师最讨厌一个个呆头呆脑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死不吭声,你一辈 子搞不懂他们是真懂还是假懂。别的嘛对丁,有的学生自作聪明,要表现自己,经常在别的同学面前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他们令人生厌。他们和问问题的学生不同,因为他们真的什么也不懂。他们在帮助老师推进教学方面起不了什么作用。
劳拉:老师都这样看待好学生吗
罗恩:不,不。我想有老师喜欢班上有“听话的学生”,有“无所不知的学生”,来向他人表白至少有人在学习。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只教育最好的学生,不关心落后的学生。一个好老师应尽力去教育她所有的学生,不只是最聪明的学生或只是差等生。教学是种平衡行为,方式多种多样,这是方法之一。
劳拉:你是说在太严肃认真和太多胡闹之间应有个平衡
罗恩:说到点子上了。关键就是个平衡。在一定意义上学生也一样。当然,这对他们也不一
样,因为他们不是成人,个性和处世方式还没定型。但是最好的学生都表现出一种平
衡,不太急于求成,也不太对啥事都没劲,不过分认真,也不过分狂热,既不喋喋不休,也不静得像老鼠。
劳拉:嗯,我要注意点自己的平衡问题。
罗恩.我们每个人都该这样,劳拉……
Unit10
“第六感觉”的科学性
第一批白人来到萨摩亚岛,他们发现盲人用手握着东西就能把它们详细地描述出来。就
在一战后的法国,朱尔斯@罗曼测试了数以百计的盲人,发现有几个能分辨出深色和浅色。经过无数次测试,他发现他们是用鼻子或手指头:在“看”。在意大利。科学家西泽·罗姆布罗索发现一位盲女能用鼻尖或左耳垂“看”东西。—束亮光突然照到她耳朵上,她会把头扭开,似有疼痛感。1956年,一位苏格兰盲学生学习识别不同的彩色光线,学会能捡起几英尺之外的色彩鲜艳的东西。1960年一个医疗组测试一位弗吉尼亚州女孩,发现即使给她眼睛蒙上绷带,贴上胶布,她还是能辨别颜色,识读少部分印得大的字。可能的例子数以千计,但这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子足以表明“不用眼睛的视力”显然不是新鲜事。但是,来自俄罗斯的一位山村女人的感觉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罗莎·库利肖娃真的能用手指头看东西。我们经常读到的案例是
某一个感官的缺陷,作为一种弥补,别的感官尤其发达。可罗莎不是盲女,而是出生在盲人家庭,学会了盲文,从此学会了用手去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1962年,她的医生带她去莫斯科,在那里她接受了苏联科学院的检查,至少在俄罗斯一下子出了名。一位叫谢夫的科学家对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发现即使把她的眼睛牢牢蒙住,仅让手臂穿过屏风,她只要触摸一下就能辨认出三种不同的颜色。为了检测不同颜色的卡片对热的反射也不同,
谢夫把有的加热,把有的冷却。这都没有影响她的反应。他还发现她能隔着玻璃读报纸,这样她的触觉没给她读报提供帮助。她接受一位心理学家测试时,把不同颜色的光照在她的手上,她能鉴定出光的不同颜色或光落在手上或屏风上的斑影。在严格控制的测试里,用一块布条、一个屏风和一块很宽的卡片围着她的脖子隔住她的视线,但她还能用胳膊肘读字迹小的报纸。最让人信服的测试是,一个人从背后死死地蒙住她的眼睛,她重复了所有这些试验。这种情况下没人有本事作弊。蒙她眼睛的手拿开后过了几分钟她都还很难看清楚。
罗莎在俄罗斯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她之后又作了别的测试,结果发现六个人里有
一个人只接受一小时训练后就能分辨出两种颜色的差异。80个学生的班很快就组成了,接受“不用眼睛看”的训练。他们承认不同颜色感觉起来稍有不同。有的触摸起来光滑度不同。黄色很滑,红色是粘的等等。即使在这些颜色上压着玻璃,学生们也能“感觉到”颜色上方的空气不同。这些学生不用布条蒙眼时视力绝好,所以常有人说他们作弊。可在另一所学校,盲人在接受同样的训练。很多盲人说上这些课时他们已意识到对不同的颜色他们有不同的“感觉”。盲人班上水平更高的学员甚至在隔着金属板识别颜色。他们能“看见”的颜色老师都看不见。
盲童用耳朵、舌头和脚尖“看”的事说明人体内没有特别的感应细胞在起作用。但看的能力遍布全身,这是细胞的普通功能。很清楚,光线的类型和强度不同,其影响细胞的方式也不同。人们能学着体会这种不同,并分辨出不同种类的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俄罗斯人发现在强光下识别能力最强,而在光线暗淡时,和人的正常视力一样,这能力就减弱。但无法解释的是,有人为什么能隔着铁板看,还有为什么如果把物体(或者人的手)通电后接地,这能力便消失了这就是人们有时说的“第六感觉”。事实上很清楚,我们还有个感觉,
但没被开发出来。第六感的说法常被嘲弄,只在傻乎乎的影片里看得见。但如果人们以科学的方式来对待这个想法,那么其可能性是真实而又极为令人激动的。
再回到主题来,“不用眼睛的视力”能力在儿童身上最强,11岁时达到顶点。人体似乎有—种与蝙蝠或鲸鱼相类似的系统:一种声纳系统,可以接收或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要是我们正常感官失灵,这个额外的感官就顶替上去协助别的感官。而它可以在每个人的系统里,包括视力绝好的人。它像猫的胡子,“感觉”我们周围的空间,给我们提供信息,让我们死里逃生。不幸的是,过了十一岁,我们的大脑把我们的感官控制得更严,排斥这额外的信息,不再相信它。换而言之,我们的“理性”或“智力”拒绝这美妙的功能,只是因为不理解,如同排斥其他不理解的功能一样。也许将来还有希望,像罗莎@库利肖娃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理性”即使解释不了或不理解。也能将它作为正常事物接受。
到那一天我们的生活会大为改善.真想像不出这对数以万计的盲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
们需要的是更信任我们的能力,宁愿多相信一点我们的本能,少相信一点我们的理性。
Unit11
诚心诚意地保佑自己
世上每个社会,不管其有多“文明”,总有些信条与科学逻辑思维背道而驰。这些信条被称之为迷信。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些时候都相信过迷信。有些人几乎就依照着迷信在生活。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此事会给他们带来好运还是厄运。有些人,对在一周中的星期几几或一个月中的几号结婚、公司开张及驾照考试,都非常讲究。有些人在某
几天拒绝乘坐飞机。
中国传统上有很多迷信。比如,人们非常相信生者与死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每年中都有几个节日来祭奠死者。任何意外或谋杀而致的死亡事件,都为人们所惧怕,因为鬼魂会在人死后的第七天夜里回来,寻求复仇。在中国新年,屋子大扫除可能会带来厄运。当然,中国最大的迷信是:人们相信并重视“风水”。在许多建筑物的设计及建造上,人们在关注精美的建筑设计的同时也非常在意好的“风水”。人们对数字也很重视,主要是因为音调稍有不同的字会表示好运或厄运、长寿、富有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事实,可见人们对数字的重视程度:在香港,买机动车辆牌号的钱有时是车辆价格的许多倍!
当然,西方社会也有很多迷信说法。英国最有名的迷信说法之一是:星期五是不幸运的日子——对海员尤其如此。这一说法几乎肯定来自这个事实:据说耶稣是星期五死的。英国海军司令部曾一度决定要证明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他们建了一艘船,是周五开工,周五完工的,并且也把该船命名为“星期五”。他们甚至给船找的船长也姓“星期五”(Friday)而巳该船的首航也是在周五进行的。这艘船失踪了,人们从未再看到过它!英国海军一贯否认该故事的真实性,但是他们的否认并不重要。一代又一代的英国水兵相信故事的每一个字。
宗教环境里,人们对大自然的力量顶礼膜拜,希冀能给他们带来帮助,从当时严酷的生存条件下存活下来。这些早期迷信说法中有一个例子,即触摸木头能带来好运,或者至少能逢凶化吉。这反映了这样一个原始信条:每一个自然物体中,比方说一棵树,都住着一个特定的神。过去赋予火和铁的重要性,今天依然存在着:拿一块煤或一小块马蹄铁,作为能带来好运的护符。另一种自然原料盐,若是撒落了,则意味着厄运,因为数个世纪以来,盐是冬季保存肉类的唯一手段。要是没有盐,一家人就可能会死掉。
对原始社会的人而言,家中有仁慈的神灵赐福,是非常必要的。每一家的中心是壁炉。古罗马人认为,家中的这部分是家神居住的地方。在西欧,壁炉被认为是仙女的家,她们能带来好运。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些仙女在夜里帮着做家务。在英国有些地方,家庭乔迁新居时,仍然流行着这样的传统:把旧壁炉里的余烬拿到新壁炉里去烧。几乎每个家庭搬入新居时都要举办的“暖房酒会”,就是这种习俗的发展。
厨房活儿是生活中迷信尤其丰富的一块领域。有些家庭主妇认为,若是食物搅动的方向跟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那么一顿饭就被糟蹋掉了。为了不冒犯母鸡,不使其停止下蛋,不要把蛋壳扔到火上。在迷信说法中,面包显得尤为重要。炉中的面包没有发起来,被认为是极为倒运的,因为据说魔鬼就藏在没发起的面包中。就为这个原因,就要在面包上部切个十字,以帮其发起,也好让魔鬼出来(现在出售的许多面包上仍然切有十字)。切面包时,若是将面包的两头部切掉,被认为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因为这样魔鬼就会满屋飞。
甚至餐桌都具有迷信色彩。如果留白布在餐桌上过夜,那么家里很快就需要块裹尸布。
换句话说,家里一成员很快就会死掉的。最为重要的是,决不要让13个人坐在同一桌子上吃饭。这个迷信说法常常跟“最后的晚餐”这一传统故事联系在一起。故事中,有13个人出现在同耶稣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席上,因为其中有一个背叛了耶稣,13这个数字就被认为是极不吉利的。这一说法甚至比基督教还要古老。古代的北欧海盗也相信迷信,然而没有人真正了解该说法出自何处,有多古老。
在房子的外边,则有更多的、可能会带来好运或厄运的迷信说法。流传最广的迷信说法中有一个是这样的:不要从梯子下走,以免工具或油漆桶从上面掉下来。真正的原因远比那古老。任何从梯子与墙之间走过的人,都是在“打破三角”(这是基督教的一个古老象征)。另一有关梯子迷信的理论则提出,梯子曾经同公开执行死刑有关系。执行罪犯死刑的
一种办法就是将罪犯用绳子一端扣在梯子上,另一端扣套在罪犯脖子上:放下后,他就吊死在梯子下了。
对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这些个迷信说法可能会显得非常愚蠢,因为他们的信仰是不同
的。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迷信说法,任何人都不应该嘲弄挖苦·。把迷信斥责为愚蠢或幼稚的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人(即那些从没求助于幸运的护符或某些类型的行为,以祈求带来好运)是不是有人就没有幸运数字或幸运颜色也许,这些信条是否是真的,已经无关紧要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相信它们在起着作用,而且由于它们给我们带来信心,它们似乎的确能带来好运。
无论迷信的真实性如何,我总会诚心诚意地保佑自己,决不要打碎镜子,老天保佑,绝不在又是周五又是13号时从梯子下过!
Unit12
项链
大约50年前,在纽约的一个富人区,住着一位叫玛丽的女人。她并不富有,但喜欢假装富有。她的丈夫吉姆·艾伦完全是另外—种类型的人。他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他的信条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生活简朴,不装腔作势。然而不幸的是,玛丽不仅要装富,还有一位非常富有的朋友。玛丽喜欢跟其朋友攀比。一天,玛丽那位叫杰妮薇的朋友邀请她参加一个纽约上流社会的人(至少是最富有的)都去的舞会,玛丽很想去,但是她对其朋友说,她丈夫死也不愿去这种地方。再说,她也没有可穿的衣服去出席舞会。
“废话,”杰妮薇说道,“若你需要什么,你知道你可以从我这儿借的。今天下午到我家来,
看看我们能找到些什么。然后,你就可以做做你丈夫的工作,劝他和你一起去。”
那天下午,杰妮薇在她的许多衣服中,找到了一套非常适合玛丽穿的。她甚至还找到一条看上去非常昂贵的珍珠项链配那套衣服。就在当天晚上,吉姆下班回来后.她开始做工作,劝说吉姆跟她一起去参加舞会。起先他非常生气。“玛丽,你听着,”他说道,“我喜欢生活在城市的这个地区。这个区很好,我们有孩子后,也能够送他们上本区的好学校。但是,我们得付房钱。我有份好工作,但只够每月付房钱及过简朴的生活。你不需要工作,所以说你的日子应该是蛮舒适的。这对我很重要。但是我们没钱去买昂贵的奢侈品,我们从没有,我现在也不准备去买。”
但是他们越是讨论这件事情,吉姆越是看得出参加舞会对妻子是多么重要。所以,最后当他得知妻子无须去买新衣服,而他也只要租套衣服穿一个晚上,他就同意去了。但是有一个条件:玛丽得让此事成为唯一的一次,下不为例。他们决不能再次参加,因为那将意味着他们得花大把大把的钱,而那是他们所没有的。玛丽同意了,因为她看得出,若是她不同意,那她永远也不能去参加一次舞会。假如吉姆觉得玩得很开心,她毕竟还可以在一两年之后劝他再去参加—次。
舞会上吉姆的确玩得很开心,尽管一想到衣服是借来的,就觉得不自在。他同时也感觉到别人都能看得出来。但是他的舞跳得非常出色;他也看得出,玛丽穿着那精美的服饰,戴着那条漂亮的项链,是舞会上最最美丽的女人。然而,就是在他们回家的路上,麻烦来了。吉姆突然意识到玛丽不戴项链了。他问道,“你为何把项链拿下来”但是,玛丽并没有把项链解下来。项链不见了!他们查看了玛丽的外套,搜寻了乘坐的出租车,但是都没有找
到项链。他们回到举行舞会的大厅,那儿的人也都没有见到项链。
次日清扫屋子时也没见着项链。他们没法回到杰妮薇那儿,说项链丢了,因此他们想出的解决(问题)办法是到珠宝店去找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他们没费什么劲就找到了一条。但他们没料到的是:项链那么贵,要2500美元,这在那时是笔巨款。吉姆6个月也挣不到这么多钱。他们要买下项链的惟一办法就是让玛丽也干份工作。吉姆不喜欢这一法子,实际上玛丽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技能,所以挣不了那么些钱,她得用一年时间才能挣那些钱。但是他们俩都很诚实,也有自尊心。他们就这样决定了:贷款买下那条项链,每月付250美元。玛丽把项链拿回去,给了杰妮薇,没有告诉她这不是同一条。杰妮薇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同,就把它放到她原来放项链的抽屉后面。她很高兴,玛丽,甚至连吉姆都很喜欢那次舞会。然而,当玛丽说起他们不可能再次参加舞会,而且因为缺钱花得出去工作时,她感到颇为惊讶。杰妮薇觉得,出去工作的女人不能做她的朋友,尽管她没有当面对玛丽那么说。
起初玛丽发现,找份工作并非那么轻而易举,因此她不得不靠帮别人缝补浆洗来赚点钱。
有一天,她非常偶然地遇见了一位在鞋店工作的老同学。这位同学非常有把握地说,她能够给玛丽在其工作的店里找份活儿。玛丽很担心,参加舞会的有些人若来店里买鞋,会把她认出来。但是她用不着担心,因为她很快就意识到,来买鞋的人不看卖鞋人。
到年底,吉姆和玛丽发现他们几乎要还掉买项链的贷款了。然而现在,玛丽已经喜欢上工作了。她决定继续在鞋店干下去。事实上,他们的生活也大大地改变了。玛丽对富有或至少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观念已经改变了。到现在,她知道装富是毫无益处的。她不常见到杰妮薇。几年过去后,玛丽才再次见到她。她顺便提及杰妮薇的那条项链对展示其最佳
状态是多么的重要。
“噢,那条廉价的旧玩意,”杰妮薇说道。“我从来就不喜欢假珍珠。你总能一眼就看出那是假的。”
Unit13
在无规划的国家中的一座有规划的城市
有一点使得伦敦有别于欧洲其他国家著名首府(比如,它在欧洲的传统上的对手——巴
黎),那就是这样一个事实:数世纪以来,和英国其他城市一样,伦敦是根据当地的需求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未经过中央规划。因此那儿没有一条像巴黎、马德里或米兰那样气派的大街和幽雅的林阴道。伦敦是座乱糟糟的城市:街道弯弯曲曲,设计得颇不合理。但是,在1967年伦敦市政府作出决定:至少要为部分伦敦人建造一座全新规划好的城市。该市位于伦敦以北约50英里处,大约在伦敦和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中间。该城叫作米尔顿·凯恩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英国迅速繁荣发展的时期。英国大城市的古老中心区域的很多地方
都过于拥挤,缺乏设施。因此,政府决定拆掉这些区域的房子,对这些地区进行“重新开发”,提供新的娱乐设施,建造新的工业用房、新的街道及居民住房。但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将数以千计的人从市中心迁出去。政府决定在米尔顿·凯恩斯为大约十五万伦敦人建造住房及配套设施。
对于英国城市规划者而言,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在主要为农田的9000公顷的土地上,规划出一座全新的城市。这座新城位于A-5公路旁,这是一条连接伦敦与英格兰中部、西北部及威尔士北部的要道。规划者决定开发一种交通系统,避免英国城市中常有的繁忙街道,特别是在人们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这一点可以通过规划双式车行道的“棋盘式布局”来做到。双式车行道的公路相互平行或垂直。新城拥有1800公顷的停车场(约占城市面积的20%),15座湖以及1l英里的运河。
这座规划的城市是成功的吗在某些方面,答案当然是“是的”。由于是座规划的城市,30年之后,现在的米尔顿·凯恩斯将没有英国其他城市所遭受的交通问题。在那儿工作的半数人,到工作单位只有3英里路程。很多跨国公司在那儿建立了基地。失业率在2%的水平,而整个英国约为6%。那儿拥有数十甚至数百种的休闲设施、俱乐部及机构等,除了为常规的活动,如电影、戏剧、足球以及板球等提供设施外,还能为帆船、滑翔及魔术等活动提供服务。有一个小组花了不少时间,力图再现古代北欧海盗的生活。他们穿着遥远时代的服装,用那时的武器,恢复那时的做饭习惯,住那时模样的房子。这是一座年轻人的城市:人口中46%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相比之下,全英国人中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为23%。
或许人的年龄相当重要。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有许多工作机会,也有很多休闭活动。戈登·黑塞维是位旅行社的经理,5年前搬到米尔顿·凯恩斯。他现年35岁。他说,“我去过的地方很多——比如,在美国和德国我都生活过——但是,这儿是我生活过的最好的地方。从休闲这一点来看,这儿尤其不错。这儿有很多娱乐设施,尽管我太忙,没有很多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这儿出行很方便,若是你想的话,用15分钟就可以穿越整个城市,离伦敦也只有一个小时的行程,离牛津有50分钟的行程,离伯明翰也只有约一个小时的路程。你若不想开车,乘火车也行。最重要的是,这儿居住环境宜人。附近有大片的开阔地,很多公园及湖泊。没有高楼大厦把你困在其中。”
但是它是否也适合年纪大一些的人居住呢来自布莱奇勒的古德尔太太,今年62岁。她
经历了该地区发生的所有变化。她说道,“这儿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记得过去这儿土地上大多长谷物和蔬菜,我们很多人都在农场上干活。生活并不容易但不管怎样,还是比较平静的。当然啦,当时没有那么多车辆。但是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这儿。现在肯定要比过去多出数以百万计的车辆。许多事情要看你挣多少钱,是不是比如,我家就从未买汽车,这个城市其实是为汽车而建的。因此,你若没车,要么你得找到跟你走同路的人,搭乘他们的便车,要么你就得等公共汽车,而公共汽车也是不多见的。或者你可以骑自行车。这些年来,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有许多自行车车道,他们说现在你可以骑自行车去伦敦或斯加波罗,几乎不用上公路。但是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骑自行车了,尤其在冬天,因此,随着年龄不断增大,我出去活动的机会愈来愈少。实际上,我也不想再出去活动了。给我生上温暖的火,有一台电视机,我就很高兴了。”
总的来说,即便是一位没有车子的老人,古德尔太太似乎也是开心的,尽管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于买不起私人汽车的人来说,交通不那么方便。当然,对有些人而言,米尔顿·凯恩斯是合适的,但也另有一些人,他们从不会考虑去那里生活的。
管理米尔顿·凯恩斯的当地市政委员会努力提醒人们,尽管城市是新建的,但其背后还是有相当的历史的。比如,在卡尔迪科湖中,发掘者就发现了恐龙的骨架,十条一亿五千万年前的“鱼龙”,还有公元前6000年前的远古定居遗迹。古罗马人也曾到过那儿,还有铺着漂亮马赛克地板的别墅遗迹。
市政委员会的网站列出有关该市的其他一些有趣事实。它曾拥有第一座活动太阳能房
子;电影《超人IV》一些主要镜头也是在该市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台可操作的计算机也是在米尔顿·凯恩斯研制开发的。它拥有非常先进的系统来利用玻璃、纸张及塑料等废料。这也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那儿80%的公司属于雇用10人或10人以下的小公司。城里有条街叫作“仲夏大街”。只在仲夏日那一天,太阳从这条街的一端升起,而从另一端落山。所有这些奇特之处只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由于米尔顿·凯恩斯这个城市,尽管有些优势,却没有什么特色,以上那些奇特的事情才显得十分重要呢
Unit14
有限的资源
一个非常重要的世界性问题(即使不是目前所有影响我们的重大的世界性问题中最严重
的),就是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如果世界人口还以现在的速度继续增加,有限的土地及土地资源很快就会无法承受这巨大的人口。而且,即便增加的速度减缓,我们使用土地及其资源的方式也需要改变,不然的话,后果将会是一样的。
早在1888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当时有15亿人居住在地球上。现在世界人口已经超
过了60亿,并且还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年增加1亿,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这就意味着,每三年世界就必须多为大致相当于美国和加拿大加起来那样多的人口提供食宿!即便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减慢,大多数专家认为,在接下来的50年当中,世界人口将会超过80亿。
那么,为何发生人口的巨大增长这实际上是由于现在被称作“死亡控制”的知识及实践的传播所致。这承认了医生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他们现在能够让那些不久以前还会死于当时种种“不可医治之疾病”的人活着。通过包括养殖手段及卫生措施在内的一系列广泛的技术创新,以及对致命疾病的控制,我们已经找到了办法来降低我们的死亡率,从而造成了人口爆炸这—情况。我们过去认为,活到70岁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现在80岁甚至90岁都被认为是人类正常的寿命。某种意义上讲,这体现着我们人种的巨大的进步。从生物上讲,这正是成功的定义。我们无疑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居统治地位的动物。然而,这种成功正是对人类构成最大威胁的原因。
我们若是考察一下不断增长的人口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就能看到问题的所在。假如这个
星球上的每个人分相同数量的土地,那么我们每人能分到约129605平方米,大致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大农场的面积。考察我们所拥有的土地类型之前,这二数字似乎颇为鼓舞人心。但是并非所有的土地对人类都是有用的,因为有的土地是不产粮食的。我们要除去地球上五分之一的土地,因为那儿永远为冰雪覆盖;还得除去五分之一,因为那儿是沙漠;另有五分之一是山区,或者说海拔太高;还有十分之—的地上土壤不够,农作物不能生长——那儿全是石头。这样一来,情形便显得十分悲凉!
很显然,供养我们的土地这样少,我们要更加小心谨慎,不要再进一步减少土地了。然而,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似乎不能接受这样—个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星球上。我们做起事情来,就仿佛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由于人口过多,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过度消耗,人类无法靠其“收入”——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来供养自己。我们反而是在消耗太阳的“本金”——一其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以及其他矿藏,这些都是需要百万年才能形成的。但是只需几十年就都能毁掉。我们同样也在消耗其他重要资源,比
如肥沃的土壤、地下水以及数以百万计的、跟我们共同分享地球的物种,而这些资源一般不被认为是可再生的。
我们在不断地破坏恰恰是养活我们的那些资源。我们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而自然是能够调节气候及大气层的,能够产生和维持健康的土壤,并能为人类提供海洋食物等。总之,我们若只考虑眼前的需要,我们就是在确保没有未来。这颇有点像生意人在不断地关闭其最最有利可图之客户的账号。简直一点道理都没有!
还有更为重要的道义问题要考虑。我们今天消耗或使用的资源数量,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还会影响到我们下一代的生活。有一句格言提醒着我们这一情况:“我们并不是从父母那儿继承了地球而是从我们的孩子那儿借来的。”消耗资源多的人,比起消耗少的人,当然对地球的影响要大。一个地区的实际人口数,并没有他们对环境的影响那样重要。倒是富裕国家的人口对整个地球的负面影响要来得大得多。
举个例子来说;出生在纽约或伦敦的孩子的需求对世界资源产生的压力,比出生在非洲或印度的孩子的需求所产生的压力,要超出一百多倍。不太发达国家的孩子们长大了也不会拥有汽车或空调,他们也没有像英美国家孩子那样吃大量的鱼肉。他们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大量的矿物及能源。或许这是因为生活简朴、接近大地的人更易意识到,他们需要回赠大自然,补充其从大自然中所取来的东西。我们中有些人在消费时,根本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其生活方式非常具有破坏性。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利用——或者说滥用——热带雨林的方式。我们都知晓它们
对大自然的平衡必不可少,然而我们却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毁坏它们。热带雨林
正在遭
到砍伐,并不是让雨林所在国家的人民受益,而是满足富裕国家的需要。中美洲的热带雨林正在被砍伐掉,变成牧场,给美国人生产廉价的宠物食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被砍伐掉,给日本的电子产品提供更为廉价的纸板包装材料。在缅甸和泰国,热带雨林已遭砍伐,为新加坡制造更多的漂亮家具。因此,生活在数千英里以外的富人,对热带雨林所造成的破坏,要比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穷人所造成的还要多。
总之,保护地球的未来人人有责。这不仅要通过人口控制的手段来达到,而且还要更多地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大自然既是脆弱的,又是有威力的。它一方面很容易遭受破坏,但另一方面也很容易摧毁其最为放肆的敌人——人类。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那可能就为时太晚了。人类数千年的进化就会因为仅十年的轻率行为而产生逆转。
Unit15
手势的世界
什么是手势手势就是我们所做的、无须言语就能帮助表达出某件事情的动作、或者是能够给我们用言语所表达的增加些额外意思的动作。举例来说,许多人会用手指指着某祥东西,说“瞧那边”或“看那个”。但是实际上并非我们所有人都想用手指,因为家人及朋友告诉我们那是不礼貌的。以下是有关手势的、最为重要的事实之一:我们所用的手势各个国家都不尽相同;而且即便在同一国家里,各个人群组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在世界某一地区旅行,而我们又不懂那里的语言,很自然地我们会想法用手势跟人交谈。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会尽量持肯定的态度,会用像“竖起大拇指”一类的手势(你伸出手,手指合拢,大拇指翘起,指向上方)来说诸事都还不错。但是,即便是这一世界许多不同国家都熟悉的
正面手势,都可能会引起冒犯。比如,这在伊朗及孟加拉国都是非常粗鲁的。所以,在手势上犯错误可能会引起不幸的后果。我们也会做出些别人并不喜欢的手势。举例来说,在196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些比赛获胜的美国黑人运动员在领奖时,向上举起紧握的拳头,做出了被称之为“黑人力量”标志的手势。他们的体育代表团对此颇为恼火。然而,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在访问美国及其他国家时,作出同样的手势,却没人抱怨。他是位英雄,在监狱被关了27年后,给他的国家带来了变化及和平。因此,没有人会对他所做的手势感到不快。
有的国家使用的手势要比另外一些国家多。比起中国人,西方人趋于使用更多的手势
而有些西方人要比另一些西方人使用更多的手势。有人写过一本手势方面的书,他曾在三个不同国家的咖啡馆里,对人进行了一番观察。他数了一下一个小时内,人们触摸对方多少次。
在波多黎各(美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人们相互接触180次;而在相隔仅仅200公里的美国,佛罗里达州,人们相互接触两次。在西欧,北部(德国、荷兰、英国及瑞典)人使用手势一般要比南部(如西班牙、希腊、法国,尤其是意大利)人少些。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把他们爱做手势的习惯带到了中美洲及南美洲。那儿,整个大陆的人都养成了做手势的习惯。比起南美人,或许北美人使用富有意味的手势要少得多。然而,可能因为是许多民族混合体的缘故,北美人或许要比英国人“更大大咧咧些”。英国人是大量到达北美洲居住的首批欧洲人。
参观访问外国,首先要学的事情之一,当然就是打招呼了。毕竟这是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如果人们要在见到你的最初几分钟里就得出对你的看法。那打招呼得体就显得很重要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打招呼的方式各地都不尽相同,变化极大。在许多国家,初
次见面握握手,这很普遍。即便在中国握手似乎也变得相当平常,尽管它不是个古老的习俗。然而这方面有很多差别,特别是女人男人相互问候时。在有些国家,男人用手臂拥抱男人,女人用手臂拥抱女人,而男人女人招呼时则握握手。或者是,女人之间相互亲吻脸颊,或装着要亲吻的样子。在许多讲西班牙语的国家——但绝不是所有——男人会握着女人的肘部,装着先亲其一边脸颊然后另一边。在法国,这样的动作会重复三次。在非洲苏丹国的福尔人当中,过去总是有这样的习俗:当男人碰上他所认识的女人时,他们相互走过对方,都不看对方的脸,他们一只膝盖跪在地上,然后望着相反的方向,至少说四句问候语,诸如“愿宁静伴随着你……你的健康如何……你身体好吗……愿上帝与你同在”。他们然后就会相互正常说话,相互告诉对方其家里的情况及其他,但仍然相互背对背地看着相反方向,然后各自走不同的路。嘴里说着“愿你安宁走好…保佑你”等。在印度,招呼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种是通行的:双手合十,手指对齐,指向上方。
几乎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用来做出有意义的姿势:双手、手臂、眼睛、耳朵、鼻子.脑袋、双脚、胸部、肘部及肩膀等。最富表达力的部位之一要算是眼睛了。英美人有时抬头朝天上看,表示某件事很愚蠢或是不能相信的。在菲律宾,人们用眼睛指东西,也就是说他们朝着其“指着”的东西的方向看,然后目光收回。闭上一只眼(或者说“眨眼”)可以表示许多不同的事情:在非洲的有些地方,父母对孩子眨眼:是让孩子离开房间的信号。在包括英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如果一个人眨眼,其意思是“我现在不讲真实情况,但是不要跟这儿的其他人说”或者是“这只是个玩笑而已”,或者那就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已。眼睛尤其重要因为它们总是在使用之中。有一件颇难把握的事情就是:你在跟人讲话时,应该看对方的眼睛多长时间。一般而言,欧洲及北美人相互盯着对方眼睛看的时间要比东方人多得多,尽管他们只看一段时间,然后目光移开,然后再看。如果相互看对方的时间太长,则会显得不友好或令人感到颇为尴尬。但是,如果人们从不看对方的眼睛,那么就对方而言,这些人似乎显得不诚实,或者从某个方面来说不是好人。
吃饭的习惯全世界范围内也差异极大。吃饭确切来说也许并非是手势,但是它所具有含
义的方式,跟手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些国家用手指吃饭是非常平常的,而另外一些国家则认为这是非常粗鲁的。在非洲的扎伊尔,你的吃相非常重要。你若吃相得体,人们就会认为你是个好人。然而,吃饭的习惯各个人都不尽相同。明智的做法是:遵从与你一起就餐的人的习惯。如果他们用手指,你也应该同样行事,但是哪一只手,你一定要用对。在印度尼西亚,你吃完饭时,一定要留些食物在你的盘子里,这很重要。你若不留,这标志着你还需要吃更多的食物。在另外一些地方,把食物留在盘子里,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当然了,诸如此类的风俗习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举例来说,过去在西班牙有这么个风俗(甚至三十年前还有):乘火车旅行时,你若在吃东西,你得把食物拿些给周围的人(他们得说不要,因为那也是习俗)。
但是现在西班牙拥有了良好的现代化火车系统,你要是在除了餐车以外的地方吃东西,人们或许会认为你没有礼貌!
关于手势的书已经写了很多(其中最好的一本是德斯蒙·莫里斯写的《观察人类》),在此也没有篇幅来谈更多的。但是,手势是英语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你说英语或听别人讲英语时,也许你得留意手势,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电视或电影里。
Unit16
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
下面是十九世纪英国一部著名小说的缩写概要。
许多年前,在英国南部的一个小村里住着一位叫本涅特先生的乡绅。他有一个十分愚蠢
的妻子和五个女儿。他自己说,女儿叫中有三位跟她们的母亲一样蠢。在那个时代,有五个女儿可是件麻烦事,因为女儿结婚时,其父亲必须给新郎陪送一大笔钱。很幸运,有些女儿长得漂亮,男人有兴趣跟她们讲话。她们中有两位,即伊丽莎白和简,非常聪明伶俐。尤其是伊丽莎白,她能揣摩出跟她谈话的人是什么样的,她也喜欢倾听别人讲话,并想法理解他们。
长女简爱上一位英格兰北部的富有年轻男士。他叫查尔斯·宾莱,他似乎也爱上了简,
宾莱有位叫达西先生的朋友,非常富有,劝他不要娶简,因为她家并不富有。简颇为伤心,但是她也很有理智。她决心要忘掉查尔斯,并等待着能找到另一位好男人做她的丈夫。伊丽莎白对达西劝查尔斯不要娶简这事感到颇为恼火。她无论如何都不喜欢他,因为他对人不很礼貌,而且也显得颇为高傲。
伊丽莎白不喜欢达西还有个原因。她遇见一位叫威克汉姆先生的年轻人,长得非常英俊
潇洒,而且也显得很有礼貌,热心诗人。他风趣的言谈能让所有年轻女人开心不已。他是位军人,也是位出色的骑手。他对伊丽莎白颇有兴趣,但是他并不富有。他还告诉伊丽莎白,正是由于达西的原因才使他变得这么贫穷。达西拒绝给他一份工作,而那工作是达西的父亲答应给他的。因此,伊丽莎白更是恨死了达西。然而达西经常跟伊丽莎白讲话。他似乎也喜欢跟她说话,因为她非常有理智,也很诚实,尽管在那个年代女人是不可以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的。
有一天,达西突如其来地向伊丽莎白求婚。他说他曾试图忘记她,但是他无法做到。他曾这样认为:他是如此富有,伊丽莎白是无法拒绝他的。然而,她不仅拒绝了他,她还告诉他,那是因为他让其姐姐及威克汉姆非常伤心。达西承认,是他劝说查尔斯不要娶简的,但是他仍然认为他做的是对的,因为简家境贫穷,可他自己却没有努力遵从那一忠告——他太爱伊丽莎白了。一天后他又去了伊丽莎白家,并交给她一封信。在信中,他说威克汉姆并没有跟伊丽莎白讲真话。的确,他没有把那份工作给威克汉姆,但那是因为他觉得威克汉姆是个坏人,会做不好那份工作。作为补偿,他给了威克汉姆一大笔钱。威克汉姆拿到了钱很高兴。他出去了,很快就把钱挥霍一空:用于赌博以及干其他坏事。后来他还干了更坏的事情:他诱骗达西的、当时只有15岁的妹妹跟他私奔。达西只好又给他一大笔钱,让他别再纠缠着其妹妹,出去参军。结果,威克汉姆又把钱给挥霍掉了。然而,伊丽莎白还是没有改变她对达西的看法,因为他对其姐姐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此后不久,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被邀请去布莱顿,跟福斯特上校及福斯特太太住在一
起。福斯特上校负责指挥的一群土兵中就有威克汉姆。伊丽莎白了解了威克汉姆是个多么坏
的男人,而莉迪亚又是个多么愚蠢的小姑娘。因此,伊丽莎白竭力劝其父亲,说莉迪亚太年幼无知,不能去那儿。但是她父亲不同意。她们的母亲本涅特太太却要莉迪亚去,因为这是莉迪亚找到丈夫的好机会。莉迪亚要在布莱顿待上三周。
伊丽莎白也走了,去跟英格兰北部郎伯恩那儿的舅舅及舅妈(加德纳夫妇)待上数日,他
们住的地方离一个叫彭伯里的乡间庄园很近,而这个庄园是属于达西的。奇怪的是,住在彭伯里的每个人都认为达西是个好人,很热心也很有礼貌。比如说,他不介意人们来参观其庄园的院落。当时,达西正在伦敦,加德纳夫妇邀请伊丽莎白跟他们同去参观彭伯里院落,她同意了。她非常喜欢那院落,而且他们也都非常有幸地被邀请去参观庄园。仆人们都说了达西先生的好话。每个人都认为他是个好人,说他对穷邻居一点都不高傲。
达西的突然出现,令伊丽莎白感到非常惊讶。他从伦敦回来得早。回来时身上有点脏,也不整洁。在其庄园的院落里看到伊丽莎白,他感到颇为惊讶,就像伊丽莎白见到他时感到惊讶一样。但是达西邀请她的舅舅去湖里钓鱼,而且他还邀请他们某个晚上都去彭伯里庄园他家玩。他们当然都接受了邀请,伊丽莎白还被邀请演奏钢琴。她还遇见了达西的妹妹,这位妹妹也说了很多达西的好话。她还跟伊丽莎白讲,就在几天前,他给她买了台钢琴。伊丽莎白还见到了查尔斯·宾莱,他就在几个月前似乎对她的姐姐简如此的着迷。他非常友好地跟伊丽莎白谈话,还问到她姐姐的情况,并且还说他还想再次拜访她家。达西对每个人都很礼貌和热心,每个人也似乎都很喜欢他。看来,伊丽莎白似乎开始改变她对达西的看法。他跟那位她当时在自己村里遇见的人完全不同。达西邀请她再次来他家,见见他伦敦采的朋友。
不幸的是,第二天传来了非常可怕的消息。莉迪亚跟威克汉姆私奔,跑去苏格兰结婚了。
就在消息传来后,达西来拜访伊丽莎白。他来的时候,她正在哭泣。她只得告诉他发生的一
切,达西答应不告诉任何人,尽管每个人很快就都会知道的。
伊丽莎白急匆匆地赶回了家,她知道这的确是家里发生的糟糕事。现在没有一个人会娶姐妹中的任何—个。她们将会都很贫穷。当本涅特先生去世后,她们就会失去家园。她们将如何生存拯救她们的唯一办法就是劝说威克汉姆娶莉迪亚。然而,要劝动他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他钱。威克汉姆负债累累,他们将得给他很多很多钱。而这是他们所没有的。本涅特先生的兄弟会设法帮助他们。本涅特先生去了伦敦,想设法找到莉迪亚及威克汉姆,然而没有找到。
幸运的是,达西秘密去了伦敦,并找到了威克汉姆。达西给了他所要的钱,但是他迫使威克汉姆承诺首先娶莉迪亚为妻。整个家庭得到了拯救。没人知道达西所给予的帮助,只有伊丽莎白一个人,而且她也是偶然才得知的。莉迪亚跟威克汉姆在她家附近结了婚。然后他们离开了,远去英格兰北部生活。
不久,查尔斯·宾莱去简家拜访。他把其朋友达西也带去了。达西似乎已经改变了其对
婚姻的看法,现在他转而支持其朋友的决定。不久,达西再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至此,她已经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事实上她已经爱上了他。她也因此理所当然地答应了达西的求婚。
她的父亲先是反对这桩婚姻,后来她令他十分惊讶地说她爱上了这个她从前十分讨厌的人。
伊丽莎和达西这对新人与另一对新人查尔斯·宾莱和简在同日同地成了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