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借助计算机观察图象、抽象概括、归纳数学问题,体验数与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生质;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参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态与价值:
通过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及对称性; 2.逻辑推理: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3.数学运算: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4.直观想象:奇函数、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2 .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
3.学会利用奇偶性应用,证明函数关于某点,某直线对称. 【教学难点】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特征解决问题; 2.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综合应用.
四、课前准备
提前让学生作出以下函数的图像
34
①y2x ②yx1 ③y ④yx xx
x1,x0⑤yx ⑥y ⑦yxx1,x0 2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由生活中的对称到数学中的对称,引入课题,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尝试与发现】
带学生分析课前准备的图像,引出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且 f(-x)=f(x),则称y=f(x)为偶函数。
如果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具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知道,点P(x,f(x))与Q(-x,f(-x))都是函数y=f(x)图像上的点,按照偶函数的定义,点Q又可以写成Q(-x,f(x)),因此点P和点Q关于y轴对称,所以偶
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反之,结论也成立,即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一定是偶函数。如下图所示是尝试与发现中两个函数的图像.
试一试、试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偶函数
1①f(x)x4 ②f(x)x3 ③f(x)2x ④f(x)x2x1 ⑤f(x)xx
【奇函数】
按照类似的方式得到奇函数的定义,以及奇函数图像的特征: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且 f(-x)=-f(x),则称y=f(x)为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判断上述五个函数中哪些是奇函数。
试一试、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并总结规律
(1)f(x)x5 (2)f(x)x6 (3)f(x)x36 (4)f(x)x13 (5)f(x)x8 (6)f(x)x7
【例题】
求证:二次函数f(x)=x2-2x-3的图像关于x=1对称.
通过例题研究函数的对称性 【探索与研究】
(1)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那么其值域具有什么特点? (2)怎样才能证明函教的图像关于点(3,0)对称?一般地,怎样证明函数的 像关于点(a,b)对称?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学生看待问题还是静止的、片面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这对建构奇偶性的概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难点就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