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太原

2022-02-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目前,加快城市发展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性潮流,城市经济时代汹涌而至。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数量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在对太原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发展现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研究探讨未来太原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若干问题.

一、现状及其特征

太原是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建市已有87年的历史。现辖六区三县一市,土地面积6988平方公里,为全省的4.5%,市区面积14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7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327万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201.36万人,为全市常住人口的61.5%。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68人,建成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376人。

经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的建设,太原已形成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工业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作为山西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全市生产总值达516亿元,为全省的五分之一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3.4:51.6:45.0。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道路总长度超过1500公里,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在11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率达36.1%,人均公共绿地7.8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5.5平方米;人工煤气日生产能力86万立方米,居民燃气率达95%;百人拥有电话机(含手机)58部;自来水普及率接近100%,人均日用水143公升;人均年生活用电237千瓦时;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790人;万人拥有医生61人。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设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从太原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考察,城市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

50多年来的投资建设,促进了太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面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大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

太原城市化率在建国初期已达31.7%,比当时全国水平高21.1个百分点,目前城镇人口比重已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按建成区城市人口规模计算,城市化率为61.5%,在全国31个城市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仅低于海口(85.3%)、乌鲁木齐(80.4%)、上海(71.8%),高于武汉(59.2%)、沈阳(57.8%)和广州(57.6%)等特大城市。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按照工业化的一般指标体系测定,太原工业化水平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均GDP超过1800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0%;农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17%,工业劳动力比重超过30%,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为44.1%,居民家庭—般消费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已降至32.2%;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制成品出口为40%,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在45%以上。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对全市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以上。

(二)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相对不足

太原地处山西中部晋中盆地的北缘,东、西、北群山阻隔,地理单元相对独立:受行政区划的影响,所辖范围较小,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土地面积为呼和浩特的40.6%,石家庄的44.1%,西安的70.0%,济南的85%,郑州的94%,梯度推进缺乏行政空间的优势,产业结构与相邻区域趋同,经济发展缺乏互补性而不乏竞争性,经济规模拓展扩张的能力强于经济协作互补的能力,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这些因素,阻碍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散,削弱了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相对突出

虽然太原的城市化水平已达61.5%,但城乡发展的差异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悬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城镇居民收入的41%左右,如果加上城镇居民所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福利,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更大。农业生产能力低下,农村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土地质量不高,干旱少雨,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机械化水平不到20%,劳动生产率只及工业的15%。社会保障体系缺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及保健水平低,交通、通讯落后,各种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生存环境差,生活质量低。从调查资料看,医疗保健消费为城镇居民的21%,文化消费支出为城镇居民的2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水平为城镇居民的27%,交通通讯、消费为城镇居民的30%。

(四)生态环境脆弱

太原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城郊周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问题相当严重,全市水资源总量仅6.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立方米,为山西人均占有量的1/2,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0,加之煤焦、电力、冶金等行业对水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太原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城市。

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外延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城区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全球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大气中悬浮污染物年均值超过国家2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仅有一书工业废渣、废料和居民生活垃圾等固态废弃物生产量大,处理及回收利用率不高: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量大,汾河太原段的挥发性酚、石油类、氨氮等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

虽然近年来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未彻底扭转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经济发展中付出的生态资源代价很高。

二、总体思路与战略构想

新世纪头20年,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结构调整三大基本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在世界经济经历深刻历史变动时,我国也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首当其冲。面对新形势,作为华北地区重

要城市之一的太原,如何在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之林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根据当今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趋势,结合太原实际,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未来太原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为目标,以城市职能转型和扩容提质为主题,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框架,雄厚的高新技术基础,高度社会化的生产体系,较为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和完备的信息服务网络,以及生态园林化的人居环境,把太原建设成为综合型、多功能、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一)人本太原理念。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未来太原的城市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正确处理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否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和价值为标准,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要从城市是现代人居中心这一基本属性出发,根据人的工作、生活、居住、娱乐、出行活动的需求,依托人力资源的开发,改造和丰富城市职能,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逐步把太原建设成为“为人、宜人、可人”的现代化城市。

(二)城市职能转型。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及外部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所起的作用。长期以来,太原市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为能源基地建设服务的思想事实上取代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过多地强调生产性职能。尽管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市的服务功能得到增强,但发展水平和档次较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力仍显不足。未来发展必须瞄准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加快物质生产型基地向综合型现代化人居中心转轨的步伐,强化科技教育、金融商贸流通、综合交通、旅游、文化和信息服务职能,通过塑造综合性城市职能体系,提升城市职能层次和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太原特有的城市品牌、城市特色、城市形象和城市影响力,增强城市的综合集聚和辐射功能。

(三)空间布局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调整是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以及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反映,其形式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未来太原市空间布局调整,应在遵从城市化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瞄准现代化城市的目标,按照跨省域中心城市的档次、特大型城市的规模和能级,现代化、多功能、生态园林型城市的构想,拓展城市空间,调整布局结构。重点应实施南拓西进战略,改造提升老区,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和启动建设南部新区,加速城市重心向南推移,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和腹地,合理扩张建成区规模,使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市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依托太原与周边城市或地区的深厚历史地缘联系和人文渊源,构建以太原为中心的城市带。并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主动向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城市群靠拢,实现产业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四)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注重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据太原市城乡发展的差异,未来统筹发展的重点是加快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文明生活的演变。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连接城乡的“快车道”,从空间上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推进土地向业主集中,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把农民从土

地上解放出来,为农民的转移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连接城乡的产业纽带,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水平。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农村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保障等社会事业。推进城乡职能地域的一体化进程,密切中心城市与腹地区域的职能联系,实现中心城市与乡村地区的协调发展。

(五)构建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互动作用。一方面,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产业基础和原动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必然导致产业、资本、人口的地域空间集聚,由此带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推进工业化又要以城市为依托,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集聚效应、经济效益以及交通、资源优势等,又反过来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太原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两高”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工业现代化。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和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促进城市人口规模和地域的扩大,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

(六)重建生态环境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许多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把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条件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由于太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重视市区绿化美化,加快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使太原成为宜人的绿色生态城市。

三、重大战略举措

(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新一轮的太原城市规划应从自身的区位、规模和潜力条件出发,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现代化、国际化标准,本着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建议权,建立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按照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改造提升老区,启动建设新区。老城区建设要加大改造整合力度,解决好“城中村”问题,实施“退二进三”,逐步形成商务、金融、科技开发、生态园林等不同效用的功能区。新区建设要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机制、体制、技术和发展环境等综合优势,逐步拓展,使其成为太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区。

按照构筑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及数字城市的思路,加强以水、电、气、路、热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给排水、交通、通讯、生态环境和防灾系统,努力建成多层次、均衡化的现代商业、文化和游憩设施体系,快速、便捷的城市综合运输体系,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点线面相结合、绿地基本达标的生态框架,全面提高城市的承载功能。

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搞好土地资本运营,不断加强城市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全面放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准入,采取BOT和发行债券等方式,鼓励外商和民间投资,充分挖掘城市无形资产,通过公开拍卖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管理权等形式,使无形资产转化为可活化资产。

(二)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太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按照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结合太原城郊农业发展基础,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重点,合理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蔬菜、花卉、畜牧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搞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第一产业的质量效益。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在淘汰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企业的同时,加快冶金、机械、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延伸产业链,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富士康IT产业园区和不锈钢及加工生态园区,做大做强园区工业经济,促进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太原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力n快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和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质量,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要按照“依托产业、市场引导、聚集资源、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逐步形成分工有序、功能互补、结构协调的新型城镇体系。

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根据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人口规模,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完善城镇用地制度,盘活土地存量,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广辟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小城镇建设,加快交通、供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小城镇居住和社区服务功能,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把小城镇建设与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和富裕起来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发展和繁荣小城镇经济,发挥其农村地域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依托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调整和优化县(区)域经济布局,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各具特色的经济格局。

(四)构建太原城市带,增强中心城市辐射集聚功能

构筑城市带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建成区面积的拓展,太原市与晋中、吕梁、阳泉、忻州的部分县区的空间距离逐渐缩短。这个区域是山西省经济社会最发达的核心区,在产业关联、市场整合、资源共享等方面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建立太原城市带,已成为提高太原城市化水平,增强辐射和集聚功能,带动山西经济腾飞的必然选择。首先,做好带域内交通体系、能源、生态环境、防洪设施,特别是汾河廊道、引黄水源和天然气利用等方面的总体规划,实现共建共享。第二,搞好带域内资源的优化配

置、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实现产业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太原市区要“退二进三”,发展知识产权转让、科技咨询、信息服务、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周边市县根据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为中心城市大型企业提供原料和配套协作。第三,充分发挥带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共同开发,客源共享,互惠互利,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化和国际化水平

对外开放对太原这样一个内陆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部沿海城市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必须抢抓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合作和产业分工协作加快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在更宽广的领域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把优化投资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海内外投融资,促进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扩大与海内外友好城市以及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交往和合作领域,组织好资本和劳务输出,加强对外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对外开放。突出重点、拓宽领域,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来太原设立办事机构或企业。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动城市的发展。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六)强化文化功能建设,塑造太原历史文化古城新形象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承载着晋阳大地2500年的优秀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未来要把强化文化功能建设作为铸造城市神韵与品位的重点,搞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承历史文化脉络。同时,把弘扬历史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结合起来,以先进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建设博物馆、大剧院、科技展览、教育园、晋阳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场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建筑和现代文化设施,展示太原迷人的城市形象。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塑造文化特色,发展具有三晋特色的园林文化和生态文化。注重城市个性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推出一批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精品,打造城市的“灵魂与软件”。树立现代文明的城市精神,努力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以“我是文明太原人”活动为载体,以建设“诚信太原”为重点,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加快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城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七)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的太原,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增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全社会必须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加强和改进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搞好基本农田保护,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和土地整理复垦制度,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强化天然林保护工程,搞好森林资源培育: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搞好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广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和植树种草活动,建设一批方便市民、贴近生活的中小型广场和小游园,大幅度增加城区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抓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东西山绿化、通道绿化和平原绿化工程,增加植被覆盖,构建城市绿色屏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严格实行企业达标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彻底改变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荣彤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