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性反思战争——《拆弹部队》的政治伦理解读

2020-06-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文化学研究 人 性 反 思 战 争 《拆弹部队》的政治伦理解读 付 强 (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电影《拆弹部队》讲述了美军拆弹小分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执行一系列任务过程中的经历。影片以人性反思 战争.以真实的情景和情感触及灵魂,获得奥斯卡六项大奖。本文拟从政治伦理的角度入手,反思电影中这场战争的意义及对 恐怖分子的界定。并反驳西方社会所理解的这场战争是“文明的冲突”的看法,通过对其伦理和政治意义的解读重新审视这部 影片。 关键词:人性 战争 《拆弹部队》 政治伦理 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两项最有分量的 人们这场战争的残酷无情,似乎也印证了电影刚开始字 幕所说的“战争的冲击是一种瘾,强效而致命,因为战争 就是种毒品”…。 奖项颁给了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电影《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让很多电影界人士大跌眼镜。因为另一部热门 电影《阿凡达》(Avatar)是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继《泰坦 尼克号》后12年磨一剑的呕心之作,其不仅开启了3D电影的 新时代.而且开创了电影技术的新纪元,更是在全球席卷了 就这样,男主角詹姆斯在炸弹面前的不惧生死,甚至是 近乎疯狂的举动不仅让自己的战友难以理解和接受,而且 深深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他执行每一项危险任务的时 候.观众都不禁屏住气息,因为在威力巨大的炸弹装置面 前,不借助拆弹机器人的詹姆斯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人们不 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只能让镜头透过男主角厚重防爆 服的眼罩而移动,听着他沉重的呼吸和喘气声,一同感受每 一324L美元的票房。《阿凡达》制作成本是《拆弹部队》的20倍, 票房收入达100倍。有意思的是,詹姆斯・卡梅隆与凯瑟琳・ 毕格罗在1989--1991年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前妻战胜 前夫,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很多人不禁反思, 为什么150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拆弹部队》能够完胜《阿 凡达》夺得奥斯卡六项大奖,并深深打动奥斯卡评委会的众 多评委?现在看来,《拆弹部队》以人性反思战争,以真实的 情景和情感触及灵魂,纪录风格的叙事层层递进,随着剧情 的展开,观众不仅不感到沉闷.反而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 本文拟从政治伦理的角度人手.反思影片中这场战争的意 义及对恐怖分子的界定,并反驳西方社会所理解的这场战 争是“文明的冲突”的看法,通过对其伦理和政治意义的解 个牵动人心的时刻。而回到军营的詹姆斯仿佛才是真正 的自己.尤其救回因自己蛮干而导致身负重伤的战友后,在 淋浴下望着似乎永远冲不净的一地鲜 时,他陷入了深深 的自责和恐惧中。眼前的战争计他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这样 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影片背后所折射的伊拉克战争话 题,不仅在美国影评人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更是引起世 界众多爱好和平人士的热议。这部电影并不是观众所认为 的仅仅是“反战电影”.导演凯瑟琳只是以异乎常人般冷静 读重新审视这部影片。 一的态度,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伊拉克战场的一些面 面,使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感触了一回战争的冷 与残酷 性,这一独特的叙事角度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类所带来 的毁灭感 、战争的意义何在? 影片《拆弹部队》反映的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街头,由 一组美军拆弹小分队在拆解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轰炸和遗 留下的炸弹及处理自杀性爆炸装置等一系列任务过程中 电影《拆弹部队》清楚地展现给世人的另一层意思是: 战争的结束并没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安全和稳定,巴格达 街头比萨达姆统治时期更显得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发 生的爆炸使得百姓时刻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这不仅是 的生死经历。电影一开始,观众便随着防爆机器人的镜头 观察着满是战争残迹的巴格达街道,警笛声、引擎声、车轮 轧过地面的刺耳声,人们在伊拉克警察和寸=兵的驱赶下四 下游走,远方不断传来的枪声和清真寺的祈祷声似乎在告 诉人们,某种看不见的危险似乎正悄然而至。而画面中穿 着』f『L淋淋工作服的屠夫的 现则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预示着某些生命即将终结。以特写镜头展现的屠夫微笑 而又冷静的表情及按下手机遥控器引爆炸弹的场景告诉 一伊拉克现状的真实写照,而且是电影扣人心弦的情节表现。 “9・l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前总统宣称“美国的历 史责任十分明确,那就是回应这些袭击,根除世界上的邪恶 力量”l2。先是击垮了支持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随 后又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资助恐怖分 58— 0  l誊 _ 。“ 黉 。 20l4年第“期(总第643期)又教贵封 圆凹咬盛豇m姗 子为名对伊拉克发动了为期25天的狂轰滥炸和地面进攻, 美国士兵显然就是侵略者。是最不受欢迎的一群人。因此, 最终推翻了伊拉克政权。吊死了萨达姆,但所谓的“大规模 一幕幕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m腥场面不断上演。无辜丧生 杀伤性武器”仍然没有找到,反而发现了伊拉克政府早年已 的不仅有伊拉克的平民,而且有友好对待这些平民的美军 经销毁这些武器的证据。为了给自己辩解,布什宣称:“我们 高级军官。很多人都不清楚这深仇大恨的根源在哪里?这场 毕竟推翻了独裁者的统治,还伊拉克人民自由和民主。”在 战争到底为何?塔利班政权垮台了.阿富汗仍然是军阀割 付出近万名美军士兵伤亡的惨痛经历后,为什么阿富汗、伊 据,国家整体安全形势也没有发生太大的改观;萨达姆被绞 拉克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定?全世界人民都在反思, 死了,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然不见踪影,如今的 奥斯卡评委会的评委们也在反思,这场耗资巨大的反恐战 巴格达街头,天天是爆炸、袭击和无休止的教派冲突;卡扎 争的意义何在呢? 菲被打死了,利比亚人民并没有比战前生活得更幸福,整个 二、谁是真正的恐怖主义分子? 国家仍旧是遍地废墟,重建依然遥遥无期。 伴随着电影《拆弹部队》情节的展开,屏幕上方不断显 三、这场战争是“文明的冲突”吗? 现的倒计时告诉人们距离拆弹小组所在的B连撤离伊拉克 电影《拆弹部队》最常见的场景是拆弹小组坐在防弹车 的日子越来越近,这种叙事手法增强了电影情节的紧张性。 里,像救火队员一样奔走在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伴随这一 对于拆弹小组来说,脚踏着空旷的街道上时。他们才知道这 相同场景的是当他们去执行任务的路上,追在悍马军车后 是一个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地方。碎石、废墟、到处都是断 扔石块的伊拉克青少年。这些青年人的成长伴随着战争所 肢残骸;呼啸而来的救护车的鸣笛,哭天抢地的死者家属的 带来的心理创伤。或许多年以后,他们手里不再是石块,而 哀嚎。影片还有一些细节刻画,如:远处从烈火和浓烟巾走 是AK47步枪或者说是多次在电影中出现的炸弹装置,这 出的身着传统伊斯兰长袍的女人,精神恍惚地环视四周,身 场拆弹与造弹的无休止游戏还将持续下去。因为仇恨埋在 后是一辆熊熊燃烧而又可能随时爆炸的汽车,这是迷失在 他们心中(也可能像电影里所展现的炸弹就放置在胸中), 战争巾或者说战争制造的又一个灵魂出窍的牺牲品,这就 玩世不恭却写在脸上,这是最可怕和电影观众最担心和最 是地狱般巴格达安全恶化的真实写照。影片所展示的越来 感到疑惑的地方。对于这场战争,一些西方人认为这正是 越血腥的场景和男主角漠然的生存观反映了人性的麻木 “文明的冲突”的表现。因为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和扭曲,情感的冷漠已经让拆弹小组无法分辨面前的出租 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许多观点在“9・11”恐怖主义袭 车司机究竟只是不耐烦他们的存在还是确实他就是一个 击事件之后似乎找到了印证。 在执行自杀式袭击的恐怖分子。 影片《拆弹部队》向观众展示拆弹部队这一特殊群体, 电影场景最震撼的镜头无疑是男主角轻轻提起一团 从这一角度展示战争的残酷性.拆弹部队里每个人的生命 电线。却发现自己站在一圈最致命的、足以将他炸成粉末 时刻都在受到死亡威胁,选取这一视角更易表达侵略战争 的炸弹群里。对于同样度E1如年、生活在危险与恐惧之巾 的反人性所在.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体验。通过影片向观 的拆弹小组来说,活着可能是每天晚上回到营房后最大的 众传达的信息,我们思考: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看待这场 心理慰藉。行进在巴格达的街头,他们要时时刻刻提防每 西方世界对伊斯兰国家发动的战争,无法诠释它的真正内 一位经过的路人,因为穿着一袭黑纱的伊拉克妇女可能身 涵。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相信西方式的单一模式经 上藏着炸弹;围观人群中老人不经意丢下的白色米袋子里 济和政治制度将在全世界范围形成的思想开始影响西方国 装着炸弹;还有被人强行穿上炸弹背心的黑色西装男子。 家政策的制定。西方国家期待“自由”、“民主”能在扩展到全 当拆弹小组来到阿布格莱布中心这个现在最饱受争议的 世界.而“9・11”事件触发了在中东地区加速这一进程所做的 地方搜查炸弹制造工厂时,电影最恐怖的场景展现在我们 尝试。为了这一“伟大”目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世 面前。武装分子的居住室放着一台带有三脚架的摄像机, 界各地发动旨在打击恐怖主义、推翻独裁统治、建立所谓民 是用来鼓舞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和记录他们为信仰而献身 主政权的战争。所以说,这场战争不是所谓的“文明的冲突”, 宣誓用的.这对于经常看CNN电视新闻的美国观众来说是 而是西方国家为打造一个西方式统一模式世界的运动。影 最熟悉不过了。然而,房间背后用塑料帘子围着的工作台 片所描述的人间悲剧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难道这就是西方 却让观众体会到战争最残酷、最血腥的一幕:一具赤裸着 国家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进步和普世价值的文明吗? 上身的男孩尸体躺在冰冷的水泥台上,胸口被切开大大的 结语 口子,里面放着一枚炮弹,连着的导线伸出体外,这分明就 电影《拆弹部队》告诉我们,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体炸弹,在这个处处弥漫着血腥和 对于伊拉克人民和美国人民来说,他们都输给了战争。伊拉 死亡味道的地方,男主角出离愤怒,战争不仅改变了人性, 克战争使伊拉克人至今仍活在恐怖和不安的环境里,美国在 而且使得观众的心理承受程度达到了极限。 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后却依然没有在这个国家实行真正的 电影巾美军士兵与本地人的相互敌视、警觉和仇恨贯 和平与民主。当男主角从物资极度匮乏的伊拉克回到美国 穿始终。美国大兵中间以“哈吉”这一带有蔑视色彩的词汇 国内时.面对光洁整齐、摆满琳琅满目商品的巨大超市购物 称呼所有的巾东阿拉伯人,他们视每一个阿拉伯人为潜在 架.不知所措,难以适应和融入美国的现代生活中。因此,电 的威胁:而在伊拉克人(包括执勤的伊拉克警察)眼巾,这些 影《拆弹部队》的最后一幕又回到巴格达机场,一群列队的 一59— 文化学研究 年轻美军十兵正整理行囊准备走下飞机.这些年轻人脸上 写满懵懂、惶恐与不安。而人群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表情 显得那么轻松,他就是再次回到战场的男主角詹姆斯,这让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冷酷的战争已经使他成了“巴格达狂 人”。当身穿拆弹服、脸上洋溢着欢悦表情的他再次独自走 上空荡荡的街道时,远去的背影让人唏嘘不已,也留给电 影屏幕前的观众和奥斯卡奖评委会的委员们无尽的反思 和联想。 参考文献: [1][美]马克・波尔.拆弹部队[J].经雷译.电影世界,2010 (6):26. [2][英]约翰・格雷.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M].付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研究课题(项目 编号:2010BS056)。 (上接第55页)了吸引大众的广泛参与,这些活动多以娱 征,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新资源、新技术开展社区群众文 化建设。 参考文献: 乐为主要目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要满足大家的娱乐需 要、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但同时也要意识到,社区文化 活动不能仅仅立足于娱乐,要有更深远的意义。如更多地开 展知识、体育类的竞赛,起到激励大众参与体育锻炼、拓宽 自身知识面的积极作用。另外.我们的各项活动,应该起到 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风尚、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作用。这种 具有长远意义的文化活动,才是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叶1要积 极开展的 结语 [1]吴孟.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大众文艺, 2014,(01):4—5.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财务司.全国乡镇综合文化 站建设和发展情况分析[EB/OL].http://www.ccnt.gov.cn/sjzz/ sjzz_cws^vhfj—cws/20121 1h20121 107—342370.htm,2012-1 1— 07,2014-03-20.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基础性、全局性的部分,是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 [3]中国新闻网.江苏盐城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长年闭 门被指浪费[EB/0L].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2— 17/5847439.shtm1.2014-02—17/2014-03—20. 未来的_T作巾一定要长远规划、务实开展,牢记一些“面子 _[程”和“一次性投资”带来的教训.始终以满足群众需要、 [4]张璐.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亿[N].北京晨报,3013— 12—27(A21). 引领社会风尚、提高人民群众素质为落脚点,把握时代特 一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