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中学2018级(高一上)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据报道称:2050年1月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将发现有与地球一样的存在生命的行星A。下列关于这颗“A”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 A.该行星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B.该行星的温度应能使水经常处于液体状态 C.该行星应有象月球一样的卫星 D.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2、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磁暴”现象的产生B.潮汐现象
C.气候异常现象增多D.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
地球绕太阳公转到图示位置(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面3--5题。
3、该日天津()
A.正午太阳高度最小B.日出时刻最早 C.昼夜时间平分D.平均气温最低
4、如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非阴影表示昼长,此日表示南半球中纬度昼夜长短情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此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快 B.最慢 C.接近最快 D.接近最慢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回答6--7题
6、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是() A.夏至B.立夏 C.立冬D.冬至
7、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
阳转化的关键节气,称为“冬至一阳生”。从地球运动的规律来看,这是因为()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 1 -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A.冬至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阴阳平衡
B.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白昼逐渐增长,阳气回升 C.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阳气最盛 D.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得到太阳辐射最多,阳气最盛 下图是天津市2014年8月某时期的天气状况,据图回答8--9题。
8、造成天津市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9、此次天气系统过境后,昼夜温差增大,这主要由于当地() A.受暖气团控制B.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 C.大气保温作用弱D.受冷气团控制
右图是“亚洲部分地区某日的近地面等压线天气图”(单位:百帕),完成10—12题。 10、受A处天气系统的影响,B城市的风向为() A.东北B.西北 C.西南D.东南
11、图示时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为()
A.阴雨B.大风降温C.晴朗D.雨夹雪12、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 A.冷锋过境B.台风过境C.寒潮过境D.暖锋过境 13、下图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 2 -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A.①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炎热干燥B.②气压带夏季随直射点南移 C.③位于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北风D.④地气流上升,多锋面雨
14、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读右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常年受到②处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16、能正确表示③处的风向是() A.B.C.D.
17、与地中海气候成因有关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如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8--20题。 18、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9、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B. N地C. P地D. Q地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 3 -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20、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21.读图11“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④处的箭头表
示风向,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下面气候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22--23题
22、指出下列四组中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①地中海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温带海洋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②温带海洋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23、关于四种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全年受西风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B.②气候类型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多雨,降水平均 C.③气候类型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 4 -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D.④气候类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读右图“太平洋的洋流分布略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有关洋流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海洋分别以赤道和副极地为中心形成的大洋环流 B.在副热带地区大洋的东部沿岸,有寒流经过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洋流分布无规律 D.大陆的东岸均有寒暖流交汇,都形成渔场 25、关于A、B两地附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为沿海地区,两地的降水一样多 B. B附近地势较高,常常有地形雨形成 C.厄尔尼诺现象源自B海区
D. B地没有寒暖流交汇,难以形成渔场
左下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下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26--27题。
26、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28--30题。
28、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 5 -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29、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0、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二、综合题(40分)
31.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分别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2分)。
(4)图中箭头A, B两处相比,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2分)。
3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8分)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 6 -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1)图中EF是脊线还是槽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A, B, C, D是四条锋线,属于冷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______________,这时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盛行___________风(2分)。
(4)如果A锋移动速度较快,这时我国北方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如果B锋能形成降水,那么雨区在B锋的哪一侧?_______________(2分)。 33、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2分)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_______,原因是(4分)。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 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__
___ (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 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乙处受__ ___ (洋流名称)的影响(8分)。
(4)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4分)。
(5)若A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的影响是(4分)。
1—5:CBBCD 6—10:ABBCA 11—15:CADCA 16—20:ABACD 21—25:CBDBC 26—30:DCBAB 31. (1)C
(2)低气压 高气压 气旋 反气旋 (3)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
(4) A 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 7 -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32. (1)脊线 (2) AC
(3)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 西北(偏北风) (4)大风降温或沙暴天气锋前(或B锋的北侧) 33.(1)D
(2)南北温差大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南 加那利寒流 北 北大西洋暖流
(4)①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5)加快污染海区海水的净化 扩大污染的范围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