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08-30T16:25:59.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 作者: 卞雅萍
[导读] 我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共对68例老年患者进行了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卞雅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科 河南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328-02
【摘要】 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法是由鼻腔吸痰法+支气管纤维镜吸痰法+气管插管法三项操作,经过临床实践总结而出的一项新的有效吸痰法。此操作比支气管纤维镜吸痰法操作简单、比鼻腔吸痰法吸痰更有效。同时降低病人的二次气管插管率及感染率。通过河南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来我院会诊的指导。我科于2008年开始运用此操作,经过二年多的临床实践,得到病人和医生的认同和好评。通过对68例高龄老年患者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护理体会到:有效吸出痰液能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了老人的通气功能,老人的呼吸频率、心率、指脉氧亦明显改善。延长了老人的生命。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法 护理体会
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法是由鼻腔吸痰法+支气管纤维镜吸痰法+气管插管法三项操作,经过临床实践总结而出的一项新的有效吸痰法。通过河南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来我院会诊的指导。我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共对68例老年患者进行了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80~98岁,平均88.90岁。均为卧床病人,意识状态不清醒的老年患者。其中,心肺复苏术后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脑血管疾病及后遗症32例,吸痰前所有患者均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增快、双肺可听到大量痰鸣音,咳痰无力,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持续下降或低于正常水平难以恢复,痰液粘稠量多,无力咳出。
2 操作前准备
2.1向病人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请家属离开病房,以免影响操作。
2.2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防止气管内吸痰引起的缺氧,目前常规在吸痰前、中、后分别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以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防止肺泡氧分压(PaO2)在吸引时降至基线以下[1]。 2.3准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或氧饱和度监测仪
2.4操作前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或尽量在进食前操作,避免操作时刺激引起呕吐
2.5听肺部痰鸣音,由下至上,多次的有效拍背。卧床病人常规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时给予震动排痰机排痰。 3 操作过程
3.1将床头放平,病人肩下垫15-20CM厚的枕头,使病人颈部后仰。必要时备用盐酸肾上腺素1mg+生理盐水10-20ml,吸痰前滴鼻0.2-0.5ml。
3.2按常规吸痰法准备吸痰器,调好负压,打开吸痰包,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端。
3.3护士左手固定病人头部,同时控制负压。右手将吸痰管经鼻腔插入14-15cm左右(会咽处),刺激病人咳嗽或指导病人发声,当发声时气门打开,快速将吸痰管插入主气管内,左手打开负压,右手不停旋转吸痰管,尽量把痰液吸干净。
3.4拔管时,一边旋转吸痰管,向上提拉时松开负压,从里到外分段吸痰,逐渐退出。当管子退到会咽部时,再停留片刻,把咽部的痰液同样吸干净后,退出吸痰管。
3.5完成一次吸痰后,应将病人肩下枕头拔出,垫在头部或摇高床头,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让病人休息5-10分钟。观察指脉氧是否升至95%以上,或再次听诊,如痰液还有很多,指脉氧不理想,可再次操作。 4 护理体会
4.1吸痰时,面罩吸氧不能松开,一直给予高流量吸氧。
4.2注意观察病人心律、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刚插入气管时,有些病人会出现氧饱和度下降,这时护士不要急于马上拔出吸痰管,当痰液吸出后,氧饱和度会马上回升。
4.3护士应边操作,边指导病人作深呼吸,使病人尽量放松,不要过于烦躁。
4.4如生命体征正常情况下,可延长吸痰时间。我科的临床实践所见,病人经过2-3次的吸痰,在短时间内能改善呼吸问题。同时也为需做气管插管的病人,增加了准备的时间。
4.5操作时最好两人配合完成,一人操作,一人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增加病人呼吸道感染。 4.6如果氧饱和度不能回复正常,痰液粘稠,听诊痰液较深,及时给予呼吸道10%氯化钠氧气雾化吸入[2]。 5 结果
患者经鼻腔入气管吸痰后,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100%,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心率、SaO2亦明显改善。有5例呼吸功能差,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呼吸5-15天后脱机,3例呼吸恢复,病情好转;2例呼吸功能再次衰竭,家属放弃插管上呼吸机后死亡。
参 考 文 献
[1]利素萍,王静.经鼻气管插管痰痂阻管原因分析及旋转冲洗吸痰法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56-157. [2]谢力娟,李新萍.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广西医学,2001,23(3):529-5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