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
第7讲
编辑学研究
(编辑学科、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编辑学总结编辑活动,服务编辑活动。 一、编辑学的学科建设
(从编辑无学到编辑学的兴盛) 我国编辑学研究基本情形:
多种研究编辑学的专业报刊:《编辑学刊》《中国编辑》《编辑之友》 编辑学研究机构:中国编辑学会
高校编辑学专业: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学 大量编辑学论文:
编辑学论著教材:辽海出版社编辑学系列教材 注意点:
中国是最先开始将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的国家。(英文术语:redactology) 世界上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是1949年李次民《编辑学》。
(07真题)8.“编辑学”的英文名称“redactology”是由( C )学者创造的。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法国
出版学之编辑学(出版编辑学) 二、编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逻辑学、语言学(审稿加工)
新闻学、传播学(报纸编辑与新闻学关系更为密切)
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书籍或古籍整理学问)
目录学:研究书目的形成、发展和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
版本学:研究书籍的不同版本在文字、印刷、装帧上的差异,借以鉴别版本优劣、
判断版本时代和特点的科学;
校勘学:研究古籍中校正文字、篇章错误并加以补阙的工作的科学;
文献学:研究一切知识载体(图书、档案、情报等)的生成、分布、交流、利用的
规律的科学。
强调: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应该更为重要。
三、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对象:编辑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一)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
编辑活动是出版活动的起点和中心环节。 性质:编辑活动不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从事出版物生产的精神生产劳动。
(二)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
明确与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 策划选题; 组织作者创作;
审读作品以作出选择;
对选定的已有作品进行加工整理的任务。 研究现实任务的手段:
研究适当措施与方法实现任务
研究主体(编辑)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成才规律及其工作特点和规律。
(三)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
编辑学研究社会如何制约编辑活动;
编辑学研究编辑活动如何能动作用于社会;
编辑学研究编辑活动在出版活动内部的作用(与复制、发行活动的相互作用)。
(四)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
编辑学的根本任务:研究和把握编辑活动的规律。
研究编辑活动的历史与现状;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编辑活动
视频节二:编辑学的研究任务 四、编辑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任务:揭示编辑活动的规律性。
(一)研究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横向关系)
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制约与能动的相互关系; 与复制活动、发行活动等其他出版活动的关系;
(二)研究编辑过程(纵向过程)
编辑过程环节:
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期刊除外)→加工整理→ 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 研究各个环节的矛盾运动,探讨其规律。
(三)研究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主体关系)
(四)研究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创造特点)
(楷体字为前面谈到的“编辑的创造性”内容)
原创发现:发现社会的文化需求,设计、策划精神文化作品的选题,开拓和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新空间。
《风雪夜归人----的哥的姐的故事》是编辑“发现式”选题:出租司机那种独特的人性特点。
组合再创:选择、优化具体的精神文化产品,或把优秀的作品组合起来,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整体效应。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系
设计精品:设计、组织文化精品的生产或精神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
两岸共同出版《中华文化大辞典》
方向把控:协调和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总体发展,参与精神文化生产的宏观调控。 编辑思想的主观作用与选题比例客观作用。 注意点:
编辑创造与其他精神文化创造的不同之处:创新与依附同在。 依附性表现:一是以作者劳动为基础;二是需要消费者接受传播。
(五)研究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编辑管理)
研究编辑的业务培训; 研究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
研究编辑人员的评价体系、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 案: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六)研究编辑历史(编辑历史)
以史为鉴,以知兴替。
(07真题)38.编辑学要研究( ACDE )等。 A.编辑的历史
B.适合图文编辑使用的计算机软件 C.编辑队伍建没 D.编辑活动的创造性
E.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视频节三:“编辑学研究”练习题 “编辑学研究”练习题
1.有关编辑学的研究任务表述正确的是( ) A.研究编辑过程 B.研究编辑历史
C.编辑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D.研究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E.研究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
2.(09年真题)66.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我国的出版活动历史悠久。早在纸张发明之前,就有雕版印刷的书籍。继印刷术之后发明的纸张,使书籍有了新的载体材料,促进了出版活动的发展。在出版活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曾出现各种类型的出版机构。到20世纪初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成为我国出版业三大巨头,北京成为我国的出版中心。但是,当时的出版物种类还不多,品种也较少。
现代出版物分为六大类。六大类出版物中,历史最长的是图书,在图书以后出现的是报纸和音像制品,后来又出现了期刊、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历史最短的互联网出版物
与其他各类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内容信息和出版方式不同。例如,互联网出版物在发行过程中随时可以按需复制,而图书的复制数量应在发行前确定。
出版物的生产由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个阶段构成。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的内容,物质生产过程除了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外,还能把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在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编辑要进行创造性劳动,使作品得到优化和增值,具有更高的质量,从而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自审稿起至样品检查止的编辑工作全过程,也是编辑充分展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出版活动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要求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追求经济效益。出版单位必须坚持“规模效应第一”的原则,通过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精品出版物的不断积累而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能够持续发展。
“编辑学研究”练习题答案 1.ABDE 2.
(1) 雕版印刷应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 (2) 纸张的发明应在印刷术之前。
(3) 20世纪初叶我国的出版中心是上海,不是北京。 (4) 音像制品的出现是在期刊之后。
(5) 互联网出版物的内容信息与其他出版物并无不同。 (6) 编辑是在出版物的精神生产过程中进行创造劳动。 (7) 编辑工作全过程应是从信息采集起至收集反馈信息止。 (8) 满足的应是精神文化需求。
(9) 不能放弃经济效益,应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10)坚持的应该是“质量第一”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