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的追求与破灭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主题赏析
2021-03-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5卷第4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0l_25.NO.4 2009年12月 JOURNAL OF JIAOZUO TEACHERS C0LLEGE Dec.2009 “美国梦"的追求与破灭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主题赏析 李新霖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美国梦”是2O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而舍伍德・安德森的优秀短篇小说《鸡蛋》就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 小说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成功塑造了“我”的父亲这样一个屡遭失败和挫折的人物形象,生动刻画了他既悲惨又滑稽的生 活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美国梦”破灭的残酷性。 关键词:“美国梦”;《鸡蛋》;虚妄;追求;破灭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09)04—0013—04 美国文学虽然仅有200多年的历史,却产生了 过千辛万苦的奋斗,却仍难摆脱失败的命运。 大批对世界文学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作品。’在这些 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美的高度发展,美国人的那 文学作品中,“美国梦”是一个经久不息的主旋律。 种人人均可发财致富的信念开始破灭。早在20世 所谓“美国梦”就是相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 纪初,特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学便收敛 获得美好的生活,即人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 起笑容沉思起来。资本主义机械文明高度发展,垄 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 断资本集团的形成把广大劳动人民推向了贫困的深 他人的援助。 渊。事实上只有资产阶级大发横财,农民、小资产者 时至今日,“美国梦”的悲喜剧仍在不断上演。 则大量破产。面对矛盾重重、冰冷可怕的社会现实, “美国梦”带给人们的有成功也有失败。美国殖民 新世纪的许多美国作家已认清了“美国梦”的实质, 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本杰明・富 开始对它进行全面地反省、批判和揭露,现代派作 兰克林出身贫寒的小手工业家庭,全凭自觉的努力 家、“黑色幽默”的代表之一库特・冯尼格在他的小 在政界、文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从寻 说《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里就直言不讳地宣 常百姓跻身上流社会,登上了成功的阶梯,充分地实 告了“美国梦”的破灭。他说美国梦翻起了肚皮,变 现了从破衣烂衫到百万富翁的“美国梦”。还有亚 成绿色,浮到无限的恶浊表面,充满气体,在中午的 伯拉罕・林肯(1809~1865)出生在一个破旧的小 阳光下砰一声爆炸了。…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 木屋里,经过个人努力,成为一名律师,并在1860年 说《鸡蛋》同样是深刻表现有关“美国梦”及其破灭 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对手,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16 这一主题的力作。作品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使 届总统。而现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也用自己 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主人公“我”的父亲心中的 亲身经历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美国梦”。在平民 “美国梦”,以及为梦想奋斗的艰辛和失败的惨状。 单亲家庭长大,曾被人蔑称为“黑鬼”的他毕业于哈 一、小说《鸡蛋》中“美国梦” 佛大学法学院,涉足全国政坛不足4年即成为美国 19世纪末期美国中西部的著名小说家舍伍德 民主党首位非洲裔总统候选人,经过努力,一举击败 ・安德森是“美国梦”的一位杰出反叛者。他于 共和党老将约翰・麦凯恩,人驻白宫。当然商业奇 192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鸡蛋》深刻地表现了广大 才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以及GOOGLE 平民梦寐以求的“美国梦”及其破灭的主题。在20 的三个创立者也成功实现了“美国梦”,成为让人们 世纪美国千千万万的工业化大潮中,小人物想要通 崇拜的新偶像。他们活生生的故事似乎表明,只要 过自己的奋斗去创业致富,然而他们不断的努力换 有智慧,有天才,在美国就可以成功。然而事实却是 来的却是彻底的失败。故事中的父亲和母亲两个角 真正能取得成功的人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尽管经 色就代表着当时无法适应新兴的工业化社会的这些 收稿日期:2009—03—02 作者简介:李新霖(1967一),男,河南沁阳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 ・13・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普通人,他们为“美国梦”而奋斗,并为此付出了惨 痛代价。 《鸡蛋》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父亲与鸡蛋有关 的艰难的创业历程,讲述了父亲那绚丽多彩的“美 国梦”。 在故事开篇孩子就告诉我们他的父亲原本是一 个安于现状、自得其乐的农场雇工,有一匹自己的 马,每逢周六晚上,便骑马去城里酒吧和其他农场工 人欢聚享受。他们一边喝酒,一边高声唱歌,十点钟 骑马回家睡觉。那时候,他没想过要往上爬,日子过 得挺悠闲自在。35岁那年,他结了婚,娶了一位乡 村女教师。第二年的春天,“我”便出生了。从此, 这两个人身上发生了一种变化。他们变得野心勃勃 起来,美国人的那种要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占据了 他们的心灵。在母亲的敦促和鼓励下,父亲要创业 致富,同时还要培养儿子成才,将来能够出入头地。 其实这种欲望就是他们心中渴望成功的“美国梦”。 作为教师的母亲喜欢读书,深受美国总统加菲尔德、 林肯等伟大人物自强不息、勇于拼搏成功实现“美 国梦”的影响,于是极力鼓励父亲以名人为楷模,努 力奋斗发财致富。此时母亲心里激荡着成功的梦 想:有朝一日躺在她身边的儿子,也会去统治人们和 城市。 为了实现心中的“美国梦”,他们雄心勃勃地开 始了奋斗。首先,他们租了一块10英亩的贫瘠土地 建起了养鸡场,开始了他们的养鸡事业。然而,命运 多舛,他们养的鸡要么病死,要么在车轮下被压得粉 身碎骨。故事中孩子坦率而又诙谐地叙述道:“毛 绒绒的小鸡长得就如你在复活节卡片上看到的一样 ……吃了大量的父亲辛辛苦苦赚钱买来的食物后, 染上了病……愚蠢地盯着太阳,然后就死了。” 父 母亲的创业异常艰辛,奋斗了十年,也愁了十年,孵 蛋器孵不出小鸡他们着急,毛绒绒的小鸡成长为半 赤膊的小母鸡,最后快长成母鸡时却死了,父母亲何 尝不心疼。养鸡没有赚钱,因为在养鸡场的整整十 年中,赚来的钱大部分都花在给鸡买药治病上了。 收获的只是让人心碎的失望,为实现“美国梦”的第 一次奋斗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创业步履艰难却一 无所获,养鸡场中小鸡的悲惨结局象征着父亲对 “美国梦”的追求的艰难,同时也向读者暗示着不管 父亲怎样努力,付出怎样的汗水,也不能主宰自己的 命运。 生活的艰辛使父亲的“头已秃了”,性情也变得 “沉默和沮丧”,甚至怪异了。尽管首次圆梦计划失 ・14・ 败,经历一段时间的困惑和情绪的低落后,父亲仍然 雄心不移,丝毫不敢懈怠下去,重新开始了二次创 业,继续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举家迁往另一个小 镇,开始做餐馆生意。在前往小镇的路上,孩子感慨 万分:“我们像一群逃离战场的难民。母亲和我在 路上走着。装着我们全部家当的马车是从邻居那里 借来的。马车两边挂着廉价的椅子,车上堆满了床、 桌子和装满了炊具的盒子,其后是一个装着活蹦乱 跳的小鸡的大木箱,箱子上放着一辆我小时候坐过 的婴儿车……车轮已破了。”搬家路途中,父亲除了 在车上装满了不值钱的家当外,还有一箱活着的小 鸡。家当是生活的必需,一箱活着的小鸡则代表着 父亲的希望。希望的种子还在,就有收获的可能,可 见父亲的奋斗之心还在跳动。带着养鸡场中幸存的 小鸡搬往另外一个城市,象征着父亲心中“美国梦” 的迁移和继续。可此举同时也向读者暗示着父亲新 的追求将再次失败,因为父亲并没有完、摆脱过去 的生活,他的思维方式没有改变、处理问题的能力没 有提高,在新的生活开始之际仍然沿袭着旧的生活 方式,带着过去生活的阴影是不可能追求到新的成 功。 在另一个小镇的火车站对面父母亲开了一家小 餐馆。父亲工作努力,小心翼翼,以图生意红火。父 亲用自己的名字给餐馆命名,并写上“EATHERE” 的广告词来招揽生意。更有甚者他竞用当年在养鸡 场收集的畸形小鸡吸引顾客。同时,还强人所难鼓 动全家人去娱乐顾客。然而这样一个生性胆怯、不 善交际、不懂生意之道的种田能手离开土地,选择经 商,这就注定了二次创业的失败。尽管他们不分昼 夜苦心经营,可生意一直很萧条。无奈之际,父亲拿 出最后一招,用鸡蛋表演来留住客人。他信心百倍 自以为稳操胜券。这时想成功的强烈欲望已经使他 变得怪诞了。他越想表演成功,就越显得紧张,最终 鸡蛋还是没有进入瓶中就破了。而顾客却觉得他疯 疯癫癫的并大声嘲笑他,他气得把鸡蛋摔向夺门而 出的顾客。终于,他们致富的梦又被小小的鸡蛋击 得粉碎。父亲颓然地跪在母亲床边孩子似地嚎啕大 哭,任凭母亲用手在他那已谢顶的头上摩挲安慰。 此时孩子困惑不解地看着父亲头上“那条闪闪发光 的路径”,不知道成功之路究竟在何方,不知道绚烂 多彩的“美国梦”该怎样才能圆满地实现。父母亲 绝望了,孩子的心里也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然而成功向上的“美国梦”已深深植入了孩子 父母的内心并己成了他们人生的唯一支撑点。在痛 李新霖:“美国梦”的追求与破灭 感理想失落和幻灭之时,孩子的父母仍对“美国梦” 怀有深深地眷恋之意。在篇尾孩子叙述道:“父亲 留下了哪些启示呢? 追寻历史的轨迹,我们知道自从哥伦布发现新 大陆之后,欧洲人就梦想着到这块土地上去掠夺财 富,开拓疆域。英国清教徒更梦想着到这里来建立 起新的耶路撒冷——上帝在人间的王国。而当时的 土著印第安人尚未建立国家,整个“新大陆”都是 “无主土地”,无边无际、任人开垦和占有的无限土 地带来了无限的机会,许多在旧世界中不可想象的 手里拿着一个鸡蛋上了楼,走向我和母亲。我一直 不明白他当时打算做什么。一直以为他当时想把那 个鸡蛋,甚至所有的鸡蛋都毁掉。但是,当他走到母 亲面前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轻轻地把鸡蛋放在 了桌上,跪在床边嚎啕大哭。之后又和母亲嘟哝了 一大阵儿后,他们俩都睡了。”这里,作者暗示了他 们还将继续追寻虚幻的“美国梦”。母亲的安慰应 该是父亲疗伤的药,和母亲倾心交流以后父亲的伤 痛会得到抚慰。不久他会坚强起来,从摔倒的地方 重新站起来。失败后还要奋斗,失败一奋斗一再失 败一再奋斗,这就是父亲追寻“美国梦”的奋斗之 路。其实如果说早期的美国人提倡通过诚实和勤奋 来致富的话,后来直到今天则是越来越多的人热衷 于寻求快速致富。小说中父亲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梦 想快速致富,结果事与愿违,父母亲开饭店的又一场 玫瑰色的“美国梦”破灭了。尽管他们可能还要东 山再起,重新创业,但更多的失败会等着他们。 “美国梦”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主旋律,小说 中作者对“美国梦”情有独钟,多次用鸡蛋来寓意 “美国梦”。父亲的光头被比喻成恺撒大帝征服世 界的大路,而大路寓意成功的道路。父亲的光头类 似鸡蛋,圆圆的鸡蛋还象征着为了梦想而辗转和奔 波。“鸡蛋”(egg)起源于中古英语的“egge”和古挪 威语“egg”,取滚动之意。 小说《鸡蛋》中男孩一家 至少搬了两次家。辗转迁移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淘 金,为了实现他们的“美国梦”。鸡蛋又象征神秘的 机遇。在养鸡场,鸡蛋会生出一只健康正常的鸡,也 会生出一些怪胎,就像人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 “鸡蛋”的命运是不确定的。在大众的神话里,美国 到处充满了机会,是一个人人都可能当总统的国度。 有些人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成功。然而,更多 的人没有那么幸运,既没发财也没出人头地。苦心 经营拼搏十年的养鸡事业经不起狂风暴雨的袭击失 败了,精心呵护小心经营的饭店也在客人的嘲笑声 中关门了。机遇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这一切 正如鸡蛋的命运一样,不可捉摸。鸡蛋的易碎又寓 意实现“美国梦”的艰难。 二、人们对“美国梦”的认识和反思 作为“美国梦”的一位杰出反叛者,小说家舍伍 德・安德森在小说《鸡蛋》中生动描述了美国普通 民众心中的“美国梦”,揭示了他们为梦想奋斗所付 出的艰辛。那么“美国梦”究竟是什么?又给人们 事情在这里发生了。如果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 “美国梦”形成的基础,那么《独立宣言》的发表便使 “美国梦”有了思想依据。《独立宣言》不仅宣布了 人“生而平等”,还将追求幸福规定为不可剥夺的天 赋人权。在欧洲旧大陆的封建等级制度下,灰姑娘 只是童话里的人物,而在美国,“从破衣烂衫到腰缠 万贯”的大亨则比比皆是。这些都似乎预示着在一 个尚未定型的国度中,一个尚未定型的年代里,只要 抓住机会,梦想就会实现。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司各特・菲兹杰 拉德在他的著名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 当荷兰水手眺望着那新世界一片清新碧绿的地方 时,“美国梦”便诞生了。人们幻想着在新世界重建 伊甸园,创造新的黄金时代。从此,玫瑰色的”美国 梦”便悄然飘人了神圣的文学殿堂,也飘进了千百 万人的心中。 “美国梦”的绚丽多彩、激动人心,多少年来诱 惑着人们为之奋斗不息,“美国梦”时尚流行满天 飞,逐渐这个概念被戏剧化了,许多美国作家一度以 宗教般的虔诚来精心描绘这一蓝图。 心中有梦,就有生活的信心和动力,人们热衷追 求“美国梦”,因为它包容着一种锐意进取的创业意 识和人人均可发财致富的幻想。最初前往北美大陆 的欧洲移民,大多是因为不堪本国的政治压迫,来到 这里寻找生存的机会。在与大自然作殊死搏斗的过 程中,他们坚强和勇敢起来,生成了一种“适者生 存”的开拓和创新的精神。这种锐意进取的创业意 识最终化为一种显著的优良品质融人美利坚民族的 精神之中,自然也成为“美国梦”的内容之一。在美 国历史的早期,“美国梦”曾经作为一种真诚的信念 激励美国人民生生不息地奋斗。但随着资本主义在 全美的高度发展,美国人的那种人人均可发财致富 的信念开始破灭。事实上只有资产阶级大发横财, 农民、小资产者则大量破产,无产阶级倍受剥削,社 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表面化、尖锐化,世人向往的 理想自由国度反而成了世界上贫富间鸿沟最深的国 ・1 5・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龌龊的沉溺于 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万永远在饥 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当美国处于上升的历史阶 段,“美国梦”曾经是一种崇高的美国式理想,穷苦 的移民尚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当美国社会基本 定型之后,这种空间就缩小了,发财致富并不能保证 跻身于上流社会。 “美国梦”表面绚丽多彩,但其背后却是一部血 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霸权地位和独断专行,使不少 外国人一提及“美国”这个词就充满反感;一个反恐 法案堵住了不少移民进入美国的门路;经济的投机 化、泡沫化使普通人永远害怕自己的财富突然消失, 这就是现实中的“美国梦”。 三、结束语 关于“美国梦”的讨论还在无休止的进行,美国 作家福克纳曾形象地这样解释:“我们甚至没有选 淋淋的历史:欧洲移民的大片土地,是屠杀了数百万 印第安人而获得的“无主之地”;高产农田的耕种 者,大多是从非洲劫掠来的黑奴;西部掘金的劳力, 是血泪交加的华人苦工。成功者站在失败者的背上 晃动胜利的旗帜,喝着用失败者殷红的鲜血酿成的 香槟。 探究“美国梦”,那么其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呢?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对财富的渴求和追逐。19 世纪的“美国梦”激发起的是淘金热,康涅狄格州立 大学历史学教授马修・沃肖尔指出对金钱的追求, 是“美国梦”中不变的成分。然而,恰恰是对财富的 过度追逐,使“美国梦”也在变味,逐步丧失了对世 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力。沃肖尔敏锐地观察到美国社 会风气这几十年的变化。在他的文章《谁想成为百 万富翁——变化中的“美国梦”概念》中指出,如果 说早期的美国人还提倡“诚实和勤奋”致富,今天则 是越来越热衷于寻求“快速致富”。比如,现在美国 人最推崇的致富方式是:与大企业打赔偿官司、去拉 斯维加斯赌博或买彩票、以及参加有奖电视竞赛节 目。沃肖尔认为,这表明美国社会正在逐渐丧失勤 奋劳动的动力。早期来美国的欧洲移民,信奉的是 政治权利平等和宗教平等。而今天,美国的政治也 在演变成为金钱的游戏。这一点沃肖尔也不否认: 布什家族在美国政治上的成功就是“石油金钱的成 功”。在宗教领域,美国所提倡的自由仅限于基督 教各教派内部,而少有金钱支持的伊斯兰教,在美国 只能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梅勒也认为,在时代的 变迁中,“美国梦”对世界的吸引力可能越来越小。 ・16・ 择的余地来决定接受还是拒绝这一梦想,因为从我 们出世起,这种梦想就牢不可破地控制了我们,我们 是靠这种梦想活着。我们不仅生活在梦想中,而且 以这种梦想为生,犹如我们不仅是生活在空气中,而 且赖空气为生一样。” 可是毋庸讳言,“美国梦” 的真正继承人总是生活在幻想之中,总是把虚无飘 渺的幻想当成现实去执着地追求。其实“美国梦” 只是一场梦,好像折断双腿的飞鸟,决不可能在现实 的大树上停栖,其归宿只能是陨灭。这种长期鼓励 个人奋斗的诱饵像天空偶尔飘过的朵朵彩云,转眼 即逝。虽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却带来残酷的现实。 小说《鸡蛋》中深刻揭示的“美国梦”不正如此吗? 通过“我们一家”破碎的“美国梦”旨在告诫人们在 一个金钱至上、尔虞我诈的社会里,绝不可能人人成 功。而这极少数人的成功正是靠千百万人的失败和 贫困来实现的。“美国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永远 只是“一轮从未升起来的月亮”,永远只能是个不切 实际的美丽梦幻。 [参考文献] [1]朱亚兰.“美国梦”的追寻与幻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6(4):89—91. [2]孙铢,陈尚雄.英美短篇小说荟萃[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417. [3]张小平.象征手法在舍伍德・安德生的短篇小说《鸡蛋》中的应 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8):72—73. [4]盂凡韶.论安德森笔下的畸零人形象[J].许昌师专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4(1):78—79. 『责任编辑: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