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尽答案 (优选 )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边这一首诗歌,达成下边小题。
忆秦娥
注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
?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说明】此词相传为李白所作。
(1)以下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开篇写哭泣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确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 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分别之伤。 C. 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联古今,抒兴废之悲。 D. 全词境界宽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变换,开阖有致。
( 2)这首词的结尾两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有何妙处?联合词句简要剖析。
【答案】 ( 1) B
( 2 ) ① 意象叠加(列锦)。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
描述出在西风夕阳的映托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芜的情况,创造出古朴凄凉的意
境。 ② 以景结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古迹,创造出一种悲
壮的历史消亡感,委宛蕴藉,境界深远,寓深邃的历史浩叹于宽阔的情况之中。
【分析】 【剖析】( 1) B 项,错在 “由虚到实 ”,由月色到柳色,是由眼前照着楼台的月色
回想从前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的伤心情况。应当是由实到虚。应选
B。
( 2)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使
用了意象叠加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从乐游原上眺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情况,引出秦娥眼前之 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夕阳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芜图景。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古迹。诗人以景结情,将秦娥怀古伤今的意在言外,表达得酣畅淋漓,境界
深远。
故答案为:⑴ B;
⑵ ① 意象叠加(列锦)。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述出在西风夕阳的映托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芜的情况,创造出古朴凄凉的境界。
② 以景结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古迹,创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委宛蕴藉,境界深远,寓深邃的历史浩叹于宽阔的情况之中。
【谈论】⑴本题考察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要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查核,查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依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剖析归纳,另一种是对诗歌特点和手法的赏析,剖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感情、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妥,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点归纳不妥。
⑵本题考察学生剖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述、描绘、谈论、抒怀)、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较、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托、衬着、象征、对照、比较、抑扬、照顾、动静、虚实、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答题时依照以下格式: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表此刻哪处,而后再解说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感情。
2.阅读下边这首诗 ,达成下边小题
感 愤 王令 ①
② 横
二十男儿面似冰 ,出门嘘气玉蜺 未甘出身成虛老 ,待见天心却
③ 太平。
去④ 诗浑 ⑤ 夸俗句 ,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 ,不信吾无万古名。
【说明】 ① 王令 :短暂的一世是在贫穷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时期
,北宋常遇到辽、西夏等
少量民政权的进扰。
② 蜺 :古同 “霓 ”,虹的一种。玉蜕 ,指白虹 , ③ 却 ;此处指 “返回 ”。 ④ 去 :作
“来 ”讲。 ⑤ 浑 :几乎。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显示出一种浩乎沛
A. 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画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大方的自我形象 然的堂堂正气
B. 颔联作者叹息自己固然不甘出身贫贱 盛世去。
,但何如老去 , 只能悲观地等候明主出现 , 返回到太平
C. 诗人以前谦逊地说 “狂搜得无奇 , 猛吐复自吮 ”。颈联 “狂 ”字和此处的 “狂 ”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 颈联 “过人声 ”不该理解为比常人美好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材学、过人志向、过人见解。
(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样手法?请联合诗歌简要剖析【答案】 ( 1) B
(2)直抒胸臆。诗人感愤言志 联 ,作者说自己固然形容枯槁
,抒发了心里的巨大志向和激烈的报国梦想 ,舒畅畅快。 ① 首
:②颔联,抒
; ④ 尾
,面色似冰 ,但胸中积蓄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
写自己不甘虚度今生 ,发奋图强的壮怀 ; ③ 颈联 ,从自己的才学着笔 ,叹息自己无人赏识 联的 “ 不信吾无万古名 ”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已立功立业的梦想。
【分析】 【剖析】( 1) B 项 , “出身贫贱 ,但何如老去 ,只能悲观地等候明主出现 ”错误 ,依照 “未
甘出身成虚老 ,待见天心却太平 ”,由“未甘 ”和 “待见 ”可知 ,应是抒发了诗人不甘愿虚度今生 ,要
发奋图强的壮怀 ,由此可知 ,这不是悲观等候 ,而是 “正己以待天下 ”,先修身 ,以待明时 ,大干一场。应选 B。
( 2)从诗歌标题来看 , “感愤 ”指有所感想而气愤 ,这是直接抒发感情 ,即直抒胸臆 ;而后看诗歌
内容 ,首联 “二十男儿面似冰 ,出门嘘气玉蛻横 ”,这是说诗人作为二十岁年龄的年青人本应当血 气方刚 ,一腔热血 ,有着横扫全部的勇气和精力 ,但是此时倒是形容枯槁 ,面色如冰 ,毫无生气 ,表现出心里的愤激之气 ;颔联 “未甘出身成虚老 ”表示了作者不甘愿自己一事无成而老于户牖之
下,也绝不可以虚度今生 ,而是要发奋图强 , “未甘 ”二字表现出诗人在窘迫处境中的激烈心态
, “待 ”
表示作者有着弘大的理想 ;颈联中 “狂去诗浑夸俗句 ”中 “狂”字是诗人洒脱不羁的写照 ,表示诗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人有着超凡的才思 , “醉余歌有过人声 ”中 “过人声 ”表示大方的伤时感事的激怒之情 ;尾联 “ 不信吾无万古名 ”直接表达了诗人杀敌立功的英豪之气。因而可知 胸臆的抒怀方式。
,这首诗歌主要使用直抒
故答案为:⑴ B;
⑵直抒胸臆。诗人感愤言志
,抒发了心里的巨大志向和激烈的报国梦想 ,舒畅畅快。 ① 首联 ,
: ② 颔联 ,抒写自
; ④ 尾联的
作者说自己固然形容枯槁
,面色似冰 ,但胸中积蓄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
己不甘虚度今生 ,发奋图强的壮怀 ; ③ 颈联 ,从自己的才学着笔 ,叹息自己无人赏识 “ 不信吾无万古名 ”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已立功立业的梦想。
【谈论】( 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 2)本题考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联合诗歌内容剖析;第三步:指出这类手法的表达成效。
3.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①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 :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
“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
(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早,又写出围猎地址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领联中 “红 ”、 “白 ”二字色彩鲜亮耀目, “向日 ”、 “迎风 ”衬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尾联中的 “寒 ”字,虽有点出季节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奇特。
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洁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准,描绘线条之明快,突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活。
(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题材相像,请简要剖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
同之处。
【答案】 ( 1) D
(2 )何相公:身手健壮,射箭技艺高明。
“背手抽 ”写出取箭动作的熟练利落;
“翻身控 ”展
现猎手臂力激烈,身手敏捷。尾联经过描绘人们的惊讶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
技艺高明。太守:威严豪放,盼望获得重用,有杀敌报国、立功立业的壮心壮志。
“左牵
黄 ”四句写出猎的雄伟场面,表现了猎者威严豪放的气派;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天狼 ”表现了人物一展志向,立功立业的壮心壮志。
【分析】 【剖析】( 1) D 项, “洁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
”错误, “万人齐指处 ”,即瞬时
间,围观人群中,突然迸发出一阵喝彩,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除了何相公还有众
人。应选 D。
(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
“白马骤迎风 ”是英豪人物跃马出场,发挥全身 “帅 ”
劲的亮相动作。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勇猛骑士当众显现猎射飞雁,健壮 灵巧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 ”,是正面描绘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
“抽 ”字,手
势的利落可知,加之 “背手 ”而 “抽 ”,又可见身材之灵便。 弯弓名之曰 “控 ”,
“翻身控角弓 ”,
这就进一步显现了射者臂力激烈的架势,
“控 ”之而再来一个 “鹞子翻身 ”的美丽动作,造型
十分健美。关于这位英豪射手的真切的谈论,自然不是逗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重点所在,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百发百中的惊人绝活。果真,顷刻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迸发出一阵哄然的喝彩,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本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
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太守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写出猎的雄伟场面,表现了猎者威严豪放的气派:词人左手牵黄 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跟从武士个个也是
“锦帽貂裘 ”,狩猎装扮。千骑奔
驰,凌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情,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 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
“狂 ”劲和豪兴来。年纪虽高,鬓
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同样,对自己委以重担,赴边境抗 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扰乱。 故答案为:⑴ D;
⑵ 何相公:身手健壮,射箭技艺高明。“背手抽 ”写出取箭动作的熟练利落; “翻身控 ”显现
猎手臂力激烈,身手敏捷。尾联经过描绘人们的惊讶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 艺高明。太守:威严豪放,盼望获得重用,有杀敌报国、立功立业的壮心壮志。 四句写出猎的雄伟场面,表现了猎者威严豪放的气派; 狼”表现了人物一展志向,立功立业的壮心壮志。
“左牵黄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谈论】⑴本题考察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要旨、诗歌形象 的塑造等内容的查核,查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依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剖析归纳,另一种是对诗歌特点和手法的赏析,剖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感情、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妥,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点归纳不妥。
⑵古诗词中,鉴赏形象是很常有的题型。一般有:人物形象鉴赏,光景形象鉴赏,事物形
象鉴赏。 1.从诗歌整体感知,确立人物身份。一般状况下,经过阅读诗歌,就能知道诗歌 人物形象是诗人自己形象,仍是诗中抒怀主人公形象。 说明来理解内容,认识作者平生易写作背景。
2.关注说明,理解诗歌内容。经过
3.抓住诗歌重点词,剖析诗人特点。经过分
,语言 ,神情等就是要抓的重点,还有要剖析清楚是
4.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
形象(性格
+
析描绘手法来剖析人物形象。代表的动词
正面仍是侧面描绘。这些都是主要的理解内容。
身份),经过描绘 (诗歌描绘人物的词(翻译内容)),抒发了 之情。
4.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以下小题
古意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
① 磔 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答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全军泪如雨。
注: ① 蝟毛,即猬毛,比喻胡子浓密。
② 磔, zhé,张开。
的身份。
(1) “事长征 ”的意思是 ________,交代了 “男儿 ”
(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 “男儿 ”形象,请联合全诗加以剖析。【答案】 ( 1)从事远征;边境参军的 “猛士 ”(或军人,将军)
( 2) ① 相貌描绘, “须如蚜毛磔 ”,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出
“男儿 ”勇猛刚强的气派; ②
心理描绘,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尽显刚勇蛮横的男儿本色; ③ 环境衬着, “黄云陇底白云飞 ”。宏伟葬苍的塞上风沙,衬托出志在报国的硬汉豪士的形象; ④ 人物衬托,
“使我全军泪如雨 ”,一曲出塞声,全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有思乡柔情。 【分析】 【剖析】( 1)解答该种题型时,第一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掌握诗中写了什么景、 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感情。 “男儿事长征 ”,意思是,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参军远征。交代了 “男儿 ”猛士或军人的身份。
( 2)本诗刻画了一个参军塞上猛勇粗暴的男儿形象。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大方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他胡子又多又硬,勇猛刚强,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胜败,战场上杀身成仁,奋勇杀敌,令仇敌恐惧。本诗塑造男儿形象,运用了正面描绘和侧面衬托
相联合的手法。正面描绘主要运用了相貌描绘
“须如蚜毛磔 ”和心理描绘 “赌胜马蹄下,由来
轻七尺 ”;侧面衬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环境的衬着和衬托,
“黄云陇底白云飞 ”,一种是他
人的衬托, “使我全军泪如雨 ”,这类烘云托月的手法,委宛而精华。联合诗句剖析其表达 成效即可。
故答案为:⑴从事远征;边境参军的
“猛士 ”(或军人,将军)
“男儿 ”勇猛
③ 环境衬着, “黄云陇
④ 人物衬托, “使
⑵ ① 相貌描绘, “须如蚜毛磔 ”,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出 刚强的气派; ② 心 理描绘,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尽显刚勇蛮横的男儿本色;
底白云飞 ”。宏伟葬苍的塞上风沙,衬托出志在报国的硬汉豪士的形象;
我全军泪如雨 ”,一曲出塞声,全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有思乡柔情。 【谈论】⑴本题考察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波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感情的掌握,手 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⑵本题考察剖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详细考察塑造人物的手法。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时,
主要经过人物的直接描绘(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情),以及间接衬托(环
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形象特点。解答本题,先指出塑造人
物的手法,再联合文本详细剖析。
5.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小题。
虞佳人 ·寄公度
(宋)舒亶 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夜晚高台,寄我江南春光一枝梅 ② 。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说明】 ① 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冒犯当政者而被革职。
② 一枝
“折梅逢驿使,
梅:陆凯与范晔是挚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全部,聊赠一枝春。
”
________字,将视觉转变为一种心理感觉,示意
( 1)
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
离其余悲凉之意,经过 ________字,又表露出触景而生的孤单难过之感。
( 2)宋朝《艇斋诗话》曾谈论舒词 “甚有思致 ”,请联合本词剖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想
念之情。
【答案】 ( 1)寒;独
( 2) ① 借景抒怀, “雪满长安 ”既点明时间地址,又衬着出一派冷寂的氛围,雪夜把盏, 却少对酌之人,点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 台,赠我江南春光一枝梅
② 从对方着笔(或虚写),“故人早夜晚高
”,想象老朋友每日登高望远,想念着我,表达我对友人的深切思
念之情。 ③ 运用典故抒发感情,用赠梅典故,表达相互的深情厚谊和盼望相见的急迫心 情。
【分析】 【剖析】( 1) “背飞双燕贴云寒 ”,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莽、黯 然凝视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贴云寒 ”,状飞翔之高;高处生寒,由
““独向
联想而得。着一 “寒 ”字,从视感而转变为一种心理感觉,示意着离其余悲凉况味。
小楼东畔倚栏看 ”是补叙之笔,交代前方所写内容,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之光景。把宏阔 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瞄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
“独 ”字,既写倚栏眺景者为单独一人,
2)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
“雪满
又表露出触景而生的孤单难过之感。考生据此能正确作答。(
长安道。 ”写光阴荏苒,转瞬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寥寂寡欢,惟有借酒遣日而已。
长安 ”既点时地,又衬着出一派冷寂冷清的氛围,雪夜把盏,却没有对酌之人,借景抒怀地 写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
“故人早夜晚高台,赠我江南春光一枝梅。
”这两句从对方着
笔,想象老朋友也每日登高望远,想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必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 南报春的早梅。我之思友,亦如友人国内存知己之思我,用对写法和典故,写出思友之切 和友谊的暖和深沉。 故答案为:⑴寒;独;
⑵ ① 借景抒怀, “雪满长安 ”既点明时间地址,又衬着出一派冷寂的氛围,雪夜把盏,却少 对酌之人,点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
② 从对方着笔(或虚写),
“故人早夜晚高台,赠
我江南春光一枝梅 ”,想象老朋友每日登高望远,想念着我,表达我对友人的深切想念之 情。 ③ 运用典故抒发感情,用赠梅典故,表达相互的深情厚谊和盼望相见的急迫心情。
【谈论】⑴本题考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 来反推出有关的字,掌握其成效和作用。
,经过重点字掌握妙处。既然是炼
字 ,一般是词类活用 ,或许运用了修辞手法 ,或许有丰富意蕴。做题时,要擅长依照题干的提示
⑵本题考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在平常认识艺术技巧的有关知识,解题时抓住题干重点词,而后联合诗句意思,掌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感情等,从而正确答出表达技巧的种类。
6.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各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①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②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③
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分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
草相如檄 。把功名整理付君侯,如椽笔。
④
子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①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名,主管地方司法、督查等事务。
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
② 绣衣:官服。 ③ 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
檄》,要旨是抚慰巴蜀百姓。 ④ 铜鞮陌:代指襄阳。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难过。 B. 李正之马上远赴蜀地担当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材干盖世,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况,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叹。 ( 2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谈论本词的艺术特点说: 缓。 ”请说说你对上述谈论的理解,联合详细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 ( 1) D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
( 2 ) “吼叫龙吟 ”与 “缓和 ”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感情的细腻,诗人经过 表 ”“相如檄 ”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福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立功立业,给人以
“诸葛
“虎啸龙吟 ”
之感;又经过 “中年多病 ”“子女泪 ”“须相忆 ”几句感怀自己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 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 “缓和 ”。
【分析】 【剖析】( 1) D 项, “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况,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
赞叹 ”表述错误,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 ”,点明时间。原文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意 为:你抵达蜀地时,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不要相忘,不时牵挂对方,并 不是过去与李正之一起雪中赏梅之景,时间指向未来而非过去。应选
D。
( 2)联合诗句先回答 “龙吟虎啸 ”的表现,再回答词中 “缓和 ”的表现。 “虎啸龙吟 ”与 “缓和 ” 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感情的细腻。诗人经过
“诸葛表 ”、 “相如檄 ”等典故, “东北
“惊 ”
看惊 ”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外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恳求出师那样。一 字,有三层意思:惊河山之破裂;惊投诚派的阻止;以致愧疚得都惊读诸葛亮的《出师
表》了。但是却反其 “道 ”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 “更草相如檄 ”。一 “更 ”字,表露出 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逼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
“更 ”字把一个
“虎啸龙
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裸露无遗。下笔特别生动而有力。给人以
吟 ”之感;又经过 “中年多病 ”、 “子女泪 ”、 “须相忆 ”等句,感怀自己老病交加、怀才不遇, 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讥讽,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委宛而深沉,见情见志。同 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 故答案为:⑴ D;
“缓和 ”。
⑵“吼叫龙吟 ”与 “缓和 ”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感情的细腻,诗人经过 如檄 ”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福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立功立业,给人以
“诸葛表 ”“相
“虎啸龙吟 ”之感;
又经过 “中年多病 ”“子女泪 ”“须相忆 ”几句感怀自己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 “缓和 ”。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谈论】⑴本题考察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本题,第一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达成题目,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认真剖析诗歌,认真剖析所给的题目,依照题目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察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久的创作实践中渐渐形成的独到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看法在作品中的凝固,是拥有
恒定性的差别于其余诗人的艺术特点。
“龙吟虎啸 ”和 “缓和 ”相对,分别指稼轩词的豪放和
“龙吟虎啸 ”的豪放之感;又经过 “须相忆 ”
细腻。如上阕的气概、下阕的境界,都给人以 等,抒发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有
“缓和 ”之感。
7.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①
杜甫
住持浑连水,露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今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注】 ① 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川,曾任司马官职,故杜甫称其为
“司马弟 ”。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川相连,露台云烟,半隐半现。 B. 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纪已老,不可以亲自目击实景,特别遗憾。 C. 前四句分用 “浑 ”“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奇妙感觉。 D. 诗作采纳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境界宽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 2)请剖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答案】 ( 1) C
( 2)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可以带我走开。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没法挣脱现实窘境的
无奈、悲凉之情。
【分析】 【剖析】( 1) C 项, “‘浑’‘总’ 传达出观画的奇妙感觉 ”错, “浑 ”“总”以浪
漫的笔调描绘了画面的美景,将住持、露台两座仙山与苍莽的海洋、缥缈的烟云放在一起描述,
加强了画面的苍莽之感和神奇之气。这两个字不是写观画的感觉,而是描述画面的。应选 C。
( 2)颈联是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 “范蠡 ”春秋时越国大臣; “王乔 ”传说中的神仙王子乔。此二句用典,意思是 “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可以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
有一只,不可以度我飞升 ”。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没法挣脱现实窘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故答案为:⑴ C;
⑵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可以带我走开。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没法挣脱现实窘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谈论】( 1)本题考察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谈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查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注意联合全诗进行分
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正确,手法的讲解和艺术成效的剖析不对,语言方面主假如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误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成心拔高等。
( 2)本题考察学生谈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能力。诗歌的感情剖析的题目向来是考试的重点,但是查核的难度其实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假如不知道答题的打破口,答题时要注意联合诗中标题、说明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穷靠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怀方式,依
据抒怀方式剖析感情。
8.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达成后边的题目。
太原早秋 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 ,时当大火 ② 流。霜威出塞早 ,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 ,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
,无日不悠悠。
【说明】 ①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年 )秋季。这年夏天 ,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 ,同
来太原 ,意欲攀桂以求闻达 ,但是展转三晋 ,时历数月 ,终未能获得实现志向之时机 ,到了秋季便
写下了这首诗。 ② 大火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 ,即心宿。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首联借自然光景委宛地表示了季节。从律诗的构造来看
,这一联是起 ,以写景开端 ,是诗歌
创作常有模式。
B. 颔联中 “威 ”就是威力、威风
,在此处指秋霜很浓。
“塞 ”指边塞 , “河 ”指黄河。此联直接描绘
了太原的自然天气。
C. 颈联形式上相对 ,意义上递进 ,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牵挂
,写的是诗人梦幻
,
委宛地写出诗
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 诗人虽思绪不高 ,而此诗风格自高 ,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写怀归之意 ,意重而不觉其重
,
语直而不觉其直。
(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 ,特别 “悠悠 ”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答案】 ( 1) C
( 2) ①“悠悠 ”本是愁闷的意思 ,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 “思归若汾水 ”来看 , “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②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 ,以水喻情。粗心是说 ,我想念归家之情时 时辰刻缭绕心头 , 就好像汾河水同样 ,没有一天隔离过。 ③ 为了重申自己的 “思归 ”之情的深
远,经过昼夜不断的汾河水不断流淌
,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昼夜思归的情怀。
【分析】 【剖析】( 1) C 项, “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牵挂 ,写的是诗人梦幻 ,委宛地写出诗
”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剖析错误。颈联从上边描绘 “早秋 ”的风景中 ,转入对家同乡人的想念。
“梦绕边城月 ”写的是梦幻 ,委宛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心飞故国楼 ”写梦醒以后的状况。应选 C。
( 2)本题注意从 “比喻的修辞手法 ”“叠词的运用 ”和 “感情的表达 ”的角度剖析。 “思归
若汾水 ,无日不悠悠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想念归家之情不时辰刻缭绕心头,就好像汾河水一 样,没有一天隔离过啊。因此这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形象地把抽 象的思归之情况象化。此处的 “悠悠 ”要联系 “思归若汾水 ”来看 , “悠悠 ”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 C;
⑵ ①“悠悠 ”本是愁闷的意思
,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 “思归若汾水 ”来看 , “悠悠 ”也
有绵延不断的意思。 ②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 ,以水喻情。粗心是说 ,我想念归家之情不时辰刻缭断的汾河水不断流淌 ,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昼夜思归的情怀。
【谈论】( 1)本题属于综合考察题考察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感情的掌握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掌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适合的剖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认真剖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感情、主题、意象、境界等进行剖析归纳。
绕心头 ,就好像汾河水同样 ,没有一天隔离过。 ③ 为了重申自己的 “思归 ”之情的深远经过昼夜不,
( 2)本题考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常常是在该诗句中最富裕表现力的词语,比方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而后指明手法,最后剖析表达成效;剖析表达成效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领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9.阅读下边这首清诗,达成下边小题。
①
再示儿
袁枚
山上种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 书经动笔裁概要,诗怕随人拾唾余 三代文章无考证,一家人事有乘除
② ③
④
。 。
。
【说明】 ① 此诗作于诗人
81 岁时。 ② 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
③ 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
④ 乘除:人或
岁时购买随园,开始了郊野生活。 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括了自己以前经历的安逸的郊居生活。 B.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意味深长地教育儿子们要以沉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 C. 尾联中,诗人赞誉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优点,并为此感觉快乐。 D. 诗歌首尾联均以表达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易。
( 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证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归纳剖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答案】 ( 1) B
( 2) ① 念书学习要学会做笔录。念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重点的习惯。 ② 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老是模拟他人,要有自
己的创见与新意。
【分析】 【剖析】( 1) B 项,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意味深长地教育儿子们要以沉静的心 态对待人事变化 ”误解文意, “三代文章无考证,一家人事有乘除”,让他们要记着,写诗不 能捡他人的陈词滥调,也不要去从事考证之学,因为这些都会沉没掉自己,而没有了
我”也便吞没了性情。第六句中,袁枚在重申诗里要有自我,正是因为都是自己的东西,而 每一个人的性情是不同的,因此所创的作品才会表现出不同的相貌,也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 感觉。
( 2) “书经动笔裁概要,诗怕随人拾唾余。
“自
”让他们要记着,念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
“三代文章无考证,一家人事
“自我 ”也便吞没了
成用笔勾画、提炼重点的习惯,写诗不可以捡他人的陈词滥调。
有乘除 ”,也不要去从事考证之学,因为这些都会沉没掉自己,而没有了
性情。袁枚重申的诗的 “新 ”也就是重申诗里要有自我,写出自己真性情的诗即是新诗。这 全部都在表示袁枚鼓舞人们从传统精神的桎梏里解放出来,充足认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 去努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故答案为:⑴ B;
⑵ ① 念书学习要学会做笔录。念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重点的习 惯。 ② 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老是模拟他人,要有自己 的创见与新意。
【谈论】⑴本题属于综合考察题,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察对诗句内容、技 巧以及感情的掌握能力,采纳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波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第一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 出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
”,而后要注意认识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
翻译诗句,接着掌握诗歌的内容,意会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思虑诗歌中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再比较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察学生谈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第一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证之 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归纳剖析
”,这是针对全篇设题,考生解答时第一要注意
认识作者出身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而后掌握诗歌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看法和感情态度的词语,一般是抒怀性或谈论性的句子。
10.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①
豫章翻风白天动
, 鲸鱼跋浪沧溟开。
②
且脱佩剑休彷徨。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③
仲宣楼头春光深
?
,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说明】 ① 豫章:两种乔木。白天动:树大则风大,白天为之动。 鞋子。《史记 ·春申君传》记录,春申君食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
② 珠履:缀有明珠的
③ 仲宣:东汉末年诗人
王璨的字。王璨到荆州投奔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 楼。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宽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宣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气愤,诗人劝他不要伤心。
B. “豫章 ”二句运用比较,是说豫、章的枝叶在狂风中摇动时,能够摇动太阳,全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能够使苍莽海洋翻滚起来,全力形容鱼大。诗人借此极写王
C. 诗人劝告王郎不用拔剑斫地,彷徨起舞,能够把剑放下来歇息一下,坐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
D. “仲宣 ”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经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望王郎此次西行能遇到重用。
郎的优秀才能。
( 2)周振甫先生谈论此诗 “一悲一喜,转变无量 ”,你能否赞同此看法?请联合全诗剖析。
【答案】 ( 1) B
( 2)赞同。 ① 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
他 “莫哀 ”,因为他能够替王郎介绍,说 “我能拔尔 ”,一喜。 ② 以 “豫章翻风 ”、 “鲸鱼跋
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获得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
喜;但转到 “何门 ”不决, “得诸侯 ”仍是空的,又一悲。 ③“我能拔尔 ”,又 “青眼 ”相望,杜
甫用敬佩的目光对王郎寄托厚望,可喜;但是又一转
“吾老矣 ”,不可以有所作为,
“我能拔
尔”只成了美好梦想,又转悲。
【分析】 【剖析】( 1 ) B 项, “‘豫章 ’二句运用比较
”中 “比较 ”一说错误,
”,这两句是运用比
“豫章翻风白天
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意思是 “船帆在风中摇晃,鲸鱼在海洋里乘浪而行
喻手法赞叹王郎,以豫、章之树和说鲸鱼来比喻王郎的优秀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 所作为。应选 B。
( 2)本题需要联合题干中古人的谈论到诗中找依照,如题干中说
“一悲一喜,转变无
“王郎酒酣拔
穷”,考生就要到诗歌中找到 “悲 ”和 “喜 ”的内容,并剖析两者是如何变换的。如
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前一句中 “拔剑斫地 ”写出王郎的悲歌,尔后一句中,作者劝他 “莫哀 ”,因为 “我能拔尔 ”,这里由悲到喜;三四句 “豫章翻风白天动,鲸鱼
跋浪沧溟开 ”是以生动的比喻来写王郎的才干,
“豫章翻风 ”、 “鲸鱼跋浪 ”极尽夸饰之能事,
”,“欲 ”说明这 “何门 ”还没有定下来,这
但接着作者又说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又是由喜到悲;诗人说 “我能拔尔 ”,他人青眼相望,这是可喜的事情,但是又一转 “吾老矣”,不可以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 “我能拔尔 ”只成了美好梦想,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故答案为:⑴ B;
⑵赞同。 ① 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他
“莫哀 ”,因为他能够替王郎介绍,说 “我能拔尔 ”,一喜。 ② 以 “豫章翻风 ”、 “鲸鱼跋浪 ”,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获得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
但转到 “何门 ”不决, “得诸侯 ”仍是空的,又一悲。 ③“我能拔尔 ”,又 “青眼 ”相望,杜甫用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敬佩的目光对王郎寄托厚望,可喜;但是又一转
“吾老矣 ”,不可以有所作为,
“我能拔尔 ”只
成了美好梦想,又转悲。
【谈论】⑴本题考察剖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能力。包含词句含义的理解、诗句内
容的掌握和诗歌语言、手法的剖析。此类题要修业生全面理解诗歌,即多方提守信息掌握诗歌的感情,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要手法。同时要清楚各选项的设题角度及常有的设错点。认真比对,确立正误。
⑵本题考察掌握诗歌感情态度的能力。答感情题,不单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意图象来剖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正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11.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咏怀(其四)
白居易
①
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用深。
面上灭除忧喜气,胸中消尽是非心。
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
【说明】 ① 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首句交待诗人宦途失落的处境,表达他在宦海中自然而然的处世态度。 B. 颔联紧承 “功用深 ”三字,表示诗人涵养加深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 C. 诗人妻儿可是问他,他尽管饮酒,勾画出他在江州时安逸的生活状态。 D. 本诗语言朴素无华,平白如话,即即是运用典故,也浅易易懂不冷僻。(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剖析。
【答案】 ( 1) C
( 2)① 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数,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
② 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
行吟泽畔、含恨沉江做法的否认,以及诗人自己除去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或许: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含恨沉江做法的否认,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好像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分析】 【剖析】( 1) C 项, “安逸的生活状态 ”错误。从首句 “自从委顺任浮沉 ”可知作者宦海沉浮,宦途失落;从颈联 “不问 ”“皆慵 ”可知无聊和孤寂的生活状态。 “安逸 ”理解错误。应选 C。
( 2)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 ”表层意思是,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数,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联合说明 “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 ”可知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再联系颔联 “灭除忧喜气 ”“消尽是非心 ”、颈联 “唯耽酒 ”“只抱琴 ”都是表面上不问世事、故作
旷达之语。据此,本句表面上否认屈原行吟泽畔,不知天数,实则表露出自己被贬的愁闷 和宦途的失落。故答案为:⑴ C;
⑵ ① 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数,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 ② 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
吟泽畔、含恨沉江做法的否认,以及诗人自己除去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或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含恨沉江做法的否认,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好像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谈论】( 1)本题属于综合考察题考察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感情的掌握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掌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适合的剖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认真剖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感情、主题、意象、境界等进行剖析归纳。
( 2)本题考察考生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擅长抓住带感情色彩的重点词语,还应当联系作者的平生遭受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 ”。
12.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此刻社日远看人。
可怜到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说明】本诗是诗人暮年旅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
770 年 (唐朝宗大历五年 )写于从岳州
前去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切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述春季的情况,引出所对象燕子。
B. 诗的颔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迷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单的心情与长久流浪的无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动人肺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目睹,目睹了往日繁荣的衰败、世事的沧桑。
(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能否赞同这类解读 句说明你的原由。 【答案】 ( 1) D
( 2)示例: ① 赞同。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
?请联合诗
飘扬的境
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扬的处境表示深切的怜悯。燕子的怜悯,从侧面深深地写出
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② 不赞同。颈联描述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扬的状况,表现了诗
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流浪处境的怜悯和感触。(本题为研究题,允
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 【剖析】( 1) D 项, “都是历史的目睹,目睹了往日繁荣的衰败、世事的沧桑 误。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述和倾吐,诗人想象着所见
”错
即是昔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周流浪居无定所,和燕子各处筑巢别无两样;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难过和孤独而不由老泪横流。居无定所、天涯飘扬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流浪处境的真切写照。刘诗中飞入平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
证,目睹了往日繁荣的衰败、世事的沧桑。应选
D。
“可怜到处巢居室,何异飘飘
( 2)联合详细内容阐发自己拥有该看法的原由。如不赞同,
托此身 ”, “巢居室 ”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因此令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 正是哀己。联合说明内容
“本诗是诗人暮年旅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 770 年(唐朝宗大历
五年 )写于从岳州前去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剖析,诗人寄人篱下的生
活,以舟为家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 “到处巢居室 ”没有两样。此刻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惋惜。也能够赞同,可怜你各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扬荡,
寄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想象着燕子联想到自己,燕子的怜悯,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故答案为:⑴ D;
⑵示例: ① 赞同。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
飘扬的状况,
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扬的处境表示深切的怜悯。燕子的怜悯,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 人生活的凄惨。 ② 不赞同。颈联描述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扬的状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流浪处境的怜悯和感触。(本题为研究题,赞同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谈论】( 1)本题考察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第一要读懂诗歌内容,而后依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逐个比对选项与诗句,应特别注意选项中出现的表现手法,考生要认真剖析诗文中有没有运用该手法表情达意;
( 2)本题考察考生谈论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看法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从审读题目、品读重点词句、关注尾联和剖析意象的角度去感知诗人抒发的感情。
13.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各题。
酬李端校书见赠
司空曙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说明】簪弁:籍,冠簪;弁,礼帽。两者都是官员身上的衣饰。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起对山中生活的回想,表露出对挚友独行未归的叹息。 B. 颔联中诗人叹息光阴流逝,黑发已变为鹤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持久违。 C. 颈联中诗人四周游乐、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往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照。 D. “昨日 ”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题中
“见赠 ”二字。
( 2)诗歌末句对朋友的嘱咐劝告中表现了诗人如何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剖析。
【答案】 ( 1) A
( 2) ① 从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回想,对白云芳草的宠爱,可见诗人对逍遥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欢; ② 从诗人对四周游乐、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讨厌,以及劝勉朋友不要误认为当官赛过归隐,可见诗人对政界生活的憎恶。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分析】 【剖析】( 1) A 项, “表露出对挚友独行未归的叹息 ”错误,从诗中来看, “忽忆山中独未归 ”中“独未归 ”三字表露的是诗人自己不得回去的叹息,其实不是对挚友独行未归的
叹息。应选 A。
( 2)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 “荷衣 ”,楚辞云: “制芰荷认为衣兮,集
芙蓉认为裳 ”,本指人格高洁,后为隐者代称,簪弁是为官的标记,此指当官;李端近来突然来
到城市,诗人认为他有求仕之意,告诫他说:不要认为簪弁就比荷衣好,也即不要认为当官赛过归隐,这两句看似是劝勉李端归隐之辞,其实也是诗人心曲的表白,是自勉之辞,
表露出对政界生活的憎恶;再联合前方几联来看,
“忽忆山中独未归 ”是回想以前的山中生
活, “白云芳草与心违 ”是说钟情的白云芳草已持久违,这两处表露出对那种逍遥自在的山 居生活的喜欢,而 “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借助诗人四周游乐、与人推杯换盏的
生活状态和往日与林僧静夜长坐进行对照,表达诗人对四周游乐、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 讨厌。
故答案为:⑴ A;
⑵ ① 从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回想,对白云芳草的宠爱,可见诗人对逍遥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欢; ② 从诗人对四周游乐、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讨厌,以及劝勉朋友不要误认为当官赛过归隐,可见诗人对政界生活的憎恶。
【谈论】( 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 2)本题考察掌握诗歌的要旨和感情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而后剖析诗歌创造的境界,还要联合诗题和说明进行剖析。从而掌握诗歌表达的感情。
14. 阅读下边这首清诗,达成下边小题
松树塘万松歌
①
(节选)
宏亮吉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
②
。
【说明】 ① 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弊端,惹恼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路过新
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以后。 ② 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开头四句描绘峰陡松直的画面,
“无蒙茸 ”的情况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怪。
B. 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岳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岳,写景生动形象。 C. 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照令人目不暇接,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奇特点彩。 D. 诗人所写的边塞风光是亲眼目击,巧妙真切,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 2)请联合全诗,简要剖析作者 “忘九死 ”的主要原由。
【答案】 ( 1) B
( 2) ① 景致吸引。诗人首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此间,忘记了被贬流放的痛 苦。 ② 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 “狂客 ”,豪放豪放,不惧崎岖劫难,早已将存亡置之度外。
③ 品德刚正。诗人虽处窘境,却因青松的笔挺向上,激倡始奋斗进步、固守时令的信心。 【分析】 【剖析】( 1) B 项, “用白雪来比喻山岳 ”错误,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意思是一座山岳云青一座山岳云白,青峰烟雾笼盖白云又似凝雪,是白云似雪。故
选 B。( 2 )本题, “大笑一呼忘九死 ”,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
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意思是,千座山岳万座山岳是同一峰,峰顶峭壁矗立草木再不蒙茏。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
山岳云青一座山岳云白,青峰烟雾笼盖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
黑云带雨打扫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纳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托的构想。联合
说明,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弊端,惹恼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路过新
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以后。景致迷人,因此忘记自己被贬的身份。 “好奇狂客忽至此 ”,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看作者即 “好奇狂客 ”经过此地,不测见到这样奇境而知足了他的 “好奇 ”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由要 “大笑一呼忘九死 ”了。 “九死 ”指自己
本来犯有死罪而被流放,此刻竟然忘记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诚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怀、狂放的性情、刚正的品德,同时亦反应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沉醉。作者大笑以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终点,他是特别的惊喜与神往。据此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 B;
⑵ ① 景致吸引。诗人首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此间,忘记了被贬流放的痛
苦。 ② 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 “狂客 ”,豪放豪放,不惧崎岖劫难,早已将存亡置之度外。
③ 品德刚正。诗人虽处窘境,却因青松的笔挺向上,激倡始奋斗进步、固守时令的信心。【谈论】⑴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
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⑵ 本题考察掌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内容题,不单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意图象来
剖析诗歌的内容,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正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大
笑一呼忘九死 ”,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
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 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意思是,千座山岳万座山岳是同一峰,峰顶峭壁矗立草木再不蓬
松。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岳云青一座山岳云
白,青峰烟雾笼盖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打扫迎红
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纳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托的构想。联合说明,嘉庆初
年,诗人上书抨击弊端,惹恼皇上,被遣戍新疆伊犁。此诗写于路过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
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以后。景致迷人,因此忘记自己被贬的身份。 “好奇狂客忽至此 ”,意思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看作者即 “好奇狂客 ”经过此地,不测见到这样奇境而知足了他的 “好奇 ”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由要 “大笑一呼忘九死 ”了。 “九死 ”指自己本来犯有死罪而
被流放,此刻竟然忘记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诚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
胸怀、狂放的性情、刚正的品德,同时亦反应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沉醉。作者大笑以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终点,他是特别惊喜与神往的。
15.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以下小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②
①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
③ 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说明】 ①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
士,仍未授官,乃回乡闲居。晚唐有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② 柘:树木名,叶子能够喂蚕。
③ 旋斫:现砍。
(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首联抓住 “衣衫 ”“鬓发 ”等最能揭露人物实质的细节特点,简短而生动的刻画出寡妇贫穷难过的形象。
B. 颔联 “犹 ”“尚 ”二字与尾联 “任是 ”“也应 ”前后响应,不论百姓如何困苦,横征暴敛仍旧无处不在。
C. 此诗虚实联合:前三联虚处着笔,详细形象的写出寡妇的不幸遭受和凄惨生活,尾联谊感触升华主题。
D. 颈联 “野菜和根煮 ”“生柴带叶烧 ”,采纳加倍重申的艺术手法,全力衬着了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联系全诗,简要剖析。【答案】 ( 1) C
(2) ① 怜悯 ——农妇的不幸遭受及凄惨生活。
② 揭穿控告 ——统治者的残忍盘剥、横
征
暴敛无处不在。
【分析】 【剖析】( 1) C 项,错在 “前三联虚处着笔 ”,前三联是对山中寡妇的形象和困苦
的生活做了描绘和表达,应当是实处着笔。应选
C。
( 2)本题中,此诗的 “夫因兵死守蓬茅 ”,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受;
“麻苎衣衫鬓
发焦 ”刻画出寡妇那贫穷难过的形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重申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寄寓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怜悯。但是,对这样一个孤傲可怜的寡
妇,统治阶级也其实不放过对她的榨取,并且手段是那样残忍: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 最后,诗人面对民生凋零的黑暗现实,发出深邃的感触: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表达了对不管人民死活、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的控告。故答案为:⑴ C;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⑵ ① 怜悯 ——农妇的不幸遭受及凄惨生活。 ② 揭穿控告 ——统治者的残忍盘剥、横 征暴敛无处不在。
【谈论】⑴本题考察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要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查核,查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依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剖析归纳,另一种是对诗歌特点和手法的赏析,剖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感情、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妥,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点归纳不妥。
⑵本题考察掌握诗歌的要旨和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只要细读诗文自己,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意图象来剖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说明中点明的时势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理想,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
16.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别刘秀才 许浑
②
①
三献 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
③
花。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看见乡山不到家。
【说明】 ① 许浑:从前屡试不第,直至
42 岁才考取进士。此诗作于诗人从前应试途中。
② 三献: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同。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 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为和氏以表彰卞和。
③ 鄂杜:
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诗歌首句中的 “三献 ”暗指诗人多次科考不第,委宛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情。
B. 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春季抵达了京城,并在那边赏花。
C. 诗歌颈联描绘诗人夜航所见: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岸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
D. 诗歌写景富裕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对照,颈联则由近及远、以动衬静。
(2)诗人为何 “看见乡山不到家 ”?请简要剖析。
【答案】 ( 1) B
( 2)① 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旅居他乡,没心回家;
② 诗人想在春季抵达
③ 表达了诗人为
京城,以求取功名,因此超越万里河山,远远的看见家乡,却不肯回家;
求取功名万里奔忙,功名不就誓不回乡的坚定信心。
【分析】 【剖析】( 1) B 项, “走大路,春季抵达了京城,并在那边赏花。
”剖析错误,诗
歌第四句 “广陌春期鄂杜花 ”,是诗人对在秋季赋别后的行程的假想,诗人想从大路出发, 在春暖花开之时抵达京都,可见选项的
“并在那边赏花。 ”错。应选 B。
( 2)第一在诗中找到 “看见乡山不到家 ”,是诗歌尾句,而后联系上文来剖析,由诗的首 联 “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联合说明一能够知道,诗人是因为科考屡试不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第,天涯流浪,旅居他乡,没心归家;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抵达京都,可见诗人因想在春季抵达京城,以求取功名,
因此超越万里河山,远远的看见家乡,却不肯回家;
“关河万里秋风急,看见乡山不到
家。 ”可见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忙, “不到 ”一词可见诗人功名不就誓不回乡的坚定信心。 这些都是原由,加以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⑴ B;
⑵ ① 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旅居他乡,没心回家;
② 诗人想在春季抵达京
城,以求取功名,因此超越万里河山,远远的看见家乡,却不肯回家;
③ 表达了诗人为求
取功名万里奔忙,功名不就誓不回乡的坚定信心。
【谈论】( 1)本题属于综合考察题,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感情的掌握能力,采纳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波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第一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
选出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而后要注意认识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掌握诗歌的意象,剖析诗歌创造了什么样的境界,意会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思虑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比较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 2)本题考察理解诗句内容,归纳诗文内容的能力。要联合讲解,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再联合理解作答。
17. 阅读下边这两首唐诗,达成以下小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医生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
①
传,不如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惟有楼前月,识是谢公
【说明】 ① 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
② 诗酒人。
② 谢公:南齐诗人谢眺,唐李白《秋登宜城眺北
楼》诗: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此诗中 “谢公 “应指崔医生。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前诗中,首句雄奇澎湃,
“压 ”字写出北楼之高,
“满 ”字则写出北楼上视线之宽阔。
B. 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感觉
“风清水凉 ”也正因这样,因此诗人材难以入睡。
C. 后诗中, “别 ”“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流浪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 D. 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重视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重视写人。
(2)两道诗都写了 “月 ”,各有什么作用?请联合诗句简要剖析。 【答案】 ( 1) B
( 2) ① 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衬着出清冷清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赏识美
景而不忍入睡的欢乐; ② 后诗采纳拟人手法,借惟有明月识得 “我 ”是与 “谢公 ”一起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医生的文雅,也委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干的自信以及流浪多年怀才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不遇的愁闷。
【分析】 【剖析】( 1)B 项, “因为楼高,故而诗人感觉
‘风清水凉 ’也正因这样,因此诗人
才难以入睡 ”错误,难以入睡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应选
B。
( 2)第一首 “秋月城头过 ” 写秋月从城头经过,联合上文 “谁忍卧 ”可知是衬着出清冷清静 的氛围,以景结情,衬托出诗人赏识美景而不忍入睡的欢乐;第二首
“识是谢公诗酒人
”。
由“识 ”可见是 “拟人 ”手法,惟有明月识得 “我 ”是与 “谢公 ”一起吟诗品酒之人,写出既崔医生 的文雅,联合前方的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可知此句借 “月 ”又委宛表达了诗
人对自己才干的自信以及流浪多年怀才不遇的愁闷。 故答案为:⑴ B;
⑵ ① 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衬着出清冷清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赏识美景 而不忍入睡的欢乐; ② 后诗采纳拟人手法,借惟有明月识得
“我 ”是与 “谢公 ”一起吟诗品酒
之人,既称许了崔医生的文雅,也委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干的自信以及流浪多年怀才不遇的愁闷。
【谈论】⑴该题为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察重点词语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剖析、感情剖析、诗歌形象的掌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常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察诗歌意象作用的剖析能力。剖析意象作用,需要考虑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手法,再详细剖析,最后剖析感情或许突出表现的内容。
18.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 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冷清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 ② 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说明】 ① 时苏轼被贬惠州,路过鄱阳湖畔的南康。 ② 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 1) 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 2)简要归纳诗歌后两联所包含的感情。
【答案】
( 1) ① 动静联合, “片帆 ”动, “一山 ”静; ② 借景抒怀,秋风劲吹,片帆急渡,
暮霭洋溢,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单之情。 (2) ① 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
② 流浪他乡的孤傲; ③ 思归不得的伤心。
”,颔联中 “片帆 ”“一山 ”,一动一静,
【分析】 【剖析】( 1)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急 ”“孤 ”表露出诗人的感情,景中含情,联合说明 ① 剖析,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单之 情。
( 2)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表示作者有为国效劳之意,但是面对自己不断贬谪的命运,却报国无门,济世无术;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则表达诗人流浪他乡,思乡而没法回去
的悲苦之情。
故答案为:⑴ ① 动静联合, “片帆 ”动, “一山 ”静; ② 借景抒怀,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霭洋溢,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单之情。
⑵ ① 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 ② 流浪他乡的孤傲; ③ 思归不得的伤心。
① 修辞(比喻、
③ 多感 ⑤ 空间的
【谈论】( 1)本题考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写景艺术主要包含: 比较、排比、夸张、借代、设问、频频、用典),
② 表现手法(对照、衬托),
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④ 两个联合(动静联合、虚实联合),
角度(远近上下高低)等。假如没有特别突出的手法,就必定要考虑 “借景抒怀 ”手法,这
是最基本的手法。
( 2)本题考察掌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注意运用知人论世和抓重点词句法回答本题。注意说明和重点词句 “孤 ”“许国心犹在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
19.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以下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①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繁。
【说明】: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观月,适
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赏识,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
宏此后名望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起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颔联正面怀古,一个 “空 ”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拜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C. 诗顶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触斯人已渺,嘉话不再。 D. 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谨慎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况浑成纯乎天籁。 ( 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如何的复杂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作简要剖析。
【答案】 ( 1) B
( 2)第一问:怀才不遇的绝望难过,知己难寻孤单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 ① 融情于景。枫叶纷繁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分离开的行舟,衬托出不遇知己的落寞与孤单。 ② 以景结情。明朝在落叶纷繁的情况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闲不尽的风采,
让人耐人回味。 ③ 虚写(想象)。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悬,乘舟远去,衬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分析】 【剖析】( 1) B 项, “颔联正面怀古 ”表述错误,颔联是由望月过渡到怀古的。故
选 B。
( 2)本题中,三、四句由牛渚
“望月 ”过渡到 “怀古 ”。因为这类空旷渺远的境地自己就很容
易触发关于古今的联想。 “空忆 ”的 “空 ”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想,也示意了这份回想
注定没有回应,明显表现诗人知己难觅的欣然和失落。从整首诗看,首联写心里的澄澈安 详,颔联则表现了失落和迷惘,颈联满含自信与豪放,尾联则在旷达中深含孤独凄清的情 怀。从表现手法上看,尾联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繁 ”,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生者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的孤独凄清。自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寄寓了作者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故答案为:⑴ B;
⑵第一问:怀才不遇的绝望难过,知己难寻孤单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
① 融情于景。枫叶纷繁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分离开的行舟,衬托出不遇知己的落寞与孤 独。 ② 以景结情。明朝在落叶纷繁的情况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闲不尽的风采,让人耐人回味。 ③ 虚写(想象)。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悬,乘舟远去,衬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谈论】( 1)本题属于综合考察题考察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感情的掌握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掌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适合的剖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认真剖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感情、主题、意象、境界等进行剖析归纳。
( 2)本题考察考生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擅长抓住带感情色彩的重点词语,还应当联系作者的平生遭受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 ”。
20. 阅读下边的一首唐诗,达成以下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以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鹤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
“我衣 ”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B.诗的第二句和 “不尽长江滔滔来 ”同样虽表达了桑榆暮景的感慨,但都创造了澎湃之感。 C.诗的前四句从不同角度写景,写诗人所感、所见,所听,天地四方,暮景到处,严寒凄绝。
D.诗中 “鹤发 ”代指诗人自己; 中的 “眄庭柯以怡颜
“庭树 ”则化用陶潜《回去来兮辞》
”。
( 2)请联合诗的后两联,简要剖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答案】 ( 1) B
( 2) ① 借眼前光景抒怀,诗人望月思归,却只有孤舟伴我在外流浪,借此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悲。 ② 虚写返乡之事,借以抒怀,诗人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返乡,倚靠庭园
旧树,表现了诗人对返乡的希望之情。
③ 但鹤发返乡,且故园不知能否在烽火中被残毁,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已经年老的感触,以及返乡希望最后落空的悲苦之情。
【分析】 【剖析】( 1)B 项, “都创造了澎湃之感 ”错误。 “东流以外西日微 ”,意思是河川
外的太阳渐渐轻微,创造了一种凄婉压迫之感,而不是澎湃之感。应选
B。
( 2)剖析诗句, “不知明月为谁好 ”,明月朗照,本来美好,象征着团聚;但不知为谁 好,表示明月不属于自己,借明月来抒怀,表示诗人思归而不得。
“早晚孤帆他夜归 ”, “早
晚 ”,终有一天,不是此刻; “孤帆 ”,孤单之意; “他夜归 ”,不是今晚归。运用虚写,表达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5452)
返乡的希望之情。 “会将鹤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运用虚写,满头鹤发,依赖在庭树旁,庭院和水池已经和本来的不同样了。表现了诗人返乡不得的悲苦之情。
故答案为:⑴ B;
⑵ ① 借眼前光景抒怀,诗人望月思归,却只有孤舟伴我在外流浪,借此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悲。 ② 虚写返乡之事,借以抒怀,诗人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返乡,倚靠庭园旧
树,表现了诗人对返乡的希望之情。 ③ 但鹤发返乡,且故园不知能否在烽火中被残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已经年老的感触,以及返乡希望最后落空的悲苦之情。
【谈论】( 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 2)本题考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联合诗歌内容剖析;第三步:指出这类手法的表达成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