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城市社区单位共建方式的研究
朱婷婷
[摘 要] 本研究选择从共建单位角度出发,运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参与K社区单位共建的H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关一支部为研究单位考察。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原有的共建方式存在共建单位边缘化、缺乏平等的共建机制、单位内部资源未得到发掘和有效运用等问题,提出共建单位有效参与社区单位共建的方式—尊重发展需求、培养共建能力;建立交流平台;培育共建单位志愿者;形成共建机制。[关键词] 优势视角 社区单位共建 共建方式[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DB-10146(2016)02-0017-08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社区在整合市民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社区服务不断发展,已经从传统的救助型转变为面向全社区的、注重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社区服务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居委会,社区内外多个主体也加入其中,社区服务逐步发展为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其中单位共建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普遍采取的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因而共建单位的参与已经成为社区服务发展和开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社区的建设、发展与社区内外的个体、社会组织、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的联系不断增强,传统的局限于社区居委会内部的社区建设效果的有限性日益凸显,单位共建为社区服务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社区单位共建已经在多个城市社区普遍推行,然而当前的社区单位共建仍然存在不少困境,即以社区为主体,一切从社区主体思维角度出发,把共建单位仅仅视为资源,忽视共建单位发展需求,导致共建单位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不足、持续性不够,缺乏与社区共同发展的机制,也即欠缺对共建单位自身发展要求和逻辑的考察,这一困境急需得到解决;否
李迎生:
《对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的思考》,《河北月刊》,2009年第1期,第134~138页。
则,将影响社区服务的拓展以及社会工作在社区的推进。因此,建立社区单位共建的合作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
笔者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城市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实习过程中发现,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过程中需要借助单位共建,但是目前的单位共建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只把共建单位当作资源来利用,缺乏对共建单位自身发展要求的关注,这既阻碍了共建单位的参与,也妨碍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笔者想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从共建单位自身的角度探索单位共建的有效方式。具体而言,本研究希望探索的问题是:共建单位如何有效参与社区单位共建,使其在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与社区共同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社区服务研究现状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指导下、在社区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社区服务的属性来看,我国的社区服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此至20世纪末为社区服务的起步阶段,是在市场经济初步发展的条件
下探索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由于强调其为“特殊的第三产业”,该阶段的社区服务的福利性质
式微,产业化性质明显。从21世纪初至今为社区服务继续探索阶段,该阶段的社区服务关注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将焦点集中于社区公共服务。从社区服务提供主体和服务对象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学者对社区服务的研究强调在服务对象上关注弱势群体、在服务提供主体上强调政府主导责任;进入21世纪后,改革开放进入到深化阶段,社区服务内容扩展为整体性的社区建设,自2006年来连续两个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社区服务的内涵进一步拓展。这使得社区服务呈现服务内容多样化、提供主体多元化等特征,服务主体不局限于政府和居委会,社区服务成为政府、居委会、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
(二)社区单位共建研究现状 关于原有的社区单位共建方式的研究有很多,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笔者结合所读文献,对原有的基层党组织共建方式研究进行了如下总结:首先,从共建对象的选择上,当前主要的共建合作方式为:高校与社区的共建、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共建、机关与社区共建以及社区、辖区单位和居民共建等四种主要形式。其中,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共建是社区单位共建的最常用方式。其次,社区单位共建的内容主要是共同开展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服务活动;开展社区内部贫困帮扶等弱势群体救助活动;为社区建设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共建机制,例如:充分发挥党建联席会在共建中的交流平台作用;在社区内部开展社会调研。
再次,社区单位共建的管理方式和动力机制主要有:1.垂直领导管理模式,如制定《区直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实施意见》等制度,对共建单位党员参与共建提出规范性要求;2.建立共建协商制度,由共建单位代表开会协商决定共建服务事项;3.强调党员模范先锋作
《论公民社会兴起与社区服务角色定位转变的契合》,《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6期,第52~53页。李慈:
《对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的思考》,《河北月刊》,2009年第1期,第134~138页。李迎生:
《试论社区服务站的政府行为~倡导、推行与控制》,《中国社会工作》,1996年第6期,第1~17页。孙莹:
《论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3期,第24~26页。夏学銮:
《新时期社区服务政策的调整》,《 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第67~69页。李学斌:
用,通过树立共建模范激励党员积极参与共建;4.培育和发展志愿者,引导共建单位志愿者发挥潜能。社区单位共建的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共建进程过快,共建单位成员认同感不强,共建热情不高,合作力度不够;成员参与意识薄弱,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持续;共建单位成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共建活动内容单一,缺乏深层次合作;机制保障不足,稳定性差。
(三)小结和评述 综上所述,制度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当前的社区服务逐步走向多元主体合作下以整体社区为服务对象的、系统化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其中借助社区单位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的社区单位共建形式多样,但是存在不少困难,研究者们以多社区主体思维分析了单位共建为社区居委会提供资源、推动社区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也有研究指出共建创造的共赢优势,并提出应尊重和维护除居委会之外的共建单位的利益诉求,然而尚缺乏有效的实践,未能将共建单位发展需求真正纳入共建服务中。在研究理论选择上,原有的研究都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关注如何将共建单位的优势实现最大化的利用,对优势运用的研究也局限于原有优势的直接搬用,缺乏对优势的扩展;此外,现有研究忽略或者延后了对共建困难的研究,从而导致其研究发现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共建优势互补层面上,而共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本身已为共建改善指明了方向,因此本研究将运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以社区单位共建中的共建单位为研究单位,以其参与社区单位共建的方式转变为研究焦点,深入了解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单位共建过程中的行为,探索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社区单位共建方式。
三、研究理论框架
20世纪80年代Weick、Rapp、Sullivan和Kisthard首先提出优势视角的概念,
Dennis Saleebey对优势视角的深入诠释和解读使其成为优势视角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主要运用Dennis Saleebey对优势视角的解读作为主要研究理论。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它认为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优势视角基于人本主义,运用优势视角研究服务对象必然要求社会工作者肯定服务对象的价值和尊严,让服务对象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这也是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理念的要求。
优势视角的基本假设是(1)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具有巨大能力和独特优势;(2)贫困、创伤、歧视、困苦具有伤害性,但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可能是机遇和挑战;(3)与服务对象合作,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服务对象;(4)工作者必须对服务对象保有高度的期望和信任,认真对待他们的希望、憧憬和价值;(5)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6)照顾是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工
郭宏斌:《高校与地方开展社区共建的内容及合作机制研究—以安徽省H学院公管专业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第63~64页。韩晓燕:
《社区党建工作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第1期,第48~49页。童敏:《从问题视角到问题解决视角—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再审视》,《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第1~7页。
作者须以关怀、照顾和脉络促进为己任。
优势视角的核心就是关于优势和问题关系的讨论,也即原有优势如何得以运用;将问题和困难视为机遇和资源,从问题中看到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实现从问题到能力的转化,将能力转化为优势从而资本化,实现整体优势的维持和拓展。
笔者尝试运用优势视角理论,从优势视角基本点—优势和问题出发,考察共建单位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在优势的维持、发挥和拓展;对待问题的视角转化和解决方面的转变,从而考察共建单位参与城市社区共建的有效方式以及社会工作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项研究需要在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做深入性地、综合性地分析,个案研究正具备这些特性,所以本研究决定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城市社区组织的城市社区单位共建中的某一共建单位为研究的个案进行研究。个案研究属于实地研究方式,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其特点在于焦点集中,通过对事务深入的洞察,能获取丰富、详细的资料,较好地反映事物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笔者选择用质性研究的个案研究方法对H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关一支部作为研究单位,以区执法局副主任A、执法局机关一支部书记B、执法局机关一支部组织委员C和宣传委员D主要代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有关共建单位参与城市社区单位共建有效方式的研究。
(二)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1.社区单位共建背景介绍。H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关一支部以K社区的社区服务为依托,结合自身党建要求,与其他三个共建单位一起在K社区开展社区单位共建活动。
K社区与驻区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开展社区单位共建,已有共建单位包括社区小学、幼儿园、市图书馆、区计生局、区执法局、中国电信X市分公司等。社区为各个共建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活动提供平台,让各个共建单位在社区内部开展贫困救济、儿童教育、知识普及宣传等多样化的活动,使社区服务进一步深入。
2.个案基本情况介绍。H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关一支部于2004年底完成组建工作。目前,H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内设三个职能科室(即综合科、监督检查科、政策法规科),分设3个机关、4个大队,一共八个支部。目前,机关一支部总人数达27人,在职党员17人,退休党员由机党委离退休党支部统一管理。执法局与作为共建承接单位的K社区有着长期的共建关系,在原有的共建过程中,执法局内部党员定点在K社区帮扶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K社区的执法维护和执法知识宣传。
2013年,由X市K社区发起,X市H区K社区居委会、X市H区计生局、X市H区Y幼儿园、X市H区城市执法管理局机关一支部四个单位党组织决定以单位共建的方式开展基层党建,四个共建单位以合作的方式以K社区作为共建活动阵地,在原有的共建基础上开拓全新的单位共建。共建活动包括召开会议、需求评估、举办系列活动。
(三)资料搜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文献法等资料搜集方法,尽可能避免因搜集方法产生研究误差,这也是个案研究的要求。本研究运用访谈法以精确度量研究对象,在前期评估阶段使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营造气氛刺激研究对象,尽可能多地获取研究单位
0
的相关资料;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参与式观察法观察研究对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改变;在活动前期和后期同样运用个别访谈法访谈同一研究对象,考察其在社会工作介入后参与的变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运用文献资料方法补充研究资料、提升研究理论水平。
五、研究发现
(一)执法局机关一支部原有共建方式的评估
1.共建单位面临被边缘化风险。原有的共建方式架构中,存在两种共建方式,在第一种方式中,社区是共建的获益主体,也是所有共建活动筹办的行动主体,社区为共建提供场地和服务群体,负责策划、组织、筹办活动,在活动筹办过程中根据需要邀请共建单位加入,主要表现为活动宣传、经费支出等,即“社区主体思维”;第二种共建方式中社区仅提供服务群体,共建单位针对服务对象独立展开活动,如执法局的“一对一”贫困帮扶助学活动,以弥补社区社会保障的不足,即“各自为政”。总体来说共建单位处于协助地位、发挥资源补充的作用、较少参与活动组织与筹办而被社区单位共建边缘化,个体的利益诉求、发展逻辑也被忽视。
“社区有什么活动会通知我们,我们有空也会去参加。”“社区有什么需要,我们会尽力配合。”
由上述资料分析也可以看出,共建单位自身也未能对自己在社区单位共建的资格定位有合理的认识,多将自身视为社区单位共建的辅助者,被动参与社区单位共建,未能将单位的发展需求与共建有效结合。
个体缺乏成员资格,它便面临着被边缘化、异化和被压迫的危险,边缘化是指个体、群体或者活动的发展与变化偏离中心,丧失主导地位,组织成员主动或者被动的与组织中的主流群体孤立和排斥,不能真正融入组织,处于组织系统的边缘。
共建单位外部对其不合理的期待和其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导致执法局在原有的共建参与采用被动参与的方式有限地开展共建,执法局作为社区单位共建的成员,其利益诉求未能受到重视,这有违共建方式本身的基本原则,更不利于执法局自身发展问题的解决。
2.缺乏平等的、制度化的共建机制。原有的共建方式存在的“社区主体思维”和“各自为政”的特点,导致原有的共建方式中并未建立起平等的、正式的共建机制,共建格局建立在以社区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分别与各个共建单位联系和交流的基础上,共建单位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与社区居民的接触十分有限,甚至未能制定有效的共建协议和规范,缺乏常规的交流平台和问题解决机制。
“我认为帮扶困难家庭学生这项活动需要社区共同出力会做得比较好。因为我们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啊。我们去给钱送东西,但不一定是他们需要的,他们的个人情况到底如何,到底有哪些需求,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啊。”
“我们很想把这个帮扶活动落到实处,能够帮到人家心里去。可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帮、人家需要什么。见面留了电话号,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到现在一个电话短信都没有。还带他们几个学生来我们执法局参观过,走了也没说什么。我们现在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帮,我们想帮,但每个
李嘉玮:
《论组织成员的边缘化及其管理策略》,《商业时代》,2012年第2期,第99~100页。
家庭的困难和情况都不一样,有时候你给他钱,但他可能需要别的东西对吧。”
执法局在原有的共建过程中已经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即对社区居民的贫困帮扶仅停留于物质层面,在帮扶的深入过程中遇到困难,亟须社区的帮助,但是缺乏与社区居委会等其他共建单位的交流机制,共建单位之间的交流网络和平台也为未形成。共建过程中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无法与其他共建单位有效互动,执法局作为一个社会单位的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无法得到发挥,共建难题无法得到解决,影响到其参与共建的热情和持续性。
3.共建单位内部的资源未得到合理发掘和有效运用。在执法局单位内部,没有充分发掘单位内部成员的优势资源,成员的自身发展需求未能与共建的动力机制有效结合,在原有的动员参与制度上,执法局仍然是采取传统的动员方式,即半军事化的命令管理方式动员参与,内部激励机制亟待改善。
此外,执法局的主要优势资源是执法知识和执法队伍,在共建中未得到重视和运用,不利于其优势、能力的培养和发掘,难以形成共建参与的成就感。
“特长的话,像我喜欢摄影,张委员宣传方面很在行。我们支部好像还有一个人也挺喜欢摄影的。其他人没发现。”
“关于我们社区的优势资源,帮扶只是我们的副业,我们主要在我们的主页上比较有优势,如:法规宣传、违规建筑的拆除、综治计生。”
由于将共建单位定位为协助而非合作的角色,原有的共建方式从社区自身需求出发,注重从社区内部发掘资源,社区居委会投入最大力度,以共建单位作为补充,在这种机制下,社区内部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却忽略了对共建单位内部资源的评估和发掘,优势资源未得到进一步发掘和扩展,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受到损害。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在K社区原有的社区单位共建中共建单位常被视为资源补充的来源,而非平等的合作共建者。这直接导致原有的社区单位共建模式中共建单位的优势和问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共建单位的发展需求与发展逻辑被社区主体思维掩盖,严重阻碍共建单位在共建参与中优势的发挥和困难的解决,影响共建单位参与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最终导致社区单位共建的发展持续性不足,缺乏共同发展机制,妨碍社区和共建单位的发展。
(二)共建单位有效参与社区单位共建的方式
1.尊重各共建主体的发展要求和逻辑,培养共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单位共建需要各个共建单位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共处,互相尊重和理解各个共建单位的发展需求(包括单位整体发展需求和内部成员个人发展要求),使每个共建单位成为共建机制内受到尊重、有价值和自尊的承担共建责任的资格成员。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运用需求评估获取共建单位发展需求和优势资源、发展困难等相关信息,这是尊重共建单位主体成员资格的起点,也是社会工作者与共建单位建立关系的媒介。每个共建单位作为共建机制内的主体,享有参与权利的同时需承担共建责任,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参与共建活动的策划、筹措、实施过程,既要培养独立主体参与共建的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又要尊重其他主体发展逻辑,培养共建协商素养,才能激发共建单位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单位共建的稳定性,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促进和谐社区、幸福社区的建设。
2.充分利用共建交流平台和交流网络,形成协商、互助的共建氛围。共建单位性质的多样性、共建结构的松散性决定了社区单位共建交流平台好网络建立和维持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新的社区单位共建交流平台得以建立,主要包括以共建联席会议为主的共建交流平台和以
社会工作者为联结的共建单位联系交流网络,为增强交流平台和网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一方面,共建单位应充分利用畅通的交流平台和交流网络,表达自身的共建期望和共建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平台,以问题解决为契机,通过共建单位之间的协商、互助,合力解决某一共建单位的共建困难,发掘其他共建单位的优势资源并运用于共建服务,增进共建单位之间的互动,在互助合作中提升共建能力,巩固共建交流机制,以此促进共建服务水平的提高,激发共建交流平台和网络建设的持续性,最终建立成社区单位共建长效性的互动交流机制。
3.发掘和培育共建志愿者,促进共建单位和个人共同成长。机关类共建单位内部的党员模范作用激励机制和企业类共建单位内部工作绩效管理办法为共建单位志愿者发掘提供了外部动力;共建单位内部成员的特长、能力及发展需求是志愿者发掘的内部基础。从各个共建单位的工作人员的专业优势、个人特长兴趣和发展需求出发,以社区单位共建机制为舞台,以共建服务为结合点,由各个共建单位发掘工作人员担任不同共建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将发挥志愿者个人专长和满足工作人员个体发展需求相结合,将共建服务的筹办内化为各个共建单位工作人员深入参与的过程,更是共建单位自身优势的发掘和发挥的过程,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志愿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使共建单位人员获得共建参与感和归属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互助感,扩大共建服务的影响效果,在服务的基础上促进共建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共同成长。
4.以共建为方式、以服务为核心,建立共同参与、弹性组合的共建机制。为了建立新的社区单位共建机制,减少传统共建方式的不利影响,在首次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将所有共建单位同时纳入到共建当中,试图以此作为成功经验激发共建单位建立新的共建机制的信心,为新的共建机制的建立做出示范,促使此次活动中共建单位发掘出的优势资源得以维持和发展,通过该活动的实施,共建单位和社区的定位得以调整、共建单位发展需求获得认可。基于此,共建单位在获得主体参与成员资格、自身发展需求受到尊重和关注的基础上,应充分借助交流平台获得肯定和重视、寻求支持和帮助,将自身优势、能力、资源的扩展和资本化与共建过程中相应阶段有效结合,有选择地参与共建活动;将自身共建困难视为共建合作的起点,与其他共建单位协商互助,解决共建难题,提升共建服务质量。逐步建立以社区为服务阵地、以社会工作者为联结、以交流平台和交流网络为依托、以全体共建单位合理选择、合力参与为方式的社区单位共建机制。
社会工作者作为联结者应结合各单位需求及资源,根据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特点选择相关共建单位开展共建,并非要求所有的共建单位和社区长期同时投入共建,缓解各个单位的共建工作压力,同时保证共建的持续性,实现效率最优化,建立长效性的、成长性的、弹性化的共建机制。
尊重共建单位主体利益、发展逻辑,促进共建方式的有效转变,其最终目的在于使有效的共建机制更好地为所有共建单位成员服务,以关爱人的发展(无论是社区居民,抑或是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为基本要求,在有效的共建方式框架下提供益于广大共建单位成员个人发展和社区居民生活的服务,这才是社区单位共建的根本内涵。
六、研究局限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于为社区单位共建的方式提供参考建议,为社会工作在社区单位共建介入方法提供思考和建议,由于笔者研究水平有限,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首先,结果评估不足。单位共建的参与者以及受益者涉及范围比较广,本应从多个角度对结果
进行评估,然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对结果的评估仅仅囿于评估执法局对共建方式改变的评价以及社区居委会对共建的认知,未对考察社区居民、其他共建单位的评价,其次,在专业实习结束后,没有对社区单位共建机制的建立情况进行深入的后续研究,仅对执法局组织委员C进行了相关的访谈搜集资料,缺乏对社区单位共建情况的跟进了解。此外,由于对优势视角理论理解得不够透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雅丽. 国外社区服务相关研究综述[N].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4).
[2] 陈兆忠. 上海市城镇联社系统党建联建工作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M]. 中国集体经济,2011(23).[3] 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 黄程桂,董长征. 右江区社区党建共建资源共享服务群众[J]. 当代广西,2008(16).[5] 李红芳,汪玲萍,刘玉兰. 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述评[J]. 法制与经济,2010(12).[6] 李昺伟,雷杰.“社区建设”概念的逻辑分析及社区社会工作介人的方向[J]. 学习与实践,2007(12).[7] 林卡,仲鑫. 北欧国家发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启示[J]. 浙江学刊,2008(1).
[8] 林卡. 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及其面临的问题[J]. 社会科学,2009(4).[9] 牛芳,王海洋.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创新[J]. 学会,2010(5).
[10] 王思斌. 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N].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1).
[11] 杨贵华. 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J]. 东南学术,2011(1).
[12] 尹保华. 试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J]. 社会主义
研究,2008(1).
[13] 尹继. 社区共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J]. 大庆社会科学,2000(4).
[14] 翟桔红. 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J]. 社会主义研究,2007(6).
[15] 赵君. 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功能分析[J]. 河南社会科学,2009(9).
[16] 中共江西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 社区共建活动亮点纷呈[J]. 党建,2005(11).
[17] 中共武汉市江岸区委组织部. 社区党建工作共建机制的创新[J]. 学习月刊,2006(10).[18] Bonnie L .Yegidis,Robert W.Weinbach.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M]. 黄晨熹,唐咏译.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9] Dennis Saleebey.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 李亚文,杜立婕译.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朱婷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4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
【责任编辑 张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