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5〕45号)精神,结合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指导标准》(教高厅函〔2017〕23号)和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发挥我校卓越院校的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产出导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精英学生培养比例。坚持协同推进,积极营造全校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把解决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把完善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1
(三)实施目标
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构建“点、线、面”三维育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学校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面向全体在校生开放,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力争毕业生一年后自主创业率达7%以上,打造全省、全国的创业教育示范性院校。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行学校与二级学院两级管理。成立学校及各二级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学工和财务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形成教务处、实训处、科研处、学工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团委、思政部、后勤处、宣传部、组织人事处、资产处、继续教育学院、北山基地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学校设立创业学院,作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和协调机构,院长由教务处处长担任。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竞赛委员会和平台建设与企业孵化委员会,均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及各二级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结构图如上:
教务处牵头全面负责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推进等工作;招生就业处负责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和孵化实施等工作;校团委负责创新创业竞赛等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专业群实际,建立创客工作室,积极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
2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科技创新驱动型创业教育新机制
充分发挥我校自身特色专业的科研优势,开展以科技成果为导向的创业实践,通过发挥学科专家的指引作用,把科研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提升创业项目的独特性,实现以创新驱动创业。建立学生利用我校科研成果进行创业的实践体系、学生融入到教学科研人员创业活动机制和学生与教学科研人员共同创业机制,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二)在“面”上推动教学方法与学业评价改革新举措
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思想融入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中去,重在教育理念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扩大小班化教学,开展研讨式、探究式、项目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开放实验实训室,开设跨专业的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实训项目为主的公选课。以赛促学,以各级“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双创”人才计划等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开展学院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大赛和“创客作品”评比。完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素质的考核评价。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行“一生一案一评价”。
(三)在“线”上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意识、前沿意识和市场意识,建立对接社会、对接行业、对接专业、对接岗位的包含创业基础课、创新创业选修课、专业创新创业课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课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和小企业创业实务(法规、财务、人力资源、营销等)、研究方法、大数据挖掘与处理、学科前沿、区域特色创业、
3
电子商务等创新创业选修课程,鼓励开设跨专业交叉课程,建设阶梯推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挖掘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加强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或利用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四)在“点”上实施“2+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面向创新创业岗位方向培养,以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基本目标,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各专业群要编制并实施“2+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第一学年,开设创业基础课,让所有学生都接受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第二学年,开设创业选修课,让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第三学年,开设专业创新创业课,支持一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较高层次创业实践。对第三学年选择创新创业岗位方向的学生,转入创业学院管理一年,且不调整学生的原系别和专业,并由各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不同的创业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
(五)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新方式
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各专业群行业与岗位特点,用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用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学专业、爱专业的乐趣,用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作各类企业主和家庭农场主的事业心。一是生创师导,利用实训基地、创客孵化基地创立“项目+导师+团队”的培养体系。二是生随师创,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利用创新创业工作室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当助理,以教师创客带动学生创客。三是生师共创,学生与教师一起在创业园等基地开展创新与创业实践活动。
(六)出台鼓励师生创新创业的新制度
1.在学生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奖励制度
4
制定《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奖励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支持利用课余时间依托开放实验室或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开出选修课。“8+X”创业培训项目(“8+X实训模拟公司”创业培训项目内容包括:组建团队与架构公司、项目确定与公司注册、市场分析与战略规划、成本预算与市场营销、资金规划与销售管理、财务培训与财务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估、创业计划与开业准备8个理论模块+X实战演练跟踪扶持等。)成绩合格的可充抵创业基础课学分,KAB、SYB、继续教学院创业培训等项目成绩合格的可充抵创业选修课学分。入驻生机创业街、创业孵化基地等从事“三新”创业孵化项目,经考核合格的可充抵创新创业岗位方向课学分。创业学院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可以充抵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实施弹性学制,对有创业意愿、有明确的前景看好的创新项目的学生,可以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每年开展“创业典范”、“创业之星”、“精彩作品”等评选,设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创新创业优秀学生。
2.在教师层面,实施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政策
将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纳入二级学院(部)督导考核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不断挖掘各二级学院(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潜力。通过对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的考核,每学年开展“优秀工作室”评选。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评比。各二级学院(部)师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工作量参照《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量核算办法》文件执行,奖励根据《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技能竞赛管理和奖励办法》执行。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或指导“导师+项目+团队”项目(含“双创”人才计划)顺利结题等,在职称申报时按照《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予以赋分。教师在实训基地、创客空间和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效益明显的,其工作经历视同下企业锻炼经历。师生共同参与创新
5
创业项目的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可依法通过合作协议书予以明确。鼓励教师在校内设立公司,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七)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培育新氛围
把创新创业文化特别是创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和环境。将进一步丰富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内容,完善已建成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不定期举办“修业三农大讲坛”、“创新创业大讲坛”和“校友创新创业沙龙”等活动,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多方面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大创新创业精神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弘扬创新创业正能量,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八)突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特色
紧密结合特色专业,使创业导师的指导工作更有目的性和专业性,让创业学生的实践尝试更有支撑力度和成功概率。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创业教育高地的建设目标,将农业创业教育与涉农专业建设相融合,依托隆平高科技园,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一条融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新路子。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行学校、二级学院两级管理。学校层面,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政合力推进,形成教务、科研、学工、宣传、人事、团委、就业、后勤、计财、基地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设立创业学院,由教务处、团委、科研处等部门领导任正副院长。
6
其中,教务处牵头整体协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并负责创新创业孵化等校级创业项目的立项与管理、创客空间和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的立项与考核、学分认定工作,组织学科竞赛和学校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大赛,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专项检查,开展“优秀工作室”、“精彩作品”和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评比;团委负责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人文素质活动和学校创业园及服务中心的管理,科研处负责“项目+导师+团队”的立项与管理。二级学院层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面向本二级学院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激励政策,确定学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聘任创业导师,制定并实施各专业(群)“2+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其中创业基础课由人文科学学院负责开设管理,其它课程由各二级学院开设管理),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活动;建设管理创客空间、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创业园、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由承担二级学院各自负责管理。
(二)师资保障
学校组建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遴选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学校每年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增人编制,选送专业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项目保障
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库,学校将从不同途径挖掘学生创业项目,一是依托学校科研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或社会服务项目,将教师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实现“师生共创”;二是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开发资源,与专业相关的部分项目优先提供给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实现“生校共创”;三是依托校友和其它合作企业资源,开发学生与企业共同创业项目,实现“生企共创”;四是依托地方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平台的对接,落实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实现“校地共创”。
7
(四)基地(场地)保障
一是创客空间。各二级学院围绕优势专业分别打造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创客空间。二是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包括社会技能大师、企业家和学校教师创建的工作室。三是创业园。重点以北山基地和马坡岭农机展示基地结合省市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四是改造现有实训实验场地,建成一批“训研创一体”实践平台。五是充分利用社会创新创业平台和企业,并共建一批校外创新创业基地。
(五)资金保障
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300万元;学校每年至少安排创新创业教育经费30万元。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向银行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吸引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支持。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