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探庄子和梭罗人生观的内在一致性

2020-04-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4期 2006年8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0LLF(jE Vo1.22 No.4 August,2006 试探庄子和梭罗人生观的内在一致性 安 鲜 红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要:《庄子》和《瓦尔登湖》是庄子和梭罗的代表作品。二者在人生观看法上有着内在一致 性。他们都反对人为物欲,追求精神独立;都要求回归自然本真,崇尚天人合一;他们都追求精神的 自由。庄子和梭罗对人类存在表示极大的关注,他们的思想是他们对生存价值和幸福权利的思考 与追求的结果。 关键词:庄子;梭罗;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I 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6)04—0019—03 庄子哲学思想的实质是关心个体存在的问题, 此他悲叹人们心为行役的劳碌与辛苦:“今世之人居 其出发点和归宿旨在帮助人类摆脱人生的困境。他 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 倡导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 哉!”I J(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 神的超脱。享利・大卫・梭罗是美国19世纪文学家和 不悲哉!”…(I ̄71’(《庄子・杂篇・让王》)庄子的一生 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于1845年来到瓦尔登湖畔 都是孤独、贫穷的,但他却在贫穷的物质条件下执着 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独居生活,但这并不是为了逃避人 于精神的追求。在《庄子・山木》中有一段关于庄子衣 生,表现出来的恰恰是走向人生,探索人生和批判人 着的描写,说他穿着一件补过破洞的粗布衣服,用麻 生。他针对人类崇拜物欲和金钱的现实提出了回归 绳绑着破鞋子,去见魏王。魏王问他为什么那么疲 自然,简化物质生活,追求精神充实的思想,是源于他 惫,庄子却回答说他虽穷但有精神追求,所以不疲惫。 对自然生存本质的洞察和对人类命运关注及对人类 庄子一生鄙弃荣华富贵,把功名利禄视如粪土。他晚 生存状态的忧虑。因此,庄子和梭罗在人生观上有内 年还住在破旧简陋的街巷里,靠打草鞋为生,但他却 在的一致性。 一直保持清逸脱俗的心态和精神的自由。在庄子心 一、反对人为物欲,追求精神充实 中,功名利禄只是一种负累,是对自由、生命的限制和 庄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 损耗,根本就不值得留恋。他的一生正好验证了梭罗 黑暗,现实的苦难,人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人 所说的真正的哲学家往往是“不但要有理论,而且要 为物欲”的结果。《庄子-骈拇》中提到“自三代以下 在实践中”[0](P12 的观点。庄子自己不就是“不物于 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 物”典范吗? 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 处于l9世纪的梭罗和庄子一样,鄙视物质享受, 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 主张简化生活,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独立。他看到了美 一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 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带来的弊端,成千上万的美国人 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 产生了拜金主义思想,他们生活的目标就是不断的获 也”。…( 。 。)在他看来,无论是大夫还是小人,盗贼还 取物质财富。这种物欲至上的价值取向势必导致人 是圣贤,他们或为名,或为利,或为家,或为国,而残害 们精神领域的贫瘠。梭罗意识到人们在为自己铸造 或是牺牲生命都是因不同外物所役使的悲剧性的结 铁链,让自己失去自由、健康和幸福。他遵遁自己的 果。庄子认为这些身外之物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因 生活理念,带着对生命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探索来到瓦 收稿日期:2006—05—06 作者简介:安鲜红(1977一),女,湖北钟祥人,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变化无常,死与生 取物质财富。这种物欲至上的价值取向势必导致人 的深沉思念。其《天下》中“漠无形,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 0 )以及“原天地之美 们精神领域的贫瘠。梭罗意识到人们在为自己铸造 与, 铁链,让自己失去自由、健康和幸福。他遵遁自己的 而达万物之理”的思想,表明庄子是把个人融于宇宙,生活理念,带着对生命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探索来到瓦 从而达到我即世界,世界即我的完美境地的。可见, 尔登湖。 不论在于观念或是言行之上,庄子都表现出了喜好自 为此,梭罗几乎放弃了世人所追求的一切——财 然、回归自然的倾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西方,l9世纪的自然主义文学家梭罗认为人 富、名利、安逸。正如爱默生所说的那样,他“一生都 在追求那种常人望而却步的美”[ ]( 。《瓦尔登湖》 只有回归自然,在自然中人的灵魂才能得到净化,人 即是梭罗于1845年在山林中独居时的产物,它记录 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说他写这本 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唤起“邻人”。梭罗认为“大部分的 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的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 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P12)梭罗认为人的最 高享受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对身外的物质财富的占 有。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提倡过简朴生活的思想贯穿 始终。他认为人只需用一天的时间来生产生活必需 品就足够一个星期的花销了,其他时间都应该用来建 立精神的丰碑。 庄子和梭罗的做法和处世态度也从另一个方面 说明了要解决生命的一些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而且 要在实践中。他们都崇尚有意义的精神生活而反对 人为物役,人为物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走向精神的 充实和人生的完美。 二、回归自然本真,崇尚天人合一 庄子所说的“自然本真”就是自然之本然性状,即 无人工介入的本真、原初之状态。如有人为介入,就 是造作、不纯的非本真状态。在《秋水》篇中庄子说: “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日:无 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 谓反其真。”[1](P590-591’人为只会残害自然本性,有违 天道,导致事物天性之异化。因此他对人为失真的行 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故马之知而能至盗 者,伯乐之罪也”。[1]( 一 0 ’(《马蹄》)无论什么事 物我们都要顺应其自然天性,不矫揉造作,从而永葆 本真。在庄子看来人的天性是一致的,人如无知无 欲,就能保持本性的淳朴的生活。这就是庄子自然无 为的真人观。庄子在谈到真人时说“何谓真人?古之 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P226)真人应不失 常态、常情、常理,回归自然本真,保持自然本色。闻 一多先生在他的《庄子》一文中指出:“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认为庄子实际上是在运用思想眺望 故乡,咀嚼回归之梦。在庄子的回归思想中既有对 “无”的回归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对“阴阳和静,鬼神不 挠,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的文明社会以前的人类生活 的思想才能充实,人才能感到幸福。生活是自然所赋 予的,具有一种天性的美而并非俗世苦求所得,人的 一生不应该为了一些物质性的享受而劳作反倒抛弃 了一种本真的状态,最终一无所得。在这一点上倒与 庄子的隐士心态是有共通之处的。这是他们思想中 所认同的一种求生的本能,也是感受生命的一种天然 状态,在这种观念中一切物质上的必需变得不再重 要,能够安然和谐地与自然长存才是他们所追求的长 久之道。远在西方的梭罗也是为了避开都市快节奏 生活和名利纷扰,就把用自己双手建立的小木屋置于 瓦尔登湖畔、山森树野中,以观察者的身份来体验生 活。崇尚自然是他的天性,他始终觉得自然才是美 的,人也只有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才能身心愉悦。 只有生活在阳光下,在自然状态下成长才能拥有美好 的人生。与同时代人相比,梭罗还曾做出前瞻性的预 言——“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 ](I'527)。 荒野是什么?在梭罗的眼中,就是完全的自然。而人 只有最大限度的降低欲望,才会真正地亲近自然,热 爱自然并最终保护自然。“那些豆子很快地回到了我 培育它的野生的原始状态去,而我的锄头就给他们高 唱了牧歌”。[0](P139’在自然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在 这充满了野趣的田地中,到处都有音乐,有图画,处处 都可以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暇想。在梭罗的作品中 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是和谐融洽的关系,人不仅倘佯 在山水之中观察自然,而且已和自然融为一体,成为 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而言, “梭罗是大自然当之无愧的儿子”[5 3(P294)。 人的存在和外在的存在如何取得和谐一致是庄 子和梭罗所共同探讨的问题。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 人为什么要为自己添加镣铐?人为什么要活得如此 劳累与辛苦?因此在他们看来人类无论是处在高峰 之巅或低陷之谷,都不应把生命的变易和欢乐都消蚀 殆尽在那种烦慊和忧闷之中,而应充分地投入到自然 中去,在仅有的时间里享受自然与生命和谐共存的美 好。 三、热爱孤独,享受精神的自由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由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安鲜红:试探庄子和梭罗人生观的内在一致性 2l 有时间的限制——无古无今;没有空间的限制——无 个人自由,选择瓦尔登湖恐怕是于他而言是雨适意不 形无迹,无穷无尽;这里无爱元恶,无失无得,摆脱了 过的了。而且他告诫人们“你们要尽可能长久地生活  j( 。梭罗的生活 尘世的一切束缚局限”。[ J‘ 6(J1)庄子虽然极力强调自 得自由,生活的并不执着才好”[是 由的境界在人间一切束缚面前的绝对性,但也深刻地 是自由的也是寂寞的。在他眼中寂寞是一种美丽,我居住 指出了自由的孤寂。庄子对现实的厌倦使他对周围 种境界。在《寂寞》这节中他说“大体来说,一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可以说, 的一切都冷漠了,他虽然“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但 的地方,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 在精神上却要“游于无人之野”,反对与人为徒,而追 在这里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求与天为徒的境界。由此可见,庄子自由也是人间的 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 或叩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人 深深的孤寂,这种自由是不能在芸芸众生中实现的, 我的屋子,。](P120)显然,他将嘈杂生活视为对 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流亡”[5](P2 。但庄子看来孤独 或最后一个人”。[寂寞是很自然的,只要我们精神富裕,我们的生活仍 原始生活状态的污染,他乐意享受自然和黑夜所留给 充满着乐趣。如他所说“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 他的这一切。他明确的表示“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 [31(PI25 有人说他是消极的隐 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故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平 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士,梭罗给予了这样的回答:“我本性就非隐士,要有 故其德全而神不亏”。㈩ 38 (《刻意》)。 什么事情让我进一个酒吧间去,在那里坐得最长久的 梭罗对自由和寂寞的看法与庄子有惊人的相似。 人也未必坐得过我。”[。](PI29)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到梭 梭罗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同时他也明确表示他 罗具有内在的精神自由。梭罗的思想与行动是始终 热爱孤独。不过梭罗的思想则表现得更为实际一些, 保持一致的,不论外界有怎样的谪毁言论,他依旧泰 他对处于社会之中人们如何才能得到自由的问题思 然白若的生活,这种精神的独立赋予了他一种高尚的 考得更多。在为了生计的奔波的道路上,人们“忍受 人格。 了很大的苦痛换来的只是我的劳苦。然而在这件事 人类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始 上,苦育正是它自身的报酬”㈣(p15)。可想而知在为 终是人类永恒思考的问题。庄子与梭罗的行为实践 了达到一种生活的必需时,你必有得过一种违心的生 与哲学之思给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供了一种参 活,到最后生活给予了你什么呢?连你自己都计算不 考,也许是一种答案。 出。他对自己走向瓦尔登湖是这样解释的:“我到林  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 参考资料: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 【1][清]郭庆藩(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 -rlt ̄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0](P84) 也不愿位置高官。很多人对他的处世态度都存在疑 局,1961. 庄子浅说[M].三联书店,1998. 他宁愿做一条闲适的鱼儿,在污泥浊水中自得其乐, [2]陈鼓应.[3]梭罗(徐迟译).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问,认为他不应当把自已的生命浪费在乡间田野中, 却不知道在梭罗看来,这是他过的最好、最自由的生 [4]郭于华.死的困惑与生的执着[M].台北:洪叶出版社, 1994. 活了。“鸟雀不会在洞内唱歌,白鸽不会在棚子里抚 5]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 爱它们的真纯”。[ ](P25 在他看来,房屋都会限制他的 Intrinsic Uniformity of ChuangTse mid Thoreau’s Outlooks oil Life ——The Comparison between“Chuang Tse”and“Waldon” (Foreign L,mlguage College,Huang gang Nomml University,Huanggang Hubei 438000) Abstract:“Chuang Tse’’is the masterpieces of ChuangTse and“Walden”is the masterpiece of ThoreauThere is intrinsic uniformity in .their outlooks on life。They are against and materialisrrks and for spiritual independence;they ctalm that people should retUYI3 to na— ture and live harmoniously with nature;and they pursuit the spiritual freedom.They pay rIlore attention"tO human existence and their thought is the result of thinking of the human’S existence value and pursuing the right of blisS Keywords:ChuangTse;Thoreau;outkx)k OFt Ii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