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2021-09-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河南农业科学,2017,46(9) :83-87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d〇i:10. 15933/j. cnki. 1004-3268.2017.09.015

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刘爱芝韩松

\\\\

郭小奇梁九进杨春英曹秀

\\\\2,3,鲁传涛14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 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

碱类杀虫剂11比虫淋、塞虫嗓和吱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比虫淋和塞虫嗓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

120 g/hm2喷雾,药83.31%

0%

21 g/hm2

以上;药后3 ~ 10 d防治效果超过9

3

5%

,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

~ 54. 83%

菊酯7.5 g/hm2、有机磷农药乐果202. 5 g/hm2效果相当;第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 ~

62. 74% ~

后1 d和药后3 ~ 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 68%

,显著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乐果以及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小麦生产中,根

据麦蚜的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选择不同结构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 和用量,达到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

关键词:新烟碱类杀虫剂;'■比虫淋;塞虫嗓;吱虫胺;小麦姆虫;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 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3268(2017)09 -0083 -05

Control Effect of Three-generation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on

Wheat Aphids in Field

LIU Aizhi', HAN Song1, GUO Xiaoqi', LIANG Jiujin',YANG Chunying2 , C AO Xiu3 , LU Chuantao'*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nan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est Control/

IPM Key Laboratory in Sou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fo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Zhengzhou 450002, China ;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Zhengzhou 450002 , China ;

3.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Quality Standards and Testing Technology,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use the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to control wheat a­phids, field spraying tests of imidacloprid, thiamethoxam and dinotefuran were conducted for representative 3-generation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in 2014—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70% imidacloprid WG and 25% thiamethoxam WG sprayed at 21 g/ha were more than 80% 1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effect reached more than 95% 3—10 days after treatmen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25 g/L lambda-cyhalothrin EC at 7. 5 g/ha and 40% dimethoate EC at 202. 5 g/ha. When the third generation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20% dinotefuran SG was applied at 60—120 g/ha, 1 day and 3—10 days after treatment,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37.68% —54. 83% and 62. 74% —83.31 %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25 g/L lambda-cyhalothrin EC at 7. 5 g/ha,40% dimethoate EC at 202. 5 g/ha,70% imidacloprid WG and 25% thiamethoxam WG at 21 g/ha.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controlling wheat aphids according

收稿日期=2017 -03 - 13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41100111100)作者简介:刘爱芝(1964 -),女,河南柘城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作物害虫与害虫防治研究。

E - mail : laz6403 @ hotmail. com*通讯作者:鲁传涛(1964 -),男,河南杞县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研究。E - mail:chunantaolu@ qq. com

84

河南农业科学第46卷

to the degree of occurrence 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control effect,cost

Keywords: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imidacloprid; thiamethoxam ; dinotefuran; wheat aphids; control

effect

and usage will reduce the usage of insecticide, and also ensure the effect in wheat plantation.

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拒食和驱避作 用,而且高效、低毒、安全、广谱,对昆虫神经系统烟 喊型乙醜胆喊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具有很好的选择性[1]。吡虫啉和噻虫嗪

科学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1.1

材料和方法

供试药剂和材料

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由德国拜耳作物

分别是具有氯吡啶结构和氯噻唑结构的第1代和第 2代代表性药剂,均已在农业生产上广泛用于种子、 叶面和土壤中多种害虫的防治[M]。呋虫胺作为第 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其结构特征是四氢呋喃基取 代了新烟碱类的氯代吡啶基或氯代噻唑基,且不含 卤族元素,被广泛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水果等的刺 吸式口器害虫[2]。

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超 过533.3万hm2,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1/4,小麦 蚜虫是威胁小麦增产、丰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生面 积在480万hm2以上[4]。化学防治具有作用快速、 防效高的特点,在麦蚜大发生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有效防治措施。近年来,第1代和第2代新烟碱类 杀虫剂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已被广泛用 于小麦蚜虫的防治[5_7],而有关第3代杀虫剂呋虫胺 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报道较少。为此,选取 结构上存在差异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代表吡虫 啉、噻虫嗪和呋虫胺,研究其对同一有害生物小麦蚜 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 麦蚜虫的活性差异,旨为该类药剂在小麦生产上的

科学公司提供;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由瑞士先正 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20%呋虫胺可溶粒剂由 日本三井化学AGR0株式会社生产;25 g果乳油由沧州志诚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小麦品种:众麦1号,由河南大众种业有限公司

提供。防治对象:麦长管厨[A/acrosip/mm amae (Fabricius )]和禾谷溢管烟1 [尺/io/?aZosip/ium (Linnaeus)]混合种群,其中麦长管厨占90%以上。

/L

高效氯

0%

氟氰菊酯由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乐

1.2

试验地点和试验设计

试验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柘城试验基地进行,

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砂壤土,肥力均勻一致。播前 施用底肥(复合肥,N: P: K = 18: 18:9)750 kg/hm2, 返青拔节期追施相同复合肥150 kg/hm2。小麦播种 期均为10月13日,播量150 kg/hm2,施药日期为次 年4月29日(小麦灌浆期),采用卫士 WS -18D型 电动喷雾器喷雾,药液用量750 kg/hm2。

2014年设7个处理,2015年设8个处理,见 表1。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 m2。

表1 2014年和2015年试验处理

2014 年

药剂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40%乐果乳油空白对照(CK)

处理编号

1234—567

有效成分用量

21216075—7.5202.5清水

2015 年

/(g/hm2)

处理编号

12345678

有效成分用量

212160901207.5

/(g/hm2)

202.5清水

1.3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2014年试验期14 d,平均高温25.29 °C,平均 低温14.00 °C,极端高温30 °C (5月7日),极端低 温8 °C (5月4日);2〇15年试验期I4 d,平均高温 24.79 °C,平均低温15.29 °C,极端高温28 °C (4月 29日、5月1日、5月3日),极端低温13 °C (5月2

日)。施药期间柘城县天气情况详见表2。1.4调查方法

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10株穗上有蚜的麦 株,记载定株每穗上活蚜虫数。药前调查虫口基数, 药后1、3、7、10 d调查残存活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 和防治效果。

第9期刘爱芝等: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表2 2014年和2015年施药期间柘城县气象资料

85

口别

/1

口;

2014 年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天气多云〜晴晴〜多云晴〜多云晴〜多云

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阴中雨多云〜晴

最高温度

2015 年

最低温度

天气多云多云晴多云〜雷雨小雨〜晴

晴多云晴〜多云阵雨〜阴多云〜小雨小雨〜多云

多云阴〜小雨小雨〜晴

04 -28

04 -2904-3005-0105 -0205-0305-0405-0505-0605 -0705-0805-0905-1005 -112325262923252224273029291923121415161113812151718161415

27282728202824272425232423191515151713161517161614161514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9部 分中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的计算方法,计算虫口减 退率和防治效果[8]。

虫n减退率=施药目普二f瑟后虫数x loo%,

施药目u虫数

防治效果=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

增长率在35%以上。第1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 啉和第2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21 g/hm2处理, 药后1 cl防治效果分别为85. 31%和80. 41%,二者 之间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 剂呋虫胺60 ~ 75 g/hm2的防治效果(51. 10% ~ 54.83% ) ;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药后1 d的防治效 果均极显著低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7.5 g/hm2的防治效果(97. 94% )和有机磷农药乐 果乳油202. 5 g/hm2的防治效果(97. 49% )。药后 3 ~ 10 d,第1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第2代新 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21 g/hm2的防治效果均在 95%以上,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7.5 g/hm2和有机磷农药乐果乳油202. 5 g/hm2的 防治效果相当;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 ~ 75 g/hm2的防治效果在76.07% ~ 83.31%,极显著 低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7.5 g/hm2、 有机磷农药乐果乳油202. 5 g/hm2及第1代和第2 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的防 治效果(表3 )。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用

Duncan’s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为了评价具有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

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于2014年和2015 年进行了小麦穗蚜田间药效试验。

2.1 2014年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 治效果

2014年柘城小麦穗期蚜虫发生中等偏重,试验 期间,空白对照区蚜量随药后时间呈逐渐增加趋势,

表3 2014年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处理编号

虫口基

药后

1 d

防治效果

药后

活蚜数/头

3 d

防治效果

药后

活蚜数/头

7 d

防治效果

药后

活蚜数/头

10 d

防治效果

12.000.505.50

86.2522.0029.75325.00258.50350.00456.00357.00467.5020.2522.005.5023.5010.002.751 582.251 873.002 020.00

注:表中调查数据为4次重复平均值,虫口数据为100穗小麦的蚜虫数量;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在/> = 0.0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

母不同表示在/> = 〇.01水平差异极显著。下同。

12345671 361.251 996.501 190.001 748.001 784.001 773.751 492.00

数/头

242.00469.50763.501 026.0044.0055.251 840.00

活蚜数/头

/%85.31bB80.41bB51.10cC54.83cC97.94aA97.49aA/%99.07aA95.41aA76.83bB77.63bB98.91aA98.67aA/%99.95aA99.28bA82.68cB83.31cB99.02bA99.54abA/%99.55aA99.01aA76.32bB76.07bB99.75aA99.87aA

86

河南农业科学第46卷

2.2 2015年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 治效果

2015年柘城试验地小麦穗期蚜虫发生偏重,施 药后3 d,空白对照区蚜量增力D,增长率为15.30%, 施药后7 d,小麦蚜虫开始减退,减退率为8.59%, 可能与药后7 d雨水天气有关。第1代新烟碱类杀 虫剂吡虫啉和第2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 21 g/hm2处理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 00% 和83. 15%,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有机磷农药乐 果乳油202. 5 g/hm2的防治效果(79. 84% )相当,极 显著低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7. 5 g/hm2的防治效果(98. 84% );第3代新烟碱类 杀虫剂呋虫胺60、90、12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37.68%、40.08%、53.22%,极显著低于第1代新烟 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第2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

21 g/hm2处理药后1 d的防治效果。药后3 ~7 d, 第1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第2代新烟碱类杀 虫剂噻虫嗪21 g/hm2的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与 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7.5 g/hm2和有机 磷农药乐果乳油202. 5 g/hm2的防治效果相当,差 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 胺60、90、120 g/hm2处理药后3 ~7 d的防治效果。 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90、120 g/hm2处 理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 26%、62. 74%、 70.80%,3个处理之间防治效果相当,差异不显著;药 后7 d,呋虫胺120 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70. 76% ), 显著高于60 g/hm2的防治效果(63.41%),稍高于 90 g/hm2的防治效果(69. 29% ) ;90 g/hm2 与 60 g/hm2 处理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表4)。

表4 2015年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药后

1 d

防治效果

药后

3 d

防治效果

药后

7 d

防治效果

123456782 625.502 191.752 377.002 437.502 384.003 308.752 541.502 398.00501.00401.751 620.001 567.501 202.5038.75542.752 584.25

活蚜数/头

/%82.00bB83.15bB37.68dD40.08dD53.22cC98.84aA79.84bB

22.0020.501 017.501 042.50800.0010.0019.752 765.00

活蚜数/头

/%99.23aA99.13aA63.26bB62.74bB70.80bB99.68aA99.29aA

10.005.75795.00680.00632.505.756.002 192.50

活蚜数/头

/%99.58aA99.71aA63.41cB69.29bcB70.76bB99.77aA99.73aA

3

结论与讨论

蚜虫是小麦常发的重要害虫,对小麦产量的影

15.29 ~ 24. 79 °C,平均温度分另IJ为19. 64 °C和20.04 °C,是麦蚜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麦蚜幼虫 期短,成蚜期相对较长,在田间变温条件下,麦长管 蚜日产仔量达5头左右,种群数量倍增仅需2〜 5 d[11]。在小麦蚜虫发生中等偏重的情况下,药剂 防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麦蚜种群密度高时,药 剂防治是否能够将种群密度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 与选择药剂的特性、对靶标生物的防控效果和持效 期关系密切[12]。

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具 有代表性的3代产品,都属于乙酰胆碱受体抑制 剂[1]。从田间应用效果来看,新烟碱类杀虫剂杀虫 谱广、内吸性强、杀虫活性高,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 稻、蔬菜和水果上的多种害虫。目前,这类杀虫剂在 国内主要以喷雾方式防治农作物害虫,且不同有效 成分因登记作物、防治对象、推广区域等不同,在田 间的推荐用量呈现一个较大的范围[2'13]。本试验结 果表明,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同一靶标害虫小 麦蚜虫的效果、用量存在差异,尤其是第3代新烟碱 类杀虫剂呋虫胺防治小麦蚜虫,不论是用量还是效

响主要在穗期,使籽粒质量降低而减产。本试验结 果表明,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穗期蚜虫均具 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第1代 和第2代产品吡虫啉和噻虫嗪活性高、速效性较好、 持效期长,3 ~7 d(或3 ~ 10 d)防治效果与菊酯类农 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有机磷类农药乐果差异不显 著,而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小麦穗蚜的 防治效果显著低于第1代和第2代新烟碱类杀虫剂 吡虫啉和噻虫嗪,且有效用量60 ~ 120 g/hm2的防 治效果均在85%以下。

小麦蚜虫是典型的r-对策昆虫,在小麦生长 阶段,以孤雌胎生侨蚜在寄主上发育、繁殖、危害,无 有性阶段,世代短,繁殖速率高,在发生期间可达到 相当大的种群数量[9]。许乐园等[1°]研究表明,麦长 管蚜成蚜在22 °C下历期、总繁殖力和净生殖率均达 最大,说明其对未来种群的贡献最大。2014年和 2015年试验期间,温度分别在14. 00 ~ 25. 29 °C和

第9期刘爱芝等: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756-758.

87

果与第1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第2代新烟碱 类杀虫剂噻虫嗪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生产实 际用药时,麦田蚜虫危害产量的关键期,应根据害虫 发生种类和发生情况,综合考虑成本、生态效益、防 治效果等合理选择农药品种。

参考文献:

[7] 刘爱芝,王晓军,李素娟,等.麦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

及吡虫啉有效用量的评价[J ].植物保护,2002,28 (3) :15-1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

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79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GB/T 17980. 79— 2004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9] 李峰,裴雪霞,郑王义,等.山西小麦穗蚜复合种群动

态监测模型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3): 256-258.

[10] 许乐园,米勇,卢虹,等.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的年

龄-龄期生命表[J].植物保护学报,2014,41 (6): 673-679.

[11] 曹雅忠,李世功.麦蚜及其综合治理[M]//李光博,

曾士迈,李振岐.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北京:中 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316-339.

[12] 张强,吴兵兵,王硕,等.几种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

虫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 :84-86,

[13] 封云涛,庾琴,王振,等.山西运城地区苹果黄蚜对7

种杀虫剂的敏感性[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 (11) :1214-1216,

[1 ] Detlef W, Klaus T. Chloronicotinyl insecticides : A success

of the new chemistry [ M ]//Yamamoto I, Casida J E. Nic- otinoid insecticides and 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1999 : 109-125.

[2] 张梅凤,范金勇,张宏伟,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

进展[】].世界农药,2009,31(1):22-25.

[3] 程霞,亦冰.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的开发 [J].世界农药,2001 ,23(4) : 17-25.[4] 张国彦,程相国,吕国强,等.河南省近5年小麦病虫

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

2014,34(1) :73-78,

[5] 刘爱芝,贾艳丽,韩松,等.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

的防治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 :58-60.

[6] 罗兰,李新杰,袁忠林.5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毒力

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2014,53 ( 10 ):

'

(上接第82页)

[5] 毕明娟,薛明,李庆亮,等.取食B型烟粉虱前侵染的

烟草对B型烟粉虱和烟蚜体内保护酶和消化酶活性 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0,53(2) :139-146.

[6] 胡海燕.B型烟粉虱诱导的烟草防御对B型烟粉虱和

温室白粉虱种间竞争及解毒代谢的影响[D].泰安:山 东农业大学,2013.

[7] 从春蕾,郅军锐,谢路飞,等.西花蓟马为害对菜豆叶

绿素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3,39 (2) :20-24,

[8] 从春蕾,郅军锐,廖启荣,等.蓟马取食、机械损伤以及

外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对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 影响[1].昆虫学报,2014,57(5):564-571.

[9] 温娟.二斑叶螨为害番茄诱导防御反应对西花蓟马的

影响[D].贵阳:贵州大学,2016.

[10] 郅军锐,田甜,温娟,等.西花蓟马或二斑叶螨为害的

菜豆对两者间后取食者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 影响[J].昆虫学报,2016,59(7) :707-715.

[11] 袁成明,郅军锐,曹宇,等.西花蓟马对蔬菜寄主的选

择性研究[J].生态学报,2011 ,31(6) : 1720-1726.[12] 贺达汉,赵晓萍,靳巧红,等.宁夏地区二斑叶螨的寄

主植物选择及其季节转移[】].应用与环境生物学

报,2001,7(5):447451.

花蓟马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6, 38(5) :996-1002.

[14] 李周直,沈惠娟,蒋巧根,等.几种昆虫体内保护酶系

统活力的研究[J].昆虫学报,1994,37(4) :399 403.

[15] 吴青君,张友军,徐宝云,等.保护酶系在小菜蛾对阿

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2) :291-295,

[16] 牟峰.不同处理菜豆植株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酶

活性的影响[D].贵阳:贵州大学,2015.

[17] 徐艳聆,王振营,何康来,等.转沿基因抗虫玉米对亚

洲玉米螟幼虫几种主要酶系活性的影响[J].昆虫学 报,2006,49(4):562-567.

[18] 尤燕春,谢苗,尤民生.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多

样性及其介导的抗药性[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3) :831-840,

[19] 冯春富,严善春,鲁艺芳,等.兴安落叶松诱导抗性对

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1, 47(8) :102-107,

[20] 刘建业,钱蕾,可芮,等.C02浓度升高对取食不同寄

主的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生理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 保护学报,2017 ,44(1) :45-53.

[21] 王学霞,王国红,戈峰.大气C02浓度升高对B型烟

粉虱大小、酶活及其寄主的选择性影响[J].生态学 报,2011,31(3) :629-637.

[13] 蒲恒浒,郅军锐,曾广.不同诱导处理番茄植株对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