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政务微博的利与弊
2023-05-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囊蠢千■论塌 新媒体时代下政务微博的利与弊 何阳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兴媒体对社会管理的的冲击力日益凸显,尤其自微博出现后,互联网成为积聚各方言论 与力量的“加速器”。与此同时,政务部门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纷纷开通微博,基本实现了政务微博的“整体上市”。但政 务微博还处于成长过程中,要引导政务微博走向成熟、健康发展,政府各部门责无旁贷。本文从政务微博的优势,劣势以及对 政务微博的建议三个方面,探究政务部门如何更好的运用微博、管理微博,从而使政务微博正能量最大化,激发社会活力、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微博;政务微博;网络问政 引论 政务微博的成效在于那一刹那的传达。 很好的充当了政府的“传声筒”,使政 新媒体时代,催生出许多“微时代” 一条微博从发布到转发、评论的全过程 府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第一时 的产物,微博乃是其中的佼佼者。微博 可以计算到秒,信息的这种急速更新和 间表明态度、立场、澄清谣言并持续关 凭借自身独特的便捷性、传染性和即时 互动式的交流使得政府信息、新闻公告, 注事态的发展。众所周知的钓鱼岛事件, 性一跃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巨大 能第一时间发布微博,网民能第一时间 引起了国人强烈地愤慨,各大媒体也公 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各抒己见,政府机构和官员也能通过政 正、公开的报道、评论。这时,政务 报告显示,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 务微博第一时间解答民众疑惑。 博作为政府的网络媒体的发言人,其和 的数量、使用率比去年有了大幅增长。 2.官员成“领袖”,推动信息再 用微博平台代表官方积极占领意识形态 “微博控”、“微博达人”、“刷微博”、 传播 宣传的高地,以电光火石般的速度对夕} “赚粉丝”成为红极一时的流行语。 有学者将目前的政务微博分为两大 发布微博信息,摆事实,讲真话,亮 在声势浩大的微博大军的感召下, 类,即政府官员个人微博和政府机构微 中国政府态度和立场。微博内容紧紧手仁 政府部门应势而动,纷纷开通微博,政 博…。在微博平台上,政府官员有着两 住民众的所期所盼,增强了公众的信 府部门的微博门户注册、使用数量已经 重身份,他们既是国家公务人员代表着 和凝聚力。与此同时,其他地区政务铹 呈燎原之势,节节攀升。2012年下半 政府,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他们又 博也纷纷发微博表达自己的立场,回应 年,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已达 是普通受众,对政府制定的方针、社会 了民众的质疑,稳定了人心,尊重了民 60064个,腾讯微博更是突破70000个。 问题的处理、民情民生有发表自己的意 意,把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维护主权 然而,政务微博传递出了何种正能量? 见和看法的权利,在他们通过微博发表 心声传播到世界各地。 政务微博又暴露出那些不足?政务微 观点时,这两重身份相互影响,相互制 二、政务撞上微博,暴露不足三点 博能否化负为正?这都值得我们探 约。有些政府官员凭借他们的政治地位 微博作为中国最前沿的舆论阵地, 讨。 和个人魅力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 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强火的微博还处在 一、政务遇上微博,擦出火花三处 信息由他们扩散给网民,形成信息传递 成长期。目前,微博还是一个以情绪芫 微博,是一种新兴网络的媒体,其 的两级传播。一方面,他们的立场尤其 主导的舆论场,那些实事求是、客观理 名“微”,可是力不微。在Pc终端、 会在围绕他们形成的“粉丝圈”内引起 性的言论很容易被情绪化的言论所淹 移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其进发出惊人 广泛的重视和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与 没。所以,政务部门在学习微博、运 的传播速度,堪称一颗“舆论原子弹”。 微博关注的“粉丝”进行互动交流,“粉 微博、管理微博的摸索过程中常会暴露 在过去一段时间,许多轰动全国的舆论 丝”会向自己的传播网进行再传播,这 出以下弊端。 大事件都是通过微博,这一新兴网络媒 就形成了信息的二次或多次传播。 1.发布信息不连贯,引起歧义谈 体上第一时间报道的。微博舆论炸弹的 3.应对突发事件,引导社会舆论 会多 威力由此可见一斑。就在这时,政务部 当突发事件始料朱及的发生时,政 在微博平台上,发布博文只限-于 门加强对微博的学习与利用,收获了意 府各部门须在第一时间公布事态发展情 140字以内的输入,这一特征使得政 想不到的果实。 况,亮明自己的态度。政府的声音传达 机构发布信息哩为快捷,与民众的沟道 1.及时互动,贴近民心 越快,越有利于稳定社会、赢得民心。 更为便利。但 少政务信息内容较为诗 火花的美丽在于那一瞬间的绽放, 微博平台具有及时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尽,因微博的字数限制,就很难干净 32 I党史博采J 2015第2期 ,I敢千■论擐 落的一次性把信息发布完整,需要多条 响社会秩序,阻碍和谐社会的发展。可 的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政务微博运行的 微博的连续更新发布才能完成,这就有 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务微博运行管理机 组织体系,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出台 可能导致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存在不 制已迫在眉睫。 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政府部门的政务 连贯性和暂时性缺失,从而影响了民众 对信息的接收和整理,甚至造成歧义, 性、准确性的政府信息的职责相违背。 三、政务微博发展的三点建议 微博及微博昵称,机构微博昵称采用实 ● 微博作为目前世界上尚无成功管理 名制;设置相应网页链接,方便网民在 在未来与它“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博考核机制,将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部门 工作成绩考核的一部分,按照微博发布 引起误会。这与政务微博传达具有权威 经验可循的新媒体平台,政务微博若想 政务微博之间相互跳转 :设立政务微 另外,一些政务微博,打官腔、发 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乃是与其为伴, 空话,绕弯子,发布的内容严肃沉闷缺 掌握主动权。政务部门要从自身做起, 量、粉丝数、转发率、评论数等指标对 乏人性化,不能虚心接受民众的意见和 把自身作为管理微博、创新政府职能的 各部门政务微博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 建议,把民众的批评当“浮云”飘过, 回复信息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引起了 民众极大的反感,这与政务微博了解民 意,体察民情,争取民心的意愿存在一 定的差距。 2.信息公开过“度” 微博传播的便捷性,使任何信息一 旦在微博上发布,即会瞬间被大量转发, 引发言论风暴。政府部门倘若在公开发 布某些信息时,没有掌握好“火候”, 将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2011年4月 10日晚,佛山公安对南海大沥“星海 豪门”俱乐部突击查毒,当场抓获数百 名“瘾君子”,而佛山公安对这场行动 进行了全程微博直播,记录了刑警队从 集结出发到最后清理现场的全过程 。 不少网友关注了这次直播,评论达几 十万条,其中就有网友表达了对这次直 播的担心,直播与抓捕活动同时进行, 可能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微博直 播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不排除传 播的信息被犯罪分子关注和利用。所以, 公安微博在涉及此类信息的公布时,须 谨慎以待,同时各类政府职能部门在利 用微博公开政务信息时都要有所思,有 所虑。 3.相关制度缺失成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政府机构和官员正 奋力响应政务微博之声势,承担着及时 向民众和外界宣布政府权威政策,在一 定程度上稳定社会秩序、体察民意的职 责。但政务微博在发展日渐成熟过程中, 还存在着运行制度不规范,缺乏专门的 政务微博管理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缺 失等问题。近年来,政务微博部门之问 因获取信息不对称、配合不协调而出现 相互指责、推卸责任的现象屡见不鲜, 更有不法分子冒充政府官员发布微博, 传播虚假信息,引起民众心理恐慌,影 重要突破口,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政务 微博。 1.培养政府公务人员的“发言人” 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要更好地 发挥重民心,贴民意的作用;政府要完 成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社会要实现从权力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 变,均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首要 出发点,赋予人民群众广泛的知情和表 达的权利,而加强提高政府官员的“发 言人”素养,正是这些转变的题中之义。 公务人员要保持一种平等、热情的态度 与网民进行交流,注重发挥“意见领袖” 的影响力,从而掌握网络舆情发展的主 动权。 2.信息公开注重“度” 互联网是一个言论自由、信息共享 的大会场。而政务微博作为大会场内的 议政平台,应有选择性的发布那些能引 起民众兴趣、互动性强的话题,多公布 民生政策和群众关注的政务信息,常倾 听民众的意愿,及时并有质量的解答民 众疑惑。但是,政务微博也要遵守相关 的信息发布管理的规则和流程,杜绝随 意发布一切未经证实与许可的信息,尤 其是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微博要特别注 意对涉及保密信息的保护。毕竟政务微 博不只是代表个人立场,而是一个部门 的权威影响力乃至整个政府的公信力都 包含在其中,在“发言”时,务必秉持 慎重之心,把握适度原则。 3.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当下,微博俨然成为一辆网络民意 沟通直通车,是打造阳光服务型政府, 创新社会管理,引领社会风尚的新平台, 但若想实现政务微博正能量上的最大 化,及时地、无误的传达信息、将矛盾 化解在萌芽状态。就必须成立政务微博 和量化考核。各部门要制定本部门政务 微博工作的考核标准和考评办法,对成 绩突出和态度怠慢的部门要有相应的奖 惩措施。 在这个媒体数字化,信息大爆炸的 今天,微博已经成为民众获得信息与传 播信息的基础平台。政府部门通过政务 微博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不仅激发了社会活力,增强了群众信心, 而且提高了政府威信。政务微博也面临 一些政府官员的媒体素养不高,政务微 博相应的体制机制缺失等问题。只有各 级政府和公务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微博 观,正确掌握微博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才能在使用政务微博时大气磅礴、游刃 有余的抓住主导权,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李雅.从政务微博看政府信息 公开的发展『l1.电子政务,2012(4): 36 『21邓遂. “微博问政”热潮的冷 思考『I1.新媒体,2011(8):56 『3陈显中.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 31情的机制研究[I].宁夏社会科学,2012 (3):13■ 2015第2期l党史博采I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