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英光,孙绍永
来源:《河北渔业》 2019年第4期
王英光1,孙绍永2
(1.滦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滦南 063500;2.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35)
2018年,由滦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由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实施,进行了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试验示范,通过建造集中供氧、集中排污的海水池塘生态集约化设施,构建出生态化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利用滤食性贝类、海水植物和微生物等进行生物调控,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复合净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1养殖条件
1.1基础设施
试验示范地点在滦南县南堡镇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海水养殖场。该养殖场交通便利,电力设备及电力供应完备,水源为自然海水,水质良好,进排水设置科学合理。
1.2池塘条件
池塘为长方形,长410 m、宽100 m、水深1.8 m,面积4 hm2。
在池塘西边偏北的位置建设集约化养殖设施,池塘分为三个部分,净化区、养殖区和鱼粪收集区。其中,养殖区和鱼粪收集区占总水面的2%、净化区占总水面的98%。养殖区建设8个循环水跑道,单个跑道长20 m×宽5 m×深1.8 m,紧挨养殖区设有长为1.5 m的鱼粪收集区,各区之前有拦网相隔。池塘内建设8个循环水跑道,集约化养殖面积800 m2(20 m×5 m×8个)。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结构图见图1、图2。
1.3水源水质
该养殖场水源使用自然海水,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海水池塘养殖用水要求。
1.4设施设备
1.4.1增氧推水设备养殖区设有一个板房,内有两台7.5 kW的鼓风机。每个循环水跑道前设有一个推水器,推水器之间以并联方式连接。每个循环水跑道内安装底部微孔增氧系统。
1.4.2发电机组建成生产管理用房50 m2,内设一台20 kW自动发电机组。
1.4.3鱼粪收集区设置鱼粪收集区配有功率为2.5 kW发动机一台,通过回收装置将养殖单元代谢产生的废弃物沉淀、浓缩抽出池塘。
1.4.4配套沉淀池和发酵罐鱼粪收集区设有沉淀池,用来沉淀固体废弃物和发酵处理残饵粪便。
1.4.5设置平台平台面积180 m2,用以投喂、捕捞等生产操作和技术人员观摩学习。
2养殖品种放养
2.1示范池养殖槽
5月30日将规格为100 g/尾的菊黄东方鲀鱼种19 600尾放养到海水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中,共放4个跑道;5月份共放养规格为66.7 g/尾(体长8~9 cm)的鲈鱼苗20 000尾,其中5月21日和5月23日各放养鲈鱼鱼种10 160尾、9 840尾,共放养在4个跑道中。
2.2示范池净化区
4月16日,在海水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净化区中投放规格1 000粒/kg的硬壳蛤1 000 kg。
5月25日在净化区放养规格体长1 cm以上的南美白对虾苗种60万尾。
3水质净化与调控技术
对养殖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如粪便、残饵等)在鱼粪收集区进行集中处理,将池塘中最大的污染物及时清除池外。同时,选择适宜的滤食性硬壳蛤、海水植物海马齿、微生态制剂等,利用动物(硬壳蛤、南美白对虾)、植物(海马齿)、微生物多级利用与转化及生物群落工程化构建技术,将生物调控技术、高效养殖新设施(充气增氧)与生态工程技术创新性集成,对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环境进行调控与净化。
硬壳蛤属于广温、广盐型底栖贝类,适应于不同底质,对环境耐受力强,生长速度快。4月16日,在净化区中投放规格1 000粒/kg的硬壳蛤1 000 kg,利用滤食性的贝类吸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
5月25日在净化区放养规格体长1 cm以上的南美白对虾苗种60万尾,利用南美白对虾摄食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微型藻类、桡足类、多毛类、头足类等。
6月20日,在净化区水面上栽培海马齿10 000株,分3排泡沫浮床栽种,每排串联17个浮床,浮床规格为3.9 m×1 m,利用海水植物吸收水体中的碳、氮、磷等营养物质,起到了增氧效果,同时也净化了水质。
养殖期间,每个月在池塘中添加由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配制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一次,添加量为0.45 g/m3水体(含活菌数1.53×109 cfu/g以上)。利用微生物降低池水中氨氮(NH3-
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提高池水中的(NO-3-N)、溶解氧(DO),稳定池水pH值。
4养殖管理
4.1放养前准备工作
在放养前一周,仔细检查养殖系统充气推水增氧设备是否完好并开机试运行,保证水槽内水
质与整个系统一致;做好水槽与净化水区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在充气推水端拦网前安装防撞网。
4.2饲养管理
鲈鱼池全程投喂海水鱼合成饵料,菊黄东方鲀投喂海水野杂鱼冰鲜饵料,南美白对虾不投喂,低密度养殖、自然生长。养殖期间根据天气变化及降雨等因素,每日的投喂量略有浮动,现场工人根据菊黄东方鲀及鲈鱼的进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
4.3日常管理
水槽水位保持在1.8 m左右,养殖期间池塘全程不换水,利用净化区的生物进行池塘的自身水质净化调控。水槽内放养鱼种后,推水增氧装置24 h开启。养殖前期,鱼种规格小,水体保持低流速即可,中后期随着槽内鱼类生长规格变大,适当增大水体流速。每天投喂后1~2 h开启鱼粪收集区回收装置,一般每次吸污时间10 min,每天2~3次。每日坚持巡塘,重点检查鱼体摄食、水质变化、缺氧浮头情况等,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有浮头预兆或天气闷热的情况,减少投饲量或不投喂,及时交替开启增氧推水设备。定期检查、维护机械设备。在病害高发季节适时进行预防。一旦发现病兆,关停推水,开启底增氧,封闭水槽两端拦鱼栅,对症下药。面对突发情况采取及时销售处理或放入外塘养殖。
4.4水质监测
养殖工作人员定期测量池塘水质,主要监测温度、溶氧、pH值等。
5效益
5.1经济效益
养殖时间为2018年4月-10月,经过一个养殖周期的试验示范,面积4 hm2的养殖池塘,共收获菊黄东方鲀5 202 kg、鲈鱼9 813 kg、南美白对虾978 kg、硬壳蛤7 143 kg,总产值97.16万元,总效益29.09万元,平均效益72 720元/hm2。具体情况见表1、表2。
5.2社会效益
该养殖试验示范的效果比较明显,为海水池塘养殖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符合本地产业及技术需求。创建了适合唐山地区主要养殖种类的节能高效、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的养殖模式,实现了提质增效和节水减排的目的。该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有利于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渔民的收入。
5.3生态效益
该养殖试验循环水系统占用池塘面积仅为2%,其余的区域,合理放养一些贝类、种植水生植物,用来净化水质。系统有效收集了大部分鱼体排泄物和残饵,保障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经过唐山市畜牧水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检测,池塘水质和南美白对虾符合无公害检测标准。实现了主导品种健康高效生态养殖、水质净化与调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的有机统一,为设施渔业的健康发展和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打下了好的基础。
6讨论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菊黄东方鲀、鲈鱼的苗种和饲料成本投入分别为22.162万元、14.250 8万元,产值分别为62.42万元、25.51万元,养殖菊黄东方鲀、鲈鱼这两种养殖模式的人工、电费等基本一致,从而看出养殖菊黄东方鲀和养殖鲈鱼从投资、效益方面相比,养殖菊黄东方鲀效益明显好于养殖鲈鱼。
通过对该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生产性能、环境状况等总结与评价,最终构建和优化出比较理想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集约化养殖系统跑道中养殖菊黄东方鲀,净化区养殖南美白对虾和硬壳蛤,在净化区水面上栽培海马齿,利用南美白对虾、硬壳蛤和海马齿净化水环境。
(收稿日期:2019-02-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