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取穴规律研究

2024-04-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取穴规律研究

目的 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數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96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采用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针灸处方125首,涉及腧穴108个,总取穴频次998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78次,62.40%)。高频穴对有足三里-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主要核心处方为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神门、太溪、三阴交、内关、太冲、丰隆、大椎、风池、肾俞、神庭、悬钟,次要核心处方为合谷、印堂、膻中、血海、膈俞、肝俞、脾俞、气海、阳陵泉、阴陵泉、上星。结论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分析得出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呆取穴规律可指导临床应用,但须注意随证加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ule of acupoints selec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eating Alzheimer disease based on TCM Knowledge Service and Sharing System (V1.2.8);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 Methods Literature abou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 disease in CNKI, Choingqing Weipu, Wanfang database, and CBM from 1st January, 1996 to 1st January, 2016 was searched. Excel2007 was used to establish database and enter into TCM Knowledge Service and Sharing System (V1.2.8).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ata mining method such as frequency analysis,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point-to-pair analysis and core prescription analysis. Results After screening, 125 acupuncture prescriptions were included, involving 108 acupoints and 998 total acupoints selection frequency. Baihui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78 times, 62.40%). The core acupoint combinations were Zusanli-Baihui, Zusanli-Sanyinjiao, and Baihui-Sishencong. The main core prescription was Bauhui, Zusanli, Sishencong, Shenmen, Taixi, Sanyinjiao, Neiguan, Taichong, Fenglong, Dazhui, Fengchi, Shenshu, Shenting, Xuanzhong. The second core prescription was Hegu, Yintang, Tanzhong, Xuehai, Geshu, Ganshu, Pishu, Qihai, Yanglingyuan, and Shangxing. Conclusion The rules of acupoints selection analyzed by TCM Knowledge Service and Sharing System (V1.2.8) for Alzheimer disease can be used to gu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but with modification according to symptoms.

Key words: Alzheimer disea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ues of acupoints selection; data mining; TCM Knowledge Service and Sharing System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老

年性痴呆,是一种以渐进性记忆力减退、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退行性大脑变性

疾病[1]。AD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针灸治疗AD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优势明显。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款专业医案管理与服务软件。该系统是在大量中医药数据库研究、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及中医药本体术语研究基础上研发设计的,可提供医案的采集、自动结构化、集中存储管理、后标准化处理、数据挖掘分析等服务,从而探寻医案信息中包含的诊疗思想、用药规律、取穴规律、关联关系等。本研究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对近20年针灸治疗AD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选穴规律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针刺、针灸、针、灸”和“痴呆、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AD”为检索词。检索时间范围:1996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文献类型为已发表的针灸治疗AD临床文献,文种为中文;研究对象为明确诊断为AD患者,不考虑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因素;治疗方法以针灸为主,针灸技术符合《针灸学》[2]范畴,有明确的针灸处方,可合并其他中、西医疗法;疗效评定标准为国内或国际公认疗效评定标准。排除标准:重复发表或内容相似的文献;综述及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血管性痴呆、梗死性痴呆及其他不符合AD诊断文献。

1.3 数据规范与录入

将筛选出的针灸处方按照“十一五”教材《经络腧穴学》[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4](GB/T 12346-2006)中的腧穴名称进行规范。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数据录入Excel表,并由双人进行数据源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成审核后将Excel文件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

1.4 数据分析

采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集成的“分析与挖掘”功能模块,调用规范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穴位频次统计、关联分析、穴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其中,频次分析是对穴位的使用频次进行分析;关联分析是对穴位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置信度表示前者出现时后者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两者同时出

现的概率;穴对分析是根据穴位的共现频度而将其进行穴位组合的分析方法,穴对网络图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两穴之间的关系越紧密,连线越细表示两穴之间的关系越稀疏;核心处方分析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法得到,将研究的事物的整体结构看作网络,事物中的相互作用单位(如病-穴)作为网络的节点,各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网络中的连线,从而构建“病-穴”关系网络图,这种网络的整体结构反映了针灸临床思维的整体结构。通过以上分析实现以频次分析为核心的显性规律分析及以穴位关联分析、穴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为核心的隐性规律挖掘。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初筛得到329篇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再次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19篇,涉及针灸处方125首、腧穴108个、总取穴频次998次。

2.2 频次统计

对125个针灸处方进行穴位频次统计,得到治疗AD穴位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有27个,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百会(78次)、足三里、四神聰、神门、太溪,见表1,其中取穴频率为频次÷总处方数。

2.3 关联分析

对125个针灸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置置信度>0.61,支持度>0.17,关联腧穴按照置信度从高到低排序(见表2),排名前5位的为肾俞-足三里、内关-百会、大椎-百会、悬钟-百会、神庭-百会。

2.4 穴对分析

设置共现频度>5,穴对网络图见图1;设置共现频度>10,穴对网络图见图2;设置共现频度>20,穴对网络图见图3。其中共现频度>20的穴对排名前5位的为足三里-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神门-百会、足三里-太溪,核心穴对为足三里-百会,见表3。

2.5 核心处方分析

2.5.1 主要核心处方 针灸治疗AD的主要核心处方为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神门、太溪、三阴交、内关、太冲、丰隆、大椎、风池、肾俞、神庭、悬钟,网络图见图4。

2.5.2 次要核心处方 针灸治疗AD的次要核心处方为合谷、印堂、膻中、血海、膈俞、肝俞、脾俞、气海、阳陵泉、阴陵泉、上星,网络图见图5。3 讨论

AD属中医学“愚痴”“呆病”等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医林改错·脑髓说》言:“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因“心藏神”,且“脑为元神之府”,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人之神明有体用,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处于心”,故AD从心脑同治无疑;若脾胃虚弱,精气血生化不足,日久脑髓失充,亦可发为呆病,正如《灵枢·本神》所言“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百病多有痰作祟”,痰浊上犯清窍、蒙蔽脑神、神机失用,亦可发为呆病,陈士铎《石室秘录》言“痰气最盛,呆气最深”;年高者,肝肾亏虚,气血运行缓慢,血脉凝滞而为瘀,瘀阻脑窍而发为呆病,《伤寒论》“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髓海不足、肝肾亏虚、脾肾两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风火为主。本研究表明,针灸治疗AD高频腧穴有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神门、太溪、三阴交、内关、太冲、丰隆等,频次>10次的腧穴有27个。上述腧穴多具醒脑调神、补益脾肾、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等功效。其中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脑;四神聪为经外奇穴。百会、四神聪善于醒脑调神,聪明益智。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善于补益气血,气血充则脑髓生。神门、内关分别为心经原穴、心包经络穴,两者合用可养心调神、行气解郁、调畅情志。太溪为肾经原穴,三阴交为脾经穴,且为肝脾肾经的交会穴,两穴善补肝脾肾,通调先天与后天,精血化生有源,脑髓得以充养,痴呆症状从而得以改善。太冲为肝经原穴,丰隆为胃经络穴,两穴善于行气活血、豁痰开窍,痰瘀除,脑窍开通,神机复用。

穴对分析结果表明,共现频度>20的穴对有40组,排名前5位的为足三里-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神门-百会、足三里-太溪。足三里-百会可补益精血、醒脑调神;神门-百会和内关-百会可養心调神、开窍醒神;肾俞-足三里可补肾填精、补脾益肾;足三里-丰隆可健脾利湿、豁痰开窍;三阴交-太冲可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AD临床上主要分为髓海不足证、脾肾两虚证、痰浊蒙窍证、瘀血内阻证[5]。本研究依据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得出的核心处方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得出针灸处方主穴: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神门、内关、太溪、三阴交、神庭。配穴:髓海不足配肾俞、悬钟;脾肾两虚配脾俞、血海、肝俞、阴陵泉;痰浊蒙窍配丰隆、风池、印堂或上星;瘀血内阻配太冲、合谷、膈俞。通过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分析得到的穴对、核心处方仍需结合医师临床经验、临床研究来进行验证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崔丽英,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17.

[2]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4]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72-1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