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摘 要】文章归纳了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和防范措施。原因包括自身防护意识弱、操作不规范、工作环境方面的因素等。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护生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改善操作环境;完善相关制度等。为今后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相关护理干预作参考。
【关键词】实习护生;针刺伤;原因;干预措施;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R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35-02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1】,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可导致操作者感染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等二十多种血源性传染病【2】。
1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现状及危害
1.1 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现状
实习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原因,其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高,据国内近几年文献报道,2006年-2010年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比率分别是86.7%【3】、90.8%【4】、82.0%【5】、90%【6】、100%【7】。由此可以看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此外,我国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外,研究表明美国的护士在职业生涯的全过
程中平均每人会发生4.3次锐器刺伤,而我国实习护生10个月内平均每人被刺伤2.6次【8】,且更为严重的是调查表明有60%以上的护生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9】。
统计显示,全世界每30秒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每年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发生【10】。事实上,这种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不慎被锐器伤害的现状远比上述统计得严重。
1.2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传播职业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皮肤、粘膜等传播途径,80%的职业血源性传染病由针刺伤造成。现已证实,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据美国CDC对针刺伤研究分析得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针 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有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11】
美国疾控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有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1】。
2 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2.1 职业防护意识差
学校及临床带教老师偏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讲解和考核,对安全教育缺乏足够的
重视【12-13】,导致护生普遍缺乏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有调查发现,护生对医院感染、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的掌握率仅占 38.8%,规范洗手方法的掌握率仅占20.0%,其余知识的掌握率,均<50.0% 普遍存在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淡漠的现状【14】;
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特别是针刺伤后的处理,掌握程度差者达70.1%【15】。
护生因知识缺乏,操作过程中对许多环节可能带来的职业暴露潜在危险不知晓,因而未采取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朱丽娟等【16】对15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平均得分仅为34.38分,操作中不良习惯普遍存在,80.67%的护生会将针帽回套,其中42.00%常如此。
2.2 实习护生心理压力大
实习生初次接触临床,毫无实践经验,在陌生环境中面对患者、家属做处置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紧张心理;而操作时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是护生出现针刺伤的一个重要原因【17】。魏征新等【18】对实习前护理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4名护理大专生社交焦虑阳性筛查率为40.24% ,提示护理大专生社交焦虑问题较突出。周萍等【19】对321名初进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显示,实习护生主观上认为自己有焦虑症状者占19.0% ,而现实存在心理焦虑者约为其3倍。
2.3 未严格按规程操作
国外研究表明,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针刺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20】。护生未按照标准预防相关规定【21】的要求(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执行在
我国护生中比较多见,已成为导致针刺伤发生的重要原因。【13,22】
实习护生对操作规程不了解,不能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或为节省时间图方便而违规操作,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几率。违规操作所致的针刺伤中以回套针帽最为常见。回套针帽本身是一种高危动作,但在护理操作时却具有普遍性。国外有关资料【23】表明,有22%-40%的针刺伤发生在回套针帽时。国外大量研究建议,回套针帽动作应该禁止,如需要回套时,应采用单手操作。
3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3.1 强化护生防护意识
3.1.1 学校:我国护理专业课程中没有专门介绍职业防护的内容【24】,建议学校设立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课程,令实习护生系统地学习自我防护知识,熟知安全防护的有关措施,掌握预防针刺伤的安全操作规范,并使实习护生充分了解针刺伤的危害。有研究证实,在学校基础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可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使护生养成正确防护行为习惯,直接减少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的发生【25】;护生临床实习前学校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及技能强化训练,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护生对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降低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26,27】。因此,有效的教育是职业防护的重点【28】。
3.1.2 实习单位:已有研究表明,反复技能强化可以减少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29】。每批实习护生入岗前开展培训班,系统讲解和示范如何防范意外发生、发生后的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规范实习护生行为,并结合临床工作强调各种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持续的职业安全教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有效措施【30】。
3.1.3 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操作规范、正确、熟练,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爱护实习护生,高度重视实习护生的安全,让其了解不当操作的危险,提高护生对安全护理及自身防护的意识;在具体环节上对实习护生的操作进行提示和指导,如为躁动患者操作时最好在带教老师协助下完成【31】。
3.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实习护生应强化规范操作理念,严格要求自己,避免违规操作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禁止用手分离用过的针头、针筒【32】,凡是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均应戴手套。针刺伤后应做到1挤、2冲、3消、4注射、5随访等【25】。
3.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加强基础操作练习
目前的工作环境短期内无法改善,为了减轻工作压力,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各班次职责明确,交接班制度合理规范。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左右为宜,平时注意休息,保证工作时精力充沛。另外要加强基础操作练习,在遇到抢救等紧急事件时也要忙而不乱,既有速度,又要质量。这样才可以减少针刺伤的几率【33】。
3.4 改善工作环境,完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医院应提供宽敞的操作空间,保持区域整洁和病房的光线充足;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坚持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34】,同时完善伤害报告及反馈、跟踪制度【35】,为预防锐器伤职业暴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设备保障体系。
提倡护士戴手套操作,有双向防护作用。既防止疾病感染护士,又可防止疾病从护士
传至病人。戴手套可避免直接接触病人血液,因手套具有弹性,对针表面上的血液具有一定的擦拭作用,当被针刺伤时可减少进入体内的血量【36】,降低感染机会。
4 小结
针刺伤是全世界护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37】,年轻的实习护生承受着担心被针刺伤感染的困扰,。虽然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无法消除的,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实习护生应强化职业防护意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力求熟练掌握针刺伤预防技术;广大护理人员应合力推进针刺伤严格的管理控制体系和完善的保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更好地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以便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2]潘淑琴,吴俊霞,王建斌,等.临床护士锐器伤情况调查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4):415-417.
[3]张旻佳,赵爱平.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202-203.
[4]邹淑珍.实习护生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8, 29(12):1516-1517.
[5]季云,杨艺,徐苏飞,等.高职护生生产实习中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医学信
息,2009,20(12):2831-2833.
[6]陈映霞,郭素珍.实习护生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 (10),:1261-1263.
[7]陈慧明.实习护生被针刺伤现状的调查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7(21):119-120.
[8]彭华萍,王萍,谢清莲.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032.
[9]何艳桃.实习护生针刺伤现状及自我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4,(9):9-11.
[10]段明娟,钟玉杰.实习护生针刺伤伤口处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51-52.
[11]马秀敏.针刺伤的危害与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51-52.
[12]陈玉蓉,梁月香.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20-122.
[13]牛光荣.护理专业学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J].泰山学院学报,2013,34(2):145-147.
[14]谭易平.临床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16-2417.
[15]刘兰芬,潘小丽,王蓓.151名护生实习前针刺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
理杂志,2011,28(6A):25-26.
[16]朱丽娟,桑未心,尹涛.实习护生HBV/HIV的自我防护意识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22-23.
[17]窦昊颖,冯彬,李艳丽.护生针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8B):2151-2152.
[18]魏征新,孙宏玉,霍莉钦.实习前护理大专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的关系[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8):554-556.
[19]周萍,张春梅,纪忠红,等.护生临床实习中焦虑原因分析及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8-49.
[20]李红梅,李文涛编译.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9.
[21]易敏春,白树美.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60-261.
[22]袁震飞,高永莉,宁宁.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9):1354-1357.
[23]DC Anderson,AL Blower,JMV Packer,et al.Preventing needlestick
injuries[J].Br Med J,1911,302:769-770.
[24]蒙雅萍,高如燕.论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
育,2006,24(9):91-93.
[25]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A):8-11.
[26]李小英,刘志娟,邓暑芳.护生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A):877-878.
[27]张延婷,王乐三.实习前职业防护教育预防中国护生针刺伤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3(6):754-759.
[28]陈小华.国内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及其防护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8):9-11.
[29]曹英,杨小雨,谢爱萍.实习护生岗前针刺伤预防教育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43-44.
[30]高凤莉.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16-18.
[31]徐海霞,马忻,刘妮娜.加强临床高危环节管理对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5):435-436.
[32]杨吉香,周婵媛.实习护生针刺伤现况调查及对策[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8):109-110.
[33]甘微,郑琳.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 3(14):
298-299.
[34]陈香,曹胡林,刘菊香,等.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体系的构建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219-220.
[35]陈燕,程云.高职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57-1359.
[36]郭萍,钟小英.注射室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与应对[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4):690-691.
[37]邹艳.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 274-275.
通讯作者:
赵继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