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①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于是掬梨啖②,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③,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观者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梨赐观者,顷刻皆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荷树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颈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一市粲然。 .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①喋聒(dié guō):啰嗦。②啖(dàn):吃。③镵(chán):掘土工具。④勾萌:草木的嫩芽。⑤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⑥倏(shū):极快地,忽然。⑦俵(biào)散:散发,分发。⑧粲(càn)然:形容笑貌。
11.下列句中的“以”与“而覆以土”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静以修身 B.以刀劈狼首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不以为耻 12.下列对“一市粲然”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佣保乐善好施 C.道士法术高明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老衲止丐其一 ▲ ②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 ..③俄成树 ▲ 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 ▲ ..
第 1 页 共 10 页
⑦
⑧④
⑤
⑥
B.梨子味道甘美 D.乡人遭到报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3分)
▲ (二)(13分)
11.(3分)B 12.(3分)D
13.(4分)①乞讨 ②买 ③一会儿,突然 ④明白
14.(3分)观看的人劝乡下人拿一个不好的梨给道士,让他离开算了,乡下人执意不肯。 参考译文:
有个乡下人推着一车梨到街上卖。因梨的味道香甜,所以他要价很高。这时,有一个头戴破头巾、身穿旧道袍的道士,在车前请乡下人施舍他一个梨。乡下人粗野地呵斥他,他却并不走,乡下人更为恼火,大声责骂他。道士说:“你这一车梨有好几百个,我只是请你施舍一个给我,这对于你也不算什么大的损失,你不给倒也算了,何必发这么大的脾气?”旁边围观的人也劝乡下人挑个最差的梨给道士,打发他走算了。而乡下人却坚决不肯。
酒店里一个伙计见外面吵闹得不可收拾,于是自己出钱买了个梨,送给道士。道士向他表示感谢。然后又对围观者说:“出家人不知道吝惜是什么。我有很好吃的梨,拿出来请大家一同品尝。”于是他大口大口地把梨吃下去,将梨核放在手上,解开肩上破土的工具,挖了个数寸深的坑,先把梨核放进去,然后又用土盖上。在众人的注视下,梨树的嫩芽出土了,渐渐长大;忽然间便长成了树,树叶茂盛;一会儿就开了花;又一会儿便结了梨,个大芳香,压弯了每个树枝。道士就从树上摘下梨送给观众,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摘完了梨。梨赠完后,道士就用长刀砍梨树,砍了很久,才把梨树砍倒;然后把还长着叶子的树杆扛在肩膀上,非常从容地走了。 当道士开始变戏法时,乡下人也夹杂在人群里面伸长脖子、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竟忘记卖梨的事。当道士走远后,他才回头看车子,发现满车子的梨都没有了。乡下人这时才醒悟过来,刚才道士分给大家的梨原来都是自己的梨。此事成为满街市民的一个笑柄。
第 2 页 共 10 页
(二)齐人有好猎者(10分)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 齐人有好猎者 ②君宜致力于耕作 ..③ 常逾人矣 ④百事也尽然 ..
12.下列句中的“之”与“于是猎兽之获”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久之,目似瞑 C.夫君子之行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3.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11.(1)喜欢、爱好 (2) 应该 (3)超过 (4)这样 12. C
13.(1)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其、之、故、句式)
(2)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得无……乎 市)
(一)课外文言文(11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第 3 页 共 10 页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切成块的肉。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因谒公 ② 其人已心怪之 ..③果蔬皆不具 .1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公约之饭”相同的是(2分)( ) A.管仲之谋 B.其人已心怪之 C.又久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12. 结合文段说说王安石是怎样的人?(2分)
9.①谒:拜见 ②怪:对……感到奇怪去:离开 ③具:准备 10.B
11.(1)第二天,萧家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翌日、盛服、意、必)
(2) 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食、其、愧甚、退)
12.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结合原文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事例1分,分析1分) 翻译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
③④
第 4 页 共 10 页
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傲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二)农夫殴官(10分)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④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⑤。”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①
②
③
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 .(选自 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注释】①宦者:太监。②宫市: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百姓财物,只给少量钱财或直接掠夺的最无赖、最残酷的方法。③门户:指门户税。④邀: 强要。⑤内:宫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 (2)才与绢数尺 ..(3)遂殴宦者 (4)谏官御史数谏 ..12.与“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刀劈狼首 B.静以修身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投以骨 ....
1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 ) A. 文中的卖柴翁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B. 街上的属吏抓住农夫和宦者,把他们送到宫中,皇帝下诏放了宦者,赏赐农夫十匹绢。 C. 然而宫市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谏官和御史们的劝谏并没奏效。
第 5 页 共 10 页
D. 文章揭露了宫市对人民的欺诈和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
(二)
11.曾经。 给。 于是,就。 屡次,多次。 12.A 13.B
14.我现在把柴给你,不拿钱回去。(关键词:加主语“我”,今,以,与,直)
(二)(10分)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③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④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
【注释】① 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譬:好像,犹如。④奚:怎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孔子犹江海也 ②简子不说 ..③终业而去之 ④赐不能识也 ..
12.下列句中的“而”与 “终业而去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2分)( ) A. 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B. 博学而笃志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3.翻译句子(2分) 善哉,子贡之言也!
第 6 页 共 10 页
14.根据文章,你觉得孔子和子贡分别是怎样的人?(2分)
11. (4分)(1)如同 好像 (2)通“悦”,高兴 (3) 离开
(4)知道 了解
12. (2分)A
13. (2分)子贡的话,好啊!
14. (2分)孔子:道德高深、知识博大 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乙)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⑥,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④啻(chì):仅;止。⑤龁(hé):咬。⑥匹夫,庸人。按剑,怒貌。意本《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 敌一人者也。”
第 7 页 共 10 页
12、解释下列带点字(6分)
(1)与家犬杂畜 (2)信不诬哉 ..(3)辄被啖食 (4)潜窥之 ..(5)适异国来贡狮猫 (6)众咸谓猫怯 ..13、选出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A、犬阻之不使前也 B潜窥之 C、久之,目似瞑 D、下车引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2分)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2分)
15、读了乙文,你一定了解了猫捉住老鼠的方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12、解释下列带点字(6分)
(1)与家犬杂畜 养 (2)信不诬哉 确实 ..(3)辄被啖食 总是 (4)潜窥之 暗中/偷偷地 ..(5)适异国来贡狮猫 恰好/适逢 (6)众咸谓猫怯 都/全 ..13、选出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C )
A、犬阻之不使前也 B潜窥之 C、久之,目似瞑 D、下车引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2分)
野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2分)
看到这情况以后,众人才知道猫之前躲避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第 8 页 共 10 页
15、读了乙文,你一定了解了猫捉住老鼠的方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在敌强我弱时,要避其锋芒,充分运用智谋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最后克敌制胜,不能逞匹夫之勇。(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②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又值④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魏文帝:指曹丕。③敕:皇帝的命令。④值:正赶上。 10.下列“之”字与“魏文帝闻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君子之行 B.又数刀毙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久之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的意思是:又恰逢他们的父亲白天睡觉,于是就一起偷喝药酒。从这处可以看出俩兄弟幼时的调皮。
B.钟氏两个儿子少负盛名,所以引得魏文帝的好奇,下旨前来一探究竟。
C.同样是紧张,两人的答案却不相同。钟毓出汗,而钟会不汗都体现了他们对皇上的尊敬。 D.读了文章,我们会发现钟毓、钟会两兄弟都很聪明,但性格截然不同。钟毓机智聪明,能言善辩;钟会老实厚道。
1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魏文帝闻之 (2)复问会 ..(3)卿何以不汗 (4)假寐以观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第 9 页 共 10 页
①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②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B(2分)
11、D (2分)应当为:读了文章,我们会发现钟毓、钟会两兄弟都很聪明,但性格截然不同。钟毓老实厚道;钟会机智聪明,能言善辩。
12、(4分) 听说 又 出汗 睡觉
13、(2分)(1)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2分) (2)略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