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学习的结果主要以感知经验的形式存在,案例

2022-05-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幼儿学习的结果主要以感知经验的形式存在,案例

为了让孩子在身临其境的糖果世界中学习和探索,我们和孩子、家长一起收集各类糖果、糖纸、糖盒,并布置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并且将各种特征不一的糖果放在篮子里,供幼儿去观察发现。“棒棒糖上面是圆圆的,下面还有一根棒子。”“这个巧克力像金币。”“它是彩色的,小小的一颗一颗。”等等,从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原来糖果的形状是不一样,有的是圆的、方的,有的像铃铛,有的是爱心型的,就连棒棒糖也有很多不同,有的像彩虹的,有的是圆圆的像小球,有的是米奇型的,还有照片棒棒糖,真有趣。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很多的“新大陆”。我们还把孩子参观糖果的照片张贴在教室内,供孩子和同伴一起欣赏,在欣赏之余激发孩子的共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案例中在班本《糖果乐》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创设恰当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孩子营造了一个糖果世界,激发了起幼儿的兴趣。 捕捉真“问” 激发深“探” 在糖果品尝活动中,孩子吃着自己喜欢的糖果,互相议论着说“我的糖放在嘴巴里嚼一嚼,糖果就没有了。”“嗯嗯,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嘴巴里有口水”。“呀,你们的舌头怎么变成这样了?”“菁菁、阳

阳的舌头怎么变成变成红色、绿色了啊?”“我就吃了彩虹糖嘛,难道是彩虹糖的颜色吗?”究竟怎么回事呢?听到孩子这样好奇的声音,于是我就顺势提问“糖果怎么会不见的呢?”“石头怎么变色了”这两个问题。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两个小实验,第一将棒棒糖放进透明杯子里,看看会发生什么呢?第二个是彩虹糖变色的实验,舌头里的颜色怎么来的呢?我们把彩虹糖放在水里。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杯子里的水和糖,“老师你看,水变颜色了,彩虹糖身上的颜色变成白色了”,“老师,棒棒糖放在水里变小了,一点点融化了”“我尝过了,杯子里的水有点甜甜的”······,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发现。很明显孩子对于这两个现象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了新的秘密。

分析:真实的问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幼儿对于问题是感兴趣的,问题反映了他们的迫切需要,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案例中幼儿发现舌头怎么变色,嘴里的糖果为什么没有了,是彩虹糖的颜色吗?是口水让糖没有了吗?等这些想法,是孩子在调动已有经验思考问题。而在后面的实验观察中孩子的目不转睛、发现新秘密,体现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经验,并一直处于主动的、积极的、专注的状态中,这些都是真实的问题所引发的有意义的学习。 巧供支架 提升经验 “糖果都是甜的吗?”为了让孩子的已有经验有新的突破,来发现不一样的糖果味道,我们再次进行了尝一尝的活动。当然,在品尝中,我

们也是有意识地做过一些“小动作”。“口香甜甜甜的、凉凉的,吃到后面有一点苦苦的,巧克力有点苦苦的还有点甜甜的,薄荷糖有点辣辣的,凉凉的。水果糖是又酸又甜的”。通过品尝大家获得了一个新的经验——不是所有的糖果都是甜甜的。 分析:《指南》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否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是否能帮助幼儿利用旧经验构建新经验。小班幼儿年龄小,学习方式是通过直接感知来获得新经验的。案例中发现孩子的原有经验比较狭隘,为提升孩子的新经验,提供巧妙的隐形材料(不同味道的糖果)的方式,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助推孩子获得糖果味道的新经验。

结束语:让班本课程充满生命活力,让孩子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需要我们和孩子从生活中寻找充满生命力的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提炼新经验,到生活中体验快乐。随着活动的开展,随时关注孩子的兴趣点,灵活、深入地推进活动。当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课程,设计课程.完成课程时,让我们看到了《指南)所倡导的学习:尊重幼儿主体性,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在安全、温暖、互动、富于理解和激励的环境中的学习,以及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的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