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以下情况:我刚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就有许多小朋友举手,当我叫××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站在那里不说话,但是当我把问题再重复一遍后,他就能回答出来了,这说明他刚刚根本就不在认真地听老师提问题;当我继续提问时发现有些小朋友回答的还是第一个问题的内容,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根本就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话。更多的时候是:有一位小朋友在发言或者回答问题,老师正在耐心地倾听和引导,可是因为其他小朋友不认真倾听,或者有时在和同伴玩耍又或者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得不示意发言者停下来,老师得分散注意力督促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讲……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这些行为都反映出幼儿在倾听他人讲话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
什么是倾听?倾听不仅仅是要听,最主要是要的仔细听、集中注意力去听,并能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语言发展、智力开发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语言部分的要求提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都只有4~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像总是听不见别人的讲话,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常常惹得老师、家长生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兴趣比起以前更为广泛,程度更为强烈,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更长了。这就很难让他们马上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更何况他们还乐在其中呢?他们
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不愿被人打断,当你要求他们怎样时,他们就不想理睬你,表现出听不到你在讲话的样子。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幼儿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让幼儿养成好习惯
幼儿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时期,我们不仅要有训练的意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要让幼儿养成一种习惯: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这种习惯特别容易在个别谈话中养成。 二、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亦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通常是幼儿模仿的典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和沃尔特·米施尔通过大量的实验说明了,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习者具有很大的影响。榜样是一种模仿学习的对象,他具有行为示范作用,幼儿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当孩子来找老师说话时我们不能对他们不屑一顾,我们一定要认真耐心地听完。在孩子讲话、发言时老师决不做其他的事情,必须面带微笑,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同时还应帮助孩子把话说清楚,让孩子觉得老师和他是在做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
三、老师可以和幼儿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 有些幼儿的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正逐渐增强,
懂得了一些简单的道理,但判断事物的是非常常依赖于成年人的讲解和评价。孩子逐渐懂得一些事情了,那么老师就可以和他们讲道理,跟孩子讲明如果不认真倾听会产生什么后果,让幼儿自己感受这种后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四、在平时进行课堂活动时我们一定要投其所“好”,围绕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展开
现在的父母在家中比较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反映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很多孩子在课上乐于表述,表现欲望强烈。但是大多孩子是不能安静、耐心地倾听同伴或者老师的讲话,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为了培养他们认真听讲的习惯,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孩子对故事、儿歌、游戏等都会表现出我浓厚的兴趣,为此在这些课上比较容易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也是在游戏中发展自己能力的。在游戏开始时,老师总是要陈述一些游戏规则,可是总有部分幼儿因为已经急不可待地想要玩游戏了,故规则都不认真听了。这时候我就要求小朋友来复述我刚刚提出的要求,如果复述不出就失去玩游戏的资格,孩子们为了玩当然就会耐心地听讲了。
五、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一个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光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还是不够的,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教育在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家也要发挥自己的榜
样作用,不能对孩子说一套做一套。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让孩子感受到周围每一个人在别人讲话时都会认真倾听,幼儿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地就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了。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从小播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一生的幸福,我们相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将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幼儿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