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的阶段性演变
2021-03-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国际金融危机的 入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各国纷纷投入重金救市。 立但迄今为止,金融领域的危机并无缓和趋势,美 国银行破产关闭的消息不绝于耳,东欧的金融局势又持续 告急。同时,实体经济领域的一些全球领军企业也遭受金 融海啸波及,正陆续深陷泥沼。两者交互影响,大有形成恶 性循环之势。 面对此种情势,一些专家发出警告:第二轮金融海啸 的巨浪随时都有可能袭来,对此必须严加防范。与之相对,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局势不容乐观,但所谓 “第二轮金融危机”并不存在,这种说法没有意义。两种观 点针锋相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阶段性演变中,究竟哪 一种更接近现实,更有助于未雨绸缪呢? 08 旧危机尚未见底救市犹需努力 去年9月中旬,美国著名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 护,人们通常以此作为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从那时 起,美、欧、亚太各国纷纷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 行动,短短一个月时间全球投入的救市资金已接近3万亿 美元。同一时期,一向崇尚自由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为稳 定经济和人心,纷纷破天荒地祭出“国有化”大旗,将一些 摇摇欲坠但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金融机构收归国有。 今年1月份美国奥巴马政府执政之后,继续密集推出了一 系列措施以求挽救金融机构、稳定金融市场。与之相应,欧 盟、日本也陆续出台了第二轮金融救助计划。 各国出台的综合救市政策对缓和自身的艰难处境都 或多或少地产生了积极效果,但与此同时,与去年9月金 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初时相比,眼下危机的表现形式已发生 了明显变化,影响的领域也13益扩大。具体来说,有以下三 点: 第一,危机由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全面蔓延。美国房 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碎以及失业人口的陡然增加直接打击 了美国人的消费信心,致使大量信用消费透支无力偿还、 企业贷款难以回收,这些都导致商业银行运转困难。在美 国政府“保大弃小”的银行救助策略影响下,花旗等大型银 行获得了继续生存的保证,但中小银行却不可避免地陷入 f期总第∞ 期 文/卫如斯 金融危机迫使花旗集团拆分出售旗下资产 了倒闭漩涡中。今年前4个月,美国倒闭的银行数目已达 32家,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估计,未来一至两年将有 100家左右银行倒闭。与美国相比,欧洲商业银行的命运 更加不容乐观。据有关专家介绍,从1997年至2007年,美 国的住房价格上涨了104%,而法国为151%,西班牙为 195%,英国为202%,爱尔兰为220%。这几个欧洲国家的 经济总量都小于美国,其房地产泡沫破裂给商业银行带来 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二,危机的中心由美国向欧元区转移。经过几个月 努力,西欧国家的救市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东欧的新 兴市场国家却正越来越深地陷入金融危机。过去几年,东 欧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一个时期的表面繁荣,当时外来资 本大量涌入,本地居民的信用消费猛增,本国货币大幅升 值。同时,为了达到欧盟规定的入盟门槛,刚加入欧盟和正 等待入盟的东欧国家都从西欧国家的商业银行借了大量 贷款用于基建、环保、社保等项目,这也起到了助推经济快 速增长的作用。 随着金融危机的阶段性演进,西欧国家向东欧国家的 直接投资锐减,东欧国家建立在外来资金基础上的繁荣顿 时土崩瓦解,由此导致东欧国家经济急速衰退,货币大幅 贬值,企业和居民偿还西欧商业银行贷款的能力大大受 阶段性演变 挫。据穆迪公司估计,匈牙利、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保 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国的经济目前已极为脆弱,面临着“硬 着陆”的风险。 根据穆迪公司的报告,目前东欧国家的外债总额超过 了该地区2008年的GDP总和,而1.7万亿欧元的总外债 中有1.5万亿欧元是从西欧商业银行借的。可以说,西欧 国家的放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东欧今日之祸,而他们又 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东欧国家成为拴在同一根绳 子上的两只蚂蚱。已投向东欧又难以及时变现的诸多经济 利益,使得西欧国家不会坐视东欧陷入绝境,但在其自身 远未摆脱危机的时候,又有多大能力来解救东欧的小兄弟 呢?这是一个现实难题。 第三,危机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迅速演进。次贷危 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的金融创新过度。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金融机构创造出大量的金融衍生产 品,通过不断地杠杆化来谋求更多利润。由此,从化解金融 危机,降低金融风险,去除创新过度带来的弊端这一角度 出发,去杠杆化就成为金融机构的首选。金融去杠杆化的 过程必然伴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萎缩,市场的流动性会 大幅缩减,这自然会导致银行惜贷。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 难以获得贷款或者贷款成本过高,都会使其再生产遭遇困 难。实体经济的萎缩反过来会导致企业的贷款需求不断减 少,这又将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最终形成金融领 域与实体经济之间衰退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从消费角 度考虑,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很难像以往那样 很容易地获得消费贷款,而且考虑到自身收入的下降,消 费者也会更加谨慎地使用贷款消费的方式。这样一来必然 导致消费萎缩,直接打击实体经济领域中的零售业。据报 道,全美最大的仓储零售商COSTCO公司,本财年第二季 度公司盈利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7%,而欧洲最大的零售商 家乐福2008财年的盈利则锐减了45%。 金融危机表现形式出现的以上三方面变化,使一些人 对当前各国的救市效果产生了“重拳打到棉花上”的印象。 也有人认为,各国投入的救市资金总量并不足以扭转危 局,因此第二轮金融海啸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恐怕已箭在 弦上。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妨先从概念上加以分析。任何 一次经济危机都有从酝酿、爆发到逐渐平息的这样一个发 展过程,上述三方面变化中的第一和第三个,显然是去年 爆发的金融海啸威力的继续。目前最乐观的观点认为金融 领域的风险最早也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会出清,保守些的 观点则认为需等到明年方可出清,而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 最保守的观点则认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在2013年之前可 能不会结束。现在各国面临的新问题,应该说大都是去年 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产物。 从救市政策的有效性角度看,在危机突发之时,各国 的救市策略都不得不从最急需的角度先着手,如此必然挂 一漏万,无法照顾全面,只能随机应变,在解决危机的过程 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任 09 1何政策手段的见效都存在着滞后性。所以,不能仅仅因为 救市政策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得到市场充分和积极的反馈, 就认为危机又加重了。从宏观角度综合审视,目前金融危 机的表现形式虽发生了变化,但其成因和实质都没有出现 大的变化,因此只算“一波未平”,尚谈不到“一波又起”。 上述三方面变化中的第二个发生在欧洲,可以说具有 一定的独特性,但爆发的导火索还是来自美国金融危机。 同时,东欧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毕竟较为有限,加之其问题 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欧盟成员的广泛重视,因此东欧困局 演变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综合以上分析, 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第二轮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并 不大。 新危机悄然潜伏求变方能化解 虽然“第二轮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国际金 融领域并不乏产生新危机的可能。目前看来,最大的风险 就存在于各国救市手段和策略之中。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提振经济,增强人们的信心, 各国政府不断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这种做法的弊端 在于,各国中央银行投人市场的资金越多,对投人资金加 以有效控制的能力就越弱,由此势必制造出大量潜在的不 2009年第6期年第期总第 期 I{嚣2 95 l 良贷款。此外,当各个金融机构正大力去杠杆化的时候,各 国央行凭借国家信用向市场投放大量资金的做法却等于 是在扩大杠杆化。 沫。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这种严重的通货膨胀和i 沫必将迅速传遍世界,美元贬值的损失最终也将由t 国共担。如此一来,虽然金融危机表面上得到了化解 央行不大量投入资金,就无法扭转市场流动性的颓 世界都将被接踵而来的货币危机大潮所淹没。 势;央行不扩大杠杆化,就无法筹集到足量的资金来救市。 这两种做法是各国央行为解燃眉之急的无奈之举,虽然眼 下颇见成效,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 展埋下了隐患。如果各国央行投入资金的力度不足以持续 有效地扭转局势,或者在经济恢复健康之前,央行已经耗 尽了元气,都会令央行和企业同时陷入绝境。企业破产尚 有国家接手,而国家破产则难找下家,目前看来,面临这一 风险的国家还不只是一两个。一旦出现数个国家濒临破产 的情况,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必将更为复杂,金融危机的烂 摊子也更加难以收拾。 另外一个产生新危机的可能,存在于美国的救市计划 之中。从本质上说,这个危机的成因与上面所说的各国央 行救市存在的弊端并无太多不同。但因为美国经济对世界 的影响力,加上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独特地位,使得 对美国自身有效的救市政策反而可能招致未来出现更为 严重的世界性危机。 一 要避免以上两个危机的出现,单纯的技术手段f 见效,根本的出路在于各国都要认清形势,抛弃狭 部利益,真正携起手来协调彼此的政策,共同应对危 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今年4月召开的伦敦20国集} 取得的共识是一个好的开端。会议正式公报中提及f IMF、加强国际协作,实行跨国联合监管、对新兴市 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等化解7 对策都是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前所未有的进步。如果j 策能够逐一得到落实,世界金融危机的化解将会4 多,迅速得多,金融海啸大潮反扑的可能性也会大大 在防范因美国救市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向货币7 型的问题上,除了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之外,最i 解决之道还是在于尽早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在美I 合国力依然世界领先的情况下,它不可能主动放弃j 国际金融秩序中的控制地位。但它也不得不承认,] 国际金融制度已经无法有效管理全新的全球市场,: 加以改革的话,金融市场运转中的漏洞就不能得到; 一个金融危机频发的世界里,美国自身的利益也j 障。 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将是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I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通过采取大量发行国债和央行 价值计价原则的方法,减少了进入交易的资产规模,使得 美国政府能够比较容易地稳定资产的名义价格。此举有助 于刺激资产交易的复苏,有助于市场流动性的恢复,进而 ■匿_ 1 0 透支的办法来扩大市场流动性。同时,通过采取放松公允 补,产生如今这种金融危机的温床就不能被彻底铲f 使实体经济中的企业能够正常地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从化解自身金融危机的角度讲,美国政府采取的上述 手段是有效的。但一旦经济开始复苏,企业的活动重新活 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博弈后取得暂I 的产物。真正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是。 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任务,必将经过一个渐进的过; 跃起来,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美国政府大量投放的基础 货币必然成倍膨胀,从而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 达到。而从短期来看,国际金融秩序的有效调整至: 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改变美元一家独大的国际货亍f 为了让顾客节省开支,西班牙的~家餐馆推出“一欧元”经济午餐。 在全球金融危机打击下,冰岛经济, l期总第约 期 决策论坛『l■ 建立多极化的国际货币制度;二是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切 实有效地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表决权。只有实现了这两个目 标,美国通过美元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的机制才能得到有 效遏制,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也才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 得到切实保证。 经济回暖显苗头仍需警惕变局 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凭借着外汇储备丰厚、 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财政实力雄厚等优势而损失不大。虽 然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但国家及时出台的4万亿经济 刺激计划有效地刺激了内需,使得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势 头呈现出逆世界大势而上的喜人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 4月份,城镇固 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0.5%,比一季度加快了1.7个百分 点。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8%,增 幅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后,上述两 在经济困境下,人们走上华尔街示威游行。 国必将不可避免地被牵涉其中,如不未雨绸缪,经济增长 将会极大受挫。 世界货币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 是美国制造的通货膨胀将通过外贸通道进入我国,这会显 著增加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项数据的增幅还要更大。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 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3.5%,比3月份上升了1.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环比回 二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我国外汇储备的很大一 部分以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的形式存在,一旦美元贬值,其 实际价值必然大打折扣。三是在美元贬值和中美利差的作 升。以上数据表明,此前我国各级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政 策的作用正逐步显现,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已发生好转。 内需的增长使我国一度遭遇困难的宏观经济呈回暖 态势,但我们仍不可盲目乐观。 一用下,外资将大量涌人我国,我国将不得不再次面对资产 市场泡沫膨胀的问题。 I_ 方面,当前出现的增长势头主要还是由投资带动, 为了扼制世界货币对我国造成负面影响,我国必须积 极地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进程,并在现有条件下有意 识地不断扩展人民币的国际化领域,合理调整外汇储备结 构,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国际 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货币危机 的发生和可能由此导致的“滞胀”局面的出现。● (作者:本刊高层特约撰稿人) 消费的贡献率仍然偏低,外贸出口也依然呈现疲态。与此 同时,产能过剩的压力依旧不减,这使得企业利润的持续 增长得不到可靠保证,也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有效开 展。 另一方面,虽然世界金融危机的阶段性演变对我国没 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但潜在的世界货币危机一旦爆发,我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看到股市下跌后的反应 南非食品和电力价格飞涨。通货膨胀严重。 2009年第6期年第期总第 期 l嚣29 5臻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