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邓稼先的高三生活。
邓稼先的高三生活(节选)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异常艰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遭遇的困难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那个时候,学生学习连墨水也没有,只能把一小管靛粉兑上井水当作墨水使用。用这样的墨水写字,字很容易在纸上沁开看不清楚。但这样的艰苦环境,却更能磨炼人勤奋上进的精神。邓稼先没有钢笔就用铅笔,没有练习本就充分利用机关办公用过的统计表的背面。他把一支支铅笔削得又细又尖,写在练习本上整整齐齐。由于他长期使用铅笔,手指头磨出了很大很厚的老茧,每写一个字,手指就要痛一回,但他始终如一,笔记仍然细致整齐。
邓稼先特别喜欢物理课,自觉自发地苦心钻研。当时没有统一的教材,他就找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材,反复对照,取长补短。他还找来萨本栋物理学、达夫物理学等大学教材作参考。学校的图书馆图书很少,没有他需要的参考书,他就跑到隔江相望的江津县图书馆去借。有一次,邓稼先和冯远明、相惟义等同学一同去县图书馆借书,却受到校方的怀疑,后经调查核实,证明他们的确去了县图书馆,事情才不了了之。后来他们才知道,之所以怀疑他们,是因为县城内住着陈独秀的缘故。
邓稼先勤奋好学,课余时间从不看小说,但他很关心时事政治。他从一个同班同学那里借到几本《新华日报》社论集,从此爱不释手。这也坚定了他的爱国信念。
邓稼先在江津上高三时,还经历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邓稼先高中毕业到重庆参加高考那天,途中,他遇上日本飞机轰炸重庆,一颗炸弹在离邓稼先很近的江面上爆炸,他险些被炸死。这件事让他明白,大后方也是不安全的。一个贫穷落后、备受欺凌的国家,
是没有平安日子可言的。只有国家强大起来,中华民族才会有安宁之日。
时下,高三学生备受人们关注。每当说到高三,人们都说高三苦,高三累。而看过邓稼先的高三故事后,同为高中生的同学们,应该会有新的感悟了吧。
答案: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邓稼先的高三生活:①学习条件艰苦,而邓稼先能刻苦学习;②邓稼先特别喜欢物理课,自觉自发地苦心钻研;③他很关心时事政治;④日本飞机轰炸事件让他认识到国家强盛的重要性。
邓稼先陨落北京(节选)
1986年6月24日,一位值班护士手里拿着《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走了进来。这时,昏睡中的邓稼先醒了,他看着面带倦容的妻子刚要说什么,许鹿希摆手示意,让他不要说话。近些日子,晚期直肠癌带来的疼痛越来越频繁,把一个高大、健壮、智慧、幽默的邓稼先折磨得瘦骨嶙峋。邓稼先的目光又转移到护士手里的报纸上,许鹿希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她轻轻地握了握丈夫的手,迟疑了一下,转身从护士手里接过报纸,慢慢地、轻声地给他念了起来:许多前辈科学家都还记得,本世纪40年代有一段时间,国际上一批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忽然“失踪”了。直到美国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这批科学家才又在公开场合露面。中国也有这样类似“失踪”的科学家。邓稼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所从事的工作,在一段时期属于国家的高级机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冉冉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在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又落在了他和其他科技人员的肩上——研制氢弹。……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要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掌握这些技术,除了党和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邓稼先等人作为直接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一个多月后,也就是1986年7月29日,著名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全身大出血逝世。
那一年邓稼先62岁。说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们就会想起邓稼先,想起他为了国防建设,28年在戈壁沙漠中隐姓埋名的奉献。但是,许鹿希与邓稼先28年聚少离多,长时间分居,28年之后,他们夫妻团聚仅一年,邓稼先就去世的凄美故事,许多人却不知道。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为了守住一种精神,至今都还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简朴生活。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批人,他们的灵魂始终像天使一般纯洁,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奉献,只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
【且读且思】
1.本文叙述邓稼先的事迹时,采用了哪种叙述顺序?请具体说说。
2.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1.采用了插叙,通过妻子读报的形式,插叙了邓稼先28年别妻离子、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事迹。
2.通过议论点题,卒章显志,赞美了邓稼先及其妻子为了他人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的
伟大精神。
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
胡银芳
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参加建设。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婚后5年,他们生活得无比快乐。可是1958年8月,随着邓稼先工作的突然转变,他们进入了寂寞的人生。
那晚,邓稼先睡在床上不断地翻身,许鹿希问:“你今天怎么了?”邓稼先坐了起来,轻轻地把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我要调动工作。”她忙问:“调到哪?”他说:“这不能说。”她又问:“干啥?”他又说:“这也不能说。”她的心被刺痛了:“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仍然坚定地说:“这不行。”
这让许鹿希很难过,她刚30岁,孩子还小,她不知道他去干什么,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可是邓稼先说:“我如果做好了这件事,就是死了也值得。”
她了解他,他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定是不能改变的,他要干的事情也一定不简单。于是她咬住嘴唇,点了点头,说:“我支持你!”
此后,邓稼先便“人间蒸发”了,再也没有只言片语。
之后不久的一天傍晚,许鹿希领着两个孩子出去散步。刚走出楼门,她就注意到,有几个以前经常打招呼的人在一边看着她们娘儿仨窃窃私语。那些人问:
“许老师,好久没有看到孩子的爸爸了。”
许鹿希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答:“出差了。”
“出差了?怎么那么久,不会是……”
“不会是什么?”许鹿希笑着反问。
“没事的,没事的。”问话人快速地走了。许鹿希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下意识地把两个孩子的手拉得紧紧的。
两个孩子摇晃着她的手问:“妈妈,爸爸呢?”听着孩子的问话,许鹿希内心涌上一种难言的苦衷。不明真相的人还在猜忌,以为邓稼先要么是被打成了“反革命”,要么是抛下她们另寻新欢。她的心里很不好受。
一年、两年、五年就这么挺过去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此时,她隐隐约约地知道丈夫在做什么了。这个时候,她感觉到自己的牺牲很值得。
【且读且思】
结合选文,说说你从邓稼先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答案:
为了国家利益而愿意牺牲个人的一切
同学们,你们了解邓稼先的最后岁月吗?阅读下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本文标题的。
怎么到现在才来
罗元生
1985年7月的一天,邓稼先从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开有关高技术的会议,妻子许鹿希关心地问他的肝怎么样。他觉得肝脏没有问题,但是告诉妻子,大便困难,肛门有时痛得无法坐下来。许鹿希便催他去301医院做个检查。考虑到会议时间紧张,邓稼先原想到医院拿一点润肠药就回来,没想到经过仔细检查后,医生严肃地问他:“怎么到现在才来?!”
“怎么到现在才来?!”这个问题邓稼先从来没有想过。他知道九院(九院是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的简称)职工近几年有过几次体检,但他自己一次也没有检查过,因为大家体检时,他不是到罗布泊去了,就是到其他基地去了。有时,一个月从一端到另一端穿行国土两趟,忙得直不起腰、喘不过气来,当然就顾不上去医院体检。他过去曾经担心的一些病状在这次检查时并没有恶化,而他不在意的部位问题倒来了。“别走了,立即住院!”医生语气很坚定。“我现在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由我主持,能不能让我把这个会开完再说?”邓稼先向接诊的医生解释道。“这是医院,不是会议室。”医生对他说。看来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邓稼先也立即明白了病情的严重性。
其实,他早就料想这一天会到来,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这一天是1985年7月31日。
301医院确诊邓稼先患恶性直肠癌。
答案:
是责备,更是关爱,充满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