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南
一、单选题
1. 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2. 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3. 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4. 管理的主体是(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5. 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命令一致原理 D.穆登
D.实现创新
D.管理者
D.头脑风暴法
6. 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 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D)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C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 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A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 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D. 人是社会人
10. 控制活动应该(D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1. 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2. 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D )
A.管理培训 B.管理实践 C.劳动竞赛 D.心理革命
13. 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D )
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
14. 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B )
A.越小 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15.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A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16 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A )
A.指导与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计划工作
17. 个人管理与集体管理相比,据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决策方面( A)
A.前者更有效 B.后者更有效 C.两者同样有效 D.两者都无效
18. 适合于评价任何一种职位,最有创见和最有前途的主管人员评价方法为(B )
A.职务系数法 B.时距判断法 C.四象限法 D.比较法
19. 成功地履行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要求是(C )
A.德才兼备 B.具有管理能力
C.强烈的管理愿望 D.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
20. 从某种意上说,既是计划工作的基础,又是控制的基本标准的是(A )
A.实物标准 B.费用标准 C.收入标准 D.成本标准
21. 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A )
A.计量决策法 B.主观决策法 C.边际分析法 D.德尔菲法
22. 在实际工作中,实际上不存在纯粹的(A )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D.直线型组织结构
23. 管理过程理论强调(A )
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B.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D.要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24. 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C )
A.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B.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C.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D.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二、判断题
1. 现代管理学的起源是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西方工厂的管理实践活动( √ )
2.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 √)
3. 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一般而言,概念技能所占权重高于技术技能 ( √)
4. 法约尔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 × )
5. 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一般而言,概念技能所占权重高于技术技能 ( √ )
6. 法约尔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 × )
7. 泰罗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 × )
8. 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得到别人的尊重 ( × )
9. 按决策的作用(所处地位)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专业决策。( √ )
10. 行为决策学派认为决策是一个选优过程,所以决策结果是基于已有资源背景下寻求利润或收益的尽可能大。( × )
11. 组织层次过多,不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 )
12. 环境变化剧烈时,组织结构弹性应该大一些。( √ )
13. 有效的领导方式与环境和个性无关。( × )
14.领导采用的领导方式应与下属的“成熟”程度一致。( √ )
15.只要控制工作做得好,完全可以防止管理失误。( × )
16. 反馈控制最大的缺点是,在管理者实施纠偏措施之前,偏差已经产生,损失已经造成,对工作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进行反馈控制。( × )
17. 群体决策理论的三个前提是自主性、共存性、差异性。 (√)
18. 群体决策的过程是群体成员相互妥协并谋求意见一致的过程。( × )
19. 组织变革的阻力是消极的,应予以杜绝。 ( × )
20. 事业部制的优点之一是高层权力比较分散。( × )
21. 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四种领导方式”不能主观确定哪一种领导方式最好。( √ )
22. 一个优秀的领导通常是以一种领导方式为主。( ×)
23. 没有计划和控制系统,就无法实现组织中的沟通,组织中信息流就会中断。( √ )
24. 直接控制是指具体操作者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直接控制。( √ )
三、简答题
1.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管理的对象是相关的人、财、物。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①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
②研究具有一般意义的管理职能、原理、原则;
③研究管理理论的思想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历史比较;
④研究多种管理方法及其通用性。
2. 行为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行为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从人的作用、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人的工作,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取得较高的利润。
3. 组织会面临哪些一般环境?
答:影响某一特定社会中所有组织的外部环境称为组织的一般环境,也称间接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等一般环境。
(1)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2)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
(3)经济环境。是影响组织特别是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第二,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
(4)技术环境。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反映着一定的技术水平。社会的技术进步会影响这些物质条件的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从而影响利用这些条件的组织活动的效率。
(5)自然环境。中国人做事,向来重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天时”主要与国家政策相关的话,那么,“地利”则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
4. 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答:一般而论,决策的类型有以下三种分法: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其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性可将其分为: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
(3)按决策条件和后果的可靠性可将其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定型决策。
5. 霍桑工厂实验提出的原理有哪些?
答:霍桑试验得到如下三个结论(提出的原理):
(1)工人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员工合理需要的满足度。
6. 如何理解决策的涵义?决策的重要性?
答:决策是对未来行动目标、方向、策略的确定,是从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决定的过程。
对决策的进一步理解:决策是管理活动的基础;决策是有目标的行动;决策要有备择
方案;对备择方案必须进行因果分析和综合评价;要从备择方案中确定最满意方案。
决策的重要性包括如下几点:
①决策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②决策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前提;
③决策具有管理活动最基本的功能;
④决策是现代社会运转的轴心。
7. 什么是组织?如何理解组织的涵义?
答:组织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的含义有静态、动态两种理解。
组织的静态含义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经过分工合作,及按不同的层次明确各个成员的权力与责任,所构成的一群人的集合。”
侧重于管理职能的过程是组织动态的一面,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组织一项某某活动,组织起来为完成某项目标而奋斗等。这时的“组织”,实际上是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发挥作用、完成组织目标的整个过程。
8. 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如下几点:
①被控制的对象要有两种以上的变化可能;
②控制者可以在这些可能中进行选择;
③要有明确的操作计划;
④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
9.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其中,主要的管理思想包括:
(1)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
(3)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来代替个人经验。
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
(1)定额管理和差别计件工资制;
(2)实行职能工长制(专业管理);
(3)挑选第一流工人;
(4)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6)在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10. 决策过程需要哪几个步骤?
答:一般地讲,决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和确定目标;
(2)拟定备择方案;
(3)评价和选择方案;
(4)决策的实施与反馈。
11. 事业部制的管理特点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事业部制基本的结构特征为: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各事业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主要负责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调整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大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该结构的优点为: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集中精力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
(2)各事业部主管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发挥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3)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
(4)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和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该结构的主要缺点为:容易造成组织结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的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各事业部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不利于事业部之间的人员、技术、管理等的交流。
12. 影响组织变革的阻力都有哪些?
答:影响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包括:人的惰性;不确定性(变革使已知的东西变成模糊不清和不确定);担心失去既得利益;对组织变革认识不同(有人认为改革并不符合组织
的目标和最佳利益);改革持续时间过长,使参与者感到不耐烦或丧失改革的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