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诗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今年夏至日为6月22日。《恪遵宪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是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礼记》中也说:“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鼓翼而鸣;半夏、木槿这两种植物也逐渐繁盛开花,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现。
夏至以后,即将开始一年里最热的天气——入伏。夏至节气也是诗人们喜于咏吟的对象,留下了不少佳作。
唐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诗: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这里写的是夏至五月时炎热在加剧,以及蝉鸣、雷电、彩虹等物候和天气现象。夏至过后,阳气开始衰落,阴气开始生长,所以诗中说“二气各西东”。
唐代权德舆有《夏至日作》诗,写道:“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诗说大自然不停地运行,四季交错,虽然夏阳如火,但却意味着阳盛之中也有阴生。
宋朝张耒在《夏至》诗中也隐喻了这样一种哲理,就像酷暑炎夏终将过去,这是自然的规律。诗说:“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诗中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诗写夏至到了人们生活的变化。黑夜变长,官府少事,农夫最忙。诗人闭门避暑,欣赏竹荷风光,如有烦闷,可举杯消忧。
贾弇的《孟夏》诗中道:“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诗说一进入夏天,慈竹长得密集而有序,远望云气如楼阁,幻同似境,耳边还有青蛙奏乐,夏天真是迷人啊。
夏至正处在梅雨天中,农民们希望这时能够下足雨,以保障秋季的丰收。宋代诗人苏辙《五月十九日夏至喜雨》(农历)表达了这一愿望:“一旱经春夏已来,好雨连宵晓未收。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农忧。力耕仅是公家取,遗秉休违寡妇求。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腾上欲迎秋。”
夏至午后至傍晚常会形成雷阵雨,骤来疾去,变幻莫测。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巧妙地借喻这种气候特点,写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句,不光是写景,和下句连起来看,实是借其双关语来写男女之情。现代人常用后两句诗,形容一对恋人微妙的情感关系。不过原诗的“道是无晴却有晴”也改成了“道是无情却有情”了。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後得雨》
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 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