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姓名: 用户名: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
提纲: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阶段 (一)萌芽阶段 (二)初步发展阶段 (三)高速发展阶段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1.贷款周期长所带来的利率变动问题
2.目前,不少商业银行都存在违规操作,手续繁琐,内部管理不完善及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
3.比例失调问题
(二)国家政策法规的制约 1.国家政策的影响 2.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3.法律道德方面的问题
(三)消费者自身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针对商业银行本身所采取的措施
1.改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市场经营手段 2.奖励和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
3.杜绝违规操作,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银行竞争力 (二)国家应采取的积极措施 1.个人信用信息机构建立的模式 2.解决国家政策问题 3.解决法律方面的问题
(三)消费者自身起好带头作用 1.提高居民收入
2.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
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银行的信贷业务在经济的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凸现。而商业银行作为众多银行中的一帜,其消费信贷业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经历了跌宕起伏,但最终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史无前例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在其蒸蒸日上的背后也存在许多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采取规范性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系列针对性举措。 【关键词】: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信贷业务
第 1 页 共 7 页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402)写作批次
【正文】: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阶段 (一)萌芽阶段
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以消费者个人的信用为基础,发放给消费者信贷资金,用来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个人或家庭消费贷款,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消费信贷在发达国家历史悠久,对联系生产制造业、商品零售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起着桥梁的作用。我国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远没有西方发达国际起步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放全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开始,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才拉开帷幕。此前,对于消费信贷这种被外国人所熟知的业务中国人是一无所知的,从1985年开始国人才真正接触到消费信贷业务。但是这种业务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消费信贷业
[1]
务一直不被国人所及接受,更没有在商业银行中发展起来。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人们都接受不了这种有风险的业务。
(二)初步发展阶段
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一声炮响送来了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的春天。受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额锐减,由原来的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1998年夏季受国内特大洪涝的影响我国的内需又面临这严重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财政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扶持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这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各个商业银行紧紧追随国家政策的方向来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随着央行1999年3月颁布的《关于个人开展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从1999年开始商业银行大规模地开展个人住房贷款。据统计,到2007年6月末,我国商业性的个人住房贷款高达25 720亿元,而在此前10年间,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超过190亿元,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在不满10年时间里增长了近140倍。除此之外,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也逐渐开展起来, 个人消费信贷占商业银行信贷总额的比例迅速
[2]
上升。消费信贷品种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基本上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个人消费信贷新产品体系:从业务范围开来看,已经发展到住房、汽车、助学等多个领域;从消费信贷的贷款方式看,已由担保方式发展到信用方式;从消费信贷的用途来看,已经从指定的用途改变成不须指定用途;从消费信贷的提取方式看,已从约定的方式变为不需要约定的方式。从信贷工具来看,已经出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多种方式的贷款业务;从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来看,已经由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到有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可见,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基本上包含了各种客户群体的不同消费需求。 (三)高速发展阶段
2008年美国再次发生次贷危机,加之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额出现再次滑坡,2009年我国的出口额再次大幅降低,原来对外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难以继续维持。长期的发展中,我国都是以对外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来促发展,而消费的贡献率一直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的潜力急需被挖掘,而消费信贷业务是挖掘消费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3]
目前,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1.贷款周期长所带来的利率变动问题,利率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获利的多少。在贷款期间如果利率发生变动就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润或者是影响贷款者的换代偿还金额。许多商业银行更加愿意以平稳的利率来规范音带信贷行业的经营,从而确保消费信贷业务的质量。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商业银行根本没有能力来决定利率,其只能根据中国银行的变
[4]
动来变动。这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的状况所造成的风险给商业银行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漏洞。
2.目前,不少商业银行都存在违规操作,手续繁琐,内部管理不完善及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商业银行内部的违规操作是导致银行资产风险的最重要原因。商业银行之间日前竞争十分激烈,各个商业银行都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客户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不惜违规操作,肆意放宽贷款范围,
第 2 页 共 7 页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402)写作批次
给一些原本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这样的操作造成了信贷行业秩序的混乱,行业内部的管理存在巨大的漏洞.另外,我国个人消费贷款申请手续复杂,不仅要提供个人收入证明、健康报告、家庭背景等资料,还需要到多个相关部门办理各种证明和文件,而且银行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借款人进行逐笔严格的审查,一笔业务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但是贷前调查不全面、缺乏风险预警机制、数据库技术处于空白状态、自动化处理能力不强,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来识别风险,而这种风险的识别主要是根据贷款是否能按时归还,而不是使用专门的风险度量工具,特别是对信用风险的控制缺乏有效措施.最后就是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缺乏专业的技能,他们对于金融行业的知识不够娴熟,对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不够了解.于多从业人员并没有专业的培训或学习,只是以业务量来确定其薪资和职位.
3.比例失调问题,众所周知,西部经济一直处于落后水平.据悉西部十二省市的消费信贷额仅占全国的13.8%,而仅上海,浙江,北京三地的消费信贷额就占到全国的近60%.这样一种畸形的行业发展趋势不得不说和银行本身的政策有着很大关系,虽然经济的制约作用在这里不能小觑,但是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时所设置的门槛把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低收入的人群卡在门外.商业银行并没有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水平设置不同的政策.不但如此,商业银行对收入较高的客户群有特殊的优惠措施这样更加拉大了消费信贷业务在不同群体中的推广比例. 国内商业银行细分目标市场惯用的客户基本财务变量,借鉴客户生命周期理论,按照客户年龄和行为特征进行多维度市场细分,将国内某商业银行的高端潜力客户先划分为三个年龄组,再根据客户三类交易行为数据在各年龄组内再细分为三个异质群体。商业银行提出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做好营销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银行营销服务成本,达到银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增加经营利润的商业目标。商业银行这种举措无疑会扰乱信贷行业的秩序,虽然促进了商业银行的获利,但是长远来看给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造成了严重的壁垒.
(二)国家政策法规的制约
1.国家政策的影响,日前国家出台的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政策激活都是行政性的,而商业银行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这样的政策与商业银行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受到利益机制的约束,所以商业银行并没有对国家的政策倾注过多的热情.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增
[5]
长速度、盈利空间以及资产率都会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在信贷业务的投放、结构调整、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上做相应调整,以保持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2.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1)个人信用资料不完全,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
在一个地区能否开展征信服务,最重要的条件是征信公司能否快速、真实、完整地获取个人信用的详细资料,并能够正确完整的向商业银行提供对这些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能够提供的信用文件主要有:;一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二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证明;三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第一项虽可以说明个人的职业、职务、政治面貌及对党纪国法、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但还不能完全用来客观地评价个人的道德品质;第二项与经济有关,但它只能提供个人在某时的存款余额和实物资产情况,这些数字并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第三项只能说明持有人的自然状况。 此外,我国尚未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的收入状况很并不是透明的,而且我国也没有推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个人的现金收入、支出、个人债务、债权的情况等没有系统的电子记录,个人或家庭并没有像企业一样的一张资产负债表,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和材[6]
料。
(2)对个人信用材料的隐性保护成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系统完善的巨大障碍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制度,符合个人实际的、完整的个人资信的信息和数据主要来自于公安、街道、单位等部门。但是现在最主要的是个人对于自己个人信息有权利不公开,其有权要求各部门进行保护。目前,各部门对个人信息仍处于隐形保护状态,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系统的建立。
第 3 页 共 7 页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402)写作批次
(3)缺乏准确的个人信用记录
个人的信用一般是通过连续的信用记录建立起来的,个人信用记录直接记载着个人信用行为的结果,没有记录就无法判别信用的好坏。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金融机构没有对居民个人信用行为的系统记载。以商业银行为例,个人信贷档案作为一种业务资料,往往不加以收集管理,进行详细连续的记载,以至于信贷档案往往流失在信贷人员手中。另外,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付款记录还不能互相沟通,致使在一家银行欠账的
[7]
客户,在另外一家银行可能照样开立新账户。没有真实、系统的个人信用记录,没有同业、各业信用记录的联合,个人信用制度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4)缺乏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作保障
从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环境来看,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涉及个人信用方面的规定较少,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法规来调整个人信用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少数相关的法律,比如《担保法》、《贷款通则》、《合同法》等与个人信用衔接不够,针对性不强。另外,对于个人失信行
[8]
为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惩罚力度和惩罚方式。
在配套相关政策方面,目前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等尚未出台,导致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不透明,不但隐藏着严重的法律与道德风险,同时也使个人资信评估难以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
3.法律道德方面的问题
与国外早已成熟的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相比,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形见绌.目前,我国主要是参照《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调整消费信贷行为,缺乏更加完善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如消费信贷市场准入退出、抵押担保物权交易方式、交易税费、消费信贷保护、个人信用破产等,特别是银行与消费者的职业、收入、银行账户、赊账与债务、支付能力与习惯、婚姻状况、诉讼与交易记录及道德品质等信息不对称,给消费信贷的发展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现行司法审判实践仍保护弱势的消费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承担了过重的社会责任,消费信贷缺乏有力保障,造成商业银行承受消费信贷的不公平待遇。在
[9]
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不受理小额债务,商业银行也因为诉讼费过高,难以依法主张权利。
(三)消费者自身的问题
消费者在当今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拉动,国民经济很难有所增长.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靠经济,而在这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消费者无疑成为主力军.国家采取一切措施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但是消费者却秉承着中华民主五千年的光荣传统不肯放,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家,人们更倾向于明天华今天的钱而不
[10]
愿意接受今天花明天的钱,这样一种风俗传统造成消费信贷行业发展的桎梏。一种文化决定着一种生活态度,对于中国人这种传统的生活态度我们不能批判,但是如今国民经济要发展就要使人们改变这种传统的消费观.使消费者接受消费信贷业务,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针对商业银行本身所采取的措施
1.改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市场经营手段,此后商业银行在经营战略上应该重视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并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针对规划出的合理的细分市场和目标定位设计不同的产品,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各自都有针对性,这样的产品才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服务方面也要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服务类型。
2.奖励和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这一举措主要是针对银行本身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而言的.对于各个业务,印和拿过应该从头到尾的进行实时监控,首先在业务办理前应该对贷款人进行调查,在贷款办理时应该对贷款合同进行审查对贷款人进行审核,在办理完贷款业务后应该对贷款人的还款情况进行审查管理.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银行都应该派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管.即完善了银行的监管系统又确保了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安全. 科技进步是推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借鉴国内和国际金融机构先进经验,启动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系统平台和工具体系的建设。首先是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贷管理信息
第 4 页 共 7 页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402)写作批次
咨询系统,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平台,在采集信息、共享信息、处理业务、风险控制和数据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二是加快贷款五级分类步伐,提高贷款定价和限额设定的精确度。三是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文化保障体系,金融业风险管理的失败往往不是由于缺乏政策、程序和技术,即使设置了非常科学的政策、程序、检查、报告等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个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这些都将只是形式。四是面更新客户内部评级体系,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导向,引入先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设计开发客户违约概率模型,提高信用风险计量的科学性。
3.杜绝违规操作,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银行竞争力 (1)完善对员工的业务考核评价体系。对各部门员工的的业务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并采取防范措施对管理效果进行及时的跟踪记录,把柜员的业务量、营销业绩与风险管理水平等因素作为对柜员综合考评的指标,并将其与员工的个人所获奖励及岗位职位提升相结合。
(2)加大对差错率高网点的业务监管力度。通过定期通报各网点业务差错率等数据,分析总结各网点业务差错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指导意见;同时通过各个网点的经理进行交流、加大检查力度等手段,逐步改善差错率高网点的业务质量。
(3)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工作。对柜面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岗位分离;员工要按照规定办事;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加强对授权业务的管理与审核;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惩处。
(4)完善监督检查职能。各分行的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检查,对不合理不合规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现场检查与调阅录像等非现场检查形式相结合,在全行业形成风险检查与风险控制的高压态势,促使员工不断强化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是减少员工业务操作风险的有力保障。在业务管理上,基层管理负责人应及时履行职责,各个支行行长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管理,定期抽查录像,使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得到有效落实,使违规违章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制止。
(6)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深入地开展内部教育工作,规范员工的业务办理合理性。首先加大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商业银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章,以信任代替纪律的陋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不断强化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理念、管理、道德和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部控制氛围。 银行内部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员工对《业务操作指南》进行系统的学习。杜绝业务操作随意性和习惯性,提高柜面业务的规范化操作水平。通过员工之间互相考核,专业组织分散考核,以及支行统一考核的形式,检验员工对《业务操作指南》的熟练程度,从而有效地提升员工规范化操作能力。
(7)要求员工积极关注外部欺诈风险事件,提高风险防范技能.积极关注外部欺诈风险事件的新特征、新动向,总结防范经验并采取措施,提出防范要点与防范手段。通过培训、加强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高一线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技能,有效降低外部欺诈的风险。 (8)最后应该加大商业电子银行推广的力度,转移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电子银行产的特性品决定了其具有转移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功能。加大电子银行推广力度,可以从减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电子银行的签约也需要注意风险的防范。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就要树立操作风险意识,把防范操作风险始终贯穿于业务经营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控制柜面风险,减少损失,提升业绩。
4.针对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城市消费信贷业务比例失调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想尽办法在西部城市大力推广宣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西部城市和发达城市的经济差异设计出不同的方针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设计方案,使消费信贷业务大众化,平等化。在这个收入差距较大的年代,商业银行不能因为贫富的差距而区别对待客户,应该以同样的标准,同等的服务对待客户。
(二)国家应采取的积极措施
第 5 页 共 7 页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402)写作批次
1.个人信用信息机构建立的模式
(1)从国际上来看,个人信用信息机构的设立、运行有三种基本模式可供选择: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通过建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强制性要求企业和个人向这些机构提供征信数据,并立法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这种做法的效率比较高;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模式,即个人信用信息机构由会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只有会员单位才能享受到个人信用信息机构提供的信息,同时各会员单位有义务向信用信息机构提供其掌握的准确而全面的个人信用信息;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运作机制,靠行业的自我管理形成具体的运作细则,政府仅负责提供立法支持和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在这种运作模式中,利益导向是核心。就第一种模式而言,在我国建立一套个人资信调查和报告系统,相应的投资和维护费用很大,国家财政负担较重;就第三种模式而言,在我国相关个人信用数据开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纯粹的商业化运作可能带来信用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从而制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借鉴西方征信制度发展的经验,考虑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我国宜采取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以会员制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模式组建我国个人信用信息机构。
(2)个人信用信息机构建立的步骤,首先我国构建个人信用信息机构应采取渐进式策略,在条件成熟的大城市率先设立资信公司,并以此为中心,构建区域性辐射网络,最后实现构建全国性个人信用体系的目标。 第一步,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区域性个人信用信息机构,并把业务严格限制在本经济区内。其方法:按照中央银行各大区行的设置方法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经济管理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选取一个处于经济或金融中心的大城市,由政府或央行牵头,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出资或由社会投资主体出资,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资信公司,并以此为中心,逐步构建覆盖本经济区域的个人信用信息网络。同时,探索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有关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为构建全国性网络打基础。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引入竞争原则,允许各经济区域内的资信公司业务向其他地区渗透,逐步实现区域性资信公司向全国性资信公司转变。第三步,按照市场选择为主,政府或央行选择为辅的原则,构建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信息机构,并进一步完善信用制度,实现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
(3)个人信用信息机构个人信用信息库的建立,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库可按“部门”逐渐联合的原则进行。第一步,由当地人民银行牵头,以各商业银行为单位,打破“行际”间信息封锁的局面,实现银行系统内部的联合征信。第二步,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当地个人信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公用事业单位、“三金”管理处、财政、税收、审计、司法、街道等所有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部门,实现本区域个人联合征信。第三步,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个人信用领导小组牵头,对各区域间个人信息库进行联网,实现全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
2.解决国家政策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消费信贷的环境,对一些限制性政策进行调整,刺激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同时国家可制定新的相关政策,例如通过国家政策补贴等手段刺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依靠国家政策为保障,商业银行能够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并采取针对性的 优惠措施.
3.解决法律方面的问题,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将法律体系系统化,针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本身的特征及时发现法律漏洞及时修改.做到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对诬告、诽谤者诉诸法律。 (三)消费者自身起好带头作用
1.提高居民收入,拉动消费增长,缩小贫富差距.国家的三农政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广大农民应该积极配合国家的这一政策,在国家的领导下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经济活起来。
2.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传统的消费观念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在农村的发展,人们应该积极地跟随国家的政策方针,积极参与到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经济的发展,国家
第 6 页 共 7 页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402)写作批次
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力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人民扮演的角色是无法被取代的。所以人们应该转变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传统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谭燕芝,李兰.论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给予借鉴美国消费信贷的视角.消费经济,2008(6)
[2]潘丽娟.我国消费信贷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技术,2008(1)
[3]邵彦敏.启动消费信贷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之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方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北方经济》,2012年12期
[5]孙浩.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谭伟雯.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暨南大学》,2010年
[7]申彦.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消费信贷现状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王娟.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风险管理研究.《特区经济》,2011年第5期
[9]陈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北方经济》,2012年12期 [10]成丽英.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1-52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