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盘城中学、永丰中学合并异地建设工程项目
盘城中学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方案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地处浦口区盘城街道盘城社区卞家场组,用地面积48024.0平方米。该中学校为原盘城中学、永丰中学合并异地重建项目,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按16轨48班普通公办中学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南京市规划局规划设计要点; 2、南京市规划勘测红线图;
3、《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 4、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关线性技术规范、标准 三、设计理念:
1、前瞻性:符合新世纪教育发展现代化趋势,体现出校园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人文化等创意,满足可持续发展规划,节地、节能和保护自然发展要求。结合地域、地区特色特点以及南京市特有的校园文化、中小学建筑风格等,以高起点、高要求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完美生态、现代化的一流校园。
2、舒适性: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用地地形、地貌等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好校园的景观、交通、日照、朝向以及师生上课和办公条件等方面的舒适性设计。
3、整体性:结合用地面积及主要建筑单体、配套设施、市政设施等要求,设计将所有功能通盘考虑,采取了化零为整的布置方式,各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区明确,交通、人流通达便捷,消防、疏散安全通畅,努力打造一个整体性较强的校园布局。
4、教育性:在把握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的同时,设计上更多的体现出了多层次的交流空间,强调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满足教学、信息、科研、实践、劳动等需求。
5、生态性: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利用用地内自然条件,结合建筑与生态的和谐以及南京市特有的校园文化,营造出宁净、自然、艺术、青春、活力、节能、环保并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现代文化教育环境的生态校园。
四、总体布局:
校园建设以规划布局为首,可持续发展规划,完善的校园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得以健康、科学发展的前提。方案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合理的将动、静两部分有机的分区,使动、静分区即相对独立又有便捷的联系。主入口分设在两条马路上,南侧为主要学生人流入口,西侧为教师及车辆入口,在交通方面做到人车分流、疏散明确。
五、道路组织:
充分利用现有用地地形,结合单体建筑布局,整个校园用地设南、西侧两个出入口,使其与两条规划道路发生紧密联系,同时将校园内道路、景观、交通、停车等系统筹考虑、合理布置。
1、主干道:沿校园南北向布置一条宽畅的主干道,有机的将教学区、运动区做到动、静分区,道路两侧以大面积绿化带、建筑小品、富有校园文化内涵的宣传栏等将动、静两部分相对隔离。东侧布置带有简易看台的标准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西侧为教学、办公、会议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庭院:在教学、办公区域内,合理地利用两排教室及办公用房之间,形成一定规模的空间庭院,配以精心设计的景观绿化、建筑小品、文化雕塑等,强调建筑环境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营造出生态校园的舒适性、创意性、艺术性、人文性、教育性的现代化校园。
3、停车场:本设计方案考虑地上停车结合地下停车的方式进行布局,停车数量共90辆,分别地面停车41辆,地下49辆。地面停车位置沿用地西、北侧边界处,其余停车位置设在体育馆地下。停车场位置设计合理数量充足,交通流线明确,对整个校园不产生任何疏散交织现象。
4、绿化:该项目地形及其不规则,绿化景观应考虑点、线、面统一构成。设计在不影响建筑布局的情况下,尽量利用用地内现有自然条件,结合纵、横向景观设计、绿化布置等精心策划,达到了校园绿化率达到30以上,创造出优美、舒适的种种层次的空间环境。
六、单体建筑: 1、综合教学楼: 1-1、平面设计:
综合教学楼由封闭及半封闭的庭院组合形成教学用房、行政用房、辅助教室、及大阶梯教室四部分,各功能分区明确,通过不同宽度(2.7M和3.0M)和不同形式(单面开敞、双面封闭)的连廊有机连接,既保证功能分区间的各自独立,又能相互联系方便使用,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主要功能用房均有良好的朝向及充足的采光,且均满足噪声、及视线间距要求。在空间环境上,整个综合楼是一个充满文化交流的场所,在很多节点上设置机动空间,充分满足学生交流、开展活动及开放阅读等需求。内庭院内分别以不同季节为主题,设置园林景观、小品、铺地及绿地、水景等,形成四季有景,各有不同。
东侧布置三栋教学楼,靠近南侧出入口附近,设置门厅,起到方便学生进入、汇集人流的作用,每栋四层为一个年级12个班,这
样每年级均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教室采用9米X8米柱网,科学合理的柱网尺寸,不仅满足功能上的合理,更对建筑成本的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室外2.7M的宽阔外廊,方便学生课间休息交流。端部设计开放阅览区。
西北侧靠近西侧学校次入口附近设置办公区(根据面积需要,一层为辅助教室部分),办公为二到四层设单独门厅,各层关键部位用门分割各功能区,方便管理跟使用,其中四层设置两个小会议室,及150人大会议室一间。
西侧中部设置辅助教室,内设置图书阅览及各类实验室,满足各年级使用及学校管理。
西南一层设558人大阶梯教室,并设单独门厅,不仅方便使用还有利于学生疏散,满足安全要求。
中部其联系作用的大的连廊,一层为开放式,便于内庭院景观的流通,上部连廊上设置教师办公室及小教室等。 1-2、立面设计:
建筑造型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体现教学场所的文化特质,蓝灰色的四坡屋顶,以橘黄色墙面砖墙面为主,配以白色、浅黄色小块面的涂料墙面及腰线。设计手法简洁、明快,体现青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建筑风格与园林式校园相协调呼应。
2、体育馆: 2-1平面设计:
体育馆综合楼位于校园西北角,建筑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7230平方米,建筑高度17.5米。建筑平面呈矩形,一层设置学生食堂(餐位870个)、教师食堂(餐位160个及包间两个)及后厨相关设施。二层设置风雨操场,可满足两个班级同时进行篮球教学或进行正式比赛。周围配备乒乓球室及体重训练室。风雨操场夹层设观赛平台及健身室兼舞蹈室。风雨操场可同时容纳两千人集会,并设置舞台进行小型演出和活动。地下一层设置49个车位的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
该建筑功能多元,为满足不同人群合理使用,分别设置了两个学生餐厅入口(面向体育场及教学区)、教师餐厅入口(面向教学区,
与学生餐厅分而不隔)、后勤人员及货物入口(位于建筑北侧)、地下车库入口以及体育馆入口。体育馆通过南北两侧的室外大台阶直达二层,与体育场联系紧密,且与就餐人流互不影响。
2-2、立面设计:
建筑在外墙、楼梯间、室外大台阶及大平台等多处采用大面积虚实对比手法,结合一大一小两个景框式出挑,使其在沿体育场面、沿教学区面及沿街面都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石材、玻璃、木质的运用,使建筑庄重、大方、又极具现代感,充分体现了校园建筑的特色。
七、建筑消防:
该地块在两条城市规划路上设置了西、南侧两个对外出入口,出入口位置距离两条规划路交叉路口均大于80米,满足出入口位置设置要求。在校园内合理的设置了环形通道及庭院穿越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可到达每栋建筑的周边进行扑救,有效的解决了消防死角问题。
综合楼教学建筑共四层(局部一层),设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不超过2500平方米,设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其相邻安全出口最近边缘间的水平距离大于5.0米。平面内设置七部疏散楼梯,疏散宽度满足要求,且任意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均满足规范疏散要求。外墙靠近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M,内转角处距离不小于4.0M,或设置固定窗扇火灾时可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窗。
教学用房采用2.7M外走廊,辅助教室及办公部分采用2.7M的封闭内走廊,中部采用3.0M的外走廊。 本建筑与周边建筑的防火间距大于6M,建筑四周消防车均可以到达,封闭内院长边小于24M。
体育馆建筑设封闭楼梯间,楼梯间设乙级防火门。建筑设自动喷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0平方米,分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其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5m,疏散门数量设置满足规范要求。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面积超过120㎡时设2个或2个以上出口;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5m时,设一个净宽大于1.4m的疏散门或两个净宽不小于0.9m的疏散门,疏散门不设门槛。
八、绿色建筑: (一)、建筑专业:
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拟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提高师生在校期间的环境舒适度,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之中。
1、节地与室外环境:
1)项目设计力求不破坏周边已知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绿化环境及其他保护科目。
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腐、毒等危险源。 3)本项目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影响,建筑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或造成光污染。
4)建筑内部排放要求无污染源。
5)建筑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在需要区域适当采取隔离或对外降噪措施。
6)建筑应尽量采用屋顶绿化形式,尽量做到屋顶绿化面积不小于屋顶面积的30%,同事适当采用一些垂直绿化。 7)校园景观设计采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种植物,采用乔木、灌木分层覆盖绿化形式。 8)校园出入口距离最近的公交站点满足《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 9)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可满足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相关要求。 2、节能与能源利用:
1)建筑依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了细致的设计,建筑外墙、屋面、门窗遮阳、窗墙比等方面设计合理计算准确均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要求。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