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渡荆门送别 优秀教案

2020-09-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渡荆门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二)整体感知:

1 / 4

1.教师范读、领读。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名作品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著有《李太白集》。

4.选自《李太白集》。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25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诗人正值青年,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5.学生齐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流东下,可在诗人眼里,竟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夜晚,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霞让诗人目不暇接。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明确:运用拟人手法,借故乡的水有

2 / 4

情,不远万里送“我”告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亲人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

对诗中“送别”情绪应如何理解?

明确: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与作者的其他送别诗不同,并非为朋友送行,而是告别故乡。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25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情,江水流过的蜀地是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的一路送己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对方写来,越发显示出自己的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特色。

这首诗,作者描绘了出蜀过荆门山的沿途山川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作业布置】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3 / 4

渡荆门送别

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山水(远景)——月云(近景)景色壮阔——由景及情,留恋故乡。——赞河山、恋故乡。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