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我集中在贺兰县调研,先后到了贺兰生态纺织园的如意、德胜工业园的厚生记等十几家企业,参加了立岗镇先进村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因涉及对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思考,又延伸到西夏区、永宁县及石嘴山、吴忠、中卫部分市县的酒庄和基地进行了调研。
我国现有葡萄酒市场量约140万吨,其中约25%为进口,国产葡萄酒中几个大企业的产量约为60万吨,另外50万吨的生产单位复杂,酒的品质不高。像宁夏产区这样严格管理、规范酿造的“酒庄酒”市场上并不多,懂红酒的消费者会不时发出买不上好的国产酒的感叹。全国现有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宁夏2016年为47万亩,是我国种植酿酒葡萄面积最大的一个产区。
宁夏产区现有120个酒庄和60多个酿酒单位,其中,有45个酒庄具备了酒庄的综合标准。目前全国只有宁夏制定了酒庄的综合标准,要素条件包括葡萄品种、栽培育苗与葡萄园管理、酿造设备设施、工艺技术、酒窖及相关建筑等,主要内容体现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庄列级管理办法》之中,已有10个酒庄达到了“五级列级酒庄”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列级酒庄制度”是开我国葡萄酒管理制度之
先河的事情,制度借鉴了法国列级酒庄的经验,但更针对我国特别是宁夏产区的实际,条件更为苛刻,控制性、引导性更强。由于宁夏产区葡萄与葡萄酒的品质好,几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品鉴评比中,已获奖数百项,其中不乏业界权威的大奖。
近年来,宁夏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增加的势头猛,仅去年冬季到今夏就新增葡萄种植面积10万亩,且葡萄的价格稳中有升,优质葡萄收购价高的可达每公斤20元左右。宁夏产区酿制的酒庄酒数量不大但品质出众,每瓶售价均在数百元,性价比高,且随着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在世界葡萄酒界地位的不断提升,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参与葡萄种植、酒庄建设的企业热情高,投入大,今年初冬,贺兰山东麓的冬雪尚未融化时,就有数百台机械设备在沿山南北几十公里展开作业。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亩地难求、一棵苗难求”的状况。
然而,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在中国其他地区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情景。近期,新华通讯社报道《我国葡萄酒产业受洋酒冲击部分农民弃种葡萄》,反映河北省怀来以及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在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销售各个环节均出现了问题。报道反映的问题不仅出现在河北,在甘肃、新疆、山东、山西等产区也存在。我上个月沿河西走廊考察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见到大面积的葡萄园弃
荒,没来得及移走的水泥桩柱下,或种菜种瓜或杂草丛生……我在张掖见到一片有十几年树龄的葡萄园,问负责人,去年一公斤葡萄售价才3元钱。
为什么一粒葡萄两种结果?宁夏产区需要从中总结什么经验,警惕什么教训,防范什么风险,坚持什么理念?我以为,关键是发展模式。
宁夏党委政府确定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小酒庄,大产区”的模式是正确的。
在宁夏酒庄酒出现之前,我国国产的葡萄酒基本上以几家大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工厂酒为主。这些大酒厂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固定的葡萄园,一个工厂几万吨,十几万吨的产量,全靠从国内外采购葡萄汁解决,由于没办法保证葡萄的质量,只能生产大批量的低档酒,而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成熟,人们宁可去购买一瓶由新世界国家进口的原装酒,也不愿意喝一瓶低档低价的工厂酒,也即所谓“洋酒冲击国产葡萄酒产业”。正是从这个消费的源头开始,多米诺骨牌般地造成了新华通讯社报道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各个环节的严重问题,因为在大工厂化生产葡萄酒的链条中,成品酒、供应商、制造厂、榨汁厂、葡萄种植农环节繁多,都是各自独立的利益单位,他们只能各自维护自己的利益。 然而,在宁夏,“小酒庄,大产区”却是与之完全相反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葡萄酒产业面临严重挑战的形势下,
为什么独树一帜,且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调研中,专家、酒庄庄主、葡萄酒销售商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好固然重要,但如何利用好资源更为重要。像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有这样土壤、光照、降雨、气候、可控水条件的产区,中国并不多,李华教授说:“葡萄酒界一致认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优质葡萄酒产区。”但是,若走中国其他葡萄酒产区发展的老路,建几个大规模的葡萄酒加工厂,或仅仅作为大工厂的葡萄汁供应地,则不仅辜负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而且宁夏的葡萄酒产业也毫无希望可言。甫一开始,政府就明确而坚定地提出,宁夏产区不支持工厂化大规模生产葡萄酒,贺兰山东麓是酒庄酒的产区,是实行酒庄列级制度管理的产区,我们的规划方向、政策导向、招商条件、管理措施等都是围绕着保护珍稀资源环境,扎扎实实种好葡萄,建有特色小规模高品质酒庄而设置的,这就为“小酒庄,大产区”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大产区就是通过优质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庄的集群发展,形成葡萄酒大产业及产区综合功能。即,优质葡萄的种植区、酒庄酒的酿造区、风土文化的传播区、休闲旅游的体验区、一二三产业的功能聚集区。产区统筹规划,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设立了专司葡萄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成立了
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采取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来培育、引导、控制产区的发展,使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成为了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培育的品牌,成为了产区内所有酒庄共同拥有的品牌,成长为世界葡萄酒界公认的“新兴国产区”“酒庄酒产区”和消费者心中的“好酒产区”。
三、小酒庄是产区和葡萄酒产业的灵魂所在。酒庄是传统的葡萄栽培、酿造、销售的场所,酒庄要拥有与之相适应的葡萄园、酿酒师和酿造设备。规模不宜太大,大了就流于粗疏,大了就少了多样性。其实,从葡萄酒的发展历史来看,葡萄酒的秘密和生命力都蕴含在风格和特色之中,不同的酒庄产不同特色的葡萄酒,不同的人群欣赏不同风格的葡萄酒。贺兰山东麓产区“小酒庄,大产区”模式之所以成功,正是契合了葡萄酒消费的这一特点。
按照宁夏产区的管理标准,每个酒庄必须拥有自己的葡萄园,亩植400株左右,亩产500公斤左右,大体是一棵葡萄树产一瓶葡萄酒,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每一生产过程都在葡萄酒庄内完成,每一环节都在产区的规范监督下完成,确保了每瓶酒的品质。
巴格斯酒庄的庄主自信的对我说:“我每一瓶酒的高品质构成了巴格斯酒庄的高品质!”我说:“正是如此,我们每个酒庄的高品质,构成了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高品质!” 毋庸置疑,贺兰山东麓产区“小酒庄,大产区”的模式是
成功的,但这个成功只是启动阶段的成功,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是一个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我们的葡萄树尚年轻,酒庄尚年轻,产区尚年轻,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必须有足够的韧性,我以为,至少要用两个五年计划不懈地实践,方能见到“贺兰山下果园成,葡萄酒庄世扬名”的那一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