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2 术语与符号 3 材料
3.1混凝土基材 3.2锚栓 3.3锚固胶 4 设计基本规定
4.1锚栓分类及适用范围 4.2锚固设计原则 5 锚固连接内力分析 5.1一般规定
5.2群锚受拉内力计算 5.3群锚受剪内力计算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1受拉承载力计算 6.2受剪承载力计算 6.3拉剪复合受力承载力计算 7 锚固抗震设计 8 构造措施 9 锚固施工与验收 9.1基本要求 9.2锚孔
9.3锚栓的安装与锚固 9.4锚固质量检查与验收 附录A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条文说明
1
1 总 则
1.0.1 为使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被连接件以普通混凝土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设计、施工与验收,不适用以砌体或轻混凝土为基材的锚固。
1.0.3 后锚固连接设计应考虑被连接结构的类型(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锚栓受力状况(受拉、受压、受弯、受剪、及其组合)、荷载类型及锚固连接的安全等级(重要与一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0.4 后锚固连接设计、施工与验收,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后锚固Post-installed fastenings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上的锚固。 2.1.2 锚栓Anchor
将被连接件锚固到混凝土基材上的锚固组件。 2.1.3 膨胀型锚栓 Expansion anchors
利用膨胀件挤压锚孔孔壁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图2.1.3-1,图2.1.3-2)。 2.1.4 扩孔型锚栓 Undercut anchors
通过锚孔底部扩孔与锚栓膨胀件之间的锁键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图2.1.4)。 2.1.5 粘结型锚栓 Bonded anchors
通过粘结剂在锚孔中固化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包括螺杆及内螺纹管等(图
2.1.5)。
2.1.6 化学植筋Bonded rebars
以化学粘结剂—锚固胶,将带肋钢筋胶结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锚孔中的一种后锚
固生根钢筋(图2.1.6)。 2.1.7 基材Base material
承载锚栓的母体结构材料,本规程指混凝土。 2.1.8 群锚Anchor group 共同工作的多个锚栓。 2.1.9 被连接件Fixture
被锚固到混凝土基材上的物件。 2.1.10 锚板 Anchor plate 锚固到混凝土基材上的钢板。 2.1.11 破坏模式Failure mode 荷载下锚固连接的破坏形式。 2.1.12 锚栓破坏 Anchur failure
锚栓或植筋本身钢材被拉断、剪坏或复合受力破坏形式(图2.1.12)。 2.1.13 混凝土锥体破坏Concrete cone failure
锚栓受拉时混凝土基材形成以锚栓为中心的倒锥体破坏形式(图2.1.13)。
3
2.1.14 混合型破坏 Combinaiton failure
粘结型锚栓或化学植筋受拉时形成以基材表面混凝土锥体及深部粘结拔出之组合破坏形式(图2.1.14)。
2.1.15 混凝土边缘破坏Concrete edge failure
基材边缘受剪时形成以锚栓轴为顶点的混凝土楔形体破坏形式(图2.1.15)。 2.1.16 剪撬破坏 Pryout failure
中心受剪时基材混凝土沿反方向被锚栓撬坏(图2.1.16)。 2.1.17 劈裂破坏 Splitting failure
基材混凝土因锚栓膨胀挤压力而沿锚栓轴线或若干锚栓轴线连线之开裂破坏形式(图2.1.17)。
2.1.18 拔出破坏Pull-out failure
拉力作用下锚栓整体从锚孔中被拉出的破坏形式(图2.1.18)。 2.1.19 穿出破坏Pull-througe faliure
拉力作用下锚栓膨胀锥从套筒中被拉出而膨胀套仍留在锚孔中的破坏形式(图2.1.19)。
2.1.20 胶筋界面破坏Steel/adhesive interface failure
化学植筋或粘结型锚栓受拉时,沿胶粘剂与钢筋界面之拔出破坏形式(图2.1.20)。
2.1.21 胶混界面破坏 Adhesive/concrete interface failure
化学植筋或粘结型锚栓受拉时,沿胶粘剂与混凝土孔壁界面之拔出破坏形式
(图2.1.21)。
2.1.22 设计使用年限 Working Life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持预定功能的年限。
2.2 符 号
2.2.1 作用与抗力
M──弯矩; N──轴向力; R──承载力; S──作用效应; T——扭矩;
4
V──剪力; NSd──拉力设计值; VSd──剪力设计值;
gNsd──群锚拉力设计值;
gVsd──群锚剪力设计值;
hNsd──群锚中受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 hVsd──群锚中受力最大锚栓的剪力设计值;
NRk,s──锚栓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Rd,s──锚栓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VRk,s──锚栓受剪承载力标准值; VRd,s──锚栓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NRk,c──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NRd,c──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承载力设计值; NRk,sp──混凝土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Rd,sp──混凝土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k,p──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拔出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Rd,p──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拔出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Tinst──按规定安装,施加于锚栓的扭矩;
Ninst──按规定安装,施加于锚栓的相应的预紧力; VRk,c──混凝土楔形体受剪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VRd,c──混凝土楔形体受剪破坏承载力设计值; VRk,.cp──混凝土剪撬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VRd,.cp──混凝土剪撬破坏承载力设计值。 2.2.2 材料强度
fyk──锚栓屈服强度标准值; fstk──锚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2.2.3 几何特征值(图2.2.3)
As,Wel──锚栓应力截面面积和截面抵抗矩。
a ──同一受力方向群锚与群锚邻接的外部锚栓之间的距离;
5
b ──混凝土基材宽度;
c、c1、c2──锚栓与混凝土基材边缘的距离; ccr,N──混凝土理想锥体受拉破坏的锚栓临界边距;
cmin──不发生安装造成的混凝土劈裂破坏的锚栓边距最小值; d──锚栓杆、螺杆外螺纹公称直径及钢筋直径; d0、D──锚孔直径; du──扩孔直径; df──锚板钻孔直径; dnom──锚栓外径; h──混凝土基材厚度; ho──钻孔深度; h1──钻孔底尖端深度; hef──锚栓有效锚固深度;
hmin──不发生安装造成的混凝土劈裂破坏的混凝土基材厚度最小值; hnom──锚栓埋置深度; s、s1、s2──锚栓之间的距离;
scr,N──混凝土理想锥体受拉破坏的锚栓临界间距;
smin──不发生安装造成的混凝土劈裂破坏的锚栓间距最小值; tfix──被连接件厚度或锚板厚度;
0Ac,N──单根锚栓受拉,混凝土破坏理想锥体投影面面积;
Ac,N──混凝土破坏计算锥体投影面面积;
0Ac,V──单根锚栓受剪混凝土破坏理想楔形体在侧向的投影面面积;
Ac,V──混凝土破坏计算楔形体在侧向的投影面面积; lf──剪切荷载下,锚栓的计算长度。 2.2.4 分项系数及计算系数
M──锚固重要性系数; R*──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
,V──角度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ec,N──荷载偏心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ec,V──荷载偏心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6
h,V──边距与混凝土基材厚度比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re,N──表层混凝土因密集配筋的剥离作用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s,N──边距c对受拉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s,V──边距c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ucr,N──未裂混凝土对受拉承载力的提高系数; ucr,V──未裂混凝土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系数。
7
3 材料
3.1 混凝土基材
3.1.1 混凝土基材应当坚实,具有较大体量,能承担对被连接件的锚固和全部附加荷载。
3.1.2 风化混凝土、严重裂损混凝土、不密实混凝土、结构抹灰层、装饰层等,均不得作为锚固基材。
3.1.3 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基材混凝土强度指标及弹性模量取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确定。
3.2锚栓
3.2.1 混凝土结构所用锚栓的材质可为碳素钢、不锈钢或合金钢,应根据环境条件的差异及耐久性要求的不同,选用相应的品种。锚栓的性能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3.2.2 碳素钢和合金钢锚栓的性能等级应按所用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stk及屈强比fyk/ fstk确定,相应的性能指标应按表3.2.2采用。
表3.2.2 碳素钢及合金钢锚栓的性能指标 性能等级 抗拉强度标准值 fstk (MPa) 3.6 4.6 4.8 5.6 5.8 6.8 8.8 300 400 500 600 800 屈服强度标准值 fyk或fs0.2k(MPa) 180 240 320 300 400 480 640 伸长率 5 (%) 25 22 14 20 10 8 12 注:材质性能等级3.6表示:fstk=300(MPa),fyk/fstk=0.6。
3.2.3不锈钢锚栓的性能等级应按所用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stk及屈服强度标准值
fyk确定,相应的性能指标应按表3.2.3采用。
表3.2.3 不锈钢(奥氏体A1、A2、A4)锚栓的性能指标 性能等级 屈服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标准值螺纹直径fyk(MPa) fstk(MPa) (mm) 50 500 210 ≤39 70 700 450 ≤20 80 800 600 ≤20 注:锚栓伸长量按GB3098.6-86标准7.1.3款方法测定。 8
伸长值 0.6d 0.4d 0.3d
3.2.4化学植筋的钢筋及螺杆,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带肋钢筋及Q235和Q345钢螺杆,也可采用RRB400级带肋钢筋。钢筋的强度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3.2.5 锚栓弹性模量可为Es=2.0×105MPa。
3.3 锚固胶
3.3.1 化学植筋及粘结型锚栓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对获准使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
3.3.2 锚固胶按使用形态的不同分为管装式、机械注入式和现场配制式(图3.3.2),应根据使用对象的特征和现场条件合理选用。 3.3.3环氧基锚固胶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3.3.3的要求。
表3.3.3 环氧基锚固胶性能指标 性 能 指 标 粘度(25℃)4500~75000mpa.s安物理性能 装温度在-5℃~40℃内能正常固化 抗压强度标准值fbc,k≥60N/mm2 胶体强度及抗拉强度标准值fbt,k≥18 N/mm2 变形性能 受拉弹性模量E≥5.2×103 N/mm2 受拉极限变形εu≥0.01 抗剪强度标准值fbv,k≥14 N/mm2 钢一钢 抗拉强度标准值fbt,k≥20 N/mm2 粘结强度 不均匀扯离强度标准值fbp,k≥20 kN/m 钢—混凝土的粘结抗拉,其破坏应钢一混凝土 发生在混凝土中,不允许发生在胶粘结强度 层 -45℃~80℃瞬态温度下及-35℃~耐温性能 60℃稳态温度下,fbv,k≥14MPa 在-25℃~25℃范围内,经受50次冻融性能 冻融循环后,fbv,k≥14MPa 耐老化 性能 项 目 试验方法 《胶粘剂粘度测定方法》GB2794-81 《塑料压缩试验方法》GB1041-79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GB1040-79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GB7124-86 《胶粘剂拉伸强度试验方法》GB6329-86 《金属粘接不均匀扯离强度试验方法》HB5166 用带拉杆之50×50×5钢块两块,轴对称粘贴于70×70×50之C50混凝土块大面,固化后进行拉伸试验 GB7124-86 GB7124-86 GB7124-86及《色漆和清漆—人工人工老化试验≥3000h,fbv,k≥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14MPa 的氚弧射》GB/T4865-1997
9
4 设计基本规定
4.1 锚栓分类及适用范围
4.1.1 锚栓按工作原理及构造的不同分为膨胀型锚栓、扩孔型锚栓、粘结型锚栓、化学植筋及其它类型锚栓。各类锚栓的选用除考虑锚栓本身性能差异外,尚应考虑基材性状、锚固连接的受力性质、被连接结构类型、有无抗震设防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4.1.2 膨胀型锚栓、扩孔型锚栓、粘结型锚栓、化学植筋等的适用范围是,可用作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也可用作受压、中心受剪(c≥10hef)、压剪组合之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各类锚栓的特许适用和限定范围,应满足4.1.3条~4.1.6条有关规定。
注: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如围护外墙、隔墙、幕墙、吊顶、广告牌、储物柜架等)及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支架(如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调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等。
4.1.3 膨胀型锚栓(图2.1.3)不适用于受拉、边缘受剪(C <10hef)、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4.1.4 扩孔型锚栓(图2.1.4)可有条件应用于无抗震设防要求之受拉、边缘受剪、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应保证仅发生锚固系统延性破坏,方可有条件应用。
注:有条件应用是指该锚栓锚固性能除满足相应产品标准及工程实际要求外,还应有充分的试验依据、可靠的构造措施和工程经验,并经国家指定的机构技术认证许可。
4.1.5 粘结型锚栓(图2.1.5)不适用于受拉、边缘受剪(C <10hef)、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除专用开裂粘结型锚栓外,一般粘结型锚栓不宜用于开裂混凝土基材之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4.1.6 满足锚固深度要求的化学植筋及螺杆(图2.1.6),可应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之受拉、边缘受剪、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及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4.2 锚固设计原则
4.2.1 本规程采用以试验研究数据和工程经验为依据,以分项系数为表达形式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4.2.2 后锚固连接设计所采用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整个被连接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10
一致。
4.2.3根据锚固连接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后锚固连接划分为二个安全等级。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设计,应按表4.2.3的规定,采用相应的安全等级,但不应低于被连接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4.2.3 锚固连接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破坏后果 很严重 严 重 锚固类型 重要的锚固 一般的锚固
4.2.4 后锚固连接承载力,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s ≤ R (4.2.4-1)
MRRkR* (4.2.4-2)
式中 M─锚固连接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锚固,分别取1.2,
1.1;且M≥0,0为被连接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S─锚固连接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计算;
Rk─锚固承载力标准值;
R─锚固承载力设计值;
R*─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按4.2.6条规定采用。
公式(4.2.4-1)中的Ms,在本规程各章中用内力设计值(N、M、V)表示。 4.2.5 后锚固连接设计,应根据被连接结构类型、锚固连接受力性质及锚栓类型的不同,对其破坏型态加以控制。对受拉、边缘受剪、拉剪组合之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的锚固连接,宜控制为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不宜控制为混凝土基材破坏;对于膨胀型锚栓及扩孔型锚栓锚固连接,不应发生整体拔出破坏,不宜产生锚杆穿出破坏;对于粘结型锚栓,不宜产生拔出破坏;对于满足锚固深度要求的化学植筋及螺杆,不应产生混凝土基材破坏及拔出破坏(包括沿胶筋界面破坏和胶混界面破坏)。
4.2.6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承载力分项系数R*,应根据锚固连接破坏类型及被连接结构类型的不同,按表4.2.6采用。当有充分试验依据和可靠使用经验,并经国家指定的机构技术认证许可后,其值可作适当调整。
11
表4.2.6 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R* 项次 1 2 3 4 5 6 符号 被连接结构类型锚固破坏类型 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 混凝土楔形体受剪破坏 粘结型锚栓及 植筋拔出破坏 混凝土劈裂破坏 混凝土剪撬破坏 锚栓钢材受拉破坏 3.0 3.0 2.5 1.3fstkfyk1.55 1.3fstkfyk1.4 结 构 构 件 3.0 2.5 非 结 构 构 件 2.15 1.8 2.15 2.15 1.8 1.2fstkfyk1.4 1.2fstkfyk1.25 Rc,N Rc,V Rp Rsp Rcp Rs,N 7 Rs,V 锚栓钢材受剪破坏 (fstk800MPa且 fykfstk0.8) (fstk800MPa且 fykfstk0.8) 4.2.7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后锚固连接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2
5 锚固连接内力分析
5.1 一般规定
5.1.1 锚栓内力宜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 被连接件与基材结合面受力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锚板出平面刚度较大,其弯曲变形忽略不计;
2. 锚栓本身不传递压力(粘结型锚栓及植筋除外),锚固连接的压力应通过被连接件的锚板直接传给混凝土基材;
3. 群锚锚栓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当锚固破坏为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且为低强(≤5.8级)钢材时,可考虑塑性应力重分布,按弹塑性理论计算。
5.1.2 当式5.1.2成立时,锚固区基材可判定为非开裂混凝土,否则宜判定为开裂混凝土,并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其裂缝宽度: LR0 (5.1.2)
式中 L─外荷载(包括锚栓荷载)及预应力在基材结构锚固区混凝土中所产
生的应力标准值,拉为正,压为负;
R─由于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及支座位移等在锚固区混凝土中所产生
的拉应力标准值,若不进行精确计算,可近似取R=3MPa。
5.2 群锚受拉内力计算
5.2.1 轴心拉力作用下(图5.2.1),各锚栓所承受的拉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NSd = N / n (5.2.1)
式中 NSd─锚栓所承受的拉力设计值;
N─总拉力设计值; n─群锚锚栓个数。
5.2.2 轴心拉力与弯矩共同作用下(图5.2.2),弹性分析时,受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 NnMy1yi20时
hNnMy1yi2 (5.2.2-1) Nsd2. 当 NnMy1yi2<0时
hyi2 (5.2.2-2) NLMy1 Nsd 13
式中 M─弯矩设计值;
hNsd─群锚中受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
y1,y i─锚栓1及i至群锚形心轴的垂直距离;
, yi─锚栓1及i至受压一侧最外排锚栓的垂直距离; y1L─轴力N作用点至受压一侧最外排锚栓的垂直距离。
5.3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
5.3.1 群锚在剪切荷载V或扭矩T作用下,锚栓所承受的剪力,应根据被连接件锚板孔径df与锚栓直径d的适配情况,锚栓与混凝土基材边缘的距离c值大小等,分别按下列规定确定:
1. 锚板钻孔与锚杆之间的空隙△= df - d 或钻孔与套筒之间的空隙(穿透式安装情况)△= df—dnom小于或等于表5.3.1的允许值[△],且边距C≥10hef时,所有锚栓均匀分摊剪切荷载(图5.3.1-1);
表5.3.1 被连接件孔径、孔隙规定(mm) 锚栓d或dnom 锚板孔径df 最大间隙[△] 6 7 1 8 9 1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7 3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30 33 2 2 2 2 2 2 2 2 3 3 2. △>[△]或c<10hef时,只有部分锚栓承受剪切荷载(图5.3.1-2);
3. 当部分锚栓的锚板孔沿剪切荷载方向为长槽孔时,可不考虑这些锚栓承受剪力(图5.3.1-3)。
5.3.2 剪切荷载V作用下(图5.3.2),锚栓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VSi,x = Vx / nx (5.3.2-1) VVSi,y = Vy / ny (5.3.2-2)
VsiVVVV2si,xV2si,y (5.3.2-3)
VhSd = VVsi,max (5.3.2-4)
式中 VVSi,x─锚栓i所受剪力的x分量;
VVSi,y─锚栓i所受剪力的y分量; VVSi─锚栓i所受的组合剪力值; Vx─剪切荷载设计值V的x分量; nx─参与Vx受剪的锚栓数目; Vy─剪切荷载设计值V的y分量; ny─参与Vy受剪的锚栓数目;
14
VhSd─承受剪力最大锚栓的剪力设计值。
5.3.3 按弹性分析时,群锚在扭矩T作用下(图5.3.3),锚栓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TSi,x = T yi / (∑xi2+∑yi2 ) (5.3.3-1) VTSi,y = T xi / (∑xi2+∑yi2 ) (5.3.3-2)
VsiTVVT2si,xT2si,y (5.3.3-3)
VhSd = VTsi,max (5.3.3-4)
式中 T─扭矩设计值;
VTSi,x─T作用下锚栓i所受剪力的x分量; VTSi,y─T作用下锚栓i所受剪力的y分量; VTSi─T作用下锚栓i所受组合剪力值;
xi─锚栓i至以群锚形心为原点的y坐标轴的垂直距离; yi─锚栓i至以群锚形心为原点的x坐标轴的垂直距离。
5.3.4 群锚在剪力V和扭矩T共同作用下(图5.3.4),锚栓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VsiVVsi,xTVTVsi,Vsi,xyVsi,y (5.3.4-1)
22VhSd = Vsi,max (5.3.4-2)
式中 VSi ─锚栓i的剪力设计值。
15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1 受拉承载力计算
6.1.1 锚固受拉承载力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表6.1.1 锚固受拉承载力设计规定
破坏类型 锚栓钢材破坏 粘结型锚栓及沿锚栓与胶界面 单一锚栓 NSd≤NRd,s NSd≤NRd,pa NSd≤NRd,pc NSd≤NRd,c NSd≤NRd,sp 群 锚 NhSd≤NRd,s NhSd≤NRd,pa NhSd≤NRd,pc NgSd≤NRd,c NgSd≤NRd,sp 植筋拔出破坏 沿胶与混凝土界面 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 混凝土劈裂破坏 注: NhSd— 群锚中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 NgSd— 群锚受拉区总拉力设计值; NRd,s— 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d,c—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d,p— 粘结型锚栓及植筋拔出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d,sp—混凝土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6.1.2 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Rd,sNRk,sRS,N (6.1.2-1) NRk,sAsfstk (6.1.2-2) 式中 NRk,s─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RS,N─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按表4.2.6采用; As─锚栓或植筋应力截面面积; fstk─锚栓或植筋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6.1.3 单锚或群锚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c,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Rd,cNRk,cRc,N (6.1.3-1)
oNRk,cNRk,cAc,Ns,Nre,Nec,Nucr,N (6.1.3-2) oAc,N 16
式中
NRk,c─ 混凝土锥体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Rc,N─ 混凝土锥体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Rc,N按表4.2.6采
用;
开裂混凝土单根锚栓受拉,理想混凝土锥体破坏时的受拉承载NRk,c─
力标准值,按6.1.4条有关规定计算;
o间距、边距很大时,单根锚栓受拉,理想混凝土破坏锥体投影Ac,N─
面面积,按6.1.5条规定计算;
Ac,N─ 单根锚栓或群锚受拉,混凝土实有破坏锥体投影面面积,按6.1.6
条有关规定计算;
边距c对受拉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按6.1.7条规定计算; s,N─
表层混凝土因密集配筋的剥离作用对受拉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re,N─
数,按6.1.8条规定计算;
荷载偏心eN对受拉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按6.1.9条规定计ec,N─
算;
未裂混凝土对受拉承载力的提高系数,按6.1.10条规定取用。 ucr,N─
6.1.4 开裂混凝土单根锚栓,理想混凝土锥体破坏或锥体混合型破坏受拉承载力标
o准值NRk,c(N),应由试验确定,在无系统试验的情况下,可按下式计算或按表
6.1.4-1~2采用:
o1.5 NRk,c7.0fcu,khef (膨胀型锚栓及扩孔型锚栓) (N) (6.1.4-1) o1.5 NRkfcu,k (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 (N) (6.1.4-2) ,c4.55(hef30)式中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当fcu,k=45~60Mpa时,应乘
以降低系数0.95;
hef─锚栓有效锚固深度(mm),对于膨胀型锚栓及扩孔型锚栓,为膨胀锥体与孔
壁最大挤压点的深度;对于粘结型锚栓及植筋,为实际锚固深度。
o6.1.5 单根锚栓受拉,混凝土理想化破坏锥体投影面面积Ac,(图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1.5):
o2Ac,Nscr,N (6.1.5)
式中 scr,N─混凝土锥体破坏情况下,无间距效应和边缘效应,确保每根锚栓受拉
承载力标准值的临界间距。对于膨胀型锚栓及扩孔型锚栓, 取
17
scr,N3hef;对于粘结型锚栓及锚筋,取scr,Nmin(2hef,16d)。
o表6.1.4-1 单根膨胀型锚栓、扩孔型锚栓受拉,混凝土锥体破坏承载力标准值NRk,c(kN)
混凝土强度 等级 (MPa) hef(mm) 30 35 40 45 50 55 60 70 80 9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5.16 6.50 7.49 5.77 6.32 7.26 7.95 6.82 8.60 7.29 9.19 7.54 7.95 8.33 8.70 9.50 10.01 10.51 10.97 8.88 9.73 10.51 11.23 11.61 12.24 12.83 13.40 9.47 10.59 11.60 12.53 13.40 13.85 14.60 15.31 16.00 11.09 12.41 13.59 14.68 15.69 16.23 17.10 17.94 18.73 12.80 14.31 15.67 16.93 18.10 18.72 19.73 20.69 21.61 14.58 16.31 17.87 19.30 20.62 21.33 22.48 23.58 24.62 18.38 20.55 22.52 24.32 26.00 26.88 28.33 29.71 31.03 22.46 25.11 27.51 29.71 31.76 32.83 34.61 36.30 37.91 26.79 29.96 32.82 35.45 37.90 39.18 41.30 43.31 45.24 31.39 35.09 38.44 41.52 44.39 45.89 48.36 50.37 52.98 41.26 46.12 50.53 54.57 58.35 60.32 63.58 66.68 69.64 51.99 58.12 63.68 68.77 73.52 76.01 80.12 84.03 87.86 63.52 71.02 77.79 84.03 89.83 92.86 97.89 102.67 107.23 75.79 84.74 92.83 100.27 107.19 110.81 116.80 122.50 127.95 88.77 99.24 108.72 117.43 125.54 129.78 136.80 143.47 148.85 124.06 138.70 151.94 164.11 175.45 181.37 191.19 200.52 209.43 163.08 182.33 199.74 215.73 230.63 238.42 251.31 263.59 275.30 205.51 229.76 251.69 271.85 290.63 300.45 316.69 332.16 346.92 251.08 280.71 307.51 332.15 355.07 367.07 386.93 405.81 423.86 299.59 334.96 366.93 396.33 423.69 438.01 461.70 484.23 505.77 350.89 392.31 429.75 464.19 496.24 513.00 540.75 567.14 592.36 6.1.6 群锚受拉,混凝土破坏锥体投影面面积Ac,N,应根据锚栓排列布置情况的不同,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单栓,靠近构件边缘布置,c1≤ccr,N时(图6.1.6-1)
Ac,N=(c1+0.5scr,N)scr,N (6.1.6-1)
18
o表6.1.4-2单根粘结型锚栓或化学植筋受拉,混凝土锥体混合型破坏承载力标准值NRk,c(kN)
混凝土强 度等级 (MPa) C20 hef(mm) 80 9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4.74 6.24 7.86 C25 C30 C35 6.27 8.25 C40 6.71 8.82 C45 6.93 9.12 C50 7.31 C55 7.67 C60 8.01 5.30 5.81 6.97 7.64 9.61 10.08 10.53 8.78 9.62 10.39 11.11 11.49 12.11 12.70 13.26 11.46 12.81 14.03 15.15 16.20 16.75 17.65 18.52 19.34 15.48 17.31 18.96 20.48 21.89 22.63 23.85 25.02 26.13 19.89 22.23 24.36 26.31 28.12 29.07 30.65 32.14 33.57 24.65 27.56 30.19 32.61 34.86 36.04 37.98 39.84 41.61 29.74 33.25 36.42 39.34 42.06 43.48 45.83 48.07 50.20 43.78 48.95 53.62 57.91 61.91 64.01 67.47 70.76 73.91 59.52 66.55 72.90 78.74 84.18 87.02 91.73 96.21 100.5 76.80 85.87 94.06 101.6 108.6 112.3 118.4 124.1 129.7 95.49 106.8 116.9 126.3 135.0 139.6 147.2 154.3 161.2 115.5 129.1 141.4 152.8 163.3 168.8 178.0 186.7 195.0 136.7 152.8 167.4 180.8 193.3 199.9 210.7 221.0 230.8 2) 双栓,垂直构件边缘布置,c1≤ccr,N, s1≤scr,N时 (图6.1.6-2)
Ac,N=(c1+s1+0.5scr,N)scr,N (6.1.6-2)
3) 双栓,平行构件边缘布置,c1≤ccr,N, s1≤scr,N时(图6.1.6-3)
Ac,N=(c2+0.5sr,N)(s1+scr,N) (6.1.6-3)
4) 四栓,位于构件角部,c1≤ccr,N, c2≤ccr,N,s1≤scr,N, s2≤scr,N时(图6.1.6-4) Ac,N=(c1+s1+0.5scr,N)(c2+s2+0.5scr,N) (6.1.6-4) 上列公式中 c1, c2─方向1及2的边距;
s1, s2─方向1及2的间距;
ccr,N─混凝土锥体破坏,无间距效应及边缘效应,确保每根锚栓受拉
承拉载力标准值的临界边距,对于膨胀型锚栓、扩孔型锚栓ccr,N=1.5hef,对于粘结型锚栓、锚筋ccr,N=0.5scr,N。
6.1.7 边距c对受拉承载力降低影响系数s,N按下式计算
s,N0.70.3cccr,N1 (6.1.7)
19
式中 c ─边距,若有多个边距时,取最小值。cmincccr,N,cmin应由厂家通过
试验认证给定。
6.1.8 表层混凝土因密集配筋的剥离作用对受拉承载力降低影响系数re,N
按下式
计算。当锚固区钢筋间距s≥150mm时,或钢筋直径d≤10mm S≥100mm时,则取re,N=1.0。
re,N0.5hef1 (6.1.8) 200ec,N按下式计算:
6.1.9 荷载偏心对受拉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ec,N11 (6.1.9)
12eN/scr,N式中 eN─外拉力N相对于群锚重心的偏心距;若为双向偏心,应分别按两个方向
计算,取re,N=(ec,N)1(ec,N)2。
6.1.10 未裂混凝土对受拉承载力的提高系数ucr,N,对膨胀型锚栓及扩孔型锚栓取1.4,对粘结型锚栓及植筋取2.44。
6.1.11 开裂混凝土单根粘结型锚栓或植筋沿钢筋(锚栓)与胶层界面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pa,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Rd,paNRk,paRp (6.1.11-1)
NRk,pa7.7hefdfbv,k (N) (6.1.11-2)
式中 Rp─粘结型锚栓及植筋拔出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按表4.2.6采用;
NRk,pa─粘结型锚栓及植筋沿钢筋(锚栓)与胶层界面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标准
值,应由试验确定,在无系统试验情况下,可按式(6.1.11-2)计算; fbv,k─锚固胶之钢—钢粘结抗剪强度标准值(MPa),按国家标准《胶结剂拉伸
剪切强度测定方法》试验确定;
hef ─粘结型锚栓或化学植筋锚固深度(mm); d ─粘结型锚栓或化学植筋公称直径(mm);
对于未裂混凝土粘结型锚栓或化学植筋沿胶筋界面破坏时,其受拉承载力应按上述公式乘以提高系数ucr,N=1.67计算。
6.1.12 开裂混凝土单根粘结型锚栓或植筋沿胶层与混凝土界面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Rd,pc,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Rd,pcNRk,pcRp (6.1.12-1)
20
NRk,pc1.7hefDfcu,k (N) (6.1.12-2)
式中 NRk,pc─粘结型锚栓及植筋沿胶混界面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由试
验确定,在无系统试验情况下,可按式(6.1.12-2)计算;
D─混凝土钻孔孔径(mm),D=d+(4~10),胶管机械安装取低限,灌注安装取高限;
fcu,k─基材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对于未裂混凝土基材,粘结型锚栓或化学植筋沿胶层与混凝土界面破坏时,其受拉承载力应按上述公式乘以提高系数ucr,N=2.44计算。
6.1.13 锚栓边距c、间距s及基材厚度h应分别≥其最小值cmin、smin、hmin。锚栓安装过程中不产生劈裂破坏的最小边距cmin、最小间距smin及最小厚度hmin,应由锚栓生产厂家通过系统的试验认证后提供;若未提供具体数据时,可采用下列数据:
hmin1.5hef,且hmin100mm
膨胀型锚栓(双锥体) 膨胀型锚栓 扩孔型锚栓
cmin3hef, smin1.5hef sminhef sminhef
cmin2hef, cminhef,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不考虑荷载条件下的劈裂破坏作用: 1.锚栓位于构件受压区或配有能限制裂缝宽度≤0.3 mm的钢筋;
2. c1.5ccr,sp,及h2hef,其中扩孔型锚栓 ccr,sp2hef,膨胀型锚栓ccr,sp3hef。 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则应验算荷载条件下的基材混凝土劈裂破坏承载力,并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凝土劈裂破坏承载力设计值NRd,sp:
NRd,spNRk,spRsp (6.1.13-1) NRk,sph,spNRk,c (6.1.13-2)
h,sph2hef231.5 (6.1.13-3)
式中
NRd,sp─ 混凝土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Rk,sp─ 混凝土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Rk,c─ 混凝土锥体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按公式(6.1.3-2)计算,
o但Ac,N、Ac,N及相关系数计算中的ccr,N和scr,N应由ccr,sp=2hef(扩孔
型锚栓)、3hef(膨胀型锚栓)和scr,sp2hef替代;
21
Rsp─ 混凝土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按表4.2.6采用;
h,sp─ 构件厚度h对劈裂抗力的影响系数。
6.2 受剪承载力计算
6.2.1 锚固受剪承载力应按表6.2.1规定计算:
表6.2.1 锚固受剪承载力设计规定
破坏类型 锚栓钢材破坏 混凝土剪撬破坏 混凝土楔形体破坏 单一锚栓 VSd≤VRd,s VSd≤VRd,cp VSd≤VRd,c 群 锚 VhSd≤VRd,s VgSd≤VRd,cp VgSd≤VRd,c 表中 VhSd ─群锚中剪力最大锚栓的剪力设计值; VgSd ─群锚总剪力设计值; VRd,s─锚栓钢材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Rd,c─混凝土楔形体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Rd,cp─混凝土剪撬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6.2.2 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Rd,s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VRd,sVRk,sRs,v (6.2.2-1)
式中
VRk,s─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标准值;
Rs,v─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Rs,v按表4.2.6采用。
1. 无杠杆臂的纯剪,VRk,s按下式计算:
VRk,s=0.5Asfstk (6.2.2-2)
式中 fstk─锚栓或植筋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表3.2.2和表3.2.3采用; As─锚栓或植筋应力段截面面积较小值。
注:对于群锚,若锚栓钢材延性较低(拉断伸长率≤8%),VRk,s应乘以0.8的降低系数。
2. 有杠杆臂的拉、弯、剪复合受力,VRk,s按下列公式计算:
VRk,sMMRk,s/lO (6.2.2-3)
MRk,sMRk,s(1Nsd/NRd,s) (6.2.2-4) MRk,s1.2Welfstk (6.2.2-5)
22
式中 l0─杆杠臂计算长度,当用垫圈和螺母压紧在混凝土基面上时(图
6.2.2-1a),l0= l,无压紧时(图6.2.2-1b),l0= l+0.5d;
M─被连接件约束系数,无约束时(图6.2.2-2a)M=1,有约束时(图
6.2.2-2b)M=2。
MRk,s─单根锚栓抗弯承载力标准值;
Nsd─单根锚栓轴拉力设计值;
NRd,s─单根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Wel─锚栓截面抵抗矩。
6.2.3 构件边缘受剪(c<10hef)混凝土楔形体破坏(图2.1.15、图6.2.5、图6.2.6)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Rd,c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Rd,cVRk,cRc,v (6.2.3-1)
VRk,cV式中
Rk,cAc,vAc,vs,vh,vα,vec,vucr,v (6.2.3-2)
VRk,s─构件边缘混凝土破坏时受剪承载力标准值;
Rc,v─构件边缘混凝土破坏时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Rc,v按表4.2.6采用;
o单根锚栓垂直构件边缘受剪,混凝土理想楔形体破坏VRk,c─开裂混凝土,
时的受剪承载力标准值,按6.2.4条规定计算;
Ac,v─单根锚栓受剪,在无平行剪力方向的边界影响、构件厚度影响或相
邻锚栓影响,混凝土破坏理想楔形体在侧向的投影面面积,按6.2.5条规定计算;
Ac,v─群锚受剪,混凝土破坏楔形体在侧向的投影面面积,按6.2.6条规
定计算;
s,v─边距比c2/c1对受剪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按6.2.7条规定计算;
h,v─边距与厚度比c1/h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影响系数,按6.2.8条规定
计算;
α,v─剪力角度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图6.2.9),按6.2.9条规定计算; ec,v─荷载偏心ev对群锚受剪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按6.2.10条规定计
算;
ucr,v─未裂混凝土及锚区配筋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影响系数,按6.2.11
23
条规定取用。
6.2.4 开裂混凝土,单根锚栓垂直于构件边缘受剪,混凝土楔形体破坏时的受剪承
o载力标准值VRk,c应由试验确定,在无系统试验情况下,可按下式计算:
0.21.5 (N) (6.2.4) VRkfcu,kc1,c0.45dnom(lf/dnom)式中 dnom─锚栓外径(mm);
lf─剪切荷载下锚栓的有效长度(mm),可取lf≤hef且lf≤8d。
6.2.5 单根锚栓受剪,在无平行剪力方向的边界影响、构件厚度影响或相邻锚栓影响,混凝土破坏楔形体在侧向的投影面面积Ac,v (图6.2.5),应按下式计算:
2 Ac,v4.5c1 (6.2.5)
6.2.6 群锚受剪,混凝土破坏楔形体在侧面的投影面面积Ac,v,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单栓,位于构件角部,h>1.5c1, c2≤1.5c1时(图6.2.6-1)
Ac,v=1.5c1(1.5c1+c2) (6.2.6-1)
2)双栓,位于构件边缘,厚度较小,h≤1.5c1, s2≤3c1时(图6.2.6-2)
Ac,v=(3c1+s2)h (6.2.3-2)
3) 四栓,位于构件角部,厚度较小,h≤1.5c1, s2≤3c1, c2≤1.5c1时(图6.2.6-3)
Ac,v=(1.5c1+s2+c2)h (6.2.6-3) 6.2.7 边距比c2/c1对受剪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s,v,应按下式计算:
s,v0.70.3c21 (6.2.7) 1.5c16.2.8 边距与构件厚度比c1/h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影响系数h,v,应按下式计算:
1.5c11/3)1 (6.2.8) h6.2.9 剪力与垂直于构件自由边方向轴线之夹角(图6.2.9)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h,v(系数α,v,应按下式计算:
α,v1.0α,v2.0(0α55)(90α180) α,v1/(cos0.5sin) (55α90) (6.2.9)
6.2.10 荷载偏心对群锚受剪承载力的降低影响系数ec,v,应按下式计算:
11 (6.2.10)
12ev/3c1式中 ev─剪力合力点至受剪锚栓重心的距离。
ec,v 24
6.2.11 未裂混凝土及锚固区配筋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影响系数ucr,v,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ucr,v1.0 ,边缘为无筋的开裂混凝土
ucr,v1.2 ,边缘配有12mm直筋的开裂混凝土
ucr,v1.4 ,未裂混凝土,或边缘配有12mm直筋及a100mm箍筋的开裂混凝土
6.2.12 混凝土剪撬破坏(图2.1.16)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Rd,cp,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Rd,cpVRk,cpRcp (6.2.12-1) VRk,cp=kNRk,c (6.2.12-2)
式中 VRk,cp─混凝土剪撬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标准值;
Rcp─混凝土剪撬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Rcp按表4.2.6采用; k─锚固深度hef对VRk,cp影响系数,当hef<60mm时,取k =1.0,当 hef≥60mm时,取k =2.0。
6.3 拉剪复合受力承载力计算
6.3.1 拉剪复合受力下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hhNsdVsd2 ()()21 (6.3.1-1)
NRd,sVRd,s NRd,sNRk,s/Rs,N (6.3.1-2)
VRd,sVRk,s/Rs,V (6.3.1-3)
6.3.2 拉剪复合受力下混凝土破坏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ggNsdVsd1.5 ()()1.51 (6.3.2-1)
NRd,cVRd,c NRd,cNRk,c/Rc,N (6.3.2-2) VRd,cVRk,c/Rc,V (6.3.2-3)
25
7 锚固抗震设计
7.0.1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锚固连接所用之锚栓,应选用化学植筋、专用开裂粘结型锚栓和能防止膨胀片松驰的扩孔型锚栓或扭矩控制式膨胀型锚栓,不应选用锥体与套筒分离的位移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7.0.2 抗震设计锚栓布置,除应遵守本规程第8章有关规定外,宜布置在构件的受压区、非开裂区,不应布置在素混凝土区;对于高烈度区一级抗震之重要结构构件的锚固连接,宜布置在有纵横钢筋环绕的区域。
7.0.3 抗震锚固连接锚栓的最小有效锚固深度宜满足表7.0.3的规定,当有充分试验依据及可靠工程经验并经国家指定机构认证许可时可不受其限制。
表7.0.3 锚栓最小有效锚固深度hef/d
锚栓受拉、边缘受剪、非结构构件连接及受压、 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中心受剪、压剪复合受力之 件连接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连接 结构构件连接 C20 C30 C40 C50 C60 C20 C30 C40 C50 C60 锚栓 类型 设防 烈度 ≤6 基材 裂否 未裂 化学 7~8 植筋 及螺杆 ≤6 7~8 ≤6 粘结型锚栓 7~8 ≤6 7~8 ≤6 扩孔型锚栓 7 8 ≤6 膨胀型锚栓 7 8 开裂 未裂 12 13 11 10 12 11 9 10 15 16 11 12 24 26 11 10 11 20 22 10 11 20 22 9 10 17 19 9 10 17 19 4 5 6 5 15 17 15 17 8 9 14 15 8 9 14 15 开裂 26 29 22 19 17 24 21 18 不 宜 采 用 12 24 26 8 10 不 宜 采 用 6 7 注:植筋及螺杆系指HRB335级钢材,锚栓系指5.6级钢材,对于非HRB335级和5.6级钢材,锚固深度应作相应增减;d为锚栓杆或植筋直径。
7.0.4 锚固连接地震作用内力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
26
7.0.5 锚固连接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SkR/RE (7.0.5)
式中 S ─锚固连接地震作用效应与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R ─静力荷载下锚固承载力设计值;
k ─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由锚栓生产厂家通过系统的试验认证
后提供,在无系统试验情况下,可按表7.0.5采用;
破坏型态及锚栓类型 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 扩孔型锚栓 混凝土基材破坏 膨胀型锚栓 粘结型锚栓或植筋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
7.0.6 锚固连接抗震设计,应合理选择锚固深度、边距、间距等锚固参数,或采用有效的隔震和消能减震措施,控制为锚固连接系统延性破坏。对于受拉、边缘受剪、拉剪组合之结构构件,不应出现混凝土基材破坏,不得出现锚栓拔出破坏。当控制为锚栓及植筋钢材破坏时,锚固承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混凝土锥体破坏情况 NRd,c≥NRd,s (7.0.6-1) 混凝土劈裂破坏情况 NRd,sp≥NRd,s (7.0.6-2) 拔出破坏情况 NRd,p≥NRd,s (7.0.6-3) 混凝土剪坏情况 VRd,c≥VRd,s (7.0.6-4) 混凝土撬坏情况 VRd,cp≥VRd,s (7.0.6-5)
7.0.7 除粘结型锚栓和化学植筋外,地震作用下锚栓应始终处在受拉状态下,锚栓最小拉力Nsk,min宜满足下式要求:
Nsk, min≥0.2Ninst (7.0.7) 式中 Ninst ─考虑松驰后,锚栓的实有预紧力。
7.0.8 新建工程采用锚栓锚固连接时,锚固区应具有下列规格的钢筋网: 对于重要的锚固,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50mm; 对于一般锚固,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50mm。
27
表7.0.5 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k
受力性质 受拉 1.0 0.8 0.7 0.7 受剪 1.0 0.7 0.6 0.5 8 构造措施
8.0.1 混凝土基材的厚度h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对于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h≥1.5hef且h >100mm;
2. 对于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h≥hef+2do且h>100mm,其中hef 为锚栓的埋置深度,d0为锚孔直径。
8.0.2 群锚锚栓最小间距值smin和最小边距值cmin,应由厂家通过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的检验分析后给定,否则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 膨胀型锚栓:smin≥10dnom;cmin≥12dnom; 2.扩孔型锚栓:smin≥8dnom;cmin≥10dnom; 3.粘结型锚栓及植筋:smin≥5d;cmin≥5d。 其中dnom为锚栓外径。
8.0.3 锚栓在基材结构中所产生的附加剪力VSd,a及锚栓与外荷载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组合剪力VSd,应满足下列规定:
VSd,a ≤0.16ftbh0 (8.0.3-1) Vsd ≤VRd,b (8.0.3-2)
式中 VRd,b ─基材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ft ─基材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b ─构件宽度; h0 ─构件截面计算高度。
8.0.4 锚栓不得布置在混凝土的保护层中(图8.0.4-b),有效锚固深度hef不得包括装饰层或抹灰层(图8.0.4)。
8.0.5 处在室外条件的被连接钢构件,其锚板的锚固方式应使锚栓不出现过大交变温度应力,在使用条件下,应控制受力最大锚栓的温度应力变幅△σ=σmax -σmin≤100MPa。
8.0.6 一切外露的后锚固连接件,应考虑环境的腐蚀作用及火灾的不利影响,应有可靠的防腐、防火措施。
28
9 锚固施工与验收
9.1 基本要求
9.1.1 锚栓的类别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该产品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且应根据相关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9.1.2 锚栓安装时,锚固区基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修订锚固参数。
2 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应有起砂、起壳、蜂窝、麻面、油污等影响锚固承载力的现象;
3 若设计无说明,在锚固深度的范围内应基本干燥。 9.1.3 锚栓安装方法及工具应符合该产品安装说明书的要求。
9.2 锚孔
9.2.1 锚孔应符合设计或产品安装说明书的要求,当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9.2.1-1和9.2.1-2的要求。
表9.2.1-1 锚孔质量的要求 锚栓种类 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 扩孔型锚栓的扩孔 锚孔深度允许偏差(mm) +10 -0 +5 -0 +20 -0 垂直度允许偏差(°) 5 5 5 位置允许偏差(mm) 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5 筋 表9.1.1-2 膨胀型锚栓及扩孔型锚栓锚孔直径允许公差(mm)
锚栓直径 6~10 20~30 ≥40 锚孔公差 ≤+0.4 ≤+0.6 ≤+0.8 锚栓直径 12~18 32~37 锚孔公差 ≤+0.50 ≤+0.70 9.2.2 对于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的锚孔,应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筒吹净孔内粉屑;对于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的锚孔,应先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筒彻底吹净孔内碎碴和粉尘,再用丙酮擦拭孔道,并保持孔道干燥。
9.2.3 锚孔应避开受力主筋,对于废孔,应用化学锚固胶或高强度等级的树脂水泥
29
砂浆填实。
9.3 锚栓的安装与锚固
9.3.1 锚栓的安装方法,应根据设计选型及连接构造的不同,分别采用预插式安装(图9.3.1-1)、 穿透式安装(图9.3.1-2)或离开基面的安装(图9.3.1-3)。
9.3.2 锚栓安装前,应彻底清除表面附着物、浮锈和油污。
9.3.3 扩孔型锚栓和膨胀型锚栓的锚固操作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9.3.4 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的安装应根据锚固胶施用形态的不同(管装式、机械注入式、现场配制式)采用相应的方法。化学植筋的焊接,应考虑焊接高温对胶的不良影响,离开基面的钢筋预留长度应≥20d,且≥200mm。
9.3.5 粘结型锚栓或化学植筋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之前,应按照厂家所提供的养生条件进行固化养生,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9.3.6 后锚固连接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9.3.6的要求。
表9.3.6 锚固质量要求 拧紧扭矩 扭矩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15% 锚栓种类 扭矩控制式扩孔型锚栓 ±15% 位移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15%
9.4 锚固质量检查与验收
9.4.1 锚固质量检查应包括下述内容: 1、文件资料检查;
2、锚栓、锚固胶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3、锚栓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0
锚固深度(mm) 0,+5 0,+5 0,+5 膨胀位移(mm) -------- -------- 0,+2 4、基材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锚孔质量检查; 6、锚固质量;
7、群锚纵横排列应符合规定,安装后的锚栓外观应整齐洁净;
8、按附录A对锚栓的实际抗拔力进行抽样检验。
9.4.2 文件资料检查应包括: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文件、锚固胶的出厂质量保证书(或实检证明,其中应有主要组成及性能指标,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等等)、锚杆的质量合格证书(含钢号、尺寸规格等等)、施工工艺记录及操作规程和施工自检人员的检查结果文件等。
9.4.3 锚孔质量检查应包括下述内容:
1、锚孔的位置、直径、孔深和垂直度,当采用预扩孔扩孔型锚栓时,尚应检查扩孔部分的直径和深度; 2、锚孔的清孔情况;
3、锚孔周围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已基本干燥,环境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4、钻孔是否伤及钢筋。 9.4.4 锚固质量的检查:
对于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应对照施工图检查锚栓位置、尺寸、垂直(水平)度及胶浆外观固化情况等;用铁钉刻划检查胶浆固化程度,以手拔摇方式初步检验被连接件是否锚牢锚实等。
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应按设计或产品安装说明书的要求检查锚固深度、预紧力控制、膨胀位移控制等。
9.4.5 锚固工程验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设计变更;
2、锚栓的质量合格证书、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和进场后的复验报告; 3、锚固安装工程施工记录; 4、锚固工程质量检查记录; 5、锚栓抗拔力现场抽检报告; 6、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记录; 8、竣工图及其他有关文件记录。
31
附录A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
A.1 基本规定
A.1.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质量应进行抗拔承载力的现场检验。
A.1.2 锚栓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对于一般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可采用非破坏性检验;对于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应采用破坏性检验。
A.2 试样选取
A.2.1 锚固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验可采用随机抽样办法。
A.2.2 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栓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1‰计算,且不少于3根。
A.3 检验设备
A.3.1 现场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如拉拔仪、x-y记录仪、电子荷载位移测量仪等,应定期检定。
A.3.2 加荷设备应能按规定的速度加荷,测力系统整机误差不应超过全量程的 ±2%。
A.3.3 加荷设备应能保证所施加的拉伸荷载始终与锚栓的轴线一致。
A.3.4 位移测量记录仪宜能连续记录。当不能连续记录荷载位移曲线时,可分阶段记录,在到达荷载峰值前,记录点应在10点以上。位移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2mm。 A.3.5 位移仪应保证能够测量出锚栓相对于基材表面的垂直位移,直至锚固破坏。
A.4 检验方法
A.4.1 加荷设备的支撑环内径Do应满足下述要求:粘结型锚栓及化学植筋Do≥1.3Scr,n,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Do≥4hef 。 A.4.2 锚栓拉拔检验可选用以下两种加荷制度:
1. 连续加载,以匀速加载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总加荷时间为2min~3min。 2. 分级加载,以预计极限荷载的10%为一级,逐级加荷,每级荷载保持30~
60s,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
A.4.3 非破坏性检验,荷载检验值应取Asfyk及0.9NRk,c计算之较小值。NRk,c为非钢材破坏承载力标准值,按6.1节有关规定计算。
32
A.5 检验结果评定
A.5.1 非破坏性检验荷载下,以混凝土基材无裂缝且锚栓或植筋无滑移等宏观裂损现象为合格。当非破坏性检验为不合格时,应另抽不少于3个锚栓做破坏性检验判断。
A.5.2 对于破坏性检验,该批锚栓的极限抗拔力满足下列规定为合格:
cNRm[u]Nsd (A.5.2-1)
cNRminNRk,* (A.5.2-2)
式中 Nsd─锚栓拉力设计值;
cNRm─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 cNRmin─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最小值;
NRk,*─锚栓极限抗拔力标准值,根据破坏类型的不同,分别按6.1节有关
规定计算;
[u]─锚固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近似取[u]1.1R*,R*按表4.2.6
取用。
A.5.3 当试验结果不满足A.5.1条及A.5.2条相应规定时,应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试验结果,研究采取专门措施处理。
33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程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