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从现存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近年来,现代社会的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不断变化,以及日益凸显的文化冲突的一系列影响,导致了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地增多。对于高校而言,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张,在校生的人口基数不断扩大,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相对增加。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经济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大学生。因此,各高校需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健康辅导工作,将其作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点。 1贫困大学生的判定
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之前,先要确定对象,也就是贫困大学生生是如何判定的。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解释,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教育费用,或者即使支付了教育费用却无力承担在校期间的生活开销。评定贫困大学生的具体过程应严格依照高校学生手册上所规定: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辅导员为组长,班主任为副组长,学生代表为组员的班级贫困大学生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工作要求,整理,调整,核实贫困大学生资料,评定贫困大学生。 2贫困大学生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2.1自卑心理,自闭心理,难以与其他人沟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环境不断刺激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各种消费热点也在学生中兴起。大学本是为社会孕育人才的摇篮,以学习为主,随着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同时不再满足传统的吃饱穿暖的要求。而是追求更加潮流,时尚的生活。科技的发展使得学习成本不断上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学习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些现代化产品的成本也不低,贫困大学生只能望而却步。在高校中,大学生在同样的生活,学习环境下,出生贫困的学生的生活,学习,消费与普通大学生的巨大的差别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心理很大的不平衡,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贫困大学生本来就处在一种弱势的生活状态中,他们不希望自己本已脆弱的心灵再受到伤害。害怕别人怪异的眼光,甚至抗拒别人对自己的同情和怜悯,对自我形象过于敏感关注。这些原因使得他们抗拒别人走进自己的生活圈子,不愿意主动的与人交流,生活封闭。 2.2焦虑心理
由于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导致生活拮据,时常感觉生活,学习没有保障,缺乏安全感。特别是每年开学和考证报名缴费期间,更是贫困大学生焦急难过的时段。不宽裕的经济使得他们经常陷入紧张焦虑的情绪当中,导致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大多对自己定了比较严格的要求,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学有所成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贫困境遇。急而求成
的心理使得无法平静的处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有限,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为了寻找勤工助学的机会在校外四处奔走。在校外奔走寻找兼职的同时也免不了加重经济的困难,比如交通费,中介费等。期间还要甑别真假招聘信息,期间花的精力影响了学习效率,这些更是加重了他们焦虑情绪和自罪、焦虑感。由于这种长期的焦虑心理的存在,部分学生可能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并且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2.3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而在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嫉妒也不免产生。通过与周围人的比较,导致了嫉妒的产生。比如把自己的才能、地位、成绩、境遇乃至容貌等和其他人进行了不合理的比较;也可以是想象出来的差距,比如总感觉同学之间特别亲热,但因为自己生活拮据,家庭贫困同学们孤立自己,从而心理上形成了很大的落差,导致产生嫉妒他人的情绪。据调查,一个人得到的社会关注度越高,与周围的人有效交流越多,产生嫉妒心理的可性能愈小,反之亦然。而贫困大学生的第一个心理问题就是自卑和自闭,他们很少把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很难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不能清楚地认识这种不良的情绪。所以嫉妒心理在贫困大学生中也是主要的心理疾病之一。
2.4为人处世偏激,面对困难能力明显偏弱
在人际交往中,内心自卑的贫困生导致其自尊显著地高于普通
大学生,希望与人平等相处,不希望被人轻视。而经济上的窘迫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低调,不愿意与人接触,有困难也从来不求助别人,变的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自我封闭,遇见困难时没有人可以倾诉,觉得自己无法被他人理解。由于大学生思想处于成长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尚未成熟,看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容易感情用事。在认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表现出观察粗略、认知肤浅、看问题片面、脱离实际等症状,从而导致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所措,不能正视困难,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甚至采取过激的解决方式,这些都是需要教育者关注的。 3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加强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贫困大学生是经济贫困的学生,经济上的贫困是否必然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导致心理贫困,关键在个人对贫困的认知以及应对方式,所以,加强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大学以前的教育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升学率,重在知识的传授和解释,而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其他思想方面的教育却灌输甚少。当代大学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自立自强的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贫困,应对贫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以自己艰苦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方面,要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贫困是短暂的,人穷志不短,只要不屈服与眼前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要做到,通过大学的学校贫困大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思想和综合素质,努力发展个人学习、
工作方面的能力。通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贫困大学生转变消极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承担起自身的那份责任。 3.2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向导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榜样力量是一种前进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完全有必要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和塑造,尤其贫困大学生有很强的效仿心理,他们内心渴望被人们关注。学校可以选拔突出的贫困大学生代表,设置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奖励项目,大力表彰先进人物和事例,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全校的贫困大学生深深感受到身边榜样的人格魅力,为其身上折射出来的精神特质所感染,以榜样为力量积极调整心态,加强计划、明确目标。让贫困大学生树立“贫困是笔财富”的信念,认清清贫更能磨练人的意志,以健康和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3.3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体系
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中,要以预防为主。近年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完善。为此,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做到个体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判断。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举办讲座和心理辅导。此外,高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对每一个有心理危机的贫困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的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进行心理普查,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摸清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和特点,做
到有针对性的对特殊的心理问题的群体或者个人进行心理辅导,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 3.4完善资助体系
现代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贫困大学生问题,从实际出发,从根本出发,采取本质上的措施,完善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的经济困难。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一般是以“奖、贷、助、补”多元化的资助此外还有一些社会资助和地方的政策。但是在现行的资助工作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制度设计方面仍需改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各项政策交叉,重合的现象。这就使得贫困大学生的资金资助不均衡,无法实现资金配置的最优状态。其次勤工俭学的岗位设置不合理。高校勤工俭学岗位有校外和校内两种形式。校外岗位大多是公司的兼职如校园代理,校园调查等,灵活性大,不稳定,较辛苦。校内岗位一般是图书馆,和教室地点卫生承包等。但是大学内的岗位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全部贫困大学生的需求。这就使得贫困大学生大量的涌出校园,找中介寻求校外兼职,花费大量的精力。最后,社会的支持甚少。学校和政府的力量有限,社会主体应该积极参与进来,例如,慈善基金和公司等。只有在多方位形成一个完整的资助体系,贫困大学生才能解决实质性的经济问题。 4结语
在现代教育中,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引起高校和
社会的重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要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贫困,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起到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走出逆境,健康成长,走出大学校园,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项瑜.关于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世纪桥,2007,(5).
[3]陈云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 2009. [4]张明超.论榜样的力量对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010-29-24.
[5]韩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