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B卷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2022-01-26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B卷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四、作文(55分)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1)题目:绊·伴

提示:绊,磕绊;伴,陪伴。从小到大,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绊,但是总有亲人、朋友、老师……的陪伴,他们给予我们呵护和鼓励。在绊与伴中我们逐渐成长,走向远方……【分析】

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本篇作文的题目“绊•伴”,其中的“绊”,是磕绊的意思,也可引申为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失败、打击等,所幸在这些挫折与失败中,都有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以我们为伴,并且陪伴我们一起度过这些“绊”,一起成长。写这篇作文,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对题目的理解和认识来写。【例文】

绊•伴

挫折既是人生成长中的绊,又是人生成长中的伴。

--题记

小草之所以不可磨灭,是因为春风的吹又生;大树之所以挺拔苍劲,是因为有风雨的摧残;鲜花之所以芳香弥漫,是因为有空气的传送。我之所以能坚强前进,是因为有挫折的陪伴。

世界上,没有什么不需要另一种物质陪伴。我们灿烂的人生,需要你--挫折的陪伴。

在这个世界上,有风雨,就必定有彩红;有阳光,就必定有阴天;有温暖,就必定有寒冷;有成功,

1就必定有失败与挫折。

没有经历挫折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当你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要胆怯,这没什么,挫折对于懦弱者是一块绊脚石,也许从此他就一蹶不振,荒芜人生,但是对于勇敢者,挫折就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也许从此他就奋发图强。面对挫折时,不要逃避,逃避不是办法,也许逃得过一时,但是逃不过一世,还不如勇敢地站出来面对,把这人生中的绊脚石,变成人生中的垫脚石。你是宁愿活得懦弱,还是活得光鲜?这个不用回答。努力地去面对的结果,不会是哭泣,不会是伤心,而是满脸的笑容,因为你得到了成功。

人生漫漫,谁不会遇到挫折呢?谁敢说:“我的一生没有坎坷艰辛,没有挫折的袭击。”谁都不敢,这就是空虚的幻想,不切实际。“超于自然的奇迹,多是在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这句话出自于英国科学家培根。其含义是,超过自然的奇迹事情,一般是在征服逆境的人中出现的。我很赞同他的话。世界上,许多的名人,无不如此,如爱迪生,居里夫人……他们的科研成果,难道不是从挫折与失败中,得到的吗?他们就是超于自然的那些楷模,是我们每个人鲜明的模范。

彩虹在风雨后,显得更加靓丽,更加突出,阳光在阴天后更加明媚,小草在春风吹又生过后,更加青翠;大树在风雨的侵蚀后,更加挺拔苍劲;花香在空气传送后,更加诱人;我在挫折的击打后,更加优秀。

辉煌的人生需要你--挫折的陪伴。【点评】

这篇议论文以理取胜,语言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开头摆出看法:有阳光,就必定有阴天;有温暖,就必定有寒冷有成功,就必定有失败与挫折。文章语言简练,重点突出。(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一个人看海,是一个样子,如果和别人一起看海,又是另一个样子。

2(选自艾斯特哈兹·彼得《赫拉巴尔之书》)【分析】

本篇作文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一个人看海,是一个样子”是说一个独处时,有一个人独处的好处,也会有独处时的感悟和感受。“如果与别人一起看海,又是另一个样子”,是说与大家一起时,又会有在一起的乐趣,也会有和大家一起的感悟和感受。总体来看也就是说一个人独处时有独处的美,和他人一起时也有在一起的美。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既要会独处,又要会群居,就如我们平时做题,自己一个人解答出来的感觉和与大家一起讨论做出来的感觉各有不同,各有各的心得体会。根据以上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本则材料的立意:独处与群居、独乐与众乐等。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对材料的理解,完成这篇作文的写作。【例文】

群居与独处

人是喜欢群居的动物,实际上不光是人,大千世界好多有生命的个体都是相互吸引的。成群结队,人多力量大,众人划桨开大船,更是成为人类生存中薪火相传的重要内容和固有规则。

有人可能要以朱自清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来反驳;也有人可能要以自古以来“诗人的孤寂”来回对,抑或有人可能要以“高处不胜寒”的苏轼来质问。的确,诗人的境界常人难以窥见和领略,艺术家的透视力俗人难以达到,但这都不能证明他们喜欢独处并因此而有独处得来的非凡的作品。朱自清的确说自己爱独处,但他的独处是为了更好地群居,他不能脱离芸芸众生存活的大千世界,所以围绕荷塘走了一圈又回到了现实生活,独处只是他赖以化解群居问题的方式。朱自清如此,苏轼也是如此,清心寡欲的李叔同如此,寂寞癫狂的毕加索也如此。即使你遁入空门,你依然不能摆脱群居,而只不过平添了另一些为你不熟悉的新的烦恼罢了。

当群居成了一种心理定势,人们便往往把所有一切问题的解决诉诸于群体的力量,人云亦云的道义也罢,以讹传讹的公理也罢,总能发挥着它权威的衡量作用,人们也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维护与遵循着这些舆论自发形成的众口一词的权威话语和公认判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有了不同于自然环境的新的适应法则和评价标准。于是独处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苏轼有了“拣尽寒枝不可栖”的“缥缈孤鸿影”,朱自清有了妻儿入睡后漫步荷塘难得清静,鲁迅有了灯下漫笔的“匕首投枪”。独处的清静让智慧的头脑灵感喷涌,让艺术的潜质开出绝美的花束。

3独处纵然有奇思妙想、超然新颖的火花频闪,但它如果缺乏必要的营养供应时必然导致心灵闭塞、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可笑,而这些源源不断的营养正存在于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群居生活中和大众人群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事,关注最大多数的人的利益,才会有心灵的储备,才会有独处所需的养料。

人是群居的动物,独处是群居中的恬然小憩,是喧嚣中的心灵冥想,是哗然时的静思独享,这种暂时的心灵充实感、满足感决然不会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也不应该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漂流岛屿的鲁滨逊、被迫穴居的“白毛女”、久居铁窗的刑余之人自然是以回归社会为最大的心愿,没有哪一个人从心底里愿意索然无味地独处,即使有这样的人他也必然没有好的结局。【点评】

本篇作文以“群居与独处”为题,文中分别从群居的必然性、独处的妙处这两个方面,来论证两者的利弊,文章的最后两段综合论述了这两者的关系,同时提出文章的观点:独处纵然有奇思妙想、超然新颖的火花频闪,但它如果缺乏必要的营养供应时必然导致心灵闭塞、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可笑,而这些源源不断的营养正存在于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群居生活中和大众人群里。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