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量计算 一、理论部分
1、钢筋单位理论质量:是指钢筋每米长度的质量,单位是kg/m。钢筋密度按7850kg/m³计算。
2、钢筋单位理论质量=(πd²/4)X7850X(1/1000000)=0.006165d²,其中d——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弯钩按弯起角度分为180°(旋转90°的“U”)、135°、90°三种。见图1-10
3、钢筋锚固长度(LAe 、La )是指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如梁内钢筋伸入到柱内)见图1-12所示
1
4、为了便于钢筋的运输、保管及施工操作,钢筋是按一定长度(定尺长度)生产出厂的,如6m、8m、12m等,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必须进行连接。 钢筋的连接包括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等方式。
5、绑扎搭接:是利用钢丝(扎丝)将两根钢筋绑扎在一起的接头方式,其用于纵向受拉的接头。见图1-18
2
6、钢筋计算公式:钢筋质量=∑(钢筋长度X单位理论质量X构件数量),其中钢筋长度——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长度,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计算;单位理论质量——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构件数量——按施工图纸计算。
7、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配筋,均为双向配筋,其注写规定如下:
①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X向配筋以X打头注写,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见图2-8(a)中集中标注的B:x:14@200. Y:12@15: 当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注写。见图2-8(b)中集中标注的B:x&y:14@200
3
②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双向正交配筋时,以x&y打头注写;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放射状配筋时,以RS 打头,先注写径向受力钢筋(间距以径向排列钢筋的最外端度量),并在“/”后注写环向配筋。见图2-9
4
当独立基础底板的边长不小于2.5m时,钢筋长度按基础底板的边长缩短10%,即按边长的90%交错配置,最靠边的钢筋除外。见图2-4所示。
5
8、条形基础钢筋标注:
条形基础钢筋标注采用集中标注。如图2-14中B、C轴线基础TJBp02钢筋标注的“B:18@150/12@200”、“T:16@100/12@200”分别表示: ① 代号B:表示基础底板底部配筋。
代号18@150/12@200,/钱的代号18@150表示基础底板底部横向配置18的受力钢筋,间距150mm;/后的代号间距200mm 。
② 代号T:表示基础底板顶部配筋。
代号16@100/12@200,/前的代号16@100表示基础底板顶部横向配置16的受力钢筋,间距100mm;/后的代号 间距200mm 。
12@200表示基础底板顶部纵向配置
12的构造钢筋,
12@200表示基础底板顶部纵向配置12的构造钢筋,
当对双梁(或双墙)条形基础底板进行配筋时,除在底板底部配置钢筋外,一般需要在双梁或梁墙之间的底板顶部配置钢筋,其中横向受力钢筋的锚固从梁的内边缘(或墙边缘)配置。
6
见图2-16
7
9、钢筋混凝土柱编号表: 柱类型 框架柱 框支柱 芯柱 梁上柱 剪力墙上柱 代号 序号 KZ KZZ XZ LZ QZ 特征 XX 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与框剪梁刚性连接 XX XX XX XX 与框支柱刚性连接,框支结构以上为剪力墙 设置在框架柱、框支柱、剪力墙柱核心部位的暗柱 支撑或悬挑在梁上的柱 支撑在剪力墙顶部的柱 注:柱截面可为矩形、圆形、工形、T形等。
10、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根柱,将其在原位放大绘制“截面配筋图”,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如图3-2和图3-3所示。
8
截面注写方式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其在柱截面配筋图上直接标注的内容有:柱编号、柱高(分起止高度)、截面尺寸、纵向钢筋、箍筋等。如图3-2所示。 (1)柱截面标号(芯柱除外)
对于芯柱之外的所有柱截面按列表标注的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标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各配筋图上继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bXh、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一种直径且能够图示清楚时)、箍筋的具体数值,以及在柱截面配纵筋筋图上标注柱截面与轴线关系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
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须再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在一侧注写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
当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芯柱时,首先按照规定进行编号,继其编号后注写芯柱,起止标高、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照标注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芯柱定位同框架柱,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9
(2)柱编号的原则:
在截面注写方式中,如柱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给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柱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采用截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柱平法施工图如图3-3。图3-4所示。
(3)其他:
柱平面布置图单独绘制或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时,如果局部区域发生重叠、过挤现象,可在该区域采用另外一种比例绘制。 10、箍筋长度(部分非复合筋):
各种非复合筋如图3-19所示,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一字形箍筋长:L=a+2X弯钩长+d 矩形箍筋长:L=2X(a+b)+2X弯钩长+4d 圆形箍筋长:L=3.1416Xa+2X弯钩长+b
10
12、梁的类型:在工程中有地梁,框架梁、连系梁、悬挑梁、圈梁、过梁等,平法图集将梁归纳如下(梁的平法分类与标号) 。 梁的类型 楼层框架梁 屋面框架梁 框支梁 非框支梁 悬挑梁 井子梁 代号 KL WKL KZL L XL JZL 序号 XX XX XX XX XX XX 跨数与是否带有悬挑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注:(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13、梁钢筋种类: (1)梁钢筋的表达形式:
梁的钢筋有纵筋、箍筋、拉筋、吊筋几种形式,纵筋又分上下通长筋、上部支座负筋、侧面纵筋,箍筋又分为2肢箍筋、4肢箍等多种形式。见图4-1
(2)梁钢筋分类图:
11
上部通长筋
纵筋
支座负筋
梁上部
架立筋
箍筋
梁钢筋
拉筋
构造腰筋
梁中部
抗扭腰筋
下部通长筋
梁下部
吊筋
下部非通长筋
14、梁钢筋的平法标注:
(1)梁钢筋的平法标注表示方法:平法图集03G101规定了梁的各种钢筋在图纸上用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两种表示方法。
梁编号
截面尺寸
箍筋(必注值)
集中标注
上部通长筋或架立钢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
扭钢筋
平面注写方式
梁顶面标高高差
梁支座上部纵筋
原味标注梁下部纵筋
附加钢筋或吊筋
(2)梁钢筋平法标注内容的注写规定:
12
①集中标注的注写规定:
梁编号为必注值如WKL(3)表示3号屋面框架梁,3跨;KL7(5A)表示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L5(7B)表示5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截面尺寸为必注值。当为等截面时,用bX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XhYc1 Xc2 表示,其中c1 为腋长,c2 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用bXh1 /h2 表示。
如:250X450表示该梁为矩形梁,截面宽250mm,高450mm 。
300X700Y500X500表示该梁为加腋梁,矩形部分截面宽300mm,高750mm,加腋部分的腋长为500mm,腋高为250mm 。
300X700/500表示该梁悬挑梁,截面宽300mm,根部高700mm,端部高500mm。 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用斜肩“/”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用斜线;当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间距及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如:1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4肢箍。
8@100(4)/15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4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mm,2肢箍。
1310@15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梁的两端各有13个4个箍,间距为150mm;梁中跨部分间距为200mm,4肢箍。
18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2mm,梁的两端各有18个4肢箍,间距为150mm;梁中跨部分间距为200mm,2肢箍。
上部通长筋或架立钢筋为必注值。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钢筋时,应用“+”
13
将通长筋和架立钢筋相连。
222,表示用于双肢箍的通长筋。
222+(412),表示用于六肢箍,其中222为通长筋,412为架立筋。
322;3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22的通长筋,梁的下部配置320通长筋。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为必注值。侧面纵向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侧的总配置筋值,且对称配置。
G412,表示梁的两侧面的共配置412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12。
N622,表示梁两个侧面共配置622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22。
梁顶面标高高差为选注值。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有高差时,须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写。 ②原位标注的注写规定:
梁支座上部纵筋为包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625 4/2,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425,下一排纵筋为225。 225+222,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同排设置,但有两种直径,其中225,放在角部,222放在中部。
梁下部纵筋有的全部伸入梁支座,有的不全伸入梁支座。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梁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25 2/4,表示梁支座下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225,下一排纵筋为425,全部伸入梁支座。
625 2(-2)/4,表示梁支座下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225,且不伸入梁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15,全部伸入梁支座。
225+322(-3)/525,表示梁支座下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225和314
22,其中322不伸入梁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25,全部伸入梁支座。
附加钢筋或吊梁是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置值(附加钢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当多数附加钢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在原位引注。
15、KL6(2A)平法标注识读: (1)集中标注表示的内容:
KL6(2A)300X600:表示6号框架梁,2跨,一端有悬挑;截面宽300mm,截面高600mm。 8@100/15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150mm,2肢箍。
218;222:表示梁的上部配置通长筋为2根三级钢筋,直径为18mm。梁的下部配置通长筋为2根三级钢筋,直径为22mm。 (2)原位标注表示的内容:
1跨左支座处618 4/2:表示一跨的端支座有6根纵筋,三级钢筋,直径为18mm。其中上排为4根,2根通长筋,2根支座负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
3跨左支座处218+220:表示梁2跨的左支座有上部4根纵筋,一排布置。其中2根通长筋,三级钢筋,直径为18mm;2根支座负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
3跨(悬臂跨)218+220 4/2:表示梁3跨的跨中有上部6根纵筋,二排布置。其中上排为4根,2根通长筋,三级钢筋,直径为18mm,2根跨中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下排为2根,属跨中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
1跨梁下部322:表示梁1跨的下部有一排纵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2mm。其中2根通长筋,1根非通长筋,但伸入支座。
15
1跨梁下部8@100(2):表示1跨梁箍筋与集中标注不同,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间距为100,2肢箍。
2跨梁下部无标注,表示2跨梁下部的纵筋和箍筋与集中标注相同。纵筋为2根通长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2mm。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150mm,2肢箍。
3跨梁下部N214:表示3跨梁两个侧面共配置214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114。 3跨梁下部8@100(2):表示3跨梁箍筋与集中标注不同,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间距100mm,2肢箍,
2跨梁上有一根次梁相交,但无标注附加钢筋或吊梁。主次梁相交处,主梁在次
梁两侧无论有无吊梁筋应各加密3个附加钢筋,间距50mm,直径及肢数同主梁箍筋。表示 在2跨梁的次梁处增加附加钢筋6根一级钢筋,直径为8mm,间距50mm,2肢箍。
16、KL6(2)吊筋计算: (1)框架梁吊筋计算公式:
当主梁为次梁的支座时,需设置吊筋见图4-11;
16
当主梁不大于800mm,吊筋角度45°;
吊筋长度=次梁宽+2X50+2X(主梁高-2X保护层)/sin45°+2X20d
当主梁高大于800mm,吊筋角度为60°;
吊梁长度=次梁宽+2X50+2X(主梁高-2X保护层)/sin60°+2X20d 式中d——吊筋直径。
(2)KL6(2A)吊筋工程量计算:
KL6(2A)2跨上的次梁L6梁宽为250mm。
吊筋长度=250+2X50+2X(600-2 X25)/0.851+2X20X16=2283mm 吊筋计算简图:
吊筋工程量=2X2.28X1.578=7.20Kg
17、板式楼梯钢筋注写:
板式楼梯钢筋见施工图纸中的集中标注。见图7-3
17
如图7-3中集中标注的“12@125”和图名下的“8@280”表示板式楼梯钢筋。
12@125表示,板底下部纵筋为12的钢筋,间距125mm;8@280表示,板底
8的钢筋。板面钢筋的负筋按下部纵筋的
下部纵筋和版面钢筋的负筋的分布钢筋均为1/2且不小于8@200计算。
各种钢筋的形状见状图7-4
18
注:板式楼梯钢筋工程计算,必须根据国家建筑标注设计图集03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各型(包括AT、BT、CT、DT、ET、FT、GT、HT、JT、KT、LT型)楼梯板钢筋构造的规定计算。
19
二、应用部分: 1、软件操作流程图:
新建工程工程设置选择计算方式
绘图输入(基础、剪力墙、柱、梁、板)
导入GCL8.0定义构件文件
修改钢筋信
息
单构件输入(楼梯、桩等零星构
件)
建立构件
汇总计算
导入CAD文件
绘制构件
直接输入
平法输入参数输入
查看结果
指导老师:陈 燕 编辑学生:李 东 配图学生:刘东洋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