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疑难及答案
1.心理状态常常是由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的一个过程环节。
答:对。
2.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完全丧失。
答:错。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的提取出来。有的遗忘是因为提取信息的线索不当造成的,这种叫暂时性遗忘;有的遗忘是由于丢失的信息过多无法提取的永久性遗忘。
3.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或从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边看见了。在花店里待久了,就觉得里面不香了。请说明。
答:这是一种感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是指:当刺激持续作用于人的感观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感觉适应在视觉和嗅觉中最为明显。
4.低年级的学生常会出现好心办错事的情况,分析其主要的原因。
答:主要是由于他们不善有组织自己的行为,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行为方式,还没有形成概括化的道德概念,因而不善于迁移的原故。
5.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随大流”等成语或俗语,往往人们也经常有意或无意这样做的。试说明这种现象。
答:这是从众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是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
6.三岁的王力很怕上医院。他父亲便拿了一些塑料注射器玩具让他玩,让他熟悉穿白褂的人。慢慢地王力不再害怕上医院了。
答:王力的父亲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王力对医院的恐惧。
7.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然早慧,最终却只能“泯然众人矣。”请解释。
答:智力早熟的认尽管遗传素质优异但不经学习,不接受教育就成才是做白日梦。方仲永虽然早慧,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培养,最终只能“泯然众人矣”。
8.如何科学的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实质?
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人心理活动的载体。
(2)从心理的内容和来源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其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管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第三,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最后,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9.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又怎样的影响?
答:(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10.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有何不同?
答:(1)所调节的对象不同。
(2)动作技能是展开的,智力技能是简缩的。
(3)动作技能是外显得,智力技能是内隐的。
1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答:(1)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特别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2)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其次,学习动机还决定着学生的学校态度。再次,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成绩。
(3)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4)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关系。即动机可以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石动机。
12.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有那些?
答:1)分析与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13.试述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
答:(1)价值观
(2)情绪
(3)认知
(4)行为的结果
14分散思维——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1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6. 例说明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倾听技术的运用。
答:(1)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
(2)恰当运用封闭性问题
(3)善于运用鼓励和重复语句
(4)准确运用说明
(5)有效地运用情感反应
(6)避免倾听时容易犯的错误
17.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错。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人有了意识,才能称为真正的主体。
18 福利彩票的中将率极低,没有几个会买他。
答:错。一个人会不会去买彩票,关键在于个体对奖金额和中奖率主观上的估计。该估计越高,其购买动机的强度就越大。
19.到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机械识记几乎就不存在了。
答:错。机械识记是根据记忆对象的外部联系,通过重复进行识记的方法,是青少年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理解识记发展的同时,机械识记仍然保持相当的水平。
20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礼节”。请说明。
答:生理需要是最基层、最强烈的需要,是形成其他需要的基础和前提。
21.对智力较好的学生只需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答:错。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但这种一致性并不是绝对的、自发的。因此无论对智力较好的学生或智力较差的,都必须注意即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又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22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请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
答: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通常,他不会因为活动的情境发生变化而变化。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可能有所改变,但其变化很慢,几乎看不出其变化。
23.学生常有明知故犯的现象。请解释。如何引导?
答:这是由于学生道德意志薄弱,经不住外界一些条件的诱惑所致。为了提高道德意志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道德行为中锻炼它,还应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学生抗诱惑扽能力。如:说理;榜样的强化等。
24.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1)20世纪初,华生等美国一些心理学家提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可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
(2)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刺激——反映”机器关系。研究行为就是研究心理。
25.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答:(1)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成。
(2)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3)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
(4)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
(5)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26.个体记忆策略发展具有那些特点?
答:(1)个体记忆策略的发展受个体的经验、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思维发展水平最重要;
(2)在没有指导的条件下,相同年龄的个体之间记忆策略发展存在很大差异;
(3)个体可以通过训练活的记忆策略。
27.试述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的组织复习?
答:(1)要及时复习
(2)要过度学习
(3)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4)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
(5)复习方法、方式要多样化
(6)要动员多种感官参加。
28.举例说明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及相互关系。
答:(1)知识的学习包括知识的习得、知识的巩固与转化、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2)知识的习得阶段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新知识,也就是使新知识以一定方式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果。
(3)知识的巩固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将习得的知识主存在長时记忆中,以备日后提取使用。
(4)知识的应用就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5)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29.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它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动机越强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答:错。根据心理学研究,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效率的关系是一种倒“U”形关系。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机的增强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动机水平过强时则阻碍问题的解决。
30.“狼孩”卡马拉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正常的生理成熟水平,但认知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正常同龄人类个体。
答:这说明个体所处的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31.一位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时,开头说了几句导言:“学过了这一节,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
答;教学要具有目的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从而形成间接的远景性的学习动机。要使学习目的性有成效,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目标结合,避免空洞的说教。
32.当人们做出“想干”而不是“应该”干的行动,这是处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这是由于个人的某种直接愿望或需要在情感上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道德动机
相矛盾时,就需要采取意志行为,调整内部行为方式的方案,改变动机之间的力量对比,使道德动机的力量压倒非道德动机的力量,保证道德行为的实现。
33.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
(5)适当开展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4.学习动机水平越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越好。
答:错。学习动机的水平与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正相关。但是,学习动机过高,学习效率也麾下降。
35.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的一针不错。用心理学知识说明之。
答:这是一种注意分配现象。注意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条
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的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36.一个青年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强的意志力,他可以克服困难、排除干扰,攀登科学高峰,可是,它在道德行为中却不一定是强者,为什么?
答:因为在道德行为情景中,道德意志的表现并不仅仅取决于一般意志力,它还依赖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对道德行为中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估计的。
37.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答:(1)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个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已存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2)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
(3)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应总是通过个体发主管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4)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
38.学生非正式群体有那些特征?
答:(1)规模小,人数少。
(2)群体规范的无形性以及较强约束性
(3)群体的情感维系性和心理凝聚性。
(4)核心人物的权威性
(5)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和随意性
39.论述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答:(1)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的培养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再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英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特征,在学习途径、方式和方法上贯彻个别对待得原则。
40.群体极化是中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和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41.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错。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潜意识,并特别强调潜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2.情绪、情感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答:错。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它比情绪更复杂。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43.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大学里,成绩优秀和较差的两端男性较多,而成绩中等的女性居多。
答:就全体男性与全体女性的平均智力而言,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在个体上则有很大差异。男性智力低下与智力超常这两种情况和比率都高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性的智愚教委悬殊,女性的智力发展则较为均匀。
44.班杜拉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以学龄儿童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实验。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即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这个实验说明了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45.法国人瑞琼曼1913年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要求被试分别在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解决63公斤;三人群拉时,平均出力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试用心理学知识解释。
答:实验结果表明群体人数越多,单个人出力越少。这是社会惰化现象。
46.简述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取向。
答:(1)现代心理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全面而综合的的运用心理学的各种观点、理论和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研究。
(2)代表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这种综合、整体研究的主要取向,乃是信息加工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3)现代认知心理学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张用信息加工的综合整体的观点探讨人的复杂的认知过程。
(4)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本性和价值看作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47.简述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
答:(1)粘合
(2)夸张
(3)人格化
(4)典型化
48.发现学习在教育上有何积极意义?
答:(1)发现学习有提高学生智慧的作用
(2)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3)通过发现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现的技巧与方法,有助于学生解决今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发现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记忆力
49.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
答:(1)识记的效果依赖于识记的目的和要求。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也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4)识记的效果也依赖于识记的方法
50.试述如何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教育者观念的改变
(2)改进教学时发问的艺术
(3)改进学生作业的方式
(4)改进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51.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答:(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2)创设重复良好的行为环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4)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让学生知道练习的成效,及时给予强化与反馈。
(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