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上册心理教育教案-爱的唠叨 全国通用

2022-01-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爱的唠叨

一、活动设计背景: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而生活中,长辈们喜欢过度关心孩子,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训孩子,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孩子不爱听,发脾气,因而影响两代人的关系,甚至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非常重要,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条件。本节课首先帮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唠叨,然后弄清楚父母为什么唠叨,正确认识父母的唠叨,最后探讨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懂得通过改变自己而影响父母,学会和父母良好的沟通。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唠叨,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共同探讨面对唠叨的好办法。 3、培养尊重父母的品质,增加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唠叨,体会父母的爱。 活动难点:学会和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并练习应用。 四、活动方法: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是助人自助,“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所以我采取以下活动方法:

1、体验式活动为主,采用讨论交流,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分享感受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2、采用引导、鼓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共同参与。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素材《妈妈之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中文版《妈妈之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同时紧扣主题,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

1、师语言导入。

2、播放视频,提问:你听到都唱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教师揭题并板书:板书题目中的“唠叨”二字。 二、引导学生活动和体验。 体验活动(一)学生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认识父母的唠叨;交流分享,使学生明白:凡是父母唠叨,肯定是有父母认为没做好的行为,学会先从自身找原因,为下一环节如何和父母良好沟通做好铺垫。】 交流问题:

(一)你眼中的唠叨是什么? (二)父母为什么要唠叨呢? 1、请学生说一说 2、交流问题

(1)爸爸妈妈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唠叨?

(2)爸爸妈妈对你唠叨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三)老师简要小结

体验活动(二)情景剧表演《乐乐的烦恼》

【欣赏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体验父母的唠叨,明白我们和父母的愿望不一致时,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1、情景剧表演《乐乐的烦恼》

2、交流分享:请同学们同桌交流一下来说说。 (1)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感觉乐乐的言行表达了什么? (2)乐乐和妈妈为什么会有冲突? 3、师引导并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乐乐和妈妈的需要不同,所以行为方式就不同。

学生活动(三):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怎么做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思考和父母沟通的好办法,达到助人助己的效果。】

1、小组交流讨论:如果你是乐乐你会怎么办呢?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关键词。 学生活动(四)角色扮演并互换角色。

【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和互换角色的形式,让学生将学到的方法用到生活实践。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学生练习角色扮演并互换角色。 2、学生分享角色扮演后的不同感受。

3、教师小结:比起改变爸妈的交流模式,改变自己更容易,如果你的表达方式变了,父母接收到的信息也就变了,结果也会跟着改变。所以想要处理冲突,建议大家首先学会改变自己。 三、教师分享: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恰当地自我开放技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父母是因为爱,因为担心,才会唠叨,唠叨也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1、教师: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妈妈常叮嘱我的话。

2、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根据学生感悟教师相机板书“爱的”) 四、总结谈收获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只是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记得尝试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 活动反思: 一、活动亮点:

1、学生两两合作,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并演一演。分别体会当父母唠叨孩子时,孩子不接受时,作为父母和孩子的不同感受。感悟到面对父母唠叨时,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沟通的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2、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说敢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二、课时安排说明:

教育孩子就像是我们养花,如果不能适时浇水花就会缺水而干枯,如果要是过度浇水呢,也会导致花的死亡,所以教育孩子要适度。如果父母过度的唠叨,势必

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课程设计在第二课时给学生澄清,良好沟通同样需要做父母的要在认知及思想上转变。再次让学生体验和实践,更好地理解心与心的沟通,需要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多一些感受和表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