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唐宋诗词中的酒意象

2021-12-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唐宋诗词中的酒意象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唐宋诗词更是灿烂夺目,同时中华古国也是一个酒香浓郁,充满酒文化的文明之邦。我们不妨走进唐诗宋词,掬一捧千年琼浆去感受诗人的才气,酒气,去领略诗人的豪情愁绪。

传说酒的发明者是杜康,因而人们称之为“酒圣”。自从有了酒,人们的生活似乎也随之丰富起来,情感也被激活了。你看: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而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贺知章正“金龟换酒”,杜工部“潦倒新停浊酒杯”,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苏轼“把酒问青天”,“一樽还酹江月”,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再听:有人在呼喊“将进酒,杯莫停”,有人在“劝君更尽一杯酒”,有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有人则“一曲新词酒一杯”,有人在询问“今宵酒醒何处”,也有人在谈说“醉里吴音”。酒朦胧了醉眼,让英雄失去展示的舞台,是酒充满着愁肠,让抑郁苦闷得以排遣,也是酒壮足了英雄的胆魄,使人崛起。酒与诗人或多或少的联系着,从而使诗韵里夹杂着酒香。

今天喝酒似乎不要太多的理由,可是,千百年来从诗歌中看酒的功能却有太多的变化,可以借酒助兴,可以壮胆,可以饯行,可以接风,可以浇愁,可以陶醉于山野,亦可引动诗情……

酒的功能是这样的丰富,难怪人们总爱举杯。在诗歌海洋中,酒似乎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让各种情感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因而跟许多题材紧密相连。

一、 送别诗与酒

从军,仕途的坎坷,游历及出使送人多设酒饯行,或以酒表示对亲友的祝愿或表劝慰或寄离愁,让别离在酒气中朦胧以致消散。

盛唐,北宋送别诗歌有许多。李白有《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居易《琵琶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宋代柳永有《雨霖铃》等。其中当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著。后因谱入乐府取首句二字题作《渭城曲》,又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此诗入乐后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歌辞,别席离宴的绝唱。刘禹锡《与歌者何勘》诗云:“旧人唯有何勘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自注“沈有讴者,普唱‘西出阳关无故人’词”。李商隐《赠歌妓》也有“断肠声里唱阳关”的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联诗流传百代,以致阳关满身离绪,而别酒一杯,青青柳色岂只断肠?

二、 边塞诗与酒

盛唐开元至天宝年间,朝廷大事边关,出现了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等以守边博得高爵的著名将领,为当时的士人展示了一条封侯的捷径。热衷功名富贵,大有豪侠之风的士子或慷慨从军或出使边陲,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中军置酒饮归客”,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征人的忧怨借美酒倾吐而出,恰如范仲淹《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股忧国思乡,壮志难酬情绪裹挟其中。

三、 酒与情怀

李白一边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一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诚然,得意之时可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然而失意之时则更多的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销愁愁更愁。唐宋诗歌中酒与情怀的交结亦可看作是心灵的寄托,之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重在遣怀,抒情,解愁,助兴。

我们可以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读出李白失意时的无奈与抑郁;“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读出人生的慨叹;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里读出壮志难酬的心痛;同样也可以从“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读出诗人的乐观昂扬;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辨出词人的豪情壮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看出其喜悦,更在“浓睡不消残酒”感受诗人的清闲。还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慨。

当然更有那浓浓酽酽的思乡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乡在水云间。”——高翥《春怀》。“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断肠吹起江南梦,愁起寒梅酒半销。”——葛起耕《楼上》。

乡愁是一杯酒,是一杯千年来被无数思乡的人吟咏过的陈年佳酿,岁月越长越是浓郁醇美。

(李志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