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不”的时候……
作者:杨田
来源:《早期教育(家庭版)》2016年第04期
“宝宝,你这个房子搭得真好看!” “这个不是房子,是公园!”
“啊,这不是房子吗,这里面不是有张床吗?” “不是,我的公园里就有床!”
“宝宝,那我们吃完饭再回来搭公园,好不好?” “不要!”
不少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当孩子成长到三岁左右的时候,和他交流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孩子开始变得任性、爱发脾气,常常和父母顶嘴说“不”。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不”的不服从行为其实是幼儿期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属于幼儿的个性特质之一。3岁以后的幼儿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父母的要求不再言听计从。而作为家长,我们要有能力分辨孩子说“不”的不同含义,同时给予不同的应对措施。
有的“不”只是单纯想要伸张自我。有时候,孩子说“不”只是单纯地想要表达自己不服从、不满足的想法。而具体想要干什么、接下来有什么安排,孩子可能自己也不清楚。此时,父母不可操之过急,认为孩子是在“瞎胡闹”,可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孩子不肯吃饭,家长可以很理解地说:“哦,我明白了,你现在不想吃饭。那你想要过3分钟之后吃饭呢,还是过5分钟之后再吃饭呢?”这样不仅尊重了孩子的意愿,而且父母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有的“不”是要显示自己的力量。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动作能力发展得很快,他们开始喜欢独立地探索世界。当父母还像以往一样想要抱着孩子或者帮孩子做一些事情时,他们往往反抗得格外厉害。这是因为父母的好心阻碍了幼儿的自我表达,自我发展。因此,父母不要总认为孩子太小,事做得“慢”、做得 “不好”。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足够的耐心,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的“不”是为了获得斗智的快乐。 还有的“不”仅仅是纯粹的拌嘴和辩论游戏。就像前文中的例子,孩子明明搭建的是“房屋”,他却偏偏说是“公园”。就像从婴儿时期无意义的语音游戏当中获得的乐趣一样,幼儿也从这种看似无理的斗智游戏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的“不”是真的“不”。要注意的是,父母过多的控制确实会干涉到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当孩子激动地表示了自己的拒绝,并且还伴有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时,家长就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是否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或者其他方面。家长要有移情的能力,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儿童视角来思考问题。
总之,孩子所说的“不”千差万别,丰富多彩,需要细心的家长们认真地去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