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经典演练提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她把所有的15万美元都捐给了一所大学
奥斯奥拉·麦卡锡一辈子都在打扮别人。1987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日子里,她日复一日地同成堆的脏衣服打交道,将它们清洗干净、熨烫平整,以便人们穿着去参加那些永远不会邀请她参加的聚会、婚礼或毕业典礼。
六年级时她便辍学开始工作。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小孩,也没有学过开车,因为没有什么地方是她特别想去的。她所拥有的一切便是她视为上帝恩赐的一份工作。在密西西比乡村很多黑人甚至连工作都没有。
她几乎很少花费。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紧缩开支的简朴生活,她的《圣经》已经破烂不堪,她就用透明胶将它粘住,以防《哥林多书》掉出来。就这样过了数十年,她所得的报酬——大多是一元钞票和零钱——已经超过15万美元。
“我用不了那么多钱!”一天麦卡锡小姐说,她并不是在可怜自己。于是她把钱捐了出去,资助就在她家乡的南密西西比大学的黑人读大学,那里每年的学费是2400美元。
没能再次回到学校读书是麦卡锡小姐毕生的遗憾。她说:“我想和孩子们分享这些钱。我并不在乎做什么样的工作,但我太忙了,一直太忙了。也许我能让孩子们不必做我这样的工作。”
哈蒂斯堡人将她的捐赠称为“上帝的礼物”。她这样做部分也是因为她想到自己来日不多了。
坐在她光线很暗却很温暖的房间里,她谈起死亡,平淡得就好像在说下午可能有一场雷雨。对她来说,捐赠是为了防止不测发生,就像下雨时要关上窗子以免雨淋湿床罩一样。
她说:“我知道我活不了多久了,我想这些钱对他们比对我更有用。”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她的捐赠已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短短几天里,洗衣妇奥斯奥拉从默默无闻变得名扬全国,对此她始终不能理解。坐在她离大学不远的木板房里,她耐心地接待在她门口排起长队的记者、企业家和其他人。
她说:“我住在我喜欢的地方,以我愿意的方式生活。即便有车,我也不会开。我已经老得无法去上大学了,所以我决定这样做。是我自己的主意。”
“过去我们黑人都不能上那所大学,但现在他们可以了。”30年前那所大学才取消种族隔离制度。
当人们问她为什么不选某个知名的黑人学院,而选这所大学时,她说:“因为它就在这儿,很近。”
麦卡锡小姐并不想要一幢以她命名的大楼或一尊纪念她的塑像,她只想要一种回报,即参加因她的资助而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的毕业典礼。她说:“我很想看到这样一个典礼。”
学校已经以麦卡锡小姐的名义将1000美元奖学金发给来自哈蒂斯堡的一名18岁优等生——斯蒂芬尼·布洛克。
布洛克小姐的外祖母莱德蕾斯特·海斯有一天来到麦卡锡小姐的小房子向她致敬。当麦卡锡小姐后来离开房间后,海斯夫人惊叹地摇着头。
她说:“我以为她会是个富裕的小老太太,有名车、豪华房子和漂亮衣服。我自己是个裁缝,同时做过两份工作。我了解像她那样工作的感受,她却把钱捐了出去。”
奥斯奥拉奖学金基金就是以这样一位妇人命名的。她三年前才买了第一台空调,直到现在有人来她才打开;她毫不在意她的小黑白电视只能收到一个频道,因为她很少看电视;她还常常抱怨电费太高,也从不订报纸,因为她觉得太贵了。
如今麦卡锡小姐在她家附近散步的步子慢多了。尽管并非情愿,她还是在很多个星期天都没能去友谊浸礼会教堂作礼拜。关节炎使她的双手麻木僵硬。近80年来第一次,她独立的生活受到了威胁。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她说:“我很想再回到学校,但我班上的同学都升级了,而我的年龄也太大了。我非常想回到原来那个班。”
于是她开始工作了,把挣得的几乎每一块钱都存进银行。今年年初,银行问她去世后如何处理她的财产。她说,想把钱捐给学校,现在就捐,而不是去世以后。她只留出足够的生活费用。
计划在大学读商业的布洛克小姐说:“我一直在想,她靠洗衣挣那么多钱真是个奇迹。”
她希望四年后她毕业时,麦卡锡小姐还能跟她在一起。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题目中,“所有”“都”等词语表现了麦卡锡的无私;“一所大学”表现了麦卡锡捐资助学没有任何的私利,没有对捐资的学校思考过多。
B.文章第二段交代了麦卡锡的相关情况,比如六年级就辍学,没有结婚,没有学过开车等,目的是告诉人们麦卡锡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很低,这就侧面交代了她能够存款的一个原因。
C.作者在描写麦卡锡时没有拔高她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麦卡锡就是一个普通的洗衣妇,她有高尚的举动,但她并非一直像一个圣人一样生活和思考,文章体现了生活的真实性。
D.麦卡锡不想让她捐助的学校给她建一尊雕像等,包括她选择要捐助的大学时也没有特别挑选,因为她捐资的目的就是让上不起大学的黑人能够上学。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E.文章结尾处写受助者布洛克“希望四年后她毕业时,麦卡锡小姐还能跟她在一起”这句话意蕴丰富,表达了布洛克对麦卡锡未来的祝愿:希望与麦卡锡一起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一所大学’表现了麦卡锡捐资助学没有任何的私利,没有对捐资的学校思考过多”错,“一所大学”只是客观地表述麦卡锡捐助的学校。B项,“目的是告诉人们麦卡锡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很低”理解错误。E项,布洛克应该是希望麦卡锡还能健康地活着。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 文章第一段在叙述事件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第一段交代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语言上的特点以及给读者的感受等。比如,从语言特色来看,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麦卡锡的工作;从手法上来看,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麦卡锡洗衣以及人们穿着麦卡锡洗的衣服参加各种活动而这种活动从未邀请过麦卡锡的情况,表现麦卡锡劳动的艰辛等。
答案:①用语简洁,高度概括。作者用“一辈子都在打扮别人”一句话概括了麦卡锡的工作——洗衣。②语言平实,表达尊敬之情。作者客观描述了麦卡锡的工作状态,用“清洗”“熨烫”等动词表现了对麦卡锡的尊敬之情。③通过对比,表达同情。麦卡锡每天洗衣服,以便人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参加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永远不会邀请麦卡锡参加,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麦卡锡的同情。④设置悬念,引发兴趣。结合文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章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段介绍麦卡锡工作的内容会引发读者思考:麦卡锡这样的工作怎么能有15万美元的存款?她为何要捐款?
3. 麦卡锡对待捐款是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此题,要结合文本分析,从中找出麦卡锡对待捐款的态度。如麦卡锡认为捐款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自己年纪大了,留下足够用的就行了。然后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麦卡锡认为捐出15万美元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她捐款给学校部分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来日不多了。②麦卡锡认为钱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就好。③麦卡锡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高,她喜欢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④麦卡锡捐款给大学没有什么功利性,只是因为这个大学离她家比较近,她希望能够帮助上不起大学的黑人。(答出三点即可)
4. 麦卡锡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我们可以从麦卡锡对待工作、金钱等的态度来分析,比如麦卡锡认为工作是上帝恩赐的,这就说明她对工作的敬意;麦卡锡生活简朴等。同时注意分析她捐款的目的,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她不追求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大楼或塑像等,而只是希望能够和受过资助的孩子一起参加毕业典礼而已。
答案:①对工作充满敬意。麦卡锡认为工作是自己拥有的一切,是上帝恩赐的,工作认真,不厌倦自己的工作。②生活简朴。麦卡锡很少花费,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紧缩开支的简朴生活。③不看重金钱。麦卡锡认为自己用不了15万美元,将其全部捐献。④看重在学校读书的机会。麦卡锡毕生的遗憾就是没能再次回到学校读书。⑤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十分乐意与上学的孩子分享自己辛苦积攒的15万美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
王婧 沈茜蓉
“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和拾荒者)入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一夜之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6万次,他因此成为100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48岁的褚树青已经在杭图任职10年了,他一直在践行“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的理念。“公众一般只知道图书馆能典藏阅读,但是忽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他说。
对此,图书馆学专家范并思教授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更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因为同等地获得知识的机会,将推动一个城市走向民主和包容。
搬运工眼中的图书馆
2月15日,午饭后。
穿着迷彩工作服的搬运工王书恒走进杭州图书馆报纸阅览室。他直接拿了《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的报夹,在进门处的软沙发上坐下。窗外的大片建筑工地正是他工作的地方。两年前,他从江苏到杭州打工,一直在四周工地干体力活。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这里是杭州市的钱江新城,也是杭州行政中心的所在地。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坐落在西南向的裙楼里,占地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90%都对读者免费开放。
在王书恒眼中,图书借阅区的那一排排书架“就像直线构成的迷宫”,当他在这个“迷宫”中穿行的时候,书架上的照明感应灯会自动亮起,走过之后又静静熄灭;文献借阅中心那些高达4.8米的积层书架、专题文献中心7.2米高的单面靠墙整体书架,巨人一般俯瞰着他;书柜、书桌、台灯浑然一体的书房式布臵,更让他觉得“像天堂”。
王书恒一般在下午2点离开。每当他经过借阅台时,工作职员张小丽都会冲他微微一笑。
“零门槛”如何实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市场经济风潮涌动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靠出租场地、收年费等方式搞创收。2000年,褚树青出任杭州图书馆馆长,“在我接手的时候,我就想:我赞成市场经济,但图书馆还是要做公益的事情。”他说。于是杭州图书馆宣布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其他人则需交费,用以“捐助”图书馆。“说是捐助,也是对公民文化的一种培养。由于不好意思直截了当说‘免费’——全国都收费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说免费呢?”
两年后,国内图书馆学理论界开始探讨公共图书馆究竟是否应该收费。支持收费者认为图书产业化是世界趋势,反对者则认为收费意味着门槛。
2003年,杭州图书馆向所有人敞开了阅览室大门。
2006年,杭图将搬迁新址,召集专家论证制度改革,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是否可以取消借书的押金制度”。在很多专家看来,押金制度是图书馆无法跨越的一道门槛——假如没有押金制度,如何保证外借的书能够如期还回?当时,杭州市文化局局长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我非要把这道门槛破除不可!”褚树青也表示:“假如一个人连最起码的信用和道德都不讲,一百块钱押金又能有什么用?”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果然,2007年,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全面免费开放,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零门槛”——不但所有人都可以进入阅览,而且都可凭借市民卡免费借书。
我们可以一起读书
对市民来说,免费阅读需要有一个被接纳的过程。
图书馆刚刚全面免费开放时,很多大爷大妈拎着油条豆浆来阅览室“摆龙门阵”,还有家长让孩子在图书馆“就地解决”大小便。但这些行为现在都消失了。
范并思认为,在阅读现场的读者之间,会发生微妙的互相影响作用。一个读者的专心姿态会影响其他读者,形成连锁的心理暗示,把大家都带进这种状态。
这也正符合褚树青的理念:“图书馆的使用者是一个多元的群体,不如让社会各界制定规则,治理监视,志愿服务。”
范并思曾在《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中评价道:“公共图书馆是城市中最好的学习共存、推进社会包容的场所。”
更重要的是,在书籍面前,更容易实现人人平等。 正如杭州市图书馆儿童阅览区里出现的这个场景:
一个穿着考究的母亲带着8岁的女儿在这里读书。她们就住在图书馆附近,房屋均价3万元/平方米。
一个衣着破旧的爷爷领着8岁的孙女坐了19站公交车也到了这里。5个月前,他们从江苏淮安的农村来到杭州,一家人住在拱墅区的出租屋里,靠女孩儿的父母在工地打工生活。
两个女孩儿的手同时伸向了书架上的同一本书。 “我先拿到的!”喊声惊动了书架那边的母亲。
她走过来,看到两个女孩儿正在抢书,于是蹲下身子,温柔地说:“宝贝儿,你们可以一起看吗?”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两个女孩儿想了想,点点头,坐到了桌边,开始一起翻那本带拼音的儿童书——《神秘的鸟类》。看完一页,一个女孩儿小声问另一个:“看完了吗?可以翻了吧?”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5. 文中“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杭州图书馆是如何践行这种精神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第一问较简单,根据原文导语中的一句话“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即可得出。第二问涉及的面比较广,可以从三个小标题入手,对三个部分的中心内容加以概括。
答案:核心:保障社会文化公平。
逐步推行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制度。(或:①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②向所有人免费开放阅览室;③全面开放,凭借市民卡免费借书。)
6. 文中描述了搬运工王书恒以及两个女孩儿阅读的场景,有哪些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和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本文所要表现的是杭州图书馆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是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点,文中描述了搬运工王书恒以及两个女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孩儿阅读的场景正是从为主题服务这一角度考虑的。此外,还需注意到,文章将典型事例与一般叙述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答案:①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杭州图书馆“零门槛”开放后产生的积极影响。②凸显杭州图书馆平等、包容、富于人情味的良好氛围。③具体事例与概述相结合(点面结合),使报道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7. “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和拾荒者)入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此话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褚树青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褚树青此举的社会价值。褚树青允许乞丐进入图书馆,说明了他不因对方地位低下而有所歧视,表现出的是一种包容精神。一种人文关怀,体现了图书馆“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这一精神。另外,还可以将褚树青的举动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进行对比,从中分析其积极意义。
答案:①褚树青的坦诚表达充满人文关怀,使人们深受感动。②褚树青及杭州图书馆的改革勇气令人敬佩。③社会对建设公平、包容的文化环境的呼唤。④人们对现实中种种歧视、排斥弱势群体的不良现象的反思。⑤现实中公平、包容的文化环境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荣而非高考掐尖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王聪聪 曹原
中国青年报:据悉,许多名校以轮番游说、提供奖学金、提前签订预录取协议等方式进行“掐尖大战”。您在招生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李越:对高分考生的争夺确实存在,一些家长甚至与高校“讨价还价”。一些高分考生的家长会直接说:“考了多少分、想上什么专业,你给不给?不给就报其他大学。”还有一些家长,在多所高校之间“钓鱼”,期望获得奖学金、专业保证等优惠条件。对优秀生源竞争过激,会导致高校对考生“有求必应”,甚至不惜砸巨额奖学金、提前签订预录取协议。这对考生其实并不好,对社会诚信体系也会产生负面冲击。比如签订预录取协议会对其他考生造成潜在伤害。
中国青年报:伤害在哪儿?
李越:比如考生A考了615分,B考了614分,按照正常的录取程序,A应该在B之前投档录取。但如果在招生咨询过程中,B先与某高校签订了某专业的预录取协议,当A也向该高校咨询时,招生者为了确保与B的预录取协议,很可能以“分数不够”等理由劝退。因为信息不对称,A就受到不公正待遇。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名校热衷“掐尖”?
李越:“掐尖”也叫“选优”,任何成功的教育,优秀的学生和老师都必不可少。最好的学校肯定有最好的学生。
在当前社会诚信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高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方法。在高考体制下,分数就是规则。高校在秉持按分数排序的原则时,也就是在维持社会公平。
现在大学和中学的信息沟通不充分,中学生对大学各方面的了解很少。这种情况下,考生和家长更多地依据录取分数线高低来判断一所大学的优劣。而尖子生就是一个标志,在各自学校和地区都有着示范作用。高分学生报考哪个学校和专业,会为下一年的优秀学生提供参考。
中国青年报:考分排名真能显示学生的素质高低吗?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李越:两者并不直接挂钩。我们之前在安徽录取的一个学生去年获得了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一万三千多本科生中只有5名能获此殊荣。这位同学不仅成绩非常好,也非常聪明,素质全面。但这位同学却是当年清华大学在安徽所招学生中分数最低者之一。可见,高考成绩相差三五分,并不能说明学生优秀与否。
虽然证明高一分的学生一定比低一分的学生强不容易,但是要证明低一分的学生比高一分的学生强肯定更困难。所以说,除非有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方式,分数这个规则在当前社会不能破,否则一放就乱。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掐尖”无异于鼓励应试教育。您怎么看?
李越:加重应试教育的不是“掐尖”,而是高考制度本身。由于公平的压力,分数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才是症结所在。高校当然欢迎素质教育,但关键是素质如何评判。
中国青年报:您从事招生工作20多年,名校“掐尖”一直就有吗?
李越:真正的“掐尖”,是在志愿填报方式从估分填报改为出分填报之后。现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都采取“出分报、大平行”的填报方式,出分以后高分考生很容易找到,所以争抢高分学生的程度也就更激烈。
中国青年报:报考方式是不是应该作出调整?
李越:从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角度讲,相对合理的填报方式是“考前报、大平行”。不过,实行考前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信息充分畅通。学生考前报志愿,不仅要对自身实力有较为明确的判断,还要对自己在本省、市的相对位臵有合理把握,而后者需要本省、市各中学能够充分沟通,比如进行联合模拟考试等。目前全国实行考前报志愿的只有北京和上海,多数省、市由于城乡差异比较大,信息较闭塞地区的中学生无法了解自己的相对位臵,考前报的风险就非常大。
中国青年报:不“掐尖”的话,高校之间应该比什么?
李越:高校应该引以为荣的是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上世纪30年代的清华常常被人提起,堪称一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时培养出了一批杰出人才。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7月11日,有删改)
8.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越回答记者第一个问题时有些顾左右而言他,是通过学生家长的某些表现来证明名校间存在“掐尖大战”,方法很好,但没有准确回答记者的提问。
B.李越用“高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方法”来评定目前的高考,说明高考尽管存在弊端,但依然是目前为止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C.李越列举之前清华大学在安徽录取的分数比较低的学生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事情主要是为了说明高考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素质高低。
D.北京、上海使用的“考前报,大平行”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目前相对合理的,可以有效避免“掐尖大战”,李越认为应该尽快推行这种志愿填报方式。
E.李越对大学录取中名校的“掐尖大战”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高校应该比的是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人才,而不是录取了多少高分的学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李越用“对高分考生的争夺确实存在”明确回答了大学名校之间存在“掐尖大战”,没有回避问题,列举家长的表现是为了说明“掐尖大战”有愈演愈烈的可能。C项,“高考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素质高低”与文意不符,原文为“高考成绩相差三五分,并不能说明学生优秀与否”。D项,“认为应该尽快推行这种志愿填报方式”错,李越解释了这种方式还不能全面展开的具体困难,并没有认为要尽快推行这种方法。
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9. 高校的“掐尖大战”有哪些危害?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第二、四段的内容,第二段话是记者问高校是否存在“掐尖大战”时李教授的回答。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掐尖大战”确实存在,二是“掐尖大战”的表现和危害。第四段,是具体谈对其他考生的伤害。分析危害时,注意从考生、家长、高校等方面思考,比如家长会投机取巧,学校会增加办学成本等。
答案:①助长了考生家长的投机心理。高分考生的家长会跟高校讨价还价,要求奖学金、专业保证等优惠条件。②加大了高校办学成本。高校可能不惜砸巨额奖学金与考生签订预录取协议。③对其他考生造成潜在伤害。因为已经与某些考生签订预录取协议,而录取名额是一定的,会造成其他高分学生不能被录取。
10. 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高考分数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高考分数的重要性可以从社会、学校、考生三个角度思考:从社会的角度看,目前我国还没有更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方式录取大学生,所以高考是相对公平、合理的;从学校的角度看,高校按分数排序录取学生,维持了社会公平;从考生的角度看,高考分数体现了学生的某些能力。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答案:①高考在当前社会中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方法,高考分数体现了学生的某些能力。②高校秉持按分数排序的原则,维持了社会公平。
11. 高校之间的“掐尖大战”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高校为何还要进行“掐尖大战”呢?请结合文章简要探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回答问题时注意分析高校进行“掐尖大战”的具体原因,可以从高校人才的培养、高校的持续发展即来年的招生、社会对尖子生的看法等方面分析。比如很多人认为名校就要录取尖子生,高分代表高素质等。
答案:①绝大多数人认为,最好的学校肯定有最好的学生。事实上,任何成功的教育,优秀的学生和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②目前中学生对大学了解较少,考生和考生家长会依据学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低判断一所学校的优劣。③尖子生是一个标志,在其所在地有示范作用,会为下一年的考生报考提供参考,会有更多的高考高分学生报考这所学校。④学校乐意录取高分学生。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会认为高分代表高素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企业的道德文化
田晓玲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记者:人们通常认为,道德是对看不见的手——市场,以及看得见的手——政府这两种力量的补充。您如何看待这两者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道德称为“第三只手”吗?
汉斯兰:是的,可以把道德放在“第三只手”的位臵,因为它的确可以带来改变。如果我们建立一个金字塔模型来看到底哪些东西在市场中起作用,那么底下两层就应该是精神资本、道德资本,道德资本会转化成关系或者联系,再转化成塔尖的机制资本。不同层次的资本——精神、道德、关系和机制都会影响市场行为。如果我们仅仅关注机制资本,只看法律条文、产权制度,那么就会忽视下面这些重要的基础。我们必须把这些要素都放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才能正确地理解它们。
经济资本以外的这些社会资本都运作起来,就可以创造财富、减少贫困。金融资本将是这些资本的产出和结果。就像你需要空气来生存,但你不是为了空气而活着,利润和企业的关系也是这样。
记者:我们到底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个企业是否道德?道德是一个非常宽泛且模糊的概念,您觉得在道德问题上,我们能够拿出一个标准来约束企业的行为吗?
汉斯兰:从我的研究来看,最主要的道德问题是贿赂,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很多企业家也告诉我们,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说到道德的标准,就拿贿赂为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企业对贿赂的态度,认可还是不认可贿赂行为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它的确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标准。不管是多大规模的公司,哪怕只有20个人,你也可能需要建立一些规则,让员工知晓,这样才能避免出错。我的确认为道德是可以有标准的,从贿赂这个例子来看,它是可以衡量的。
记者:除了成文的标准,还有很多因素在影响道德的评判,您是否观察到文化传统在规范企业行为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汉斯兰:当然,这也就是我们在谈论资本的时候,要谈论它们背后那么多道德、精神、关系、机制资本的原因。这些因素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文化资本”。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在我看来,中国文化中对商业非常有利的特质是节俭的美德。我希望中国可以找到一种方式,让节俭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伤害经济。我的理解是,节俭意味着延后消费,它并不是反经济的,而是非常明智、精明的消费方式。我非常喜欢这种节俭的传统,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因为借钱消费,最终还是需要还钱,并没有什么意义。
记者:近年来,中国集中爆发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根据您的观察,西方国家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这和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否有关联?
汉斯兰:如果机制是支持诚信的,就会降低这种不安全食品出现的概率。要想有更多好的食物,那么机制本身就要非常完善。
我们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也是逐渐演变的,这主要是为了回应食品对健康的威胁。由于粮食供应和加工链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新的安全威胁因素不断侵入,我们就需要引进新的措施。这意味着,我们永远不能说,我们已经“完美”了。
记者:企业社会责任也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当伦理转化成责任时,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汉斯兰: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些概念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印象,让人想到规章制度,想到需要花时间在上面。如果企业以对环境的关怀为中心进行创新,很可能会获得收益,同时完成社会责任;但如果你只是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那么结果就是一些条条框框。
(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汉斯兰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用语十分生动、形象,比如他用“金字塔模型”来说明道德在市场中的作用,让人很容易明白企业道德在商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
B.“认可还是不认可贿赂行为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这句话说明商业贿赂行为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被判定是错误的。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C.道德评判是个复杂的体系,除了一些成文的既定标准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影响道德判断,比如文化传统在规范企业行为方面也有作用。
D.节俭的美德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文化中对商业非常有利的特质,因为节俭意味着延后消费,这样可以将更多的金钱应用到商业活动中去。
E.中国集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中国的机制不支持诚信;二是粮食供应和加工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会有新的不安全因素侵入,而法规等应对措施不够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认可„„问题”这句话不是对“贿赂行为”本身的判定,而是说对待贿赂的态度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不能简单判断为正确或错误。D项,“节俭的美德是中国特有的”错误,原文只是说“中国文化中对商业非常有利的特质是节俭的美德”。另外,“可以将更多的金钱应用到商业活动中去”于文无据。E项,“中国的机制不支持诚信”有误,由文中“如果机制是支持诚信的,就会降低这种不安全食品出现的概率”不能推断出“中国的机制不支持诚信”。
答案: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13. 汉斯兰在回答记者“我们到底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个企业是否道德”的问题时,为什么以贿赂问题作为例子?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注重分析“贿赂”与一个企业的关联,以及道德是否能够约束贿赂行为。无论是汉斯兰还是其他众多的企业家都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认为贿赂是企业的一个主要的道德问题,同时汉斯兰也认为道德可以约束贿赂行为。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①汉斯兰认为一个企业无论大小,最主要的道德问题就是贿赂问题。很多企业家也认为贿赂问题是一个企业主要的道德问题。②贿赂问题是企业道德中比较复杂的问题,讨论明白道德标准对贿赂行为的制约,也就讨论明白了记者的问题。
14. 如何理解“就像你需要空气来生存,但你不是为了空气而活着”这句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把握句子所在的具体语境,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在理解句子表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等。
答案:这句话使用类比的手法,把企业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类比为人和空气的关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企业需要追求利润,但企业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追求利润。
15. 在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在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提出企业道德还有必要吗?请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在综合分析文章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回答“很有必要”,阐述理由时,可以具体分析一下企业道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很有必要。①企业道德是市场、政府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②企业的道德资本可以转化为机制资本,最终影响企业在市场的行为,为企业创造财富。③引导企业避免出现诸如贿赂等不正当行为。④避免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等。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网购图书限折令,限住了谁?
王珂
在2010年北京图书货会上,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联合发布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受争议的是,《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规定:出版1年以内的新书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最多享受不低于8.5折的优惠幅度。据悉,《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是根据《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由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部分负责人共同参与制定的,旨在“打击图书市场特别是网络书店的价格战,规范图书交易行为,维护图书市场秩序”。
80后的小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现在很少去实体店买书了,“太贵!网上什么书都有,而且送货上门,货到付款,又方便又省钱”。对于网购图书限折令,她表示:“莫名其妙,肯定是眼热网购生意太好,想垄断吧?”
常常在网上帮孩子买书的李女士也向记者表示了她的担忧:“现在图书定价这么高,肯自己掏钱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要是再限制折扣,今后就更买不起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书友杨先生认为,网购是大势所趋,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完全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而不能一味地“竞争不过就搞封杀”。政府应给予合理的引导,以促使图书销售市场实现充分竞争、公平竞争。
事实上,这几年的图书市场折扣越来越低,图书刚刚上架就打六折出售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对读者来说似乎是个福音,但是另外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图书定价水涨船高。图书打折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数字游戏,出版商在定价的时候其实已经预留了折扣空间。这种打折并没有降低读者的购书成本。
同济大学副教授王晓渔则把质疑指向《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的制定者,指出了更深层的问题。他认为,《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本身就有失公平。行业协会本来应该属于社会领域,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但现在的行业协会基本附属于行政部门,行业规定与其说是市场公约,不如说是政府文件。这种以“禁令”的方式制止图书低价销售的办法,以自律为名进行管制的行为,只能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
据业界人士分析,目前网上书城的销售量已经占到中国整个图书市场销售量的10%以上,而且预计还会以每年3%~5%的增长率增长。从以上数字来看,行业内部已经无法撼动网上书城的优势。与之相应,实体书店已经是夕阳西下,大势已去。
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实体书店要走全方位发展的道路,要有氛围,有灵魂,吸引读者去流连,“这一点是网上书店无法做到的”。
但是一个不能够被忽视的事实就是,随着网络销售模式的全面兴起,这种方便快捷的购书模式,在让读者得到了诸多实惠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公众的阅读门槛。这无疑是对传统销售模式的一次革命,此举不仅仅表现在图书行业,其他商品的销售也同样面临网络营销的竞争。
而有关部门则无视书价过高的问题,反倒打压网络售书打折行为。这既会加大《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的落实难度,也会引起公众的反感。但无论如何强调图书市场的特性,图书出版既然是市场行为,就无法回避市场的基本规则——价格必须尊重市场。
(选自《大河报》,有删改)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16. 文本的第3自然段到第5自然段提到了三位被采访的人,他们都是反对《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的,作者为何不写一个人而写三个人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个人代表着三类购书的人,小陈、李女士的反对是感性的,没有看到限制打折带来的真正危害,而杨先生的反对是理性的,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三个人的不同角度的反对,使得反对《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的理由比较客观、充分。(意思对即可)
17. 你认为网上书店折扣较大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图书定价本身很高,出版商在定价时已经预留了打折余地。(2)网上书店没有实体店铺,节约了成本。(3)与实体书店的竞争。
18.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www.danzhaowang.com 答案:文章通过介绍不同人对“网购图书限折令”的反应以及对当前网络购书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图书公平交易规则》在目前的不可行性。(意思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