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四步法 ⼀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喻、拟⼈、⽤典、对⽐了。 1.⽐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的特征,以达到⽣动形象的⽬的。
答题格式:诗⼈运⽤⽐喻的修辞,把什么⽐作什么,⽣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的特征。 举例:⼭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天祥《过零丁洋》)
运⽤⽐喻的修辞,诗⼈把民族危亡⽐作“风中絮”,把个⼈的⼈⽣坎坷⽐作“⾬打萍“,⽣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世的感慨。
⼜如: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喻的修辞,诗⼈以“病树、沉⾈“⾃⽐,既⽣动形象的表达了诗⼈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态度,⼜揭⽰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深刻哲理。 2.⽤典
诗⼈运⽤典故,⼤都是为了表达⾃⼰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运⽤典故,表达了⾃⼰渴望重⽤,为国建功⽴业的愿望。
⼜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运⽤“闻笛赋“、”烂柯⼈“德的典故,表达了⾃⼰既有见到⽼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的突出特点。 举例:⽓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运⽤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的特点。 ⼜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诗⼈运⽤夸张的修辞,⼀个“割“字,突出了泰⼭的⾼⼤雄伟、遮天蔽⽇的景象。 再如:烽⽕连三⽉,家书抵万⾦。(杜甫《春望》)
诗⼈运⽤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妻离⼦散,家书的宝贵,对家⼈的⽆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诗⼈运⽤夸张的修辞,化⽆形为有形,表达了诗⼈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
诗歌中的拟⼈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的情感,或触景⽣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杜甫《春望》)
诗⼈运⽤拟⼈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来表达⾃⼰忧国思家的情感。
⼜如:荷叶罗裙⼀⾊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来。(王昌龄《采莲曲》) 请对“芙蓉向脸两边开”作点赏析。
诗⼈运⽤拟⼈的修辞,表现了花也有情,朝向采莲⼥争相开放,似与采莲⼥争艳的情景。 ⼆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诗歌中,往往就是⼏个字或某⼀个字有表现⼒,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 动词的答题格式:某字,⽣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的什么特点。
如:洛阳城⾥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临发⼜开封。(张籍《秋思》) 赏析“见“字的妙处。
⼀个“见“字,化⽆形为有形,⽣动具体的表现了秋风萧瑟,落叶遍地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动的表现了⽉夜庭院的清幽景⾊,以及作为⼀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再如:
⼀封朝奏九重天,⼣贬潮州路⼋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瘴江边。(韩愈《左迁⾄蓝关⽰侄孙湘》) 请对诗歌中加点的字作点赏析。
诗中“朝、⼣“从时间上对⽐,表现了时间之短,”奏“表现诗⼈忧国情怀,”贬“表现朝廷昏庸。诗⼈仅仅以四字,两相对照,表达了诗⼈对获罪被贬之快的忧愤。 三抓写法(表现⼿法)
表现⼿法是⼀个⼤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法有:托物⾔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想象、联想、对⽐、象征等。 举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常建《题后⼭寺破产预案》) 诗⼈运⽤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禅院的幽深寂静。 ⼜如:⼭随平野尽,江⼊⼤荒流。(李⽩《渡荆门送别》)
诗⼈运⽤化静为动的写法,⽤⼀个“随”字展现了⼭势的变化过程,突出了画⾯的空间感;⼀个“⼊”字,表现了长江的波涛汹涌,突出了画⾯的流动感。
⼜如:⽇⽉之⾏,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曹操《观沧海》)
诗⼈运⽤夸张的修辞,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幅⼤海吞吐⽇⽉、包含星汉的壮阔场⾯。表现了诗⼈开阔的胸襟和⼀统天下的远⼤抱负。
再如:⽆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诗⼈触景⽣情,由眼前的春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抒发了诗⼈伤春惜时之感。 再如:⼈⽣⾃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天祥《过零丁洋》)
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以死明志,舍⽣取义的浩然正⽓和坚贞的民族⽓节。 四抓诗⼈的情感态度,抓诗歌中蕴含的道理 “⾔为⼼声“,“诗⾔志”。诗歌总是作者有感⽽发。 有抒发离愁别恨的闺怨诗(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有表达报国⽆门的忧愤的(如⾟弃疾的《为陈同肤赋壮词》);
有通过描写边塞雄浑奇异风光来表达为国建功、忧国思家的⽭盾⼼⾥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有借描写⼭⽔⽥园风光来表达⾃⼰归隐后的闲适的(如王维的⼭⽔诗,陶渊明孟浩然的⽥园诗); 有借历史来表达⾃⼰⾃⼰英雄⽆⽤武之地的抑郁(如杜牧的⼤部分咏史抒怀诗); 也有借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来揭⽰现实社会的(如张养浩的散曲)等等。 在鉴赏古诗词时,弄清楚诗歌的题材,要紧扣主题答题作答。 举例:会当临绝顶,⼀览众⼭⼩。(杜甫《望岳》)
诗⼈希望总会有⼀天,登上泰⼭,表现了诗⼈远⼤的抱负和登⾼望远的豪迈⽓概。 ⼜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坡⽺潼关怀古》)
运⽤对⽐,揭⽰了在封建社会⾥,⽆论朝代的兴衰,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这⼀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
⼜如: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珍《⼰亥杂诗》) 诗⼈虽然辞官还乡,但仍⼼系国家,表现了诗⼈⽆私的奉献精神。 ⼜如:海内存知⼰,天涯若⽐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两句诗暗含好男⼉志在四⽅的道理,表达了诗⼈⾯对朋友宽阔的胸襟。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内容情感型 ⼀般提问⽅式:
(1)这⾸诗描绘了⼀幅怎样的画⾯? (2)表达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项。 【例1】 观沧海
东临碣⽯,以观沧海。 ⽔何澹澹,⼭岛竦峙。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幸甚⾄哉,歌以咏志。
这⾸诗描绘了⼀幅怎样的画⾯?表达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景)这⾸诗勾勒了⼤海吞吐⽇⽉,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情)表现了诗⼈开阔的胸襟和统⼀中国,建功⽴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考⽣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的语⾔再现画⾯。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要⽤⾃⼰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业、思念家乡、想念亲⼈、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乐、离愁别绪、焦虑⽭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
凉、踌躇满志等。 ⼆、分析技巧型 ⼀般提问⽅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使⽤了什么修辞⼿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和“病树”是⽐喻久遭贬谪的诗⼈⾃⼰,⽽“千帆”和“万⽊”则⽐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者不以“沉⾈”和“病树”⾃⽐了,⽽只采取这⼀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法(⽐喻、拟⼈、夸张、对偶、排⽐、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法(对⽐、衬托、渲染、⽤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等) 答题步骤
步骤⼀:(⽤什么⼿法) 步骤⼆:(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 步骤四:(抒什么情感) 【例3】 江城⼦·密州出猎 苏轼
⽼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何妨! 持节云中,何⽇遣冯唐?
会挽雕⼸如满⽉,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何⽇遣冯唐?”运⽤了什么表现⼿法?有什么作⽤?
答:⽤典。把⾃⼰⽐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呢。⽐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侵。 三、语⾔赏析型
⼀般提问⽅式:
(1)这句诗中哪个词⽤得?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例4】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呲⼊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这⾸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得好,历来被⼈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割”字写出了⾼⼤的泰⼭将⼭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然景观。突出了泰⼭遮天蔽⽇的形象。 【例5】 次北固⼭下 王湾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残夜,江春⼊旧年”历来得到⼈们的好评,请选⼀个⾓度,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轮红⽇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于残夜,将驱尽⿊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旧年,将赶⾛严冬。
①透出⾃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把“⽇”与“春”作为新⽣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 ③“⽣”字和“⼊”字拟⼈化,赋予它们以⼈的意志和情思。 ④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答题步骤
1.寻找有表现⼒的词,如:动词、⾊彩词等等。 2.有运⽤表现⼿法的再赏表现⼿法。 四、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般会涉及以下⼏个⽅⾯: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可⼤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1)写景抒情诗,歌咏⼭⽔名胜、描写⾃然景⾊。 (2)咏物⾔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事⽽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的军旅⽣活等。 2.诗歌中的⼈物形象主要有: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的“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 (5)忠⼼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如满⽉,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
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业、思念家乡、想念亲⼈、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乐、离愁别绪、焦虑⽭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