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八)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字形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壅蔽(yōng) 鲰(zōu)生 渑池(miǎn) 樊哙(kuài) ..B.犬豕(zhǐ) 睥睨(nì) 苗圃(pǔ) 杯杓(sháo) ...C.黜恶(chù) 飨(xiǎng)劳 缒墙(chuì) 疏浚(jùn) ...D.道观(guǎn) 瞋(chēn)目 刀俎(zǔ) 不怿(yì) ...2.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宏兹九德”语出《尚书》:“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 B.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人(今河北)。唐代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等职。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中华书局1981版)卷三十二。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根据专家考证,晋祠难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应 至商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②像“甲型H1N1流感”这样重大的疾病在人类蔓延,势必会引起社会 ,各国政府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行严密的监控。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 _____ 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回溯 振荡 周游 B.追溯 振荡 漫游 C.追溯 震荡 周游 D.回溯 震荡 漫游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B.近年来,部分中学、学生及家长盲目追求通过保送或加分等“捷径”升大学,违反了学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规律。
C.第10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名贵鲜花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花卉与扑鼻而来的花香吸....引了众多游客。
D.城镇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因此实际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做。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能够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拿得起药,看得起病。
B.自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建都洛阳并辟西苑,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牡丹便在洛阳扎下根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C.台北市立动物园日前为台湾回赠大陆的长鬃山羊(“喜羊羊”和“乐羊羊”)和梅花鹿(“繁 星”和“点点”)举行祈福活动,以便在晚些时候启程赴山东刘公岛。
D.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第一次来黄山。他说:虽然我的身体是第一次来黄山,但我神游黄山已经多年,从书中、从诗中、从影视里,还有摄影家的图片展里。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6—8题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真实景象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时空的问题上,与诗画有相通之处。由于园景和诗境、画境一样,在美学上共同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因此这三者都具有以有限空间描写无限空间的艺术创作原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艺术,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自然界的砂、石、水、土、植物、动物等为材料,创造出幻觉无穷的自然风景的艺术景象。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造园家的文化素养,这也许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画,擅长诗赋。在造园过程中,诗赋、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这就使园林艺术和山水画、田园诗建立了密切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往往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匾额、楹联等,又常常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中国古典园林每每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每逢月夜,皓月当空,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但园林的意境与诗、画又有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者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不过在美学上三者又有共同之处,即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
中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营造了许多园林,虽然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园林中的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中国古典园林十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也正是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而要充分领略园林‚入诗‛‚入画‛的意味,就不仅要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手法和布局,还要用心体会风景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3期) 6.下面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是主观,“境”是客观;二者在审美过程中高度统一,但“境”为“意”服务。 B.园林艺术营造中,化实为虚,虚实统一,使真实景象与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 C.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D.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往往取决于造园家的艺术修养,尤其是绘画、诗赋等方面的修养。 7.对文中“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时空的问题上,与诗画有相通之处”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林艺术的创造与诗境、画境一样,都追求因“境”而生的丰富想象空间。 B.园林艺术在艺术追求方面,其原理与诗歌和绘画创作所追求的原理是相通的。 C.没有诗歌创作和绘画创作的基础,要想营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D.园林的布局和手法往往要借助于诗歌、绘画的创作理论,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8.下面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特别讲究意境,这种审美情趣在当今园林设计中已经大大被弱化。 B.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是说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 C.诗画的意境借助语言或者线条、色彩构成,园林的意境借助实物、时间和空间。 D.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上面对诗歌、绘画理论的借鉴。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9—12题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硅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日:‚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臵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
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日:‚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巨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益任之 益:更加 .B.技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 矜:怜悯 .D.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责:职责、责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D.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其皆出于此乎? .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阅读表达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
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村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潍,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13.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请作比较。
15.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16.在第⑧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诗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改为“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请探究作者改动的意图。
四、鉴赏诗词,回答问题。
虞 美 人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7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18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五、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句名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同的人读出了不同的哲理,你读出了什么?
请仔细品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八)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D 6.A 7.C 8.B
9.D(要求,责成)
10.B(以:连词,表原因,“因为”。A、则:连词,表承接关系, “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副词,表前后的顺接或紧接,“就”。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语气词)
11.B(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
12.B(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13.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
14.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荒漠中的苇: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短。
15.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柔弱的芦苇不停(或不分昼夜)地生长(或“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荒漠中的苇”的热爱之情。
16.参考一:金克木把生命比喻为“啜泣与哈欠”,态度消极,而柔弱的芦苇更衬托出这种消极态度(或用柔弱的芦苇来衬托出消极的人生态度);为此,作者作了改动,把生命比喻“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芦苇”,态度非常积极,而“啜泣与哈欠”更衬托出这种积极的态度(或用“啜泣与哈欠”来衬托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参考二:作者改动诗句是为了:①表达对坚韧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芦苇的赞美。他把生命比做芦苇,表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表达对芦苇一样坚强的生命的赞美。生命虽然有“啜泣与哈欠”,但惟其如此,才显出生命的丰富和美好。
17.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18.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作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