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程位臵及其概况
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与秦岭北麓山地结合处,西安市周至县境内。将建设成集宗教朝拜、文化传承、观光游览、养生运动、 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审美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道文化发源地和最佳规划、最佳实践、最佳体验区;西安城市重要的休闲度假功能区。
规划区位于周至县城南15公里,楼观台风景名胜区的秦岭山前区域,东距西安市区约70公里,西接宝鸡,南连汉中,北通杨凌,地理位臵优越。
西安楼现中国道文化展示区道教东规划路为连接道教次入口和仙都东路的一条支路,全场193.471m,属市支路Ⅱ级。道路规划红线宽15m,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 编制依据 1、施工图。
2、施工图纸会审记录。
3、设计变更通知单、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施工检查测量及竣工测量资料。
三、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控制情况 1、本区域工程项目班子组成
1
主要是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创优领导小组,严格按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对该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2、施工主要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
2.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CF10-2006)。 2.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5道路等级:市政支路Ⅱ级。
2.6道路红线宽度为15m,单幅路,机动车双向2车道。 2.7路面设计标准 荷载:BZZ-100。
2.8地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3、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主要内容
3.1本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均按有关规定进行送检,并按见证取样100%,见证检验30%的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所用材料经检测结果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各阶段验收审查质量控制资料、结果均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3.2纵断面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便于自西向东排水,道路纵坡度为0.3%。 3.3横断面施工
横断面根据规划断面:道路红线宽为15m,单幅路,其中车行道宽为9m,两侧路侧带各宽为3m。车行道双面坡,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2%。另外红线外侧各增加3m绿化带。
3.4路基施工
路基挖方边坡为1:1,填方边坡为1:1.5。路基无生活垃圾、腐殖土以及不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地面有硬化物均以破除,并用素土换填。
车行道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重型)均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湿软路基,采用晒晾、换土和掺加生石灰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部分土壤中含沙量较大无法稳定基层,采取外购优质黄土掺配改性。
4、路面结构 4.1路面结构 车行道:
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乳化沥青粘油层0.3kg/m2(PC-3)
下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0.5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ES-2) 乳化沥青透油层1kg/m2(PC-3)
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水泥剂量6%) 底基层:30cm石灰土(含灰量10%,比重)
下底基层:40cm石灰土(含灰量8%,比重)(设计变更) 总厚:100.5cm 人行道:
面层:6cm荷兰砖 2cmM10水泥砂浆
基层:5cmC20细粒式水泥混凝土
2
底基层:15cm石灰土(含灰量10%,重量比) 总厚:28cm 4.2压实度与检测值
车行道路面结构层的压实度(重型压实标准)检测值: 沥青混凝土面层压实度>96%; 基层压实度>97%; 底基层压实度>95%。
路表弯沉值Ls=34(1/100mm);路面竣工弯沉值Ls<32(1/100mm);路基顶面弯沉值Ls<240(1/100mm)。
路面竣工验收抗滑值为:摆臵>45;结构深度TD为0.3mm;石料磨光值PSV>35。 4.3材料用量及要求
各项材料的进场及使用都按照设计规范及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检验结果均合格。 4.4附属工程施工
路缘石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4MPa。 5、施工进度控制情况
西安楼现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宗圣道道路工程及雨污水工程均于2011年12月10日正式开工、道路工程及雨污水工程于2012年2月29日竣工验收,评定质量等级均为合格。
四、施工技术规范和原设计规范执行情况
本项目所有工程均按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及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执行施工。
1、变更内容
(1)根据2011年11月29日变更通知单内容:经实测,在K0+000-K0+186.472段道路现状地面高程比原设计高程平均高约2.8米, 本工程增加挖土方量:7919m3(详细内容见后附变更通知单)。
(2)根据2012年1月5日变更通知单内容:现场开挖后发现土基含水量较大,含水量为17%-23%。为保证施工进度确保2012年3月1日道文化展示区开元道路的建成通车,经各单位协商对道教东规划路湿软路基提出将车行道路床下土基进行掺加生石灰处理,生石灰剂量8%(重量比),处理厚度40cm,分两层施工,每层厚度20cm,下面一层掺灰就地翻拌。施工技术要求同原设计(详细内容见后附变更通知单)。
五、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措施及效果
对湿软路基进行掺拌生石灰处理(见变更内容)。
六、隐蔽工程质量检测及处理结果情况
隐蔽工程经验收并一致同意验收合格后,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时,从原材料入手严格控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坚决不予进场,施工质量实测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坚决予以返工,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操作规范,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未出现质量事故。
3
七、竣工文件组成 共一册:道路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