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律漏洞略探

2020-03-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8卷第l期 2002年2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Hu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V0I.18 No.1 Feb.2002 法律漏洞略探 陈思民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205) 【摘 要】法律塥洞是一种现实存在,有原始漏洞与后发漏洞、明显漏洞与臆含漏洞之分。法律漏洞的 出现有立法疏忽和立法滞后于社会发展等原因。对于击律漏洞, ̄Tga.7,,fi、击理和诚实信用 原则进行补充: 【关键词】击律漏洞;立击;立法疏忽;立法滞后:补充 【中图分类号】Ⅸ:0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2002)0l 0030—02 ~、法律漏洞的概念 亦即当法律规定不能涵盖现实事例时,该法的法律漏洞 法律漏洞是由于法律规定不周密或情况发生变化致 就存在无疑,而法律空白却是对现实事例的整个方面都 使某种已纳入法律调整领域的事项(社会关系、行为) 无法规范。 无相应的具体法律规范而出现的法律现象。 二、法律漏洞的分娄 法律漏洞的出现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立法者 笔者认为,法律漏洞可分为原始漏洞与后发漏洞、 的疏忽或受立法业务能力的限制而造成法本身的不完备 明显漏洞与臆含漏洞。 性;二是由于该事项已经发生变化,原来的法律规定已 l、原始漏洞与后发漏洞 不完全适应新的情况而出现的立法不完备,立法不完备 依法律制订之时漏洞存在与否,可分为原始漏洞与 导致法的适用中出现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情况。 后发漏洞。原始漏洞是指法律漏洞在法律制定时已存在; 法律漏洞不同于法律空白 法律空白是某种事项应 后发漏洞是指法律漏洞在法律制定时并不存在.只是因 由法律调整却没有相应法律可供调整的~种法律现象。 为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所产生的新事物 新闻题, 虽然法律漏洞与法律空白都是应该由法律规范却无法规 立法时未能预见,因此未被规范。 范的现象,但二者又有区别。首先产生的原因不同,法 原始漏洞又分为未认知的漏洞和认知的漏洞。未认 律漏洞产生于立法者的疏忽或事物的变化,法律空白的 知的漏洞是由于立法者的疏忽和错误所造成的。认知的 产生是对某事项进行法律调整尚无经验和经验不成熟; 漏洞是立法者在制定时已意识到,只不过不想作出不成 其次解决的方法不同,法律漏洞通常采用依习惯,依法 熟的僵硬的规定而造成。 理等方法来补充.这种补充是一种个别调整,仍属于法 2、明显漏洞与臆含漏洞 的适用活动范围,法律空白的弥补主要通过提高和强化 明显漏洞又称为积极漏洞,是指对应加以规范的某 法律意识,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加速立法的途径 种案例,在制定法中没有规范。明显漏洞含授权型漏洞、 来解决。再次解决的机关不同,法律漏洞一般由司法机 消极型漏洞、预想外型明显漏洞。隐含漏洞叉称为消极 关依法补充,而法律空白却需由立法机关来弥补。最后 漏洞,是指将应排豫的案例包括在规范的案倒中,是规 法律漏洞具有不完全性。此处的不完全性是指现行法上 范涵盖过宽所致。隐含漏洞包含规定型漏洞、预想外型 的规范不完全,有补充的必要,当对一特定事例依现行 隐含漏洞、冲突型漏洞、立法趣旨不适台型漏洞等。 法不能作出评价时,就应该认为现行法具有不完全性。 三、法律漏洞的补充 收稿日期:2001~10—15 作者简介:胨思民(1948~ ),女,湖南长抄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副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使得任何国家的现行法律无 1979年刑法中规定的类推在当时立法条件下具有必要 论规定得如何详尽.也不可能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可能 性、随司法经验的积累和立法技术的提高,1997年修订 发生的案例规范得无一遗漏,故法律漏洞的出现是不足 的刑法取消了类推制度,而适用“罪刑法定原则”。目前 为奇的。遗鹕的是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规范社会生活, 在刑法中虽取消类推制度,但在其他法中并未取消、只 协调各种利害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及法律秩序.这 是在使用中应正确适用,防止随意和滥用类推,以保障 就要求我们从立法的目的出发去补充法律漏洞。另外, 公民的权利和法制的统一。 法律体系由法律所构成、法律建立在相同的经济基础之 二是依比较法补充。依比较法补充是指引用外国立 上、体现着相同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所以要求法律具有 法例及判例学说作为依据,用以补充本国法律意义内容 内在的统一性,以使所构成的法律体系是有机联系的统 的一种补充方法。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整体、而法律漏洞的出现却有可能使法律出现矛盾, 法制应先行。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问的距离,必须借 而体系的矛盾就会构成法律秩序的体系违反。要消除体 鉴发达国家法律制度中反映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规 系违反.法律漏洞也必须被补充。 律的法律,以逐步与国际社会通行的法律与惯例接轨。 法律精洞的补充应是法律解释的延续,而非立法活 但我们在用比较法来补充时需注意,一是我们引用外国 动。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案例依据法的价值 立法侧学说时须与我国的法协调、融为一体而不是相反; 采取的一种见解,并将此见解作为裁判该案例的依据。 二是在引用时不局限法律条文的比较,应扩展到判例学 该见解并不普遍地具有法律效力,至多只是一个一般性 说、充分了解外国法的本来意思,并将所引资料及参考 的规范,最终可能被转化为习惯法,亦有可能被抛弃。 理由予以说明 唯如此才不会发生为补充而补充.使引 通常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有依习惯补充、依法理补充、 人的立法侧与判例学说同国内法大相径庭。 依诚实信用原则补充等。 3、依诚妾信用原则补充 l、依习惯补充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社会经跻活动的当事人在从事民 习惯是社会惯行的行为规则。习惯只有被社会力量 事行为时,应从善意出发 正当地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承认,经国家强制力保证的前提下才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以维持当事人之间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诚信原 像日本、瑞士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均有如下规定:“法律未 则可以为行为人提供一种一般的行为准则。它要求行为 规定者.依习惯”。我国在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 人须以善意的心理的状态.为一切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8 要求行为人在无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杜会 条就规定了:“有约定期限者,该期限届满l0年;未定 公认的方式进行活动,且不应损害他人的舍法权益。诚 期限者,槽30年.不得请求回赎 。这是对于典权回赎 信原则为行为人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标准和尺度,从 期限的批复。其中的规定实际上就是按民间习惯来定的。 而有利于行为人更有效地从事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更 所以可以依习惯来补充法律漏洞。 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诚实信用原则集道德规范 2、依法理补充 和法律规范为一身,兼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 法理是关于法的原理或精神。是由法律的根本精神 能。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参与可以使法律条文具有极大 演绎而来的法律一般原则。依法理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 的弹性.以致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而无法律的直接规定 主要有t一是类推适用。法的类推适用,又称“比照适 可以援用时,法院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通过法院围 用 ,是指执法、司法机关在处理某个案件时,由于法律 绕立法的原意对法律进行善意的扩大性或限制性解释, 投有明文规定.可以比照适用最相类似的法律条文进行 直接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实现法律所要 处理的制度。在历史上,类推适用是使用已久的~项法 求的公平公正之目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较为抽象. 律制度。我国自汉律规定“决事比”以来,直到明、清 所涵盖的范围较大,远超过一般条款。基于诚实信用原 的“比附援引”、“比引科断”无不实,疗法定的类推制度。 则这一特征 立法者采用诚实信用原则,其实质是授予 1979年颁布的刑法第79条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 法官以自由裁量权,使法官们在遇到现实中的新情况和 定的犯罪.可 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 新问题时能够从容应付。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利用诚实 但是应当报请晟高人民法院核准”。从近代各资本主义国 信用原则补充法律漏洞时,必须异常地谨慎, 免导致 家的立法来看,在刑事审判中采取类推制度的日趋减少, 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最终损害法律的威严,所以在一 多数实行“罪行法定原则 ,这是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特 般情况下使用时应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权和司法擅断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原则。我国在 c编辑:彭程甸:技对:朱恒J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