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05药学专业(生物医药方向)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院
一、高职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脱胎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观念影响着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及稳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时时困扰着学分制教育观念及模式的形成。对学生而盲,因为基础差,初、高中阶段的知识要补课,新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压力也不小。如何避免学生选课时避难就易,选择那些容易拿到学分的课程,或者选听那些对学生要求偏松的教师讲授课程,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它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种教育被称为能力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潜质”,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使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扩展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人才方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目标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道德、技术操作、集体合作和创业能力,传授人文价值观;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属性。职业技术教育不属于学科教育,而属于一种技术技能教育,注重
职业能力培养,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专业理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高职专业设置特点: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社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突出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主流技术。办学形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必须是灵活的,通过专业和课程的合理设置,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按照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易变性,教学内容应坚持三条主线:即理论与知识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技术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技术专业课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课程不仅要综合化,又要与职业资格标准和接受高等教育求得衔接。
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课程目标要突破传统模式,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现能力目标模式:用明确的目标吸引学生→让学生运用方法去实现目标→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实际操作→学生具有自我生存、发展和超越的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要处理好学科与职业、知与做、动脑与动手之间的关系,以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能力、加强基本技能与培养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
就会用,并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
三、05药学专业(生物医药方向)设置情况: 1、设置专业背景:
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2、设置药学专业优势: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设置药学专业,专门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其中的生物医药方向主要培养掌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生物药物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应的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事生产质量保证等工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依然是很严格的。目前国内培养药学人才的学校主要有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
中山大学药学院等。它们设置的药学专业学历基本是本科、研究生、博士。学历层次较高。我院设置的药学专业学历为专科,弥补公立院校在这方面药学人才的不足。
3、课程设置情况: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成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管理的一门科学,也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各种病源生物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该专业分为生物医药方向、应用药学方向、现代中药方向、医药营销方向4个专业方向。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进行培养,即入学后前1年半,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方向界线,采用同一教学平台进行培养;后1年半,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分别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继续学习。
生物医药方向是运用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研究开发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高效低毒生物药物的科学。本专业方向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学、化学、医学和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能运用生物技术研制开发生物药物新资源、新品种,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
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分离过程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发酵工艺原理、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新药设计原理、生物统计学等。
借鉴其他药学院校专业设置情况,经过调研完成了2005年药学专业生物医药方向的教学计划编制 。
课程体系方面打通了基础课,即各个方向在入学初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完全相同。强化专业特色课,生物医药方向的专业特色课主要有生物制药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发酵工程。扩大选修课,突出实践课,实践课比例基本达到50%。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和教学资源丰富的综合性优势,完善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人才培养框架和宽、专、交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增加综合素质养成课程,停开陈旧过时的课程,跨多个二级学科设置综合性课程。药学院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以利于资源共享,仪器共用并便于实现学科交叉与渗透;改验证性实验为主为探索性实验为主,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设计性实验,以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一些实验改每周一次为相对集中,以利于安排综合性实验,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
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分析要达到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
归类分析,明确了高职药学类专业生物医药方向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制定了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教学体系。即:药学专业生物医药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单项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等三个有机的层次。
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由实验课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制药仪器操作能力及生物制药工作人员应具有的基本专业技能;专业单项培养层主要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或生产实习完成,;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训完成,毕业生在掌握上述两个层面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一个作业员的身份到有关生产单位参加实际工作,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达到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从事有关生产工作的要求。
4、课程设置的目标:
通过三年的学习,毕业生可通过考试继续深造去其他院校就读本科,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研发单位、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医药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药物研制开发、药品生产、营销及管理等工作。
5、课程设置实施保障:
药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现有副高职称2人(40岁以下1人)。具有硕士士学位教师2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教师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人。师资力量雄厚。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药学专业生物医药方向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生物制药实验室设备先进,有DNA扩增仪、小型冻干机、荧光分光光度计、各类电泳仪、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摇床等生物制药设备,为教学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2005年药学专业(生物医药方向)专业设置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对课程进行分类,组合成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不同课程组群,增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开发多种选修课,与社会承认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培训要求挂钩,从学生入学起实行职业技术课程全员和全程培培训。
统筹了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将讲座和专题等非正式课程纳入课程管理的范畴,以实现课程体系化与前沿性的有机结合。培育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课程,尤其关注交叉、复合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建立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普通文化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结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的课程体系。
药学院药学专业(现代中药方向)
人 才 需 求 调 研 报 告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中药制药、药物制剂、药
物检验、合理用药、医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代高等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适合于在医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院、医药检验监督、医药研究机构、医药院校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监督及科研、教学辅助工作。
一、职业概况及近年就业形势
1、职业(职业群)描述
(1)药品生产企业:中西药厂、生物制药厂、中药饮片厂、原料药厂、中药材厂生产车间一线的技术人员、药师、化验员、质量控制员、营销员; (2)药品经营企业:医药公司、医药批发连锁店营销员、药师、医药代表、管理人员;
(3)药品检验部门:各级药检所化验员、药师; (4)药品监督部门:各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人员;
(5)药品研究开发部门:(中西)药物、生物医药等研究院所基地技术人员、药师;
(6)医院药房:技术人员、药师; (7)医药院校:实验员、药师。
2、近年就业形势调查(参考200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统计资料及2004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就业情况)
近几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平稳,较少受就业市
场冷热形势变化的影响,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医药卫生相关行业,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约占18%左右。2003届共有本专科毕业生484人,一次就业率为85%。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图
2004届共有本专科毕业生554人,隐形就业的88名,一次就业率为91.68%。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4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图
简言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4年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加令人振奋,
2000级3个班的毕业生(约180人)的一次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
以上数据为2所有名的药科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情况的统计数据。除此之外,全国其他药科专业的毕业生也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业率均接近100%。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将让世人再次领略中医药的风采。尤其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把中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九大支柱产业来大力扶持,将来必定需要更多的高职中药学人才,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学信心,可以说,我们民办教育更需力促高等职业教育与蓬勃发展的中药学人才市场需求对接。
因为我们招收的学生多数对自己的数理化基础欠缺信心,所以相对较多选择在此方面要求稍低的现代中药学方向。
二、市场调研及结论
根据最新的行业预测:目前,医药行业与电信、汽车、房地产、咨询业,被业内人士预测为“薪水持续走高的五大行业”。据了解,目前我国约有4000家以上的制药企业,而我国所需要的执业药师数量却高达20多万人,2004年底,执业药师还有约6.5万人的缺口。而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里,平均每700人到1500人就配有一名执业药师。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所以拥有执业药师资格证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收入丰厚,通常采取年薪制。
近年来我们先后走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产业科技园、广州华乐诺贝制药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陈李济药厂、广州香雪制药厂、广州普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华安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广州二天堂医药连锁店及其附属药厂等多家医药科研、生产、经营企业。又基于我省在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10
年内对于执业(中)药师尚有数万个名额的巨大缺口,对于我药学分院未来数年的办学发展思路,我们以报告形式来加以说明:
三、药学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课程设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技术应用性能力培养为目标,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实操、实训,这一办学理念已成业界共识。但如何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具体专业的各个教学组织环节,准确把握专业培养方向,合理进行课程设计和制定教学计划,是一个需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以我系在应用药学专业02、03级教改和04级教学计划中初步体现出的思路为着眼点,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专业定位和课程设计
药学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未来的执业药师为目标导向。据国家《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因此,药学高职教育就是培养在药物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我校创办了两年的应用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药物生产环节的技术岗位包括制药工程技术与质量分析检测两大类,主要从事药物的生产设计、工艺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工作。核心技能包括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检验技术、制药工程设备应用与开发,原料药生产技术(化学合成、中药提取、生物技术)、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实务等。经营环节的技术岗位包括以市场营销为核心技能的岗位群,主要从事药品的市场分析、产品策划经营管理、市场推广、销售服务等工作。核心技能涉及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医药商品贮运质量管理、公共关系、广告推广等医药市场营销系列技能和药理、临床药学、医药经
济分析技能。药品的使用环节的技术岗位包括医院药房、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医院临床药师等,主要工作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药品的作用特点、功能、安全性、注意事项等药学服务。核心技能涉及药理分析、药物治疗、常见疾病诊断治疗及临床正确、合理用药技能及医药市场营销技能。
从职业领域角度分析,药物生产岗位属于医药工业范畴,药品经营岗位属于医药商业范畴,药品使用岗位则属于近年兴起的药学服务业范畴。
以岗位群分类为基础,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对药学高职教育进行专业定位并设计各专业的课程和教学计划,既有清晰明了的目标方向,又能真正把握高职教育所要求的理论\"必须、够用\"的度。
现阶段高校药学类专业大致分生物医药、中药、药学(西药)等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分类法是以学科体系为标准分类的,体现了学科的完整性、培养的是具有某一方面完整知识结构的、适应面较广、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显然,这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征是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应该定位于特定的岗位群,就药学类来说,就是制药工程方向、医药营销方向、临床药学方向等。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课程设计则以特定岗位群为目标,突出核心技能培养,打破学科分类体系的束缚。以第二次修改<药学专业(方向)>例,其核心技能课程包括:药剂学(含中药制剂)、药物分析学(含中药制剂分析)、生物制药技术、制药工程设备与单
元操作(我校为药学专业,此部分内容插入药物化学中,药物化学成为核心技能课)、GMP的理论与实践、生药学等几门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基础化学(含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和生理生化、微生物学等化学和生物医学基础课程。
(二)、课程大纲与职业定位
如前述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技术应用型\"体现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注重实操是其特点,但同时应注意高职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高等\"二字,要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防止\"唯实操论\"。即,高职人才应该具有强于普通高校本科人才的对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具有中职人才所没有的解决技术疑难的潜质。
在目前的学制下,三年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强调注重实践、实训的前提下,必须对不同的课程区别对待。 对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应该大幅度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减少理论课教学。我们已从02、03级稍低于50%,在04级教学计划中提高到50%以上。因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实操是立竿见影的实用技术,是立马能够得到用人单位首肯的求职\"敲门砖\",也是高职人才区别于普通毕业生的标签。同时,这种安排亦有学科本身的要求,如药剂学这门课,本身就是一门工艺性质很强的学科。用理论教学的方式来讲授工艺过程显然是事倍功半。
对基础理论课程,恰恰相反,应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比例,精简实验课程。我们在04级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基础化学总课时,理论与实验课比约1:1改为约6:4。因为基础理论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是为学习专业技能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的课程。在课时不充分的情况下,应努力扫清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时理论上的障碍,使学生自己都能够看得懂专业技能课教材(这个似乎顺理成章的要求,却往往很难达到)。既为专业技能课的\"重实轻理\"减轻负担,又有利于知识的再生和迁移,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转岗、继续学习的后发潜力。同时,它还是理论知识\"够用\"的内在要求和保证之一。
至于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应减去理论验证性实验,保留单元操作实验即可(如基础化学中的蒸馏、层析铺板、装柱、展开、洗脱等)。即使基础操作的不足也可等待专业课实操去弥补。 (三)、技能拓展与素质提高
药学专业的高职学生作为大专层次人才,在学历上并无本科人才的优势,其技能拓展课程不应以普通高校本科层次为目标,而是要展现自己的特色,扬长避短。不要让拓展的技能也只是本科层次的简化版。因此,技能拓展课程不应往纵深挺进,而需向广度扩展。例如,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应作为技能拓展目标,实用技能的多样性和通用职业能力的提高应是主要选择。鉴于此,我们是否可在选修课中以《药厂设备与工艺》、《高新技术类药品介绍》、《医药市场动态分析》等技能性课程取代《新药设计与开发》等研究性课程。
英语能力实用性的高低,近来虽屡受质疑,但英语交流能力作为现代高级人才的代表性能力之一,无疑还是求职场上的有力武器。药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或工程应用学科对外语能力也确有其要求的合理性。高职人才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人才,同时也是国际化人才,不应囿于学历层次和目前的就业范围的限制,忽视其重要性。应使高职毕业生成为具有一定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加强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课程中的比例是恰当的。
另一方面,将英语作为特定岗位必需工具的要求,相对于将英语作为高级人才的通用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说,后者更具有普遍意义。根据这个特点和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教学应该摒弃专业英语内容,强化普通英语,可考虑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为目标。同时,专业英语作为基础英语在某一专业中的应用,在基础英语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它,往往事倍功半;反之,专业英语虽有起特殊性,却可在基础英语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无师自通\",或者在专业课中给予一定的点拨即可。就目前02级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看,在基本英语交流能力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用较多的课时学习医学或药学英语,似有舍本逐末之嫌。还有,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工具,世上只有一种英语。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取消了专业英语的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级应用药学技术人才或执业药师需求的巨大缺口,短期内还难以填平。我们期待着随着我们教改的深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高质的药学高级技术人才。
四、药学院现代中药方向的毕业生在广东省医药领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全省人口7706.80万,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全省医药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1979-2000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609.2 亿元,商业销售总额累计达到1392.4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2.6%和18.0%,均高于省内其它工、商业的增长速度,在全国同行业居领先位置。 全省有药品非临床研究机构约150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3家,医疗器械专业研究机构2家。
自1985年《新药审评办法》实施以来,全省获得国家批准生产的新药410
多个。全省有持证药品生产企业(含生产点、厂外车间)444家,拥有药品批准文号约15000种(次 )其中有83家企业获得国家《药品GMP证书》107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57家,拥有产品注册证935个,其中有24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215家;医疗机构制剂室527 家。
全省有药品批发企业1641家、零售企业21827家,其中:药品连锁经营企业41家,拥有药品零售连锁门店1587家。有医疗器械批发企业469 家、零售企业1289家。全省有县以上医院631家,乡镇卫生院(所)2037家,个体诊所11026家;药品招标采购中介机构2家。从而以上报告材料我们可知广东省药品生产企业444家、医疗机构制剂室527 家、药品批发企业1641家、零售企业21800多家。而且,几乎所有的医药零售店都有自己一应俱全的中药斗架,但却又亟需具有大专学历尤其具备中药学高职素质的人才。
2005年2月,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陈元胜介绍,全省有1271家药品批发企业通过GSP认证,占需按期通过认证企业的94%;有90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GSP认证,占需要按期通过认证企业的88.2%。至去年底,广东已有12188家零售药店通过了GSP认证,占需按期通过认证企业的83.5%。全省共有81家药品批发企业、短短几年间,广东全省已发展到1.4万多家零售药店,约占全国零售药店总数的1/6。
现代中药学方向应该说是有广阔发展前途的,还基于如下理由:我们在职业资格考证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中药调剂员、购销员(高级)证书的同学已日益增多,这也是我们的现代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的优势项目。因而在教学计划中加进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并将考证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中,基于此原则,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计划的修订则有了恰当的依据。
药学院现代中药教研室
药学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调研报告
药学院
我院药学专业在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院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已初具规模。师资和教学设施在逐步完善,学生队伍在不断壮大,配套的管理在进一步加强。但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医药行业市场,我院毕业生的前途如何?我们的培养方向是否正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师生,这些问题是关系到我院发展的大问题,解决它迫在眉睫。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在院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带领下展开了一连串的社会调查工作,先是调查广东省现有药学专业院校设置情况及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从中了解药学人才的供需情况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之后走访了多家单位,了解这些单位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虚心听取专业人士对我院的教学培养方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经对这些资料分析总结,得到上述问题的答案,这为我院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也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大类,其分类行业较多。其中化学药品(即西药)、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药品为四个主要行业,2000年产值占医药行业总产值分别为65%、18%、8%和4%,2005年计划调整为51%、22%、15%和7%。
“九五”期间广东医药工业产值、产销率、利税等方面在全国一马当先。广东医药行业中大多数医药企业设立了科研开发机构,各级专业医药研究单位有62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2家,其中国家级中心4家;国家级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形成了医药新产品开发体系。广东医药工业以(中、西)药品生产工业为主,中、西药制剂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档次、整体实力都处于全国前列;广东现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近20家,珠三角是我国生物技术医药产业化的发源地,深圳科兴、广东天普等生物制药公司已跻身国内同类企业前列;我省中成药工业历史悠久、基础坚实,以治疗型产品为主导,一直有“广药”之美称,其产值和效益等多项指标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现代化的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最具有优势、最有发展前景、也最可能在世界范围取得优势地位的一个产业。
中成药工业是医药产业中的“快马”,生物技术药品是世界公认的“主攻方向”,这两个领域都是我国产业发展重点,又是广东原来的“强项”,但通过鉴定的《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却显示:广东医药产业原有的优势地位已遭遇冲击,其中,中成药工业“潜伏着莫大危机” 广东近年开发中药新药中近半从外省转让得来,兄弟省份以及一些“新锐”企业,正不断向广东叫板,生物技术医药工业“与北京上海比已明显下降而且差距在迅速拉大” ,竞争力在滑坡,投资者在外撤。
走访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江门市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及其下属药业公司)、广州市诺贝华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市陈李济药厂、海南九芝堂中元药业公司、广州市二天堂制药厂(及其连锁药店)等多家单位后,得知医药行业对药学人才需求状况如下:
1、药品科研单位和药品生产单位的研发人员一般要达到硕士以上学位,专业理论知识要求较高,需求量小,我院在此方面没有竞争力;
2、药品生产单位:⑴人才需求量上:学术型<工程型<技能型,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主要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生;技能型人才则主要来源于各大专和中专院校毕业生。⑵各岗位需求量上:研发<生产技术管理<车间技术<质量管理(包括质检、化验)<营销。可见,生产单位对药学人才总需求量相对较大;
3、药品批发、连锁药店及零售药店人才需求的主要岗位为质量管理(包括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和医药营销岗位。这些单位是药学人才的主要去向。
二、人才培养模式应正确定位
高职教育也有它潜在的优势,它是根据市场需要来设量专业,具有职业定向性,根据产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市场需求,将高等职业技术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单位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药学人才。
三、专业方向应按需设置
现行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想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
额,除了要在技术、产品质量上增加投入外。还要在营销网络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这势必导致全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对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药学专业院校的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还未普及,但此方向学生就业前景可观。医药营销应作为高等职业技术药学专业主方向之一,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出一些优秀的营销人才,定会办出高等职业技术药学专业的特色来。医药营销方向课程设置既要突出“药学”,又要兼顾“营销”,实践训练课时还远远不够,有待调整。
另外,药学人才毕业去向主要是面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目前,许多药品生产企业都由过去单一生产西药转化为中、西药兼营的格局,因而近期内广东医药工业以(中、西)药品生产企业为主(其中又以中、西药制剂生产为主);药品经营企业也以经营(中、西)药品为主。综合上述情况,药学专业方向也应中西药兼顾,即应用药学、现代中药方向兼存,且还应瞄准未来市场,将生物医药方向作为方向之一。
四、教学计划要突出专业特色
通过分析上述结果,结合我院现状,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我院《关于加强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充分发挥我院的优势,办出特色,以适应社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经药学院专业技术委员会讨论,就05级药学专业(医药营销方向)专业教学计划提出如下调整方案: 1.突出专业主干课程
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应对学生就业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在学分、学时安排上要偏重这些课程。主干课程应围绕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本院现有师资及实验、实训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就我院而言,学生就业后要面临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如执业药师、驻店药师职业资格考试。在校期间要参加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中西药制剂工/药物分析工考证(可任选1~2门)。这些资格考试内容都是学生就业后要常用的知识,涉及到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生药学、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等,这些课程可列为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医药营销方向还需将《医药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列为主干课程。
2.增设专业拓展课程
随着医药行业的规范化运作,GMP、GSP、GAP、GCP、GLP等一系列用于医药各分类行业的质量管理规范相继出台,药品质量管理对医药生产、批发、零售各单位都相当重要,药品质量管理人员的地位也明显上升,各单位对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因此与GMP、GSP相关的课程,如新增设的《制药企业管理概论》和《GSP实务》也应列为药学各专业方向的公共选修课程。医药营销方向还需增设《医药商品学》、《消费心理学》这两门限选课,以拓展专业技能。
3.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药品科研单位需求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员,药品生产单位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也主要来源于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因为这些人才要求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培养这类型人才方面,我们不具备优势.但高职教育也有它潜在的优势,它是根据市场需要来设量专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产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则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显著差别。在当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形势下,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所在。教学计划要突出高职这一特色,将一些技能课程、考证相关课程,比如:药物分析、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化学等科目理论课时压缩,增加实训课时的比重。使实验与理论总课时比例接近1:1。
另外,目前各课程的考试一般以理论考核、考试为主。实训考核、考试分数占总成绩的比例很少,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是相背离,没有体现出我们的特色,因此对现有的考试、考核标准要作适当调整,编制教学大纲时要适当增加实训考核、考试分数的比例。
4.重视基础课程
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基础化学、中医中药学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论等,这些课程也很重要,它们是学好其它技能课程、职业技能与认证课程的基础,例如:基础化学是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理学、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中医中药学基础是中药学、中成药的基础。这些课程的学时、学分也不能少,其实践课程更应重视。在学分、学时安排上也要偏重。
建设和发展药学系前提条件是把握好我系的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计划,培养社会急需的药学专业人才。只要方向明确,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药学院一定会办出特色,走出岭南,走出广东。
药学专业(应用药学方向)人才需求
与专业设置调研分析报告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与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行业,被人们誉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药学,作为其中一个分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我院药学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生,现在已向社会送出第一批毕业生。目前在校学生600多人,分为应用药学、中药、生物制药、药品营销四个专业方向。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合乎生产、管理第一线所需的人才,提高我院的药学教育水平,我们需不断研究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一、 药学实践岗位分类
药学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未来的执业药师为目标导向。据国家《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因此,药学高职教育就是培养在药物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从职业领域角度分析,药物生产岗位属于制药工业范畴,药品经营岗位属于医药商业范畴,药品使用岗位则属于近年兴起的药学服务(业)范畴。
二、 药学行业人才数量和结构现状
根据调查表明, 我国有6000 多家医药工业企业,1.3万多家医药零售企业。 但医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医药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一线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药学
院校本科毕业生到外企的多, 到企业中承担管理、营销工作的多,而充实生产第一线的少, 使得第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同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社会愈来愈重视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与合理性, 药学与临床的结合日趋紧密。执业药师制度在发达国家已实施多年, 均受立法保护。按发达国家的要求, 每千人需配一名执业药师, 按此要求我国应有执业药师120 万人; 如按我国每一个零售药店、医院药房、医药企业配一名执业药师计算(这应当说是最低的要求) , 也至少应有执业药师20 万人。但据2000 年统计, 我国仅有执业药师1. 5 万人。尽管国家药监局于2001年提出了要在2005年底,完成执业药师配备数量到15万人的目标,但据《中国青年报》今年初源引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秘书长张淑芳的话说,我国至少还需要100万名执业药师。目前药房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中专、高中毕业生,只能按处方发药, 难以对处方的合理性提出建议或给患者以用药指导。在今年的“两会”上, 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忧心忡忡地指出, 近年来一些行业重大安全事故频发, 和行业中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严重缺乏不无关系。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 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医药行业的人才结构已经出现了高素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供应不足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时报人才》评出的2005年十大热门就业行业中,处于第二位的就是药科行业。
三、 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和减少医学类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口径;积极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普通本科主要设置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和护理学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教育主要设置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奋斗目标。2002年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4号)中规定,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主要举办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纲要对2010年的目标 确立的是基本建立起办学规模适宜,专业种类齐全,层次结构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体系。办学规模扩大,年招生数每年递增15%。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应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医学类教育和护理、药学及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办学结构比例,使医、护、技人员的比例和结构得到协调发展。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要稳步、有序地扩大办学规模,既适应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又要与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相符合。扩大办学规模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4年-2010年招生数每年平均递增15%,到2010年使卫生人力中医生与护技药之比达到1:1.5;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招生数每年平均递增10%,到2015年使卫生人力中医生与护技药之比达到1:2。
四、 专业设置
前已述及,药学高职教育就是培养在药物生产、经营、使用过程
中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药物生产环节的技术岗位包括制药工程技术与质量分析检测两大类,主要从事药物的生产设计、工艺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工作。核心技能包括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检验技术、制药工程设备应用与开发,原料药生产技术(化学合成、中药提取、生物发酵)、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实务等。经营环节的技术岗位包括以市场营销为核心技能的岗位群,主要从事药品的市场分析、产品策划、市场推广、销售服务等工作。核心技能涉及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广告推广等市场营销系列技能和临床药学、医药经济学相关知识。药品的使用环节的技术岗位包括医院药房、零售药店的驻店药师、医院临床药师等,主要工作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药品的作用特点、安全性、注意事项等信息,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药疗过程监督并进行药物使用评价等药学服务。核心技能涉及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医学常识及部分商业知识。
以岗位群分类为基础,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对药学高职教育进行专业定位并设计各专业的课程和教学计划,既有清晰明了的目标方向,又能真正把握高职教育所要求的理论“必须、够用”的度。
现阶段高校药学类专业大致分生物医药、中药、药学(西药)等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分类法是以学科体系为标准分类的,体现了学科的完整性,培养的是具有某一方面完整知识结构的、适应面较广、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显然,这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
才,特征是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应该定位于特定的岗位群,就药学类来说,就是定位于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岗位群,按专业分类即是制药工程专业(方向)、医药营销专业(方向)、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等。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的制定
课程设计则以特定岗位群为目标,突出核心技能培养,打破学科分类体系的束缚。以应用药学方向为例,其核心技能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含中药制剂分析)、制药工程学、GMP的理论与实践等几门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基础化学(含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和生理生化、微生物学等化学和生物医学基础课程。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必须对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所需的能力进行分析, 根据能力目标与要求设计教学单元, 若干个教学单元组成几门课程。专业课的编排彻底打破学科体系, 尽可能遵循职业工作的操作管理顺序, 便于学生“做中学”和“学中做”。基础课的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求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如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的部分内容整合为基础化学。压缩数学、等基础课内容, 加强计算机、应用数学、药学英语等课程内容, 加强
计算机技术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的教学。专业课内容要精炼, 要把行业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融合进去, 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 应用药学方向专业, 应加强工艺与工程的教学, 注重工艺与工程有机结合, 加强药物分析教学, 增强药品质量意识等。药品营销专业, 则应加强药物作用及其机理、药物毒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稳定性、药物互相作用、药法规、市场营销和药物经济学等知识的教学, 突出药房实训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有较强从事生产技术、工艺革新、工程实践、药品质量检验、医药营销的工作能力。
如前述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技术应用性”体现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注重实操是其特点.但同时应注意高职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高等”二字,要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防止“唯实操论”。即,高职人才应该具有强于普通高校本科人才的对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具有中职人才所没有的解决技术疑难的潜质。
在目前的学制下,三年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强调注重实践、实训的前提下,必须对不同的课程区别对待。
对于专业技能课程,应该大幅度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减少理论课教学。因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操是立竿见影的实用技术,是立马能够得到用人单位首肯的求职“敲门砖”,也是高职人才区别于普高毕业生的标签。同时,这种安排亦有学科本身的要求,如药剂学这门课,
本身就是一门工艺性质很强的学科。用理论教学的方式来讲授工艺过程显然是吃力不讨好。
对基础理论课程,恰恰相反,应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比例,精简实验课程。因为基础理论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是为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的课程。在课时不充分的情况下,应努力扫清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理论上的障碍,使学生自己都能够看得懂专业课教材。既为专业课的“重实轻理”提供支持,又有利于知识的再生和迁移,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转岗、继续学习的后发潜力。同时,它还是理论知识“够用”的内在要求和保证之一。
至于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应减去理论验证性实验,保留单元操作实验即可(如基础化学中的蒸馏、层析、滴定等)。即使基础操作的不足也可等待专业课实训去弥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