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河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 ) A. 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 B. 为工业革命准备重要条件 C. 推动贩卖黑奴活动的开展 D. 促使对外殖民不断地加剧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1845年英国圈地运动才逐渐结束;
B项从“农业革命”的内容来看,“农业革命”主要发展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这对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是有铺垫作用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C选项错误,这与黑奴贸易无关;
D选项错误,这对殖民扩张来说没有直接影响。 故选B。 2.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文字材料“没有好的了,全部坏掉了,必须全部换掉”可知最有可能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 故选D。
试卷第1页,总7页
3.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段 经济恢复时期 “一五”时期 “二五”时期 1963—1965 农业实产量 3806.05 8017.70 6983.10 5004.40 农征农业 税 合计 494.53 933.21 833.32 374.00 正税 附加 农业税占实际产量% 合计 13.00 11.60 11.90 7.50 其中:正税 11.70 10.60 10.70 6.70 443.53 50.66 847.45 85.76 745.66 87.66 333.41 40.59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 C. “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 D.
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
【答案】B
【解析】表中数据显示,经济恢复时期到“一五”时期,实征农业税是上升的,并非始终呈下降趋势,A项错误;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所以“一五”时期实征农业税有所提高,B项正确;
“二五”时期,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C项错误;
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经过国民经济调整,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D项错误。 故选B。
4.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对列宁的观点说法成立的是( )
A. 1861年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 B. 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
C. 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 D.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就性质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
试卷第2页,总7页
农奴制,使广大农奴获得了解放,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上层建筑做出局部调整,这些变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俄国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的壮大,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但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沙皇专制的前提下的维护农奴主利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D正确。 1861年改革仍然保留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错误。
1861年是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与“仍在发展”矛盾,故B错误。
1903年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与1861年时间不符,故C错误。
5.1904年,清政府谕劝各地建立调解商事纠纷的商会。至1911年,全国已建成商会1022个,分布在省会、大商埠、县(府、州)等各级行政地区。近代商会的发展( )
A. 是清政府政治民主化的表现 B. 有效遏制了民主革命浪潮 C. 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覆亡 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会的建立有利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因此在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C项正确。 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商会无法遏制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 清末时列强并没有放松对华侵略,排除D。 故选C。
6.《苏州府志》记载:“邵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 重本抑末思想的影响 B. 外国资本的入侵 C. 闭关锁国政策的制约 D. 封建制度的阻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题干所说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表现,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如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故D正确; AC都只涉及了一方面,不全面; B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D。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句,描写了古战场景色。该词的风格属于( ) A. 婉约派 B. 田园派 C. 建安派 D. 豪放派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作品,属于豪放派,故D
试卷第3页,总7页
正确正确,排除A。
BC均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8.二战后,美国政府与娱乐业、传媒界、商界等协同作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宣传机制,借助实景展示媒介、传统纸质媒介和电子视听媒介对国家形象进行了空前鼓吹,如1950年芝加哥博览会、1955年“人民资本主义”主题展览等。美国政府这些做法旨在( )
A. 构建遏制中国的安全体系 B. 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 C. 赢得遏制共产主义的优势 D. 推动西欧国家之间的联合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二战后,美国政府与娱乐业、传媒界、商界等协同作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宣传机制”“借助实景展示媒介、传统纸质媒介和电子视听媒介对国家形象进行了空前鼓吹”“1950年”“1955年”反映出美国政府这些做法旨在赢得遏制共产主义的优势,C项正确; A、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B项材料无法体现。 故选C。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地工会组织职工上大课,举办短期训练班和职工夜校,宣讲劳动创造世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工人阶级觉悟 B. 开展工人扫盲教育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建立基层民主组织 【答案】A
【解析】对工人进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故选A; 宣讲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并不是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无法体现开展扫盲教育,排除B;
对工人进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基层民主组织无关,排除CD。 故选A。
10.公元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失去了它的地盘,而婆罗门教则准备好了自己的种种礼仪。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往解脱、通往自由和解放的道路。这反映了( ) A. 婆罗门教为教徒指出了解脱的方法 B. 佛教已经不被印度的民众接受 C. 婆罗门教具有较强的创新适应能力 D. 婆罗门教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 【答案】C
【解析】AB说法片面,排除。
根据材料“佛教在印度失去了它的地盘”“婆罗门教则准备好了自己的种种礼仪。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往解脱——通往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可知,婆罗门教与佛教相比,它适应了当时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适应能力,故C正确。
试卷第4页,总7页
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故选C。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冠肺炎疫情之中,尤其是美国暴发疫情后,有一种说法,好像西方文化里自由更重要,生命显得不重要。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指出:西方当然有“自由更重要”这个价值观,但是“自由更重要”是相对于绝对专制国家而言,不是指疫情。美国很早就在争论,救经济重要还是救生命重要,很多共和党保守派认为救经济重要,甚至号召美国人民牺牲生命来救经济。“自由更重要”的背后,是不同的既得利益集团追求自己利益的口号。我不认为老百姓真的认为自由比生命更重要。
——摘编自《对话郑永年:“自由”,成了西方某些利益集团的外衣》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观点:西方自由价值观服务于资产阶级的需要。
评析:我赞同以上观点。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形成了追求个人自由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在引导西方民众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促进资产阶级取得并巩固统治地位、推动西方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方资产阶级却利用自由价值观延缓抗疫、以牺牲人民生命为代价维护其经济利益。 结论:作者的观点揭示出西方自由价值观具有时代特征,并始终服务于资产阶级的需要,这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西方自由价值观。
【解析】首先,观点必须要是材料中观点。对于观点的评析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民众的民主观念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受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经济,启蒙运动思想影响等共同作用,促成了其自由思想的形成;然后联系材料,从学者的分析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自由价值观具有时代特征。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2.(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市政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市政改革”的历史背景。
12.(2)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市政改革”相比,材料二中1992年后,中国“经营城市”呈现出哪些新变化?试分析“经营城市”的意义。 【答案】(1)特点:①以政府为主导,官方和民间力量共同推动。②以实现向现代城市转型为目标。③城市建设呈现出现代气息。④市成为国家行政体系中的独立建制。③城市功能和地位从乡村中独立出来。⑥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背景: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并逐步实现了全国政权形式上的统一。②20世纪以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东部沿海沿江传统市镇相对集中的地区工业发展加快,推动了城市化进程。③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化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传入中国,中国出现了一批现代市政学家。 【解析】(1)特点:根据“由一批市政学家倡导、国民政府主导,政界与学界互动,掀起了一场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市政改革’运动”得出以政府为主导,官方和民间力量共同推动。根据“中国城市由此正式开始了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全面转型”得出以实现向现代城市转型为目标。根据“修了马路,盖了楼房,城市的外在景观开始有了现
试卷第5页,总7页
代气息”得出城市建设呈现出现代气息。根据“使中国城市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元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政治版图上”得出市成为国家行政体系中的独立建制。根据“传统城市的功能单一性、政治地位的从属性和与乡村的同一性状态开始改变”得出城市功能和地位从乡村中独立出来。根据“初步确立了现代化的城市政府体制以及确保这种体制运转的相关机制”得出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制度保障机制。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并逐步实现了全国政权形式上的统一。20世纪以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东部沿海沿江
传统市镇相对集中的地区工业发展加快,推动了城市化进程。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化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传入中国,中国出现了一批现代市政学家。这些都成为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市政改革”的背景。 【答案】(2)新变化:①经营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内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丰富。②经营城市的观念由人治转变为法治。③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和城市建设的高质高效。④城市规模扩大,竞争力显著提高。
意义:①经营城市的举措极大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对改善民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凡的意义。②经营城市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构建具有重大意义。③经营城市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中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解析】(2)新变化:根据“1992年后,经营城市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得出经营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内涵比以往任何
时候更丰富。根据“经营城市的观念导致‘人治’转向法治”得出经营城市的观念由人治转变为法治。根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制度建设先行,摸索制定出一系列规范建设行为的办法”得出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和城市建设的高质高效。根据“中国大陆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城市”得出城市规模扩大,竞争力显著提高。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经营城市的举措极大此推动了中国
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对改善民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凡的意义。经营城市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构建具有重大意义。经营城市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中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13.(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考试制度的历史意义。 【答案】(1)变化: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实行糊名制,选拔人才仅参考考试成绩;官员任用权由中央政府掌握;考试合格即可入仕。
影响: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对防止徇私舞弊、促进考试公平起了一定的作用;官员任用选拔权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仅凭一次考试成绩任用中央官员,存在弊端。 【解析】(1)变化:根据“农村子弟,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得出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根据“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真实考试成绩”得出实行糊名制,选拔人才仅参考考试成绩;根据“宋代朝延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要及第即得美仕”得出官员任用权由中央政府掌握、考试合格即可入仕。
影响:根据“农村子弟,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得出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根据“糊名之制”得出对防止徇私舞弊、促进考试公平起了一定的作用;根据“宋代朝延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要及第即得美仕”得出官员任用选拔权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所学,还可从仅凭一次考试成绩任用中央官员,存在弊端分析其消极作用。
试卷第6页,总7页
【答案】(2)特点: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考试制度;限定考试人员资格;具有近代化特征;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考试形式具有多样性。 【解析】(2)特点:根据“北洋政府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标志民国考试制度建立”得出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考试制度;根据“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考试”得出限定考试人员资格;根据“成立文官高等试典委员会”得出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根据“可免甄录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得出考试形式具有多样性;还可从具有近代化特征等分析总结。 【答案】(3)意义:选拔了众多人才,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的文化繁荣;对西方国家及我国现代考试制度有借鉴意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解析】(3)意义:可从选拔了众多人才,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的文化繁荣;对西方国家及我国现代考试制度有借鉴意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等角度分析总结。
试卷第7页,总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