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探讨
为倡导节能减排的指导方针,我国将畜牧业的发展重点转到以“节粮型”为主。在畜牧业饲料短缺的情况下,把秸秆作为饲料来利用成了当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从玉米秸秆饲料的可行性利用出发,分析了玉米秸秆饲料的加工方法,提出一些开发秸秆饲料利用的建议。
标签: 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技术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广泛的农业资源,尤其是玉米作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玉米秸秆产出。但是玉米秸秆没有可观性的用处,大部分只能被作为肥料焚烧处理,这样既浪费了作物,又加大了环境污染。所以,近年来政府加大对秸秆的价值研究,根据其存在的营养成分将它作为草食类家畜的食物之一。玉米秸秆经过科学的加工后,营养价值提升的同时又增加了动物的食用量,还提高了农业废弃作物的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玉米秸秆饲料的可行性利用
玉米秸秆中的主要成分有纤维物质和一些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纤维物质,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粗灰分,内含硅盐酸。秸秆中有少量的矿物质和硅盐酸结合在一起,动物食入后难以吸收。成熟后的玉米秸秆中维生素会流失,而纤维物质中包含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的溶解度不一,在不同的环境下利用率也不一样。由于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聚戊糖在稀酸下较容易溶解,所以能被动物消化道里分泌的酸性酶水解吸收,让动物得到利用。木质素从化学分子的层面上来讲就是一种多聚体混合物,分解后形成碳水化合物,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而纤维素从消化率上来看就较容易被消化,他的主要构成分子是葡萄糖,该分子的性质相对稳定,不容易被稀酸溶解,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溶解吸收,供动物利用。玉米秸稈中的各种营养元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动物吸收利用,但是这都是在分开的条件下。通常玉米秸秆中的不同元素都是交错存在的,它们在一起能够形成一层坚硬的细胞壁,秸秆越成熟,细胞壁就越坚硬,内含物质就更难被消化,因此动物也更难对秸秆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利用。
2、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的方式及特点
2.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应用的是物理原理,如:机器、热力、压力等,使玉米秸秆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一般的处理方法有切割、粉碎、蒸煮、浸泡等。物理方法对秸秆的改变程度不大,对消化性能不具有太大的提升作用,它只是通过改变秸秆的外部性状来使得动物的食用更方便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样也方便与其它的食物混合。经过物理方法处理后的玉米秸秆饲料喂食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用盐水浸泡过后的玉米秸秆饲料变得柔软,使动物的食欲增强。若是将玉米秸秆切碎、
浸泡后再进行高压蒸煮,能够提升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使其更容易被动物吸收。
2.2化学处理法。
运用化学方法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和部分难分解的纤维素,可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在日常生产中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碱化、酸化和氨化。
2.2.1碱化处理。
碱化处理可以提高秸秆内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具体的方法有:(1)饱和石灰溶液处理,用饱和石灰溶液将玉米秸秆浸泡一定的时间后,降低溶液的PH值到7;(2)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适量浓度和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一天后冲洗至中性;(3)饱和石灰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处理,将配好的溶液分层喷洒在铺好的玉米秸秆上,一个星期后,当温度达到35度以上,秸秆变为绿色或浅棕色且散发气味时即成。碱性处理是用碱性溶液浸泡秸秆,将其软化,改变秸秆内部的细胞分子结构,使其更容易被吸收利用,提高秸秆内有机物质的溶解率。
2.2.2氨化处理法。
氨化处理一般是采用氨气、液氨和尿素来进行处理,其处理的原理是打开各种纤维素的酶键使其形成铵盐,为动物体内的微生物氨源作补给。经过氨化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粗蛋白含量大幅度提高,纤维素含量有所降低,使动物更容易吸收,且口感更佳,提高了动物的采食率和消化率。该处理方法还有低成本、高效益、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广泛使用。
2.3生物处理法。
微生物处理法是利用秸秆发酵活杆菌对玉米秸秆进行发酵的一个过程,将发酵活杆菌注入秸秆中密封,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氧气环境,在发酵活杆菌的作用下,把木质纤维转化为糖类,再进一步发酵转化为酸性物质,抑制有害菌种的繁殖,让秸秆长时间保存不坏。该处理法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益,所需秸秆发酵杆菌数量较少。在微生物的降解下不仅提高了动物体内消化酶的活性,还可以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加工时长较短,且口感好、营养佳。但是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要求较高,要控制好发酵的温度和氧气环境。
3、玉米秸秆饲料的应用技术研究
加强学科领域的研究,秸秆饲料利用技术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技术操作难度较大,要想我国的秸秆饲料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还需要科研来攻破难题。形成多领域、多学科合作的科研体系,解决秸秆饲料利用技术上的壁垒。同时,政府要做好导向,加大对该领域的支持开发,鼓励企业建厂,选取适合的地方建立秸秆饲料生产试点,政府对行业做出统一的规范。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环境因素和作物特点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关系、运作成本和可行性等特点,瞄准市场再进行生产。对那些投资较少、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可以
向农户进行普及,宣传秸秆饲料应用的好处,提高农户对秸秆利用的意识。
4、结束语
我国目前对玉米秸秆饲料的加工技术还有可开发的空间,高效的秸秆饲料化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还有待提高。我们要形成一个多领域、多学科综合运用的秸秆饲料综合研究体系,在对动物生理特点进行必要研究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植物营养的调控,强化秸秆饲料化应用技术,使我国的秸秆饲料加工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苏秀英,祁宏伟.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之浅见[J].吉林畜牧兽医,2005(8):3-5
[2]谢婷,言文龙.玉米秸秆饲料的现状及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3(15):33
[3]莫放,赵丽华.玉米秸秆精粗颗粒饲料生产与饲用研究[J].饲料研究,2006(3):45-47
[4]张国梁.玉米秸秆利用途径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综合利用对策[J],饲料工业,2015(23):42-43
[5]穆秀明.秸秆的加工和调制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53-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