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饮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中有徭役诗、爱情诗、战争诗、婚恋诗、燕飨诗等,其中燕飨诗占了相当的比例,从《诗经》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窥见先秦时期的饮食文化,包括丰富的食用原料和精细的制作方法等。
饮食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特别是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都有相当的地位,独成体系,诸如饮食结构,原料,烹饪方法饮食用具和礼仪等。那么我们不妨从《诗经》中追溯中国的饮食文化的早期源头。古语云:\"国以食为本,民以食为天\",《诗经》中大量宴饮、祭祀、渔猎、农事诗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内容,反映了周代和春秋时期的饮食习俗,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源头,有许多饮食文化习俗仍为今人所传承。
一丰富的饮食原料
饮食原料是饮食生活的基础,只有饮食原料丰富,才能使饮食品种多样,实现饮食文化的发达,《诗经》时代饮食原料已经很丰富了。
(一)丰富的谷物 五谷俱全
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以粮食为主食。古代的粮食种类有稷、黍、麦、菽、麻、稻,合称\"六谷\"。从《诗经》时代来看,主要的作物是\"五谷\"。\"五谷\"《周礼·天官·疾医》云:\"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说五谷是指麻、黍、稷、麦、豆五种谷物,此外还有\"六谷\"\"九谷\"之称。《诗经》中还是以五谷为主,如《王风·黍离》中写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黍,糜子,今称小米。《邶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
其麦。\"我乘车奔驰在田野上,两边是生长茂盛的麦子。又《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豳风·七月》云:\"菽稷重穋,禾麻菽麦\"\"十月获稻\"可谓六谷俱全。
(二)品种繁多的蔬果 1蔬菜
《尔雅·释天》曰:\"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可见蔬菜和谷物同样重要。从《诗经》中所反映的蔬菜种类来看,有采集的野菜,也有人工种植的蔬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野菜的种类远远超过人工种植的。如《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耳,就是苍耳,嫩苗可以吃也可以入药。再如《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苹,也是一种野生的水菜,可食,等等诸如此类的。可以说当时是野菜漫山遍野,只要知道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采摘就好了。如《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去哪里采摘苦菜?要去首阳山顶。但是并不是说野菜是当今社会认为的那样上不了厅堂,而是大部分士大夫以及周天子、诸侯日常生活及宴饮、祭祀时所用的佳肴原料。当然当时还有韭菜、冬瓜之类的种植蔬菜。如《豳风·七月》:\"献羔祭韭。\"韭,就是韭菜。
2瓜果
瓜果不仅是现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诗经》时代人们重要的食物。《诗经》中重要的瓜果有梅、沙棠、栗子、棠梨、山梨、枣、桃、猕猴桃等。如《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再如《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棠\"等等,由此可见,《诗经》时期的水果是十分丰富的。
3鲜美的鱼、肉
《诗经》中涉及的动物有九十多种,所以可食的肉类十分丰富,从家畜到野味应有尽有,有的是狩猎得来的野兽,如《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貆,兽名,特,指大兽。这些野兽是当时人们猎来的野兽,是当时人们实用的肉类,有的则是饲养的牛、羊
等。《豳风·七月》:\"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羔羊,即小羊羔,这里指杀羊羔,登上公共场所去祝寿。
鱼也是《诗经》时代人们食用的主要肉食,如《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鲂,鱼名,即鳊鱼。它和鲤鱼,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最好吃的鱼,还有很多鱼的种类不一一列数。
二酒文化基本成型
《礼记·效特牲第十一》中说:黔熬在施舍时\"左奉食,右执饮\"。原因是\"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所以古人吃饭离不开饮料,特别是酒。
1酿酒原料
从酿酒原料来看,最主要的是谷物,如稻、黍等。此外枣也是酿酒的好原料。《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枣核稻都是酿酒的首选。
2酿酒的种类
在酒中,有醇酒和甜酒之分。如《周颂·丰年》中的\"为酒为醴\",醴,是一种甜酒。
3饮酒习俗 (1)日常饮酒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开心或者忧苦,都会饮酒来庆祝或者消愁。诗仙李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早在《诗经》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酒的这个作用。《郑风·叔于田》写道:\"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我们可以看见作为一个狩猎者生活中是少不了酒的。在这一点上,后人许多都有其相仿,如李白的《将进酒》,可见有时候,文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继承性和相通性。
(2)践行饮酒
送姑娘出嫁就算是一种践行,如《邶风·泉水》:\"出宿于泲,饮饯于祢。\"郑《笺》:\"饯,送行饮酒也。\"这里指姑娘出嫁喝酒。
(3)宴会饮酒
无论是在讨论《诗经》的饮食文化还是在探讨酒的问题,都不能离开一种类别的诗,那就是燕飨诗。所以宴会饮酒在《诗经》中显得尤为突出,我们不仅能窥见当时的酒文化,也可以就此了结当时的燕飨礼节。《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始终描写了用美酒敬宾客时,宾客喜盈盈的场面。
(4)祭祀用酒
祭祀时,献给神主的有清醇的美酒、香饭和黄牛。《大雅·旱麓》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诗中写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用粮食酿成醇美的甜酒,献给祖先,等等之类的祭祀文章,酒成为《诗经》时代重要的祭品之一。
三美食的烹饪
中国美食在世界都是有其特色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做法是花样百出,我认为我们不得不归功于我们祖先的不断努力了,那我们就从《诗经》中看看先秦时期的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烹饪技巧。
我国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有煎炒烹炸几十种,《诗经》常描写的燔、烈、炮、炙等比较早的烹饪方法。《小雅·瓠叶》说:\"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燔火炙之\",燔,将肉放在火里烧烤;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炮,用烂泥包着带毛的整兽在火里煨熟。后来还有做肉片汤和肉酱的。
要想做出美味的饭菜,少不了调味品。古人烹饪讲究五味调和,五味指咸、酸、甜苦、辛,先秦时期最早的调料品就是盐,但提到的不多。酸味主要取于梅子,即《召南·摽有梅》中的梅,郭璞注:\"古代和羹之梅\",梅里含果酸,可以去腥,软化肉组织。甜味是用饴调出来的。在调味时加入一些芳香材料也可以提高菜肴质量,《诗经》中描写的香料有椒、苓等。《唐风·采苓》云:\"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苓,即甘草,味甘。正是之类种种,使古人们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四饮食器具
饮食还需器具,广义的饮食具除了人们直接使用的餐具外,还包括炊具和储食之器。《诗经》时代,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加之人们对饮食器具的重视,遂使各地质地的食器详尽出现,不但名目繁多,形式多样,分工专门化。
《诗经》中所反映的烹饪器主要是鼎,古代的鼎常见的是三足两耳,主要用来煮食物。刀,也是厨房不可缺少的工具。《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正义》释云:\"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可见,当时的刀具已经注重装饰了。
《诗经》中的食器主要有笾、豆、大房、筐、莒等。笾和豆,皆是古代宴席间必备的餐具《豳风·伐柯》:\"我觏之子,笾豆有践\"。可见笾、豆是当初的主要食器。大房是一种盛大块肉的食器,形如高盘。《鲁颂·閟宫》云:\"笾豆大房。\"《传》:\"大房,半体之俎也。\"筐、莒为《诗经》中常见的盛器,如《召南·采苹》:\"于以盛之,维筐及莒。\"就是采来苹藻,用筐和莒盛。两个都是竹器,方的是筐,圆的是莒,也有用来盛饭的。还有许多酒器就不一一介绍了。
五饮食惯制
饮食惯制是人们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复体力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一)\"两餐\"和\"三餐\"
一般农闲时一日两餐,农忙时增至早、午、晚三餐。后来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三餐制固定下来。如《魏风·伐檀》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飧,晚饭。此诗是按一日三餐的顺序讽刺统治者不劳而获的。
(二)饮食结构
中华民族有很多节日,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一改以前节俭的作风,而尽力使食品丰富多彩。节日里人们总是把食品先供给祖先和神灵,撤贡品或上供
剩余,人们才能食用,祭祀更是如此。如《小雅·楚茨》写道:\"诸宰君妇,废撤不迟\",\"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古人认为食用神灵飨于之物是吉利的。
(三)饮食方式
\"聚食制\"是我国饮食方式的特色。他起源于古人的围火聚食。聚食制的形成不仅与以前围火聚食有关,还是古代宗法社会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如《小雅·楚茨》写祭毕:\"诸父兄弟,备言燕私。\"同一个家庭的人越多,越受到别人的羡慕,因为他是家族兴旺的一个标志,同时老者在家庭宴会上也是受到足够的尊敬的爱护的,如《大雅·行苇》曰:\"酌以大斗,以祈黄·…黄…台背,以引以翼。\"由上可见,饮食惯制具有时代的静的伦理的民族的特征。
饮食的发展和进步,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产力的进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那么《诗经》就很好的从源头为我们展现了饮食的开端。《诗经》中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研究《诗经》中的饮食文化利于对中国饮食源头进行理解和挖掘,对于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